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父子交心

“官家,齊王殿下到了!”

“讓他進來!”

還是垂拱殿,還是那張圖,還是同樣的位置,劉皇帝微句着腰站着,只不過這一回,他手裡拄着那根用了快一年的竹杖。

劉昀慢步入內,劉皇帝的身影映入眼簾,老皇帝的背影早不似當初那般偉岸,但依舊固執倔強地堅持着,春日的光芒透過門窗照在他身上,仍然不失“神聖”之感。

見此景,雖然還未看到老父親正臉,但已然能夠想象到那蒼髯白鬚,劉昀心頭不由得有些觸動,眼眶甚至有些紅。

雖然很不理解劉皇帝的一些政策理念與做法,但此時此刻,劉昀的心緒卻忽然平靜了些,少了許多患得患失的糾結。

近前兩步,劉昀長身而拜:“臣劉昀,參見陛下!”

聞聲,劉皇帝回過頭來,看了看自己五兒,眼神顯是不太好,費了些勁兒,方纔看清,隨意地問道:“聽你聲音,情緒不對,怎麼了?”

劉昀穩了穩心神,搖頭道:“沒什麼,只是看到爹的背影,心有感觸罷了!”

劉皇帝微訝,也沒有多問,衝他招招手。劉昀見狀,快步走到劉皇帝跟前,輕輕地扶着劉皇帝擡起的手臂。劉皇帝下意識地要抗拒,不過在注意到劉昀真摯的目光之後,終是沒有拒絕。

“你用這種眼神看朕,朕倒着實有些不適應!”開了個小玩笑後,劉皇帝輕聲道:“朕這幾日,就一直等着你們兄弟上門!覲見之人,你知道最讓朕意外的人是誰嗎?”

劉昀搖搖頭:“臣不知!”

“是劉曉!”劉皇帝嘴角含笑。

“十一弟!”劉昀眉頭輕蹙。

劉皇帝語氣中帶着少許的欣慰與憐惜,感慨道:“若劉曉來和朕說,他不願去,朕是可以理解的!他自幼體弱多病,能長成都是上天鍾愛。南洋那等地方,卑溼多瘴,疾病叢生,壯年男子前往,都隨時有生命危險,何況他?但是,恰恰是他,跑到朕面前,和朕說,他願意去”

說到這兒,劉皇帝眼眶甚至有些溼潤:“他跟朕說,他從小身體有虧,長受父母兄弟照拂,從未回報過,心中不安,爲報父恩,就算毒蟲叢生、瘴氣密佈的絕域,也難阻他!

這腔赤子之心,這番熱忱之言,朕聞之也甚是感動,也不免慚愧!這麼多年,朕對你十一弟,並沒有更多的關懷,僅僅給了一個樑國公的爵位罷了。

你們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比起劉曉,朕對你的照顧,要明顯更多,你承不承認!”

說到最後一句時,劉皇帝語氣有了明顯的轉折,老眼也瞬間變得犀利,直直地看着劉昀。

迎着劉皇帝的目光,劉昀卻難得地平靜而對,道:“兒不如十一弟,讓爹失望了!”

說着,緩緩退後兩步,鄭重地向劉皇帝躬身請道:“兒這幾日,深思熟慮,爹的期望,不敢辜負,願意出海就國!”

劉昀態度坦誠而認真,連充滿隔閡的“君臣”稱呼也不叫了,顯然是下定了決心。劉皇帝則以一種審視的目光盯了他好一會兒,方纔回頭繼續望着分封圖,目光盯着鯨海以東、日本以北的那兩片島嶼,輕嘆道:

“朕知道,這其實就是兩片不毛之地,南島蝦夷也就罷了,尚有些土着夷民,但北島或許就是荒島了,說它是鳥不拉屎,一點都不過分!

朕也清楚,讓你去這兩地就國,是委屈你了!朕今日跟你說說心裡話,講講真實想法吧!朕對你期望,絕不是把那兩座島嶼經營好,意在南面的日本國!”

聞言,劉昀有些出乎意料的平靜,點點頭,應道:“兒猜到了!”

