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邊情暫解

翌日清晨,孟昶再度躲懶戀榻了,深秋之際,早晚甚涼,有香榻暖錦,美人在懷,何必受那早起的苦楚。只可惜,總有人不體諒,李昊、毋昭裔兩名宰相求見。

孟昶自是不樂,抱怨說時間還早,不讓他多睡會兒。還是徐慧妃,好言相勸,這才戀戀不捨地起身洗漱,離開牡丹苑。

已然日上三竿,孟昶見到兩名宰臣,態度倒也良好。他對臣僚,尤其是文臣才士,素來寬容重用。

“二卿聯袂見朕,出了何事?”看着二臣,孟昶問道。

毋、李二人,都是蜀國老臣。毋昭裔追隨孟氏父子幾十年,年高德望,素爲倚重。李昊則與蜀地淵源頗深,極具才幹,早年入仕前蜀,後蜀建立後,又爲孟昶所提拔,累及宰相。

此時,看着皇帝那意態間的放鬆,毋昭裔輕咳了一聲,雙手捧着一封奏章,稟道:“今秋,蜀中大豐,這是各州府所報,秋稅入庫情況......”

孟昶接過快速地瀏覽了一遍,形容舒展,樂道:“此天佑我大蜀啊!”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渝州發大水,官府請求,蠲免士民兩年賦稅!”毋昭裔說。

“百姓受災,自當賑濟,蠲免之事,卿等可自決!”孟昶說:“對於渝州災民,着當地官府,善加安撫,勿忘‘戒石銘’!”

“是!陛下愛民之心,臣等欽服!”毋昭裔恭維了一句,又道:“成都糧價始終居高不下,臣請發官倉之糧,平抑糧價,以解民憂!”

聽其言,孟昶不禁訝異,問:“而今成都糧價幾何?”

“鬥米八文!”毋昭裔答。

這些年,蜀國多豐收,導致糧谷多賤,前兩年,成都城內鬥米最低的時候,竟跌至三文。與北漢的糧價相比,可以說賤到了極點,要知道,即便如今,東京的糧價,一斗也在十二至十五文間。

“怎麼貴了這麼多!”孟昶稍凝其眉。

宰臣李昊出言解釋道:“啓稟陛下,糧價上漲,蓋出兩因。一則,前番谷賤,商賈無利可圖,是以往成都輸糧者益少。二則,近來朝廷備戰愈切,糧谷多北輸,以致成都糧匱。”

說着瞥了言毋昭裔,李昊繼續道:“是故,臣以爲,可少出官糧,略作平抑,待商旅聞利賈糧而入,糧價自貶......”

點了點頭,孟昶說:“此事,二卿可商議決策。但有一點,當解民之憂!”

“是!”

“二卿可還有事?”看了看二人,孟昶問道,“送客”之意明顯。

李昊拱手,說:“陛下,李廷珪請奏,讓朝廷再往秦、鳳及興元府,繼續增調兵馬、糧草、軍械!”

一聽此,孟昶就有些不樂意,道:“這一年半來,朝廷已向北方調集精兵五萬餘人,糧械足供半載之用,李廷珪還不滿足?這麼多兵馬,難道還不足御備北漢?他李廷珪想要幹什麼?莫非要讓朕將國中兵馬,盡付於其手?漢軍會不會打來,都是問題!”

“陛下息怒!”見狀,李昊趕忙出言勸解:“李廷珪在北邊御防,對敵我形勢,最爲清楚,他既有所請,必定有所慮。”

“至於北漢,以臣之見,絕不能掉以輕心!”李昊說道:“自其開國以來,我朝已兩敗於彼。而臣觀如今之北漢,氣象不凡,非唐、晉之流,併吞天下之心,已不加收斂。

當今漢帝,年少氣壯,可稱英明。徵唐之後,暫得四境之安,而今其陳兵於西南,兵鋒直指,我秦鳳之地,戰端早晚必起,陛下不可稍失警惕!”

蜀國文武之中,就屬李昊,最先看出北漢的“不凡”,率先提出,要整兵御備。當然,最初的時候,李昊是建議孟昶向中原臣服進貢,以保安寧,求得長遠之計。

不過被志高氣揚的樞密使王昭遠執意諫阻,反而整軍經武,以圖北伐。北漢伐唐之時,應南唐所請,也是王昭遠進言,再兼彼時的孟昶也有功業之心。發兵再寇北漢,結果如何,鳳州境內,散關道間,東河村戰場的痕跡猶在......

