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漳泉獻地

漢宮前,一名年輕人安分地等候着,不過從其徘徊的舉動來看,其心裡並不如何平靜,不時朝着宮門內張望。直到,自宮門內走出一道身影,一見之下臉上頓時轉憂爲喜。

這個年輕人,乃是平海軍節度使留從效的養子留紹基,官拜平海軍節院使,去歲曾代表泉漳入朝進貢獻禮,很得劉承祐欣賞,賜太中大夫銜。

出宮的,當然是方纔覲拜完皇帝的留從效了,趕忙迎了上去:“父親!”

留紹基之於留從效,既是養子,也是侄子。他是留從效之弟留從願的兒子,只因留從效無子,故而繼之。如果沒有意外,這留紹基將是留氏家族的繼承人。

“不是有安排嗎?怎麼在此等候?”看着留紹基,留從效問道。

留紹基答:“兒心中憂切,故而在此!”

見他緊張的表現,留從效面上倒是一派輕鬆,說:“我去覲見天子,獻以厚禮,有何可擔憂的?”

注意到父親的表情,心中稍安,留紹基當即問道:“未知情況如何?”

關於留從效覲見目的何在,留紹基自然是清楚的,沒錯,就是納土,打算把留氏所轄的泉、漳二州的土地、百姓獻給朝廷,從此歸治大漢。

父子倆邊走邊說,留從效道:“天子沒有直接應允,讓我先回下處,等其答覆!”

聞之,留紹基微訥,有點意外:“難道天子對泉、漳二州不動心?”

“怎麼能不動心,當今天子,乃是大有爲之君,必行大一統之事,我主動獻土,心中豈能不喜?”留從效說道。

“那爲何不納?”留紹基不解。

看着養子,留從效心中暗歎,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嘴裡則說道:“不是不納,只是尚需考慮罷了!這也是天子明智冷靜的地方,泉、漳地區狹小,周遭是三方勢力,與朝廷所轄之土,終未嘗接壤啊!倘若直接接受了,只怕會引起南方局勢變動,對於方經大戰的朝廷而言,是不想平添枝節的!”

聽其解釋,留紹基若有所思,提出疑問:“既然如此,那父親爲何還要執意獻地?”

這,大抵就是政治智慧了吧。留從效是不吝惜對後人進行調教的,說道:“天下大勢,早已在漢,在取得對遼北伐的重大勝利後,統一的局面,已然不可逆轉,縱然有所波折,也無妨大局。

自古以來,北方一統,豈有江南能孤存的。如東吳不能抗西晉,南陳不能抵楊隋,更何況以如今四分五裂的江南諸國,豈是上據川蜀、中扼荊湖的大漢朝廷的對手?

至於泉漳,彈丸之地,早晚爲朝廷所並,豈能還有割據的奢求?既是早晚之事,自當宜早不宜遲!不論朝廷納與不納,至少讓天子明白我留氏的心意!”

留從效這番話,可謂極具見識了,看事情也比較透徹。也是閩國滅亡後,割據泉漳的這些年中,讀了不少書。而對於這些,留紹基是一時難以吃透的。

出得皇城,待上車駕後,留紹基還是忍不住開口了:“父親,當真決議獻地?”

聽出了他言語中的異樣,端坐着,瞧向他:“怎麼,捨不得了?”

“泉漳畢竟是你櫛風沐雨,方纔創立的基業,又苦心經營,方有如今的安康,就這般獻給朝廷......”留紹基語氣複雜。

聞之,留從效先是笑了笑,爾後逐漸變得嚴肅,說:“我留氏一門,血脈單薄,將來可承家業者,也只有你們兄弟了。泉漳二州,可爲晉升之資,籍之光耀門楣,興旺家族,然如將之視爲私產,抱有不當有之妄想,將來必遭禍患。

有一言,你當謹記,不論此番朝廷納或不納,對朝廷,都當恭順臣服,那麼藉着獻土的功勞,朝廷亦當厚待我留氏,保我家族綿延興盛。”

見留從效說得嚴肅,留紹基不敢怠慢了,立刻拱手應道:“兒必當謹記!”

