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當與衆樂

因爲取得了雲中戰役的勝利,整片的漢軍大營,都沉浸在一片喜悅的氣氛之中,許多軍民都自發地放鬆慶祝,將領們也都稍微放寬了些管制。雖說軍法尚嚴,但也需做到張弛有度,長時間的作戰,如今得勝,也該適當地當下面的將士放鬆一些神經,釋放一些壓抑的情緒。

大概是受軍中氣氛的影響,劉承祐也暫時放下了心中的思慮,走出御帳。帳前的空地上,站着一道矮小的身影,說他矮小,是因爲年紀小。四皇子劉昉,正挺身直立,張弓引箭,瞄準遠處豎着的一面靶子,“嗖”得一聲,箭矢射出,直中靶心。

此次來雲州,三名皇子也隨御駕,劉承祐是讓他們真正見識了一場戰爭,讓彼等明白,戰爭之兇險,創業之不易。雖然,三小兒對戰局無大益,但在精神層面還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並且,劉承祐自認爲,讓皇子們從小多經歷些事情,開拓視野,增長見識,早早承擔一些對作爲皇室子嗣該揹負的責任,是有助於其教育成長的。

劉承祐在後邊,見着四子習練射藝,嘴角泛起了點笑意,雖然並不期望他能成爲十人敵、百人斬,但這種勤練武藝的作爲,還是很得聖心。

“太近了,太近了!把箭靶擺遠點!”那邊,連中了好幾箭,劉昉興致勃勃吩咐着侍候的兩名衛士。

“殿下,擺多遠?”其中一名衛士問道。

“二十五步!”劉昉當即道。

劉承祐這個時候走上前來,一干人趕忙行禮,劉昉也拿着弓箭,湊了上來,賣乖一般地露出笑容。摸了摸他的腦袋,劉承祐問道:“才准許你用制式軍弓,就練上了,如此不亦樂乎!”

原本,皇子習箭,都是一般的木弓。不過,前不久,劉昉對他說,所用之功,綿軟無力,只能做嬉戲之用,卻不能殺敵。

卻是劉昉氣力漸長,當時,劉承祐來了興趣,將自己用的一把半石軍弓交給他試射,結果他果然拉開了。皇帝心喜,當即賜給他,並準他用御箭。

“爹爹,你現在讓我上戰場,也能射殺敵人!”劉昉自信地說道。

“口氣不小,志氣不短啊!”劉承祐笑了,看了看被擺到二十五步外的箭靶,訝異道:“你能射二十五步遠?”

“有何不可?”

劉承祐道:“二十五步,你要是能射中靶心,朕就賞你一樣東西!”

“爹爹看好!”劉昉來了興趣。

說完,當即牽引弓弦瞄準,顯得很認真,醞釀了好一會兒,利箭飛出。結果嘛,射偏了,雖然中靶,離靶心卻有一段距離。

見狀,劉昉臉上的興奮之色消散一空,垮了下來。劉承祐不由莞爾:“你這是什麼表情,未中靶心,至少也上了靶!”

劉昉顯然有些不樂意,當即道:“我必定勤練,等爹爹下次檢視射藝,屆時,定然能射中!”

這股子氣質,卻是得他歡心,劉承祐表示說:“好,我等着!但是,我的賞賜,可就給不了你咯!”

“未能射中,豈敢討賞!”劉昉搖了搖頭。

“不過,我看你啊,如今的射術,已強過我了!”劉承祐又道。他這話,是實在話,論箭術準度,還真不一定比過這小兒,要知道,三十步遠,他可是經常射偏,乃至脫靶......

“我射的不過是箭靶死物,爹爹射的可是天下,兒豈能相比?”劉昉突然這麼說道。

聞之,劉承祐有些訝異,問:“這話,是誰教你說的?”

劉昉撓了撓腦袋,做出苦思之態:“似乎聽人提起過,忘記是誰說的了?”

“看來,我還得賞你!”劉承祐再度露出笑容:“就賞你,陪朕一起巡視軍營吧!”