此時,聽李昊又一番陳言進諫,孟昶沒來由地生出少許不耐,想了想,說:“而今已是秋末,料想漢軍,也不至輕動!朕看李廷珪,是敗了一仗,畏漢軍如虎了!”

“陛下,兩年前北漢伐唐,也是秋末動兵!”李昊提醒了句。

孟昶聞言,眉頭深蹙,摸了摸他細稠的短鬚,考慮了許久,沉吟道:“待王昭遠歸來,再作區處!”

中秋之後,蜀樞密使王昭遠奉詔北上,巡檢秦鳳御備,調整佈防,順便察探北漢動向。對於這個自小跟隨自己的心腹將臣,孟昶是既認可其忠誠,也欣賞其才幹,可謂識人不明......

“二卿先退下吧!”嘆了口氣,孟昶有點意興闌珊地,衝二臣道。

“臣等告退!”見皇帝明顯寡於興致,二臣拜退。

方出殿,毋昭裔便不由對李昊道:“陛下,已生怠政之心了......”

李昊面露無奈之色,嘆道:“我等爲臣者,只能盡力於王事,以求問心無愧了!”

“毋公,而今我朝,憂患有二,一爲北兵之寇,二爲吏治敗壞。公德高望重,還需多加擔待啊!”李昊看着毋昭裔,恭維道:“近來,成都勳貴、職吏,常有犯法,侵佔民田,掊斂之風愈盛,在下深爲憂慮啊!”

聽其言,毋昭裔眼皮挑了挑,尷尬一笑,有點敷衍地應道:“李相憂國憂民,當進言於陛下,以除弊病......”

李昊所說的那幫人中,就包含毋昭裔。他雖然懷德養望,沽得清名,但可以縱容家人、親戚、故吏......

而於蜀主孟昶而言,李昊的擔憂,尚不在其警惕範圍之中,吏治雖然逐漸敗壞,但是國家安定,府庫充實啊。只要,北漢不入侵。

到目前爲止,唯一令孟昶在意的,也只剩下磨刀霍霍的北漢朝廷了。

逾五日,北上巡視的樞密使王昭遠回到成都,第一時間便被召入宮內,諮之以邊事。巡邊歸來,王昭遠興致頗高,一如既往的慨然自信,讓孟昶心安。

“陛下,臣巡視秦、鳳,諸城寨塞壘,皆細察之,其疏漏處,已皆爲臣調整,而今只要將士無有懈怠,據險要而守,足以御漢軍。漢軍若至,必使之無功而返!”王昭遠自信滿滿地向孟昶道。

事實上,李廷珪用兵之能,雖難稱頂尖,但也算中規中矩,多揚其地利,蜀軍在秦、鳳的兵力佈置,至少沒有太大的漏洞,漢軍若攻,足可抵擋一陣。

而經過“知兵善將”的王樞密使調整過後,蜀軍的佈防,實則已被打亂......

聽其言,孟昶頷首:“李廷珪請增兵馬錢糧,是否允之?”

王昭遠直接搖頭,肯定地說:“不需!”

“爲何?”孟昶似乎也覺得,王昭遠有些自信過頭了!”

“今歲,漢軍必不會動兵!”王昭遠向孟昶解釋道:“臣在北邊探得,北漢國內天災不斷,正忙着賑災救民,豈敢在這個時候,用兵於我朝!若非眼下將入冬,臣都想親率兵馬北出,替陛下奪取關中了!”

孟昶對於王昭遠的“大志”不感興趣,反而關心北漢的災害,讓他細言。王昭遠將情況給孟昶講了講,大概是淮南大旱,而北漢境內十數州,都發大水,水患旱災,導致災民五十萬。

聞之,孟昶大樂,鬆了一大口氣,感慨天佑蜀國,而譴責暴漢......

看起來,他可以過上好一陣快活日子了。

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5章 冬至宴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6章 發落南臣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68章 榮寵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676章 慘重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2章 處置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90章 安東國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690章 拼圖第241章 “戲言”第483章 南巡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49章 降表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30章 主動出擊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90章 交趾收復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53章 遁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55章 見聞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48章 西撤!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92章 劉銖案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7章 小賢王第103章 郭王會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0章 御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
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25章 冬至宴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86章 發落南臣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368章 榮寵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18章 面靜心動第1676章 慘重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72章 處置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90章 安東國王?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690章 拼圖第241章 “戲言”第483章 南巡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149章 鄴都城下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49章 降表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30章 主動出擊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90章 交趾收復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53章 遁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3章 兩廣運動第455章 見聞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248章 西撤!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192章 劉銖案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7章 出兵爭論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177章 小賢王第103章 郭王會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31章 議治湖湘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0章 御宴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