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噩耗連連

沉默了好一陣兒,李璟收拾了下心情,再度開口,聲音已然遊戲沙啞,問道:“沿江防備如何,援應大軍準備如何?”

馮延巳趕緊起身稟道:“回陛下,江北援應使皇甫暉,已率軍兩萬,進屯滁州,加強清流關守備。皇甫使君原爲中原宿將,熟悉北卒,老成持重,作戰經驗豐富,可御漢兵於滁北。”

“援應副使許文禛,領軍兩萬,已駐合肥。援應都監姚鳳,領水陸軍兩萬屯高郵,隨時可北上支援泗、楚。有此三路兵馬,足可保我江北州縣,鞏固沿江防線,並威脅漢軍!”

“另有水軍兩萬,沿江巡檢,拱衛江防!”

樞密副使李徵古,也起身彙報道:“朝廷已自江南及閩地,募得精壯三萬,屯於當塗,發放兵甲,操練三月,可堪一戰!常潤之兵,需防備吳越,金陵禁軍,需鞏固京師,皆不可輕動。若平楚大軍歸來,再加上各地州兵、鄉兵,我朝足有十萬之師以敵之!”

聽馮、李二人的彙報,李璟終於鬆了口氣,十萬大軍,稍稍讓他安心了些。

事實上,南唐這邊,已然是在大爆兵了,十多年來,也是其頭一次如此不惜國力、民力,算得上窮兵黷武了。但爲了保住淮南,抵禦外侮,一切都是值得的。

經過南唐君臣前番那般折騰,國難之際,其猶有如此實力,爆發出如此能量,國力之盛,可見一斑。由此可見,原歷史上,郭榮三徵淮南,歷經三載而奪,不是沒有原因的。

“陛下,我軍兵馬雖多,然相比漢軍,戰力實在堪憂,雖稱十萬,有戰鬥經驗的着實不多,尤其是下蔡一戰,劉彥貞那蠢貨將我三萬精銳禁軍,一朝而喪!”宋齊丘則出來,戳破南唐形勢不妙之處。

“太傅有何建議?”李璟已無一名君王的城府,憂慮之色盡顯於面上,看向宋齊丘。

宋齊丘則直接說道:“北兵素來強悍,北漢立國五載,幾乎無歲不徵,而隨漢帝南征的,又以北漢禁軍爲主,那是漢廷彈壓天下的絕對力量,戰力可想而知。”

“是故,接下來,不能再向劉彥貞那等蠢貨,去尋求與漢軍進行陸上決戰,那是取敗之道。當嚴令江北守備之軍,禁止主動出擊,當守弱,然後制強!”

宋齊丘一口一個“蠢貨”,以鄙視劉彥貞,說得一旁的馮延巳有些尷尬,畢竟當初是他授意魏岑舉薦的自己人。

宋齊丘此時,當然不會去在意黨徒的心理,仍舊有條不紊地向李璟強調着他的禦敵方略:“多年以來,中原兵連禍結,又遭契丹之創,國家平定不久,人口不足,且府廩難實。”

“那北漢天子,以少年繼位,數年之間,收拾江山以圖治,收效甚佳,可稱雄主。其所以伐我,就是垂涎我朝之民殷國富,欲強其國力。”

“然其三載之集聚,一朝爆發,雖則強悍,但終究底蘊薄弱,根基不牢。以我朝兩代之積累,只需穩守關防,與其對峙,耗其銳氣,費其錢糧,待其後繼乏力,足可卻之!”

“且北漢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其必難久屯重兵於淮南,否則,北方稍有事,其便是兩面皆敵的處境。契丹雖逢國變,但實力未大損,只需出一軍,便足以使漢帝北顧。”

“是故,漢軍非久持之軍,我軍則只需從容應對,穩紮穩打,以國力民力敗之。相較北軍,我朝短於步騎,但長於水師。開春之後,當借水師之利,沿運河北上,援應泗、楚,以保淮水不失,並從側方攻襲漢軍後方,毀其浮樑,打擊其糧道!”

“至於壽州那邊,何敬洙臣知之,是個善守之將,以其之能,據堅城,非漢軍輕易可下。合肥、滁州之師,只需徐徐進軍援應,屯於壽春之側,牽制漢軍,使其無法全力攻城即可!”

“如此,只需等待半載,候得良機,漢軍可退!且屆時,盛夏之至,氣候炎熱,北卒豈能適應南方水土,則更方便我軍尋覓破敵良機!”

宋齊丘還朝以來,綜合消息,分析時局,前後向李璟諫言進策不算少,但此次,是經他反覆思慮總結下來的應對方略。

分析一下宋齊丘的策略,總結下來,一是穩,二是慫,三是拖,卑弱以拒強,守時而待機。雖然有些方面,考慮得有些理想化,但對於雙方實力的分析,時局的看法,還是很清晰的。如若南唐上下,前線諸軍,真能貫徹此戰略,那麼還真會給劉承祐造成偌大的麻煩。

對於其方略,南唐的臣僚們,也都表示贊同,一者宋齊丘名望在那兒,二者宋黨勢大,三者其分析確實有道理。而對李璟來說,此時有個拿主意的人,告訴他該怎麼做,就如溺水之人見了浮樑,緊緊地抓住。

“宋太傅不愧爲我朝第一謀士,社稷頂樑!”看着宋齊丘那張透着冷靜的蒼老面龐說道:“就按太傅所言,應對漢軍!”

