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

從泰山歸來後,劉皇帝安分了許多,也不得不安分,整個帝國也因爲各項事務,紛擾了將近一年了。

當然,這其中除了對封禪帶有自我批判總結的因素,也因爲實在是折騰不動, 也不好折騰了。

一場水疫災害,波及廣泛,幾乎導致整個河南、半個河北元氣大傷,這些都需要時間來慢慢休養恢復。

緊接着,又是中原、淮南、江南的糧食減產,造成了一定範圍內的饑荒,雖然沒有餓死個幾萬人, 出現大面積的流民,但多少給朝廷添了些麻煩。

在劉皇帝封禪泰山的同時,大漢是生了些病的,但哪怕只是感冒傷風,也需要用心調養的。大概是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劉皇帝不得不少事守靜。

雖然嘴裡一直在說,不斷表示,他奉行垂拱而治,國家有太子幫忙盯着,朝政有趙普等宰相幫忙處置,他可無憂,安居龍庭納福。

而這些年,尤其是二次北伐之後的這些年, 劉皇帝也確實做到了這一點。可以肯定地說,在劉皇帝在位的這二十五年中, 就屬最近的三年, 他最爲懈怠,對朝政的干涉也最小,基本將大部分的朝政事務權力都下放到政事堂。

哪怕是封禪的事,劉皇帝都顯得漫不經心的,沒有過多參與,一切都由趙普等人在下面安排到位後,再行下詔。至多在中原大災後,面對趙普對籌備事宜的請示,稍微表了下態。

若不是因爲開寶十年的大災,劉皇帝的存在感或許還要更低,不會那麼積極地下詔發聲,鼓勵官民。

當然,會有這樣的情況,一在於北伐之後的國家戰略政策調整,當大方向定下後,有趙普那幹人操持着,也不需要劉皇帝再多費神勞體,可以把注意力放到他感興趣的地方。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則在劉皇帝自己,不論身心,都已是疲憊之極,再加上目標逐漸模糊,也喪失了當初的激情, 這人也就難免懈怠了。

哪怕過去的那些年中,符後提醒過他,劉皇帝也不時地警示自己,但是,這種類似於“墮落”的變化,還是在悄然之間發生着。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尤其是一個已經取得莫大成就,建立了直追秦皇漢武功業的帝王來說,要永遠堅持昂揚向上的精神,保持砥礪前行的態度,實在太難了。

對劉皇帝來說,從帝王生涯的角度看,過去二十五年的風風雨雨,實在有些漫長了,即便放眼歷代帝王,這樣的在位時間,也不算短了,是排得上號的。

在這樣漫長的時間中,哪怕是劉皇帝,也難免沉浸其中,變得遲鈍,變得保守,變得麻木,變得固執,變得墮落。

不提過去的三年,哪怕開寶年以後,哪怕制定了一個打造盛世的目標,劉皇帝也已經與過去的那個聖主明君走遠了。

事實上,劉皇帝已然算是剋制的,大漢皇權在他的經營下,已然固若金湯,而他則切實地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殺大權,凌駕於一切之上。可以說,劉皇帝要放縱一些,是可以把整個大漢帝國當作自己後花園,予取予求的。

只不過,劉皇帝這個人,實在缺乏情趣,沒有太多感興趣的東西,也沒有那麼多玩物喪志的機會,再加上頭腦大部分還是清醒的,也懂得剋制,這纔沒有徹底走向墮落的深淵。

到如今,能夠挑動劉皇帝情緒的,大概也只有一個字,那就是權,如果是兩個字,那就是皇權。對劉皇帝而言,只要皇權鞏固,大局能夠掌握在手中,隨時能夠彈壓一切局面,那麼其他人或事,也就沒有那麼關心。

但是,或許是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變化,或許是厭倦了退居幕後的乏味,又或許是對自己的懈怠不滿了,在開寶十一年的夏季,劉皇帝變得積極了許多。

這份積極,並不是體現在個人生活上,而對朝政,再度關心起來了。與過去幾年中,被動地等待着宰相、部司大臣中主動覲見奏報,又或者是內閣將重要公文奏件刪選整理後再呈到他面前,並不一樣。

劉皇帝開始主動過問起軍政事務,並且要進行直接批覆,遇到問題,也是直接找相關臣僚職吏詢問。一天之中,劉皇帝有大概三個時辰的時間,花費在閱讀奏章、處置國務上,哪怕是一些具體瑣碎的事務,劉皇帝也開始表現出關心了。

這樣的變化,也給朝廷帶來不小的震動。對於一般的用心實事、盡職本分的官僚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反應,甚至爲皇帝陛下再度勤政起來感到欣喜,畢竟趙普那個宰相,可不好伺候,雖然劉皇帝同樣不好伺候,但至少他是皇帝啊。

而朝廷之中,從來不缺乏一些“機敏”的人,更不缺乏揣測聖心的人,而專注於劉皇帝身上的目光則從來沒挪開過。

朝廷內部,人心的變化,也就開始了,很多人都難免去猜測,劉皇帝這般表現,是不是要重新收回下放的治權,再進一步,是不是意味着劉皇帝對趙普不滿了?朝廷中樞的權力結構是不是將有變化了?

