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河東風雲(3)

李少遊沉吟幾許,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忽地擡眼瞟向鄭珙,幽幽道:“鄭判官,如我所記不錯,高祖先帝起兵之前,你便是劉崇幕佐。多年以來,劉崇對你頗爲信任,以節度判官委任,倚爲臂膀啊!”

聽李少遊這麼說,鄭珙臉上微變,但迅速地,表忠獻誠,說:“郡公明鑑,太原王對下官,固然厚待,下官雖念其恩,但時刻也不敢相忘,河東乃大漢屬地,下官亦是陛下臣子。效忠天子,恭順朝廷,乃應有之義,豈敢悖逆朝廷?”

注意着其表情,李少遊一撫手,輕笑道:“陛下若知你有此忠心,深明大義,會很高興的!”

“還仰賴郡公進言!”鄭珙陪着笑臉。

“那個李驤,對朝廷倒是還有幾分忠順之心!”李少遊又道。

迎着李少遊的目光,鄭珙回道:“在下官看來,李驤此人,有見地,但性格孤傲,識時務卻不知進退,自以爲忠敬,不欲太原王自取其禍,反惹得太原王大怒。”

“還有觀察判官趙華,對於太原王的對抗朝廷的想法,也持反對態度,內府密議之時,也進言勸阻,無奈太原王不聽!”

聽其言,李少遊卻是嘆了口氣,語氣中帶着嘲弄:“看來河東不乏賢能之士,你們都知進退,曉強弱之勢,我們的劉皇叔,何以不明白?”

“郡公!下官看太原王,雖言無奈,但話中之音,已有動刀兵以抗朝廷詔制之心,逼迫朝廷,以永鎮河東封之!”鄭珙表情漸漸嚴肅起來。

“簡直異想天開!”李少遊當即不屑道:“陛下何等聖明,怎麼可能受其威脅!”

“太原王固然想當然,不過如其所言,若真讓其勾連夏州,趁朝廷大戰之餘,又用事於西南,只怕當真會給朝廷帶來偌大的麻煩。”鄭珙向李少遊說道:“河東上下四萬兵丁,進取不足,但守備有餘。下官甚至憂慮,太原能動聯合黨項人之心,未必不敢聯絡契丹爲外援,若契丹人摻和其中,那河東的形勢必然危蹙!”

“倘如此,那劉崇當自絕於宗廟!”李少遊表情也凝重起來了,道:“你考慮得不錯,不得不防,否則,河東局面,怕是不好收拾了!”

注意着李少遊的神情,鄭珙不由小心試探道:“敢問郡公,打算如何解決?”

“你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李少遊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是!”鄭珙被其眼神嚇了一跳。

“你繼續在劉崇身邊,當你的職,隨時通報其動向及用意!”李少遊吩咐着。

“下官明白!”

起身,慢悠悠地朝着堂外走去,李少遊擺擺手道:“本公這便告辭了,多謝茶水款待!哦,茶葉不錯!不送!”

“恭送郡公!”在後邊,鄭珙止住親自相送的腳步,躬身道。

直到其背影,消失在中庭,鄭珙方纔扭頭朝向留守府方向,喃喃道:“大王啊,非臣不忠,只是形勢如此,以卵擊石,取死之道啊!”

作爲局中人,鄭珙已深切體會到了朝廷對於河東的滲透,不說其他,河東上下職吏之中,有多少人,似他鄭珙這般,暗中靠攏朝廷的人,有多少,他自己都無法想象,但有一點可以確信,絕對不少。

而劉崇僅盯着朝廷的詔制,盯着範質,盯着趙匡胤,殊不知,晉陽城內,已潛伏着一條毒蛇,隨時準備發起致命一擊。

李少游出得鄭府,上得馬車,兜轉於街巷,轉入一坊,沿途觀察着晉陽城中的情形,望着那些熟悉的景狀,不由感慨:“這晉陽城,除了城池更加堅固之外,並沒有什麼變化啊!”

同時注意到,到此爲止,晉陽城內,並未見有多少緊張氣氛。市井之間,就如往日那般,嘈雜、喧囂......

一所尋常宅院中,平靜的表象下,是嚴密的戒備,明暗哨交替,堂間,已有三名男子恭候着。李少遊入內,直接盯着一人問道:“晉陽駐軍如何?可有異動?”

“內外馬步軍,皆各守其營,不過留守府下令,牙兵及馬步諸軍,全部戒嚴,休沐、外出官兵,悉數召還。另,牙將李鋋不久前,點齊兩千兵,出營南下去了!”

“恩,軍心如何?”

“士卒皆有疑竇!”探吏答:“據察,晉陽馬步軍中,已有流言,說朝廷欲盡裁將士,軍心已有不穩!”

聽此報,李少遊眉頭一凝:“看來,我們這個劉皇叔,倒也並非完全愚昧,還知道蠱惑軍心這一套!”

