第135章 降將→良將

“都帥怎知?”見趙匡胤淡然之間,做出自信的判斷,党進不由好奇道。

党進是個粗漢,目不知書,行爲粗鄙,不愛動腦筋,以驍勇立身存世,聞名軍中。領軍作戰,廝殺從無怯懼,不知死爲何物。跟在趙匡胤身邊,則更加懶得去分析敵情,思考戰局了,一切聽指揮即可。

聞其問,趙匡胤淡淡地道:“論士卒之精煉,將校之指揮,兩軍差距,難已計量。前番數報,激戰正酣,如此近的距離,激戰近兩個時辰,如張彥卿局面不利,處敗勢,必然求援。他既不請援,而今殺聲消彌,則戰局已定,且必是張彥卿戰而勝之!我想,用不了多久,勝報當傳!”

“聽都帥分析戰情,如飲佳釀,不勝陶醉,真統帥也!”党進憨憨一笑,恭維說。

未己,一艘走舸順流輕便東來,穿梭過護衛在前的水師戰艦羣,直至趙匡胤座艦下,高聲道:“啓稟都帥,張將軍已擊破蜀軍,蜀軍潰敗,正在清剿殘敵,擴大戰果!”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好!張將軍真良將也!”趙匡胤喜讚一聲,當即下令:“傳命魏轔,率一千水軍西進,協助肅清殘敵,收降俘虜,從速清理水道,以供大軍通行!”

“是!”

“另外,傳令全軍,準備起錨西進!”

正值午後,時間還早,取得了開門紅,趙匡胤打算再趁勝進軍,以迫蜀軍。軍令一層層地下達,整支龐大的船隊,彷彿甦醒了一般,做好出發的準備,而頭前拱衛的水師,也在漢將魏璘的率領下,西出一支。

魏璘,這個荊南降將,雖然才幹略顯普通,歸順朝廷之後,日子倒也還滋潤。打周行逢的時候,撈到了不少戰功,獻了投名狀,而今西征,也作爲水軍副指揮從軍,如果能苟到後邊,至少三四代的富貴,是沒什麼問題的。

又經過一個多時辰的清剿與疏通,巫峽間的水道,被清理出來,一部水師艦船的護衛下,趙匡胤趕到戰場。望着江中的遺蹟,優美的江峽景色,被戰爭與殺戮破壞了個乾淨,仍具美感,但肅殺的氛圍,令人蹙眉。

繳獲的船隻與俘虜,被移泊兩岸,專門看守,空出一條中間水道,魏璘親自登上趙匡胤的座艦彙報。

“戰果可曾清點出來?”趙匡胤問。

趙匡胤的統帥能力,在前期的籌備調度之中,已然表現得淋漓盡致,折服了西征的將校們。而魏璘,對於這個年輕的統帥,更不敢小覷,聞問,當即述來:“張都將以寡敵衆,大獲全勝,殺敵無算,必在千數,繳獲各類船隻七十餘艘,收降蜀卒,約在兩千之衆,蜀軍敗走者,兵不滿千,船不足三十艘!”

“張將軍呢?”

“已率軍追剿殘敵,意欲盡殲之!”魏璘答道。

趙匡胤聞言,濃眉稍微一擰,略作思考,當即下令:“留一部,將俘虜集中看守,等候中軍船隊,循序西進。剩下的水軍,隨本帥的大纛西進,支援張將軍!”

“是!”

“都帥,蜀師全軍而來,尚且爲張都將擊破,如今已成喪師之徒,更不當爲張都將對手,何需支援?”魏璘疑問道。

搖了搖頭,趙匡胤淡淡道:“本帥只恐,張將軍目的不僅在那些殘軍!”

巫山縣東四十餘里,有狹溪匯入大江,溪右,蜀軍設有一寨,水陸相連,寨名松木。西逃的二十來艘敗船,直接退入其間,而張彥卿率軍,追及於此,不加思索,直接引軍船衝入水寨。

敗軍帶回來的,不只是失敗的結果與情緒,更嚴重的,還有趁勝進軍的敵人,殺氣騰騰,勢不可當。顯然,張彥卿的目的,就是這座蜀寨。

殘餘的蜀軍水師,面對侵掠愈急的漢軍追兵,毫無抵抗之心,迅速潰敗,直奔旱寨。張彥卿也下令棄舟登陸,聚衆隨後直擊。

連戰多時,又兼追擊,士卒皆已疲敝,但士氣高昂,又有張彥卿親自指揮,鼓舞士氣。就藉着那股子氣,再兼敗卒的擾亂,在毫無攻堅利器的情況下,張彥卿率着水軍,直接向松木旱寨發起衝擊。

松木寨的蜀軍守將姓盧,在察覺到張彥卿軍的作戰意圖之後,只覺其狂妄無比。水寨雖破,亂軍叢生,但反應還算快,積極組織人,彈壓亂軍的同時,以弓矢、木石、長槍據寨截道而守,想要就此予以這支驕狂的漢軍以殺傷。

然而,還是那個理由,畢竟久疏戰陣,混亂之間,將士錯愕,軍心動搖,想要在短時間內,組織起足夠的戰力,並兩面兼顧,可沒有那麼容易。蜀將有其心,卻無其力。

張彥卿的顧忌則沒那麼多,抓住機會,趁着旱寨的防禦漏洞被彌補之前,集中兵兵力,突擊一點。但不得不說的是,這樣的衝法,犧牲很大,傷亡很多,在一刻多鐘的時間內,漢軍在松木寨前,便倒下了上百的士卒。