經過很多人的琢磨,得出結論,這是很有可能的!

在趙普當政的這些年,大漢取得了大量的建樹,對外擊敗了遼國,將之趕到漠北,疆域再度得到擴張,膨脹到幾乎肚子要脹破的程度。對內則主導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改革,爲大漢的擴張與劉皇帝的武功買單。

但同樣的,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比如財政危機、邊境不穩、大災大難等,最重要的,在對權貴的抑制方面,充當着先鋒的角色,使他得罪了太多人。

從去年中原大雨水開始,就已經有不少針對趙普的攻訐了,那個時候,也就是劉皇帝堅定地支持着趙普,才壓下了那些異聲。

但誰又能肯定,劉皇帝對趙普就徹底放心,對他的信任到了沒有保留的程度?這一點,稍微瞭解劉皇帝的人,都不會這麼認爲。

於是,朝廷中又起流言了,這個東西,似乎永遠也禁止不了,上邊稍微有些風吹草動,下邊就可能是滿城風雨。

而對趙普來說,也確實有些尷尬,因爲連他自己心裡都沒底,劉皇帝到底是個什麼意思?是對自己的權力忌憚了?還是對自己本身不滿了?

但迷惑的是,仔細回想了自己近段時間的表現,沒有什麼出格的地方,也是經常去找劉皇帝奏事請安。若有不滿,那在封禪的時候,自己可被劉皇帝欽點進行獻,那是何等的榮耀。

如果不是近期,那就得回溯得久些,那值得考慮的可就更多更復雜,也更燒腦。但不論如何思考,趙普也難得其解,至於去試探詢問劉皇帝,趙普還不敢。

於是,在開寶十一年的夏季,在東京朝堂,趙普突然有種“大權旁落”的感覺,下邊部司的官僚,有不少人都開始越過他乃至太子,直接向劉皇帝奏事。

這本身沒什麼不正常的,部司大臣,也有面聖奏事的權力,只是與過去的朝廷中樞以趙普爲核心的常態有些不同罷了。只是過去,當大臣們找到劉皇帝時,如果不是特殊情況,劉皇帝的答覆一般都是找太子或者趙普。

朝廷中的風聲,總是難免傳到劉皇帝耳中,當了解過後,劉皇帝反倒有些無語,他突然插手朝政,可不是針對趙普,又或者要把處置政務的權力都收上來,畢竟力不從心了。

這樣的變化,只是基於自身狀態的一種調整罷了,哪裡能夠想到下邊的人,包括趙普在內,會有那麼多的聯想。

原本劉皇帝是沒有想太多的,但瞭解到那些風聲後,他開始了思考,趙普在朝廷中究竟是得人心多還是失人心多?倘若自己真要收回下放的治權,那些大臣們就是希望還是不希望?

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68章 撤了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6章 告一段落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29章 遊市第296章 缺人了第25章 李史合謀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17章 潑冷水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89章 破財贖罪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09章 在長安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74章 厚葬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52章 聯姻第41章 卷甲入城第65章 選擇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21章 樑孝王第1740章 農民苦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412章 二王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811章 歸來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93章 升遷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77章 吏職變動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68章 湖南亂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689章 高規格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31章 泰來樓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47章 割韭菜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5章 堂議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47章 視察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1章 送行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49章 邊情
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68章 撤了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6章 告一段落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329章 遊市第296章 缺人了第25章 李史合謀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17章 潑冷水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89章 破財贖罪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109章 在長安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74章 厚葬之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52章 聯姻第41章 卷甲入城第65章 選擇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第421章 樑孝王第1740章 農民苦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412章 二王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1811章 歸來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93章 升遷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77章 吏職變動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68章 湖南亂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689章 高規格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331章 泰來樓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347章 割韭菜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0章 “寬刑簡政”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5章 堂議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47章 視察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63章 武德奏事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60章 都安心了第31章 送行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49章 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