雖然作爲政敵,韓熙載也不得不承認,宋齊丘確實老練,主動讚了句:“太傅之策,可謂老謀深算啊!”

言罷,韓熙載也向李璟建議道:“陛下,如太傅之言,我朝還當再派使者,加強對契丹以及後蜀的聯絡,邀其出兵擊漢。如今漢軍勢大,臣料想,彼二國,當不至於完全坐視不理!”

韓熙載言罷,宋齊丘瞥了他一眼,不鹹不淡的說道:“聯絡是可以聯絡,但不可完全寄希望於彼,以漢帝之能,豈能不備?我軍守時待機,別人終究是指望不上的,能否抵禦漢軍,最主要的,還得靠我大唐自身!”

“宋太傅之言有理!”見宋齊丘那副冷淡反應,韓熙載也淡淡地表示迴應。

在宋齊丘等人運籌之下,李璟稍安,心中的忌憚與恐慌稍減。不過殿議未止,樞密院急匆匆傳來北方軍報,來自泗州團練使馮延魯,漢軍突襲山陽,楚州丟了。

聞之,南唐君臣震恐,連宋齊丘都差點將自己的鬍鬚揪掉。楚州當泗、淮匯流之地,又扼運河交通。楚州一失,則西面的泗州也難保,最重要的是,淮河下游,徹底落入漢軍掌控。

至於宋齊丘所進,以唐水師入淮,攻襲漢軍側翼,威脅其糧道的想法,直接宣告,沒有可行性了。於宋齊丘而言,這臉打得太快了。

而楚州一失,泗州夾在濠、楚中間,已成孤城,無所依仗,遲早丟失。如此一來,至少在淮陰一帶,唐軍已無抗衡漢軍的可能。一城之失,則致唐軍淮水防線徹底崩潰,直接南移至廬、和、滁、揚一線,也是南唐眼下的兵馬布置。

這在濠州丟失之時,已有預兆,而南唐的反應,終究慢了,目光放在壽州,調集重兵,卻始終沒有加強泗、楚的防禦。寄希望於其能以州兵,借天氣之力,扛過這個冬天,卻沒想到,楚州會丟得這麼快。

如此一來,壽州的位置,則更顯凸出了,孤城一座,形勢變化,更加難測。

被宋齊丘等人這麼一分析,得知楚州丟失的惡果,李璟是又驚又怒,難以自持,幾乎咆哮道:“吳紹廷呢,怎會如此輕易,便丟了山陽!壞我大事,亂我軍防,拿他問罪!”

壽、濠、泗、楚,是守淮的基礎,而今,不過月餘,已失其二。李璟本不是個擁有強悍意志力的人,抗壓能力也差,此時,心神幾乎失守。

面對李璟的質問,殿中沒有人能回答,馮延魯的奏報,也只是上稟個結果。

事實上,郭榮得下楚州,還是重複此前的策略,聲東擊西,但計策不怕老,管用就行。郭榮自領主力東進,威脅盱眙,聲勢鬧得很大。而趙匡胤則暗中,率兩千龍棲軍士,潛伏繞道,直趨山陽。

楚州兵馬都監吳紹廷,倒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不過他的注意力都放在北邊的徐州節度副使成德欽以及西面打泗州的郭榮。不料漢軍自背後突襲,領兵的又是膽略十足,善於抓機會的趙匡胤,爲其一擊得手,吳紹廷也被生擒。幾乎是前番,陳思讓攻鍾離的翻版。

淮陰一線的淮南軍鎮,於南唐而言,何等重要,然唐廷所遣之將,問題太大了。

還是宋齊丘,見慣了世面,冷靜道:“事已至此,慌亦無用,吳紹廷固然要追究,如何應對楚州丟失對御漢大局的影響,纔是更重要的!”

“如之奈何?”李璟問。

宋齊丘直接道:“傳命泗州,讓其聚甲兵,死守盱眙,斷不容有失,等候朝廷救援!漢軍主力在壽春,經略泗州、楚的兵力不多,令高郵的姚鳳率兵北上寶應,小心覓戰,尋機奪回山陽!”

宋齊丘極其嚴肅地道:“淮水防線,絕不容有失,否則,必將殃及整個淮南大局!”

可以說,壽春被圍,濠州失卻,只是讓南唐君臣震動。淮水防線若整個崩潰,那便是震恐了,沒了淮水,如何守江?

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41章 向錢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94章 善後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48章 教誨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54章 河東風雲(1)半島史話·桓王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87章 兄弟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88章 童謠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46章 流光園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34章 東路軍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96章 言官第134章 回府第80章 春夜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93章第28章 封疆大吏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80章 一意孤行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16章 馬政第36章 虒亭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46章 糧與錢第160章 平定第38章 濮州案(1)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5章 惡劣的處境
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41章 向錢看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94章 善後第86章 籠絡人心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48章 教誨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54章 河東風雲(1)半島史話·桓王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87章 兄弟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88章 童謠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446章 流光園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71章 慰問=送行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34章 東路軍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96章 言官第134章 回府第80章 春夜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93章第28章 封疆大吏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80章 一意孤行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16章 馬政第36章 虒亭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7章 郭威病了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46章 糧與錢第160章 平定第38章 濮州案(1)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5章 惡劣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