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 王晏鎮洛

bookmark

漢中西縣,向訓潛心準備,決心傾盡全力,投入一場慘烈的攻防戰鬥,整個西南大軍,不論前線還是後方,包括新復不久的州縣,都被綁上戰車,發揮着自己的效用。

在向訓的計劃內,西縣攻防,是入冬後最後一場大戰,是故他乾脆窮兵黷武,一錘定音。作爲伐蜀統帥,自然也清楚皇帝與朝廷的目標,僅在漢中罷了,向訓也就此決定着戰法。

雖然西縣之後還有南鄭,但在向訓看來,西縣如果拿下來,南鄭根本不在話下,尤其是綜合的蜀國的應對與調派信息之後。

西京,洛陽。

經過景範三年多的治理,已然恢復了繁華,並且不斷髮展中。這幾年,大漢朝天災不斷,但各類災害卻一直沒有光顧,可以用風調雨順來形容。是故,洛陽城已然實現了幾十年第一次大治。

畢竟是西京,千年古都,政治地位在這裡,大量的皇朝勳貴選擇於此定居,公卿官僚多置別府,歸養功臣也多安置於此。有這些人帶頭,再有一個安定的社會環境,自然催生出了一個繁榮的洛陽城。

如今,僅洛陽城內,便有人口三十餘萬,僅次於開封,成爲大漢天下第二的城池。

入冬以來,洛陽城中,最大的一件事,要屬西京留守換人了。進京述職的景範被留用,升爲開封府尹,而新任的留守,經過斟酌之後,皇帝劉承祐選中了滕侯王晏。

此事,牽動了不少人的心,尤其是定居於此的勳貴。權貴扎堆處,往往特權橫行,景範當政之時,最不懼的就是這幹人,打壓的也是不法之事,將彼等拿捏地死死的。

事實上,景範與史弘肇對勳貴們的態度,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他不會挾私報復,羅織構陷,他還講理。不論貴族、地主、商賈,發展產業、置辦土地,只要按規矩來,都不會異議。

但要是違了法,並犯到他手裡,也絕對沒有徇私容情。是故,景範鎮洛的這些年中,同樣得罪了不少人,而特權因爲他有所貶抑的貴族們,也多對其不滿。

如今,景範這油鹽不進的頑固終於調離了,很多人都下意識地鬆了口氣,心思也都活法了起來。同時,洛陽的普通小民們,也多覺不捨,景範的爲官口碑不錯,人也剛直,他當政,至少愛護小民,儘量維護着相對的公平。

而新來的留守,王晏,就是出身功勳,作爲大漢朝新崛起的一代權貴。

自從王晏履任以來,西京留守府,恢復了喧囂,至少不似景範在任時那般門庭冷清。近來,更是門庭若市,上門求訪者難計其數,但能被接見的,卻少之又少。

兩駕裝飾華麗的馬車,順着街道,緩緩而來,直到留守衙前停下。門庭前,剛剛勸走幾名王晏拒見的勳臣,望着那兩駕馬車,門吏的眼神中不由露出一絲輕蔑。

自馬車上,下來兩名錦服老者,一個身材魁壯,臉上身上掛滿了肥肉,顯得有些臃腫。另外一人,則消瘦些。不過二者,顯得都要自信從容些。

二者見了個禮,而後一同上前,遞上拜帖。不過還沒開口,便見門吏有些不耐煩地擺擺手:“留守有言在下,忙於公務,外客來訪,一律不見,二位請回吧!”

胖老頭注意到其眼中的蔑視,老眼中閃過一絲不愉,不過還是忍下,不與這小鬼糾纏,笑道:“我乃你家留守舊友,別人不見,老夫,他一定會見的!”

“你這小廝,勿作推搪,快與我通報!”說着掏出一塊銀餅連同兩張拜帖,一併交給他。

門吏眼中閃過一絲疑色,見他底氣十足,心頭泛起的嘀咕,少作遲疑,還是熟練地接過,道:“你們等着,我這就去通報,見與不見,就看你們運氣了!”

轉身之時,門吏手中也只剩下兩張拜帖了。

看着不緊不慢跨入府衙大門的門吏,瘦老兒不由冷聲道:“若是乾祐初年,受此等小吏慢待,我能直接將他抓起來裝袋沉河!什麼豬狗之輩!”

見其怒目猙獰,胖者卻苦笑兩聲,悵然道:“薛兄,你這脾氣,還需改改。今時終究不同往日,你看,失了權柄,連這區區門吏,都能拿捏我們一下!他若不通報,這留守衙門,我們還能強闖嗎?”