策馬行走在龐大的漢營之中,享受着軍民的歡呼,劉承祐的心情也格外地放鬆。攻克雲州,北逐強遼,他的心境似乎又得到了放鬆。仰首看天,只覺這蔚藍蒼穹,曠遠無垠,整個天地,似乎都開闊許多,彷彿已納入他的胸襟之中一般。

雲中城的清理,一直到午後,方纔結束,也就是簡單地進行了一定的收拾,俘虜被移出城外看押,參戰內外諸軍,各遣部下入駐,作爲代表,以耀武揚威。

屍體殘骸,被分別收容處置,道路被簡單地清整出來,能供御駕通行,爾後,劉承祐方纔入城,走進雲中,將北伐奪取最大的城池踩在腳下。

沿途走過,沒有民衆的歡呼,四周都被甲士所佔據,整座城池,基本淪爲廢墟,到處都是斷壁殘垣,瓦礫焦土,空氣中仍舊瀰漫着難聞的氣味。

外城、內城兩場大火,基本把遼國苦心經營的雲中城給摧毀了。距離一座城池的徹底毀滅,只差城基尚在,沒有夷爲平地了。

站在滿目瘡痍的南院大王府,劉承祐不由感慨:“多好的城郭,終是毀於一旦啊,財產盡喪,建築悉毀,生民無一,戰爭的厲害,可見一斑啊!”

作爲罪魁禍首,劉承祐這話,竟流露出少許的心疼,沒錯,就是心疼。因爲,雲中方毀,其重建事宜,又該提上日程的。城郭修復,房舍重建,移民填充,朝廷還需付出不小的精力與代價。

當然,在場的將帥們,大多還沉浸在克城破敵的赫赫武功之中,能夠體會到他心情的,可是少數。

“戰果可曾統計出來?”劉承祐看着柴榮。

此時在軍中,柴榮仍是帝下第一的大臣,協理軍務。聞問,柴榮稟道:“內城之中,收降的遼兵,有5745人,餘者盡數被殲滅。兵甲軍械,多被損毀,戰馬繳獲四千餘匹。另外,遼軍在城中,一共囤積了八萬石谷糧,除了耗用之外,全部焚燬......”

“你們說說,這一仗,我們是打虧了,還是打賺了?”劉承祐環視一圈,輕笑道。

關於兵馬、錢糧的損失,這些將帥武臣,都是心知肚明的。不識後勤輜重者,也當不了大漢的高級將帥。

對此,趙匡胤則道:“若僅論消耗,得此一座廢墟,自然是得不償失。然而,軍國大事,利害之辨,遠不止於此。且不提對遼軍造成的殺傷,就是拿下雲中這座塞上要地,圍繞此城,大漢可構建出一道穩固的邊防,其中的價值與意義,些許兵馬錢糧耗損,是值得的。因此,此番北伐,雖則空竭國庫,耗損民力,但戰而勝之,盡復關山,也是值得的,於國大利!”

趙匡胤這話,算是順着皇帝的心思說話了,劉承祐顯然也很滿意,其他人也多表示贊同,以如今大漢將帥的眼光,當然能明白其軍事意義之重大。

“你們再說說,接下來,首要之事是什麼?”劉承祐又問。

“就地休整!”

“發兵把雲州周邊的城邑、關口及長城要隘,盡數拿下!”

“撤兵!”

“發兵出塞,繼續討擊契丹!”

“......”

一干人各抒己見,並不統一,但是多少能表明其心思。劉承祐是觀於眼底,記於心中,嘴裡則笑道:“春季攻勢以來,將士連番行軍作戰,辛苦一個半月了。朕以爲,當此之時,該當好生犒賞。傳令,大發酒肉,讓將士們好生放鬆一番,前番禁酒,很多人憋壞了吧......”

“元朗,酒癮可曾犯了?”劉承祐看向趙匡胤。

“渴飲已久啊!”趙匡胤哈哈一笑。

“朕也當與將士共樂!”

這話一落,在場之人,都不由樂了。

“不過,功當慶,酒該喝,但基本的防禦,也不能鬆懈,柴卿,這就交由你安排了......”劉承祐又對柴榮吩咐道。

“是!”

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25章 冬至宴第487章 “驚喜”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6章 雍王第17章 附議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052章 回京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6章 驕將第198章 秋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10章 坦白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68章 西縣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811章 歸來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61章 安東國第102章 絕境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4章 外戚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27章 不允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0章 平定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99章 還債第317章 修法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03章 抓起來!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57章 國滅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27章 魏博問題
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25章 冬至宴第487章 “驚喜”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6章 雍王第17章 附議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052章 回京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46章 驕將第198章 秋獵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110章 坦白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28章 檀州大捷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68章 西縣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811章 歸來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3章 楊業述職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361章 安東國第102章 絕境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4章 外戚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27章 不允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0章 平定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73章 道府之爭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399章 還債第317章 修法第19章 用兵籌劃,自此而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03章 抓起來!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57章 國滅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27章 魏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