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青年驍將

蜀軍追得甚急,一副誓不甘休的樣子,然而其馬力不及漢騎,始終墜在後邊,追殺無效,反而被漢軍“風箏”數裡,射殺了二十餘騎,撩撥得怒火高漲。

南鄭來的將領,沒有與漢軍交戰過,優點是尚存膽氣,敢與之一戰,壞處是不知深淺,追得莽撞,將李廷珪的叮囑忘卻了個乾淨。

直到迫近漢營,眼瞧着在丘陵掩護下,兩面來襲,欲行包抄的漢騎,清醒地也快。望着那倍於己方的漢騎,再是無知,蜀將也沒有以寡敵衆的信心。回想起李廷珪的交待,大叫一聲:“漢軍狡猾,果有埋伏,撤!”

而後麻利地帶着麾下,勒馬轉向,沿原路而返。追討過深,享受了追擊的痛快,又將亡命的苦楚經歷了一遍。追時越急,逃時愈切。

“給我分抄上去,不得放過蜀騎!”馬仁瑀策馬在前,身先士卒,扯着嗓子高喊,滿臉的激昂雀躍。

身邊漢騎,都是精銳,對於分進抄襲作戰十分熟練,軍令既下,皆有素變陣而擊。馬仁瑀衝在前頭,更是戰意蓬勃,殺氣騰騰。

從關中整兵,西南大營成立後,馬仁瑀便被劉承祐從奉宸營中調出,支援向訓。作爲奉宸營中走出的驍將,青年俊秀,以其用勇悍,再加天子鐘意之人,向訓自然格外重視培養。

不過,此番蜀漢大戰,馬仁瑀是作爲騎將參戰。但是,開戰以來,雙方鏖戰對峙于山嶺之間,又基本是城防寨戰,雖然率麾下騎卒在作戰序列,但實無多少用武之地。最多,在樑泉、固鎮、順政等城寨攻防之時,帶人壓陣掩護,觀戰。

作爲一個血氣方剛、意氣高昂的青年戰將,這種臨陣而不能戰,只能坐觀成敗的感覺,着實難受,馬仁瑀也憋壞了,難得地,有這等用命殺敵的機會,即便目標比較小,仍舊讓他興奮難已。

長時間積壓的戰意,一朝爆發出來,所呈現的便是一干如飢似渴、如狼似虎漢騎,鐵蹄縱橫,緊追不捨,不死不休,騎弩連發,標槍投擲,熟練的衝殺技術,幾乎讓蜀騎崩潰。

一路糾纏絞殺,及至西城關前,在李廷珪見勢不妙,命人率兵出城立陣接應,配合着剩餘的蜀騎抵抗反擊。馬仁瑀也是膽大,見城門洞開,而接應的蜀軍軍陣與吊橋有些空隙,直接繞過,做出一副要衝入城中的樣子。

直接引得蜀軍陣勢動搖,而李廷珪再是沒有底氣,也不至於任漢軍如此張狂,憑着千騎就破關。直接把他的督戰隊給用上了,在城下樹盾立槍,城上箭矢雨下,硬生生擋住漢騎。

城下可利用的空間並不大,在損失了數十騎之後,馬仁瑀果斷下令轉戰,朝着蜀軍陣勢薄弱處,猛鑿破之,殺傷數百人之後,脫離戰圈,揚長而去。

留給蜀軍的,是一片狼藉,支離破碎,傷兵滿地。對撤去的漢軍,也是懼大於怒,雖然擊退了驕狂的漢騎,繳獲了十幾匹馬,但本就不高的士氣,又遭打擊。

而李廷珪,也只能壓抑着那廉價的屈辱感,咬着牙,憋着氣,收容敗兵,救治傷員,安撫軍心,重新調整城防。

西縣厚實的城門,緩緩合上,吃了這次虧,李廷珪是徹底不打算再開城門了。

相較於在西縣蜀軍中開始蔓延的低落、失敗情緒,漢騎這邊,在馬仁瑀的率領下,逐漸整隊還營,順便清查着戰損、戰果,收容着遺留、走失的馬。

“蜀軍還是這般不堪一擊啊!”回營途中,下屬一名營將大笑着,臉上橫肉抖動:“若不是準備不及,方纔攻進城內,這破城之功就被我們拿下了,倒不需大軍按部就班地攻城了。”

“區區小勝,爾等便如此驕狂,難怪都帥近來要嚴厲打擊軍中驕兵!”馬仁瑀雖然訓斥着,但年輕英偉的面龐上,同樣洋溢着笑容:“驕兵必敗的道理,爾等不明白嗎?”

“不是我等驕慢輕敵,只是蜀軍的戰力如此,再加伐蜀以來,我等將士,一直當着陪襯,高頭大馬,卻坐看別軍殺敵立功。將士們心裡,可憋着股氣,這一仗也算釋懷了!”營將感慨着。

說着,注意着馬仁瑀的表情,嘀咕道:“再者,方纔攻城,是將軍你帶頭往上衝的......”