“郡公!”下屬道:“觀太原王近來行舉,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當儘快稟報東京,讓朝廷早作防備,以免應對不及!”

“如何應對?”李少遊斜了他一眼。

“自然調動兵馬應變啊!”

“你以爲,陛下遣本公親來晉陽,是爲了什麼!”李少遊斥道:“要動刀兵,何需我等如此這般賣力奔走。真引起兵變戰亂,我等還朝即罪!

實言告之,陛下派我等前來,便是想要於無聲息間,將可能的變亂消弭。若辦成此事,我等皆得大功,不然,都是大罪!”

“可是,僅憑我等,如何能夠挽局勢於喪亂?”

“那就是,本公需要考慮的了!爾等只需,聽命辦事即可!”李少遊淡淡道。

“是!”

“那屬下等,當如何應對?”

李少遊考慮幾許,擡指道:“讓軍中的人,也釋放流言,就說朝廷念河東將士戍鎮辛苦,欲選拔有功之臣,進行封賞。另外,說太原王劉崇,欲推拒朝廷對將士恩典......

皇叔想要蠱惑軍心,我們卻不能讓其得逞!”

“給我派人,嚴密盯着軍中動向,說到底,此事還是軍隊的問題。只要軍隊不跟着其作亂,太原王不足爲慮!”李少遊平靜道:“尤其是那軍校將領,張元徽、陳光裕等統兵之將,給我盯牢了!”

“擒賊先擒王啊!”良久,李少遊又道:“原本,還欲緩圖,而今,卻是不得不調整,再好生謀算一番了!”

落座於書案,李少遊奮筆疾書,連寫三道書信,密封,叫來三名屬下,吩咐道:“這三封書信,你們分別送達宰相範質、代州楊業以及都虞侯趙匡胤,親手交付!此信不得有失,記住,寧毀勿丟!”

“遵命!”

汾州,剛剛自防禦府回下榻之處,他又接受了防禦使劉承均一番盛情款待。夜色已深,範質眉宇間,滿是疲憊。

“相公,館驛之外,多了些鬼祟之徒!”負責宰相宿衛的大內侍衛向範質稟報道。

“嗯!”範質一點也不意外:“此間,畢竟是汾州啊,我們這一路來,黜置了不少河東下屬州縣官吏,已然引得太原王父子不滿與忌憚了!”

“另外,末將發現,汾州的駐軍,已然戒備起來了!”

聞訊,範質表情果然嚴肅起來了,深吸了一口氣:“竟然到了這一步?”

“相公!”隨行的屬吏,也面色沉凝地向範質稟道:“據聞,在汾州處置的那幾名職吏,被防禦使劉承均,偷偷放出來了!河東的風向,有些不對勁了啊!”

範質枯坐一會兒,思慮許久,方纔沉聲道:“操之過急!操之過急啊!”

事實上,對於天子想要收河東之權,範質是心知肚明的。按照他的想法,此事當徐徐圖之,治權,財權,軍權,當逐步剝離,並且以朝廷如今面臨的局面,不當疾進,若能拖一拖,事情會好辦得多,朝廷也會從容得多。如此多管齊下,意欲犁庭而掃之,難免引起反彈,而今在範質看來,已有反噬之徵兆,不由唏噓。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但是,天子太急了,淮南的大勝,讓皇帝有些過於自信了。出京臨別之前,範質曾向天子暗示過,只可惜,沒能聽得進去。

思慮之間,得報,武德司有人求見,送來武德使李少遊手書一封。

當閱完書信,範質神情間,既有疑慮,也有些放鬆。疑慮者,是劉崇的意願以及晉陽變動,放鬆的是,顯然,天子有備。

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39章 進退第129章 叔父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48章 老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416章 尾聲第53章 遁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80章 賞功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45章 了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84章 示警第1752章 放手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章 田畔問對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773章 質問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98章 軍心可用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57章 國滅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51章 結束了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36章 橐相半島史話·桓王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3章 兵制改革第75章 按*不動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3章 夜宴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38章 爭執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83章 降將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00章 禦敵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44章 堂審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53章 削藩第139章 韓常案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51章 結束了第31章 送行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32章 做媒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一圖一冊
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0章 如此處置第239章 進退第129章 叔父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48章 老皇帝第398章 虞美人第416章 尾聲第53章 遁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80章 賞功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145章 了結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84章 示警第1752章 放手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章 田畔問對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773章 質問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98章 軍心可用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357章 國滅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51章 結束了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336章 橐相半島史話·桓王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3章 兵制改革第75章 按*不動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3章 夜宴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38章 爭執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83章 降將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468章 胡部隱患第200章 禦敵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144章 堂審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53章 削藩第139章 韓常案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51章 結束了第31章 送行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32章 做媒第62章 緊鑼密鼓第117章 一圖一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