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涼甘瓜沙

bookmark

“和朕說說詳細點的情況,就從涼州開始!”想了想,劉承祐看着盧多遜,笑容愈顯溫和。

盧多遜腦筋靈活,進入狀態之後,不假思索,道來:“臣等當初,在涼州待了兩個多月,一直到乾祐八年仲春,方纔繼續北上。如今佔據的涼州的,呼爲溫末人,主要由河西遺民、吐蕃、土谷渾、鮮卑後裔構成,據西涼而守,屹立西北自保,年歲已久。

自唐及三代,多向中原稱臣,保持交通往來,中原朝廷雖間置節度或留後,但統治秩序實爲其所自專。涼州部民,多精悍驍勇,通兵事,擅廝殺,是以牢牢佔據涼州,北拒回鶻,東敵黨項,西、南則對蘭、鄯地區保持着影響,乃是西北衆多勢力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力量。

但是,因爲部族構成複雜,涼州更似一個鬆散的聯盟,難以合力,以致自保有餘而外擴不足。也多年以來,其屢次朝貢中原,欲以朝廷的大義,維持勢力的平衡。

諸族之中,勢力大者,當屬吐蕃人,折逋嘉施便是其中一支,其部族遷居涼州多年,發展到如今,已根植於涼州當地,爲地方土豪,影響很大。

前番,被推舉攜禮來朝,便是因爲內部矛盾重重,互不相服,意欲使朝廷派遣節度統率,以平衡各方勢力,保持局面穩定......”

聽到這兒,劉承祐眉毛抖了一下,面露哂然:“朕猶記得,當初折逋嘉施來京時,說涼州士民,欣慕大漢,殷殷以望歸治,希望朕能派人就職,鎮守涼州。

當時,朕還誇獎折逋嘉施明理曉義,誠懇可嘉,如今看來,也並不老實啊。如依你所言,即便朕派人去了,又豈能順利接受軍政,令人諸族心服,只怕也只得個名義,被當個吉祥物供起來,實爲緩和彼輩矛盾的傀儡。

並且,如若所遣之人無能,抑或觸怒了諸族豪強的利益,說不準就是一個“共逐節度,背離朝廷”的結果......”

“陛下分析得透徹,想來應當如此!”盧多遜簡單地恭維一句。

淡淡一笑,劉承祐整個人鬆弛了些,道:“事實證明,未加調查,是不好妄下論斷的。朕當初沒有從涼州部族所請,直接派人接掌,乃是心存疑慮,爲近其心,再加看折逋嘉施順眼,以節度委之。如今看來,卻是考慮欠妥了,哪怕僅僅取個名義,對朝廷而言,也大有裨益。”

說着,劉承祐略表疑忌,凝目問:“那折逋嘉施帶着朕的委任回到涼州,對其聲望、勢力,只怕有不小的助長作用吧!涼州諸族,是什麼反應,依你看,是否會養虎爲患?”

聞問,盧多遜很自信地答道:“以臣默默觀察,陛下以其爲節度,諸族多有豔羨與猜忌,也確實長其聲勢。但涼州內部,掣肘太多,縱執朝廷大義,沒有實際的支持,折逋嘉施也難以彈壓,做到統一軍政。而一旦其勢力擴張太甚,必當引起其他勢力的忌憚,稍不注意,甚至會引起內亂。朝廷如欲圖之,以可就此謀劃......”

從盧多遜的語氣中,劉承祐還能感受到一種狡猾,對這個機敏的探花郎,倒是越來越中意了。

“看來你對涼州,確實用心了!”聽其解釋,劉承祐心情好了幾分。

“連番趕路,你們消耗也大,來,與朕一起用膳吧!”這時,張德鈞帶着人將膳食擺上,看着二人,劉承祐和藹地道:“行營之中,也沒有什麼美食珍饈,慢待功臣了,將就一下,等回了東京,朕設一席盛筵款待你們!”

端上來的,乃是油餅、醬菜、羊肉再加了點粥,相對而言,確實簡陋。

“多謝陛下!”盧多遜二人拜道:“對於臣二人而言,有口吃的,能夠充飢,已然足矣!”

注意到盧多遜語氣中的感慨之意,劉承祐說:“看來,你們西行路上,確實磨難頗多啊!西行路上,捱過不少餓吧!”

聞問,盧多遜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敘說道:“河西諸地,地廣人稀,有的地方,百里而無人煙,走得遠了,口糧難免有不繼的時候......”

盧多遜說得平和,但意味深長,劉承祐有所感,喝了口粥,道:“這餓肚子的感覺,朕也曾試着體驗過,確實難熬!”

