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

bookmark

漢宮,淑蘭殿,皇帝駕幸於此。

南征詔令發佈後,劉承祐似乎清閒了下來,遠不如此前那般緊張忙碌,而平南這種大事,甚至沒有在朝廷中引起什麼波瀾,這幾乎是水到渠成般的事情。

諸司官吏在各自長官的帶領下,各理其政,事關軍事者,則全力支持。至於劉承祐呢,或許是因爲把工作都做到的前頭,千頭萬緒已然理清,戰略發動之後,倒也只需安安穩穩地待在東京,坐等結果而已。

得這少許閒情,劉承祐到淑蘭殿,既是看望一番周淑妃與他的五女劉萱,另一方面,也因爲大周娘子新編了一支樂舞,特來欣賞一番。

端坐在御案後邊,懷裡環抱着劉萱,這位五公主,如今才兩歲出頭,有天家優秀的基因,長相自然是可人的,粉雕玉琢,神韻極似其母。

並且,十分恬靜,不像其他兄弟姐妹,在這個年紀多少喜歡動彈。而劉萱在劉承祐懷裡,也不多動,只是安安靜靜的,陪着劉承祐欣賞她孃親的舞蹈。

與以往的鶯歌燕舞不同,這一回,或許是爲應戰爭的背景,曲舞都帶有幾分激昂豪越,淑妃也換上了一身緊身的男裝武服,整個人顯得英氣十足,很有巾幗範兒。手中劍舞,搭配着鏗鏘節奏,再有那眉目如畫,玉面瓊鼻,其間靚麗風情,還是令劉承祐兩眼直亮。

“你孃的舞,跳得好看?”隨着淑妃收長劍行軍禮,一曲舞罷,劉承祐低頭問劉萱。

父親發問,小丫頭也是乖巧地回答,奶聲奶氣的:“好......”

然後又繼續安靜地待在劉承祐的懷裡,只是一雙眼眸,明亮動人,這副模樣,實在令劉皇帝又憐又愛。

“你這身裝扮,也是別有一番風情啊!”目光注目着大周挺拔的酥胸,劉承祐滿口讚揚。

大周娘子氣息微喘,美眸期待地望着劉承祐:“官家覺得這曲樂舞如何?”

早在當初北伐後,周淑妃有心編排一支公歌頌大漢功業的曲舞了,當然,這也是用她所長,寂滿足了她的興趣,也取悅了皇帝。耗費了三年的時間,方纔不斷完善,讓劉承祐來賞鑑。

當然,劉皇帝在樂舞鑑賞方面,着實沒什麼進步,只能用最膚淺的感官去評斷,感覺不錯。相較之下,他明顯更欣賞美人多姿。

因此,對於周淑妃的努力成果,劉承祐還是持以肯定的態度,主動牽着她的手讓她坐在自己身邊,笑道:“很不錯,慷慨有力,曲動聽,舞矯健,人更美......”

也知道皇帝的欣賞水平如何,對其評價,周淑妃已然滿意了,朝他淺笑幾許:“多謝官家誇獎!”

“這支舞曲,可有名字?”劉承祐問。

“尚無,還請官家賜名!”淑妃美眸望着皇帝。

劉承祐也來了興致,稍作思吟,說道:“直白點,爲應景,就叫《凱旋令》吧!”

“那妾身,就提前祝福王師凱旋,祝賀官家平定江南,一統天下!”周娘子對劉承祐道。

“我也等着那一天!”劉承祐心情不錯,笑道:“你也找些人,一起排練此舞曲,等大功竟成,策勳宴時,可於崇元殿上表演!”

“是!”周娘子美眸微亮,應道。

“你在金陵待過吧!”劉承祐說道。

顯然,別看劉皇帝面上泰然,這心裡,可是惦記着平南的情況了。聞問,周淑妃道:“妾年幼時,曾隨父在金陵住過一段時間,不過時間已早,記憶也模糊了,想來如今的金陵,與兒時記憶,當有所區別纔是!”

