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漳泉獻地

漢宮前,一名年輕人安分地等候着,不過從其徘徊的舉動來看,其心裡並不如何平靜,不時朝着宮門內張望。直到,自宮門內走出一道身影,一見之下臉上頓時轉憂爲喜。

這個年輕人,乃是平海軍節度使留從效的養子留紹基,官拜平海軍節院使,去歲曾代表泉漳入朝進貢獻禮,很得劉承祐欣賞,賜太中大夫銜。

出宮的,當然是方纔覲拜完皇帝的留從效了,趕忙迎了上去:“父親!”

留紹基之於留從效,既是養子,也是侄子。他是留從效之弟留從願的兒子,只因留從效無子,故而繼之。如果沒有意外,這留紹基將是留氏家族的繼承人。

“不是有安排嗎?怎麼在此等候?”看着留紹基,留從效問道。

留紹基答:“兒心中憂切,故而在此!”

見他緊張的表現,留從效面上倒是一派輕鬆,說:“我去覲見天子,獻以厚禮,有何可擔憂的?”

注意到父親的表情,心中稍安,留紹基當即問道:“未知情況如何?”

關於留從效覲見目的何在,留紹基自然是清楚的,沒錯,就是納土,打算把留氏所轄的泉、漳二州的土地、百姓獻給朝廷,從此歸治大漢。

父子倆邊走邊說,留從效道:“天子沒有直接應允,讓我先回下處,等其答覆!”

聞之,留紹基微訥,有點意外:“難道天子對泉、漳二州不動心?”

“怎麼能不動心,當今天子,乃是大有爲之君,必行大一統之事,我主動獻土,心中豈能不喜?”留從效說道。

“那爲何不納?”留紹基不解。

看着養子,留從效心中暗歎,終究還是太年輕了,嘴裡則說道:“不是不納,只是尚需考慮罷了!這也是天子明智冷靜的地方,泉、漳地區狹小,周遭是三方勢力,與朝廷所轄之土,終未嘗接壤啊!倘若直接接受了,只怕會引起南方局勢變動,對於方經大戰的朝廷而言,是不想平添枝節的!”

聽其解釋,留紹基若有所思,提出疑問:“既然如此,那父親爲何還要執意獻地?”

這,大抵就是政治智慧了吧。留從效是不吝惜對後人進行調教的,說道:“天下大勢,早已在漢,在取得對遼北伐的重大勝利後,統一的局面,已然不可逆轉,縱然有所波折,也無妨大局。

自古以來,北方一統,豈有江南能孤存的。如東吳不能抗西晉,南陳不能抵楊隋,更何況以如今四分五裂的江南諸國,豈是上據川蜀、中扼荊湖的大漢朝廷的對手?

至於泉漳,彈丸之地,早晚爲朝廷所並,豈能還有割據的奢求?既是早晚之事,自當宜早不宜遲!不論朝廷納與不納,至少讓天子明白我留氏的心意!”

留從效這番話,可謂極具見識了,看事情也比較透徹。也是閩國滅亡後,割據泉漳的這些年中,讀了不少書。而對於這些,留紹基是一時難以吃透的。

出得皇城,待上車駕後,留紹基還是忍不住開口了:“父親,當真決議獻地?”

聽出了他言語中的異樣,端坐着,瞧向他:“怎麼,捨不得了?”

“泉漳畢竟是你櫛風沐雨,方纔創立的基業,又苦心經營,方有如今的安康,就這般獻給朝廷......”留紹基語氣複雜。

聞之,留從效先是笑了笑,爾後逐漸變得嚴肅,說:“我留氏一門,血脈單薄,將來可承家業者,也只有你們兄弟了。泉漳二州,可爲晉升之資,籍之光耀門楣,興旺家族,然如將之視爲私產,抱有不當有之妄想,將來必遭禍患。

有一言,你當謹記,不論此番朝廷納或不納,對朝廷,都當恭順臣服,那麼藉着獻土的功勞,朝廷亦當厚待我留氏,保我家族綿延興盛。”

見留從效說得嚴肅,留紹基不敢怠慢了,立刻拱手應道:“兒必當謹記!”