這兩名老者,胖者乃是原華州節度使候章,瘦者爲原同州節度使薛懷讓。不管怎麼說,曾經都是一州節度,權掌一方,故有此嘆。

“哼!”薛懷讓別過頭,嘀咕道:“也不知王晏,是否還顧念你們的交情,別也被拒之門外!”

“來人,把馬給老夫牽過來!”候章則淡淡地笑了笑,朝着家僕吩咐道。

在馬車後邊,有一匹雄健的駿馬,打理得很乾淨,全身雪白,不見一根雜色。

“候兄!”薛懷讓忍不住問道:“此馬何來?”

“涼州來使,從隨行商隊手中買的,可費了我大價錢!”候章笑道:“王晏從前愛寶劍駿馬,就是不知富貴之後,有沒有改!”

候章與薛懷讓,兩個地道武夫,崛起於晉末,投效大漢,爲收人心,拜爲節度。然而此二人,有着大部分發於微賤的武夫習性,一朝顯達,便得意忘形,貪婪成性,聚斂成風,居有惡政,生民苦之。

尤其是薛懷讓,早在河北之時,因爲其搜斂無度,苛政害民,劉承祐差點將之宰了。後二者被高祖劉知遠派職於關中,仍不加收斂,自然不爲劉承祐與朝廷所喜,以致疑忌相生。

當然,二者最不該的,是與當時的河中李守貞牽扯上來。雖然在李守貞反叛的過程中,二者給朝廷造成什麼實質性的麻煩,並且在朝廷發平叛大軍後,都老老實實的。

但是,河中既平,這兩個與叛軍有牽扯的節度,豈能倖免。考慮到當時國內的形勢,在殺了一隻大雞的情況下,爲安撫其他節度,對於侯、薛二人,劉承祐選擇輕拿輕放,讓二者以家財買平安,以勳官致仕,移居洛陽。

雖然丟了權位,再是不甘,但至少保住了性命。到洛陽後,憑藉着早年的積累,快速置辦了一批土地與產業。

候章經營着一家莊園,有幾艘船,販賣瓷器、絲綢、藥材,諸多生意都有涉及。薛懷讓則在市內開着幾家茶肆、酒樓與妓院,還組織了一支商隊,專門往西北跑。

多年下來,家產頗豐,並且,二者積極融入洛陽的勳貴團體,與諸多權貴子弟、親戚交好,攢了些名氣。

此番,王晏鎮洛,自然要來拜訪一番,不一定奢求什麼,但關係得處好。尤其是候章,他與趙暉、王晏,可是當初的“首義三節度”。

留守府中,二堂內,王晏正在處置着公務,是關於一批西南軍糧的。

“府庫中尚有多少餘糧?”王晏放下手中的公文,察問道。

下屬答道:“稻米十萬石,粟十五萬,麥二十餘萬......”

“這麼多!”王晏有些詫異,但迅速收斂起來,吩咐着:“那就按照數額,發往關中吧!”

“是!”

洛陽這些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又有景範的治理,府庫積攢確實不少,即便大部分都被東京調用,餘者仍舊可用豐盈來形容。

“哎......”王晏則拎着鬍子嘆了口氣,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接掌這樣一座城池,該從何處入手呢。

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04章 在真定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34章 班師還朝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04章 解決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5章 玩陰謀第284章 影響第492章 事發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8章 侯益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84章 影響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1章 探監第118章 棉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77章 耶律妃第316章 不裝了第68章 婚宴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2章 薨逝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6章 異見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08章 格局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80章 饒樂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70章 立場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84章 影響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185章 趙礪案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78章 火油彈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22章 睡仙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12章 兄弟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04章 冬夜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5章 春闈第2052章 回京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36章 迎奉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
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04章 在真定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34章 班師還朝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204章 解決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95章 玩陰謀第284章 影響第492章 事發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8章 侯益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58章 兩江平定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84章 影響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41章 探監第118章 棉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77章 耶律妃第316章 不裝了第68章 婚宴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61章 北使南歸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62章 薨逝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6章 異見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765章 三郡公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08章 格局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80章 饒樂國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270章 立場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84章 影響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185章 趙礪案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78章 火油彈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22章 睡仙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12章 兄弟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404章 冬夜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5章 春闈第2052章 回京第255章 遼軍情況不容樂觀第136章 迎奉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