形容再度鬆弛下來,留從效又輕笑道:“吳越國的實力,可比當初的閩國強多了,江淮勢盛之時,都難以滅之。然而,自錢繆時期起,不論中原如何更替變化,始終恭順臣服,小心侍候。到當今之吳越王,則更加徹底。

你道爲何,卻是錢氏知道,統一之勢既成,憑藉吳越,萬難抵抗大勢,逆流而行,終有覆滅之憂!倘若將來王師南下,削平江南,吳越豈能抗拒?

泉漳雖小,但我留氏若首倡獻土歸朝,這其中的意義,可是非同一般啊!”

說這話時,留從效老臉上,竟然流露出一種狡猾的色彩。嘴角稍稍勾起,玩味地道:“我眼下倒是好奇,獻地的消息一傳開,吳越又會是怎樣的反應?”

在原本的歷史上,雖然也有漳泉獻地的事情,但那已是將近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了,並且,天下南漢、南唐先後覆滅,天下只餘漳泉、吳越這兩塊邊角料,給趙光義長聲望用罷了。

然而在劉承祐的時代,時代的脈絡出現了偏差,十多年的時間下來,歷史大局完全崩壞,統一進程提速,一場北伐大捷更是震動天下諸方。留從效有此主動意願,倒也不出奇。

而在皇宮內,漢帝劉承祐也在考慮着此事。至於他的態度嘛,是既感欣慰,又感頭疼。欣慰留從效能有此覺悟,至於頭疼的一方面,就如唐、粵之事一般,眼下他要的是安定、平靜,不要起波瀾,最好天下承平,四方無事。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波瀾不斷。留從效那邊,哪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進獻,着實不是時候。

留從效能看出的東西,劉承祐當然也清楚。恰如其言,接受二州容易但是,那畢竟是一塊飛地,在短時間內想要全面接受二州軍政,化爲漢地進行管轄,可不是靠嘴就行的。同時,也需考慮南唐、南粵、吳越的反應,雖然他們的反應並不重要。

早年大漢也有過一片飛地,澧州,然而當時背靠的是荊南,離大漢並不遠,泉漳的情況則不然,那可飛得老遠。

另一方面,腹黑點來考慮,區區泉漳,彈丸之地,縱使其不獻,待到將來,大漢取會有難度?倘若全盤接收了,還得多考慮其既得利益者的感情,哪有武力加之,來得更徹底?

不過,對於留從效這番聰明、識時務的表現,劉承祐還是很認可的,值得表彰。

至於接與不接,在與召來的魏仁溥商議之後,劉承祐決定,暫時保持原狀。召來一名內侍,劉承祐吩咐道:“朕帶回來的方物,不是還剩下一些嗎?吩咐下去,挑幾樣,賜與平海軍節度使留從效!”

又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朝魏仁溥道:“魏卿,泉漳二州,雖然暫時不納,但朝廷可委派幾名幹吏隨留從效南歸就職,先熟悉一些民俗政務!此事,卿可稍做安排!”

“是!”魏仁溥應了聲,而後遲疑地道:“陛下,這委派官吏,未在臣職權之內!”

“哦!”劉承祐面色如常,道:“那就由卿代傳,由吏部安排吧!”

“是!”魏仁溥稍微皺了下眉,表情有些肅重。

待魏仁溥退下後,劉承祐還琢磨着此事,嘴角泛起些許笑意:“漳泉獻土,此消息若傳出,不知在京的錢弘俶、李彝殷、高紹基會作何感想!”

第83章 抉擇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章 分食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51章 聽政2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41章 探監第150章 聽政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08章 格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07章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9章 公府密議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33章 延禧驛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章 瑤華春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1章 請教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7章 貴戚解權第133章 捷報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81章 行宮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13章 機遇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98章 轉折點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79章 四王畢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809章 餞行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77章 間策第82章 殺俘第452章 皇孫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72章 封王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9章 連夜南進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05章 河北局勢
第83章 抉擇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2章 分食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51章 聽政2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41章 探監第150章 聽政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61章 晉陽來人第1708章 格局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07章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18章 詔議國策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9章 公府密議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43章 東京聲色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49章 南國風起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33章 延禧驛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5章 馬楚內亂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章 瑤華春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1章 請教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7章 貴戚解權第133章 捷報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81章 行宮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713章 機遇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98章 轉折點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464章 甘州楊氏第1779章 四王畢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809章 餞行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77章 間策第82章 殺俘第452章 皇孫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72章 封王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39章 連夜南進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05章 河北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