形容再度鬆弛下來,留從效又輕笑道:“吳越國的實力,可比當初的閩國強多了,江淮勢盛之時,都難以滅之。然而,自錢繆時期起,不論中原如何更替變化,始終恭順臣服,小心侍候。到當今之吳越王,則更加徹底。

你道爲何,卻是錢氏知道,統一之勢既成,憑藉吳越,萬難抵抗大勢,逆流而行,終有覆滅之憂!倘若將來王師南下,削平江南,吳越豈能抗拒?

泉漳雖小,但我留氏若首倡獻土歸朝,這其中的意義,可是非同一般啊!”

說這話時,留從效老臉上,竟然流露出一種狡猾的色彩。嘴角稍稍勾起,玩味地道:“我眼下倒是好奇,獻地的消息一傳開,吳越又會是怎樣的反應?”

在原本的歷史上,雖然也有漳泉獻地的事情,但那已是將近二十年之後的事情了,並且,天下南漢、南唐先後覆滅,天下只餘漳泉、吳越這兩塊邊角料,給趙光義長聲望用罷了。

然而在劉承祐的時代,時代的脈絡出現了偏差,十多年的時間下來,歷史大局完全崩壞,統一進程提速,一場北伐大捷更是震動天下諸方。留從效有此主動意願,倒也不出奇。

而在皇宮內,漢帝劉承祐也在考慮着此事。至於他的態度嘛,是既感欣慰,又感頭疼。欣慰留從效能有此覺悟,至於頭疼的一方面,就如唐、粵之事一般,眼下他要的是安定、平靜,不要起波瀾,最好天下承平,四方無事。

然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波瀾不斷。留從效那邊,哪怕他的初衷是好的,但他的進獻,着實不是時候。

留從效能看出的東西,劉承祐當然也清楚。恰如其言,接受二州容易但是,那畢竟是一塊飛地,在短時間內想要全面接受二州軍政,化爲漢地進行管轄,可不是靠嘴就行的。同時,也需考慮南唐、南粵、吳越的反應,雖然他們的反應並不重要。

早年大漢也有過一片飛地,澧州,然而當時背靠的是荊南,離大漢並不遠,泉漳的情況則不然,那可飛得老遠。

另一方面,腹黑點來考慮,區區泉漳,彈丸之地,縱使其不獻,待到將來,大漢取會有難度?倘若全盤接收了,還得多考慮其既得利益者的感情,哪有武力加之,來得更徹底?

不過,對於留從效這番聰明、識時務的表現,劉承祐還是很認可的,值得表彰。

至於接與不接,在與召來的魏仁溥商議之後,劉承祐決定,暫時保持原狀。召來一名內侍,劉承祐吩咐道:“朕帶回來的方物,不是還剩下一些嗎?吩咐下去,挑幾樣,賜與平海軍節度使留從效!”

又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朝魏仁溥道:“魏卿,泉漳二州,雖然暫時不納,但朝廷可委派幾名幹吏隨留從效南歸就職,先熟悉一些民俗政務!此事,卿可稍做安排!”

“是!”魏仁溥應了聲,而後遲疑地道:“陛下,這委派官吏,未在臣職權之內!”

“哦!”劉承祐面色如常,道:“那就由卿代傳,由吏部安排吧!”

“是!”魏仁溥稍微皺了下眉,表情有些肅重。

待魏仁溥退下後,劉承祐還琢磨着此事,嘴角泛起些許笑意:“漳泉獻土,此消息若傳出,不知在京的錢弘俶、李彝殷、高紹基會作何感想!”

第150章 再添兩道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章 附議第4章 西南事務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74章 補漏匠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41章 納降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0章 賞功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78章 火油彈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47章 割韭菜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27章 延州事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39章 韓常案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29章 向南!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708章 格局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8章 耿崇美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89章 高規格第346章 底層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41章 向錢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98章 事泄了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半島史話·奇葩第194章 楊邠案(2)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37章 七九不和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73章 道府之爭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24章 辭表第119章 幸西京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401章 老郭威
第150章 再添兩道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章 附議第4章 西南事務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61章 趙二爲官第474章 補漏匠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41章 納降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80章 賞功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78章 火油彈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347章 割韭菜第79章 滏陽之捷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227章 延州事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39章 韓常案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29章 向南!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708章 格局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8章 耿崇美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89章 高規格第346章 底層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341章 向錢看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298章 事泄了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半島史話·奇葩第194章 楊邠案(2)第30章 湖湘之治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237章 七九不和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73章 道府之爭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24章 辭表第119章 幸西京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401章 老郭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