聽他這麼說,馬仁瑀也咧開嘴笑了笑,不過很快斂起,有點認真地說道:“不過我看,蜀軍的士氣倒有所恢復,抵抗比起成州、興州之時,要激烈得多!”

“短短時間內,竟然損了我六十三騎!”馬仁瑀一臉的肉疼之色,扭頭看着營將:“回營之後,將陣亡的弟兄全部記好,有機會,還當收容其屍體......”

“是!”在這等事上,沒什麼好多說的。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掃了眼四周,馬仁瑀嘆息道:“此間地理形勢,實不利我大漢鐵騎縱橫,還是得等進入蜀中平原,方是我等馳騁用武之地啊!”

“將軍說得是!依我看,照目前的速度打下去,明年我軍可以在成都過年了!”營將道。

馬仁瑀卻搖了搖頭,他雖然剽悍自信,卻也沒自負到那種程度,不提蜀嶺奇峻,險關惡道,就這個冬季,便沒那麼容易度過。另外,朝廷雖然持續伐蜀,但對前線的支持力度,可不似要一口鯨吞蜀國的樣子。

早年給潘美當小弟時,馬仁瑀基本醉心於磨鍊武藝,精習騎射,凡事多問多聽潘美。不過在進入奉宸營後,除了鍛鍊體魄,習練作戰技巧外,也少不了文化、兵法、戰例的教育,經過如此薰陶之後,到西南大營後則算是實現了徹底的個人獨立。

不知覺間,在不斷的觀察之中,小馬將軍對戰爭的形勢與發展,已有了自己獨立的思考與見解。

天色逐漸黯淡,一日的進軍、紮營、廝殺,人與馬皆已疲憊。冬風冷冷地吹,呼呼作響,道途之間,不時能看到方纔追逐作戰之時陣亡蜀卒的屍體,如同路標一般,指引着將士還營。遇到少量漢軍的屍體,則帶回營火葬。

迴歸之時,沮水東岸的漢軍大營,已經徹底建造好,精銳軍隊的效率,往往令人咋舌。營壁佈局合理,守備森嚴,人聲畜鳴可聞。

帥帳之中,向訓正與漢將們研究敵情,將傍晚所察西城佈防口述,有隨軍記室寫畫標記。顧不得疲憊,晚食都是隨便對付幾口。

出擊的騎兵還營,引起了一些歡呼,待通報後入帳,向訓擡眼問道:“馬將軍斬獲如何?”

“末將一路追殺至西城下,斬蜀騎近三百,繳獲戰馬一百六十八匹。城中蜀軍出城接應,末將瞧得空隙,帶人衝擊,本想一舉破城,被蜀軍拼死擋住。無奈只能轉襲接應的蜀軍,破其軍陣,殺傷數百而歸......”馬仁瑀彙報道。

“好!”

“戰果頗豐啊!”

“小馬將軍當真悍勇啊!”

帳中漢將,多笑呵呵地,朝馬仁瑀表示讚揚與賀喜。馬仁瑀固然年輕,到如今也不滿二十二歲,但以其河北河北豪傑之慷慨豁達,在軍中名聲不小,諸多將校與之關係都還不錯。

“膽氣倒是十足!憑你千騎,竟敢衝其關城!”向訓也笑了笑,問:“蜀軍抵抗如何?”

馬仁瑀應道:“其士氣有所回覆,若據城死守,破之也不易!”

聽其回答,向訓臉上更加滿意了,客觀評述,沒有輕敵。

“本帥親自查探蜀軍城防,西縣確實被李廷珪打造地堅實,池寬牆固,準備充足,佈置幾乎看不到什麼漏洞,想似樑泉、順政那邊一戰而下,幾不可能!”向訓起身,環視一圈,冷靜地說道:“然城池再堅固,也要靠人來守,本帥不信,憑着城中那些敗兵、新軍,烏合之衆,能擋我大軍!”

“願聽都帥調配!”立刻有人率先高聲表態。

“李廷珪不是想與西縣共存亡嗎?本帥成全他!”向訓一握拳,冷冷地道:“傳令,十日爲期,讓鳳、成、階、興三四州,徵調民夫一萬,前來軍前助戰!

明日拔營起寨,前移至關前下寨,諸將各整軍礪士,打造攻城器械,準備破城!”

“是!”

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53章 信使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18章 進兵第173章 日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50章 《桃蘭賦》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70章 大禮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809章 餞行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5章 瑤華春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053章 終章第159章 還朝第1751章 結束了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威臨荊南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80章 進攻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92章 大調整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32章 進宮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25章 頌公亭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9章 請纓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73章 解決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3章 分食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53章 削藩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8章 走私第3章 臺懷之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
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353章 信使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18章 進兵第173章 日常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50章 《桃蘭賦》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70章 大禮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1809章 餞行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5章 瑤華春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053章 終章第159章 還朝第1751章 結束了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0章 威臨荊南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80章 進攻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92章 大調整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32章 進宮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25章 頌公亭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29章 請纓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73章 解決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13章 分食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53章 削藩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8章 走私第3章 臺懷之事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