劉皇帝再度扭頭打量着這個兒子,認真起來的劉昀,顯露着一種讓人心安的氣質,沉穩且專注。而此時劉皇帝腦子裡就不斷生出這樣一種念頭:此子可託重任!

盯着劉昀,劉皇帝也以認真的語氣道:“你是去過日本國的,以你之見,若以蝦夷島爲基,能否向南攻取日本,使之成爲漢地?”

聞問,劉昀沉思良久,表情不見輕鬆,道:“日本世系傳承已久,其制度、文化也多學習中國,有一個獲得認同具備一定權威的中樞朝廷,與南洋、安東那些土着國家、部族完全不同。

當然,這終究是個島嶼小國,以大漢之力,足以覆之,但需要投入的時間以及軍、財、物力都是難以計量的。

新齊兩島,兒可以去,也有信心將之經營好,但若沒有朝廷源源不斷的支持,想要向南吞滅日本,是完全不可能的。非兒志氣不足,隔千里重洋,向蝦夷投放力量,只爲攻滅一個對大漢友好、親近的鄰邦,臣民們恐怕難以理解,朝廷也難以長期堅持。

大漢固然無敵於天下,然而若四面樹敵,處處烽火,大漢即便再大,也是承受不住的。眼下,爹力主的財稅改革,遠未完成,國內道州,還當以穩爲先,不宜對外大用兵。

即便分封之事議定,也當有所側重,安東有大哥,朝廷暫可省心,一個安西朝廷能夠支持,再加一個南洋,已然勉強,不能再多了

因此,兒能出海就國,然若以攻滅日本爲目標,那恐怕不是兒有生之年能做到的”

聽完劉昀這番陳情,劉皇帝呆立良久,方纔恍過神來,語帶苦澀道:“連你都用有生之年這個詞了,那朕呢?”

事實上,劉昀話裡背後的意思,劉皇帝是聽出來了的。其一,攻滅日本,費時費力,虛耗國力,他不理解,臣民們恐怕也不會理解,要知道,這些年,日本國對大漢一向恭順,禮節朝貢品,年年準時抵達,從無短缺怠慢,遣漢使也是一波一波地來,就差當親爹孝順了。

其二,即便以吞併日本爲目標,也需要朝廷的長期、巨大投入,這個是難保證的,劉皇帝可以固執堅持,別人反抗不了,但他之後呢?不用多說,大漢的保守力量實在太強大,若是不能形成一股自發的對外擴張意識,那大概率是人亡政息。

靠劉暘?劉皇帝的認識是,守成足以,開拓不足,劉皇帝如今對太子的認識,已經不在於是否讓自己心中滿意了,而是是否適合這個帝國。劉皇帝知道,在近些年的執政之中,他是犯了不少錯,也留下了不少後遺症的,這些都需要後繼者去緩和,大漢需要的是一個守成的繼承者。

而倘竭大漢之力,去進攻日本,相信以大漢的海陸軍將士的強大能力,是足以破敵佔國的。但是,然後呢?

安西呢?南洋呢?與南洋的大片寶地相比,小小日本,算得了什麼

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59章 還朝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5章 王樸走了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56章 是非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6章 雍王第1779章 四王畢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54章 聘納郭女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5章 安心第365章 看衰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3章 捷報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06章 調任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4章 苦難第159章 亂情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50章 蜀亡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65章 遼奸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43章 “梳理”、“優化”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755章 良平島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38章 回宮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章 柩前繼位第268章 機遇第376章 拷問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2章 稱帝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章 乾祐滅佛第407章 麻煩
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59章 還朝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5章 王樸走了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56章 是非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76章 雍王第1779章 四王畢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54章 聘納郭女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85章 安心第365章 看衰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89章 高規格第133章 捷報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81章 下蔡大捷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6章 先安排着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06章 調任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34章 苦難第159章 亂情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50章 蜀亡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66章 商業互吹第465章 遼奸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43章 “梳理”、“優化”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755章 良平島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6章 態度迥異第138章 回宮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1章 柩前繼位第268章 機遇第376章 拷問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2章 稱帝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章 乾祐滅佛第407章 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