“說說甘州回鶻吧!”劉承祐擺了擺手。

“是!”盧多遜囫圇地嚥下嘴中的餅,取過絹布擦了擦嘴,繼續道來:“經臣察探得知,甘州回鶻乃是百年前回鶻被滅後西遷至河西走廊,其後世居於此,歸義軍勢盛時,爲其從屬,仰其鼻息。

在河西地區,發展數十年後,部民漸衆,牛羊漸茂,實力漸盛,恰逢歸義軍內亂外憂,勢力衰退,趁機佔據甘州,其後便一直佔據着這個河西走廊的要衝之地。

據其所知,甘州回鶻勢盛之時,曾擁三十萬衆,不過未知其真假。然其外部形勢,難稱良好,西面有歸義軍佔據瓜沙,東面党項勢力日漸崛起,河西雜虜猖獗,至於吐蕃諸勢力,也屢有紛爭。

是故,一直以來,除了在早年與歸義軍的作戰中有所擴張之外,甘州回鶻沒有更多的野心。其多致力於維護與周邊勢力的關係,並主動交通中原,以求安寧......”

“這麼說來,中原朝廷,對河西地區,還有這等‘威信’?成爲其隨時可借用的大旗?”劉承祐評點了一句:“如此,倒也不知是可喜,還是可悲?”

“陛下!”盧多遜道:“相較之下,甘州回鶻對大漢,還是抱有一定善意的,眼下其可汗爲藥羅葛仁裕,被前朝封爲奉化可汗。臣等往返經甘州,都受到了其極大的禮遇,並進言,今歲當遣使攜重禮,再度來朝進貢!”

稍微消化了一下信息,劉承祐又問:“歸義軍呢?”

提及歸義軍,盧多遜表情鄭重了些,說道:“自張淮深後,歸義軍的勢力不斷收縮,丟了甘州,使得甘州以南的廣大地區爲諸虜佔據,至張承奉時,只餘瓜、沙二州了,一直持續至今。

四十二年前,沙州大族出身的曹議金取代了張氏,如今已經傳至第四代,目前當政者爲曹元忠,爲曹議金之子。

曹氏當政的這些年,未敢再同周邊勢力交惡,始終致力於維護關係,通過與回鶻及諸族聯姻、貿易的方式,保持和平。是故,這四十多年來,瓜、沙的局勢還算穩定,民心依附。”

“聽你之言,朕總算明白,你爲何會說西北情勢混亂複雜,卻保持着整體的穩定!”劉承祐笑了,以一種調侃的語氣道:“原因卻在這些勢力,都是不惜手段,改善關係,維護和平啊......”

調侃歸調侃,笑容一斂,劉承祐認真地問道:“依你之見,歸義軍對朝廷態度如何,瓜、沙的漢民對朝廷感觀如何?”

“說實話!”劉承祐嚴肅地提醒道。

“不瞞陛下!”盧多遜道:“歸義軍立足西北近百年,雖名稱中原節度,並且到如今仍舊打着朝廷臣屬的旗號聚攏人心,實則自成一國。曹氏雖然也積極與中原交通,不過欲求倚恃罷了,歷數其政,都是爲了維護曹氏的統治與歸義軍的安全。

其可爲朝廷臣屬,但如欲將之納入掌控,必起衝突。至於瓜沙的漢人遺民,常年與中原交通斷絕,有的人至今尚不知大漢已雄立於東方......”

盧多遜的話,讓劉承祐沉默了一陣,眼珠子慢悠悠地轉了兩圈,沉凝的表情恢復了釋然,輕笑給出一個評價:“中唐以來,中原痛失隴右、河西,大唐故地,竟爲胡虜所據,漢民沉淪。不論如何,在與中原交通斷絕的情況下,歸義軍能在瓜、沙堅持這麼多年,給西北漢民保留下一片棲息繁衍的淨土,對國家,對民族,對歷史,都是有功的......”

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57章 提親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45章 了結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690章 拼圖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44章 打個賭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39章 進退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17章 潑冷水第126章 問罪第77章 間策第371章 殺,不殺?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92章 事發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773章 質問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93章 班師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97章 怪圈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79章 勢孤危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34章 回府第52章 六穀土豪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18章 蒲陰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16章 面試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76章 去鄴都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28章 默認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53章 兵臨刪丹
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57章 提親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45章 了結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1690章 拼圖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44章 打個賭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92章 金陵冬寒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239章 進退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17章 潑冷水第126章 問罪第77章 間策第371章 殺,不殺?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492章 事發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1773章 質問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93章 班師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297章 怪圈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79章 勢孤危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58章 正面互懟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134章 回府第52章 六穀土豪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6章 先安排着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18章 蒲陰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416章 面試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176章 去鄴都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328章 默認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53章 兵臨刪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