天色已微顯黯淡,江峽間的秋風呼呼作響,似乎在爲激烈交戰的雙方助威,又似乎在嘲笑凡人的爭端,哀嘆生命的流逝。

松木旱寨前的戰鬥,規模並不大,受地形所限,雙方都難施展開,蜀軍有守禦之利,漢師士氣高昂,但交戰的烈度極高,幾乎每一個呼吸間,都有傷亡產生。

在寨前,仍有數十名漢卒,執大盾,持鋼刀,踩着木牌,向敵寨發起前赴後繼的衝擊。後方不遠處,張彥卿神色冷硬,死死地盯着前方戰況。

受限於地形,受限於攻堅軍械的不足,到目前爲止,只能選擇死戰,並從速破敵。張彥卿並不是貿然選擇進攻,而是從俘虜的蜀軍將校口中得知了松木寨的虛實,只有不到兩千人,他覺得能戰,是故毫不猶豫地做出了決定。

但是,當視野之間,見着那些受他調教的兒郎,以血肉之軀,仰攻前進,不斷地倒下,哀嚎的聲音,仍舊不免讓他心生波瀾。

不過這種情況下,是容不得任何心慈手軟的!

“將軍,蜀軍的抵抗很頑強啊,寨前已經損了不下120卒,既失突襲之效,將士們又連續作戰,疲憊不堪,士氣不斷回落,一旦讓寨中蜀軍徹底穩固下來,再遷延於此,我軍恐受重創!”見戰況焦灼,緊跟於側的一名營將,嚴肅地說道,似有勸退之意。

聞之,張彥卿目不轉睛,厲聲道:“那就在其穩固之前,擊破他們!蜀軍可作依託的,也只有那幾面寨牆,險則險矣,一旦攻破,必然一舉破之!”

深吸了一口氣,眼光不斷閃動,寨前的信息,不斷地攝入眼簾,進入大腦。牙齒將嘴皮咬破,張彥卿道:“強弓硬弩,給我上前,將所有的箭矢,全部射出,壓制寨上蜀軍。”

看着身邊既作護衛,也作後備的一百多名士卒,道:“你們也歇了一段時間了,不要跟在我身邊了,衝上去!”

“你親自上去,告訴將士們,生路只在前方,踏破敵寨,擊滅蜀軍!”張彥卿唾沫橫飛,嚴令道。

言罷,十幾支箭朝張彥卿射來,被盾牌擋了幾支,扎地數支,還傷了兩名漢卒。營將拔出了腰間的佩刀,一臉慷慨之情,對張彥卿道:“將軍,我帶人上前支援,至死方休!此地距離寨牆太近了,還請將軍暫時退後避一避!”

“將士們浴血廝殺,赴蹈向前,我身爲主將,豈懼區區矢石?”張彥卿雙目一睜,怒聲道:“你不必管我,儘管上前攻寨,破了蜀軍,我請你喝酒!”

“是!”

待營將領兵上前,加入血拼,張彥卿又以箭指天,高聲說:“傳令,本將在此督戰,攻寨士卒,敢有退後者,我將親自斬殺!”

言方罷,一支流矢,帶着強勁的力道,直扎張彥卿肩膀。雖有肩甲防護,仍舊被破,刺入肉中。一聲悶哼,張彥卿身形一個動搖,身邊的親兵關心緊張地護在前邊。

張彥卿深吸了一口氣,目光如常地盯着敵寨,麪皮輕輕抖動,只讓士卒,將箭桿斬斷,整個人依舊如一塊堅石,牢牢地屹立在後邊督戰。

在張彥卿的激勵下,漢軍忘死衝殺,終於在敵寨打破了一道闕口。闕口一開,就似虎入羣羊,一發不可收拾,而守寨的蜀卒,早爲這幹悍不畏死的敵軍所震懾,砦牆一破,直接潰敗,逃亡者有之,但投降者更多。

等趙匡胤領着人趕到時,戰場已成殘局,松木窄間仍顯混亂,但漢軍的旗幟,高高豎起。

得知張彥卿不只追滅敵水師敗軍,還以少克衆,趁勢拿下了松木寨,趙匡胤不由感慨道:“張彥卿者,真良將也!水戰強悍,陸戰攻寨,也絲毫不弱。如此人才,當年唐主竟不能用,可見其昏聵!”

“雖然成功拿下松木寨,但張都將,不加請示,貿然進攻,終有擅作主張之嫌。此舉風險極大,死傷必然不少......”趙匡胤身邊的一名短鬚中年將領,名爲崔彥進,乃東路軍步軍指揮之一,比較中肯地評價道。

趙匡胤則道:“戰場之上,情勢瞬息萬變,因隨機而動,豈能事事請示。我前已與其出擊之權,張將軍既然選擇趁勢攻寨,必然是發現了戰機,只要結果是好的,那便是大功!”

“都帥之器量,在下佩服!”聽其言,崔彥進不由點了點頭,露出感佩之色,拱手道。

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27章 不允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480章 “新對策”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5章 安心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04章 平息第164章 監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50章 落幕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82章 殺俘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6章 雍王第82章 不手軟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674章 爆發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36章 迎奉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15章 冬月第227章 延州事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50章 聽政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61章 “龍宮”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21章 登乾元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74章 補漏匠第488章 真實第269章 軍事會議
第44章 太后相召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27章 不允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143章 艱難度日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480章 “新對策”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85章 安心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04章 平息第164章 監國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50章 落幕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82章 殺俘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章 中原易主第176章 雍王第82章 不手軟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674章 爆發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36章 迎奉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15章 冬月第227章 延州事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50章 聽政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361章 “龍宮”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21章 登乾元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3章 東京城內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474章 補漏匠第488章 真實第269章 軍事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