點了點頭,劉承祐一擺手,淡定的語氣中體現着無限的自信:“那也無妨,等今後我南巡,駐幸金陵時,你可親自比較一下,我也陪你追憶一番,或許別有一番情調呢?”

“官家稍坐,我去沐浴一番!”同皇帝敘了會兒話,淑妃說道,卻是方纔的劇烈運動,使得她出了點汗,如此身體既不舒服,也不適合伺候皇帝。

不過,方提翹臀,還未站起身,便被劉皇帝拉入懷中了,幾乎貼着周娘子的耳朵,嘿嘿一笑:“不用了,你現在身上一樣好聞......”

有的時候,一點細汗,非但不會影響情趣,反而更容易刺激荷爾蒙的爆發。

劉皇帝的手有些不規矩了,周淑妃的俏臉上的紅潤也愈發濃郁了,一對男女沒羞沒臊地調着情,似乎忽略了什麼。等扭頭卻發現,小公主劉萱以她那懵懂無辜的眼神注視着父母,感受到那純潔目光中帶着的少許疑惑,劉皇帝老臉上難得地露出了少許尷尬。

至於武服凌亂的周淑妃,則直接埋在劉承祐懷裡,一副羞於見人的表現,女兒的目光讓她渾身上下異常敏感......

心滿意足地離開淑蘭殿,劉承祐直接往崇政殿而去,路上,已命人去樞密院查問,看是否有軍報傳來。雖然知道,不會那麼快,但就是忍不住那關切的心情。

別看劉皇帝始終自信,平南戰事必能功成,畢竟是經過方方面面的考慮對比,又有絕對充足的準備,但就怕個萬一,怕個意外。行百里者半九十,歷來偉大的事業,可不卻在最後關頭因爲一時的疏忽而葬送了的例子。

按道理來說,以劉皇帝一貫以來的表現,不當有如此患得患失纔是。然而,事實就是,在取得了一系列堪稱輝煌的勝利之後,他心裡反而生出不安了,他怕下一次,就遭遇自己的“滑鐵盧”了。

當然,這或許也是劉承祐太過在意其事了,所謂關心則亂,在削平天下、廓清環宇,成就開天闢地般的偉業面前,劉皇帝也難真正保持一顆平常心。

不過,即便如此,他的基本素質沒有丟,所用是人,懂得放權,也敢於放權。

關於南征主帥的問題,劉承祐終究選擇李谷。在李谷建議朝廷平南的同時,也曾上了一封辭表,也曾坦然他的身體情況,說爲了不耽誤軍事,爲了顧全大局,願意讓位於其他將帥。

當時,劉承祐十分感動,就他所知,李谷的身體雖然不好,但也還沒到不能理事的程度。而李谷,大抵是聽聞了皇帝的顧慮,爲免他爲難,而主動請辭。

對於這樣的臣子,劉承祐還能多說什麼,當時就給李谷回了一封長信,表述他功勞,讓他安心料理軍務,向他保證,主帥之位,別無二選,讓不要有顧慮。

因而,當平南詔令發佈時,主帥的名字,明確無誤,就是汝陰郡公李谷。

等劉承祐回到崇政殿時,見到一道年輕的身影在那裡晃盪,因爲年紀的緣故,不算高,但看起來卻雄健有力,正是四皇子劉昉。侍衛告知劉承祐,四皇子已經等候多時了。

見到劉承祐歸來,劉昉立刻上前,鄭重其事地行禮:“臣參見陛下!”

此時的劉昉身上穿着一身鎧甲,亮銀色,更添幾分英武,腰間還配着一把刀。看他這穿着,見他的表情,劉承祐問道:“你這身打扮來見朕,所謂何事?莫不是要效仿將帥們,也要請命南征!”

哪怕已經定下出徵將帥的人選,這段時間,向劉承祐請命南征的禁軍大將仍舊不少,都想趕上這趟平南的車,再取得些軍功。比如孫立,這位天子舊將,在前次整軍中,終於從小底軍的位置上退下了,這次也被拒絕了,劉承祐的回話是,多給年輕人一些機會。

此次平南,除了動用兵馬以地方軍隊爲主要力量外,所遣將帥,也多是南方的戍將,過去的功勳大將,基本沒有任用。既是給後進者機會,也在於平衡。

面對皇帝老子的發問,劉昉也很直接,抱拳道:“回陛下,臣確實前來請命從徵,到平南征戰場上去!”

對此,劉承祐倒也不意外,觀察着他緊繃着的表情,沒有興奮,沒有跳脫,只有堅定。

“小小年紀,不知輕重,你爲戰爭兒戲嗎?是供你去嬉玩的嗎?”不過,劉承祐卻輕斥道。

“陛下,臣已經不小了,這些年,讀兵書,修武藝,如今南方大戰方起,不正是用武建功之時,否則習之何用?”劉昉少有得頂了劉承祐一句,頗顯豪情。

事實上,有過隨駕北伐的經歷,哪怕沒有真正體驗戰場的血腥殺戮,但劉昉的豪傑氣質與膽魄卻是磨鍊出來了。按照虛歲來算的話,劉昉已經十三歲了,這在某些貴族子弟身上,已經是當爹的年紀了......

“你這身鎧甲哪裡來的?”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問道。

“我讓軍器監幫我打造的!”劉昉老實答道:“陛下,等我再長大些,這套鎧甲可就穿不下了,到時候豈不是浪費了?”

聽其言,劉承祐也被他給逗笑了。劉昉卻不笑,就那麼認真地望着他。想了想,劉承祐問:“你孃親同意嗎?”

劉昉乾脆地道:“陛下若同意了,孃親那裡我自有說法!”

看這小子一口一個陛下,劉承祐的心裡,難免感慨,不過,他也確實在認真考慮此事的可行性,雖然,只消他一句話的事情。

“江淮、鄂州、嶺南三路大軍,你想去哪邊?”劉承祐盯着劉昉,平靜地說道。

聞言,劉昉臉上終於一喜,然後陷入了思考,最終道:“嶺南!”

“爲何?”劉承祐有些意外。 wωw¸тTk an¸¢ ○

劉昉昂然道:“我此次從軍,是爲磨礪自身,嶺南多山,環境惡劣,哪裡艱苦,就去哪裡!”

劉承祐終於笑了,探手摸了摸他腦袋,道:“朕稍後給你批個條子,讓你到嶺南軍前效力,至於職位,就給潘美當衛兵吧!”

等劉昉興沖沖地離開,劉承祐也不由嘆了口氣,有欣慰,也有擔憂。對於兒子們的培養,劉承祐也算是費了一番苦心的,此前,他就有考慮過讓太子劉暘掛帥出征,給他長長威望資歷。

不過,後來息了此想法,即便如此,此番平南大軍的後勤調運工作,劉承祐也是讓劉暘全程參與,進一步鍛鍊他的實政能力。

入殿落座不久,劉承祐又召來呂胤,直接對他吩咐道:“去查一查,軍器監是誰擅自給劉昉打造鎧甲的,按照規制將之處置了!”

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56章 是非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26章 冬至宴2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16章 馬政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85 禮賓館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48章 老皇帝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52章 聽政3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444章 揣測者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5章 頌公亭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64章 監國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99章 還債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78章 火油彈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401章 老郭威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2章 稱帝第98章 山道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85 禮賓館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60章 都安心了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95章 大洗牌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676章 慘重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02章 絕境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62章 禍福之間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
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56章 是非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60章 慕容郡王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26章 冬至宴2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16章 馬政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80章 一意孤行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60章 家事、國事第25章 李史合謀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85 禮賓館第90章 安東國王?第348章 老皇帝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86章 發落南臣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67章 宿州一線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52章 聽政3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444章 揣測者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125章 頌公亭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64章 監國第52章 巫宦之國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99章 還債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78章 火油彈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401章 老郭威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2章 稱帝第98章 山道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75章 西北邊報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85 禮賓館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60章 都安心了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95章 大洗牌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676章 慘重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02章 絕境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62章 禍福之間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96章 壽春城內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