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

“傳令下去,中壘騎營留校尉秦立領四千騎護駕,餘者盡數隨各部曲軍候全力突進匈奴中軍,隨細柳營金鼓行事!”

大漢中軍處,劉徹邊是縱馬前行,邊是喝令道。

隨行死士應諾,稍提了馬速前去向中壘校尉秦立傳達陛下軍令。

秦立得令,雖是憂心匈奴潰散的前軍會再度集結,圍攻陛下所在的中軍,但軍令如山,尤是在兩軍激戰正酣時,若因他的遲疑錯失良機,戰後不管勝敗,皆是梟首抄家的死罪。

秦立忙是命中壘左監和右監各聚攏八軍候,率其部衆馬速盡提,向前往的細柳騎營追趕而去,他則率親衛騎營在內的四千騎保持原速,緩緩結成圓陣,將陛下護在中央。

劉徹不是輕易熱血上腦的莽夫,眼見前方的匈奴潰兵愈來愈多,便是吩咐護衛着他的將士們減緩馬速。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他這皇帝更是惜命得緊,生怕被流矢所傷。

馬速減緩後,外圍的漢騎便有充裕的時間驅趕附近的匈奴潰兵,將防禦範圍擴大不少,遠超一箭之地。

劉徹執起掛在馬背上的望遠鏡,遠遠望見細柳騎營即將攻到匈奴中軍處,中壘騎營前去支援的萬餘騎也已墜在其後,便是讓二十名死士散出,分別去向左右兩翼的安夷將軍和三大都尉傳令。

給羌騎和胡騎的軍令很簡單,全力剿殺匈奴前軍的潰兵,無需顧忌匈奴中軍,也無需顧及皇帝的安危,不斷衝擊潰散的匈奴騎兵,使其無法重新集結即可。

漢軍雖能靠掌心雷出其不意,擊潰匈奴大軍,但想要將之圍殲無異癡人說夢,何況狗急跳牆,兔急咬人,真若將匈奴潰軍逼上絕路,拼死反擊,勝負仍是難料。

畢竟匈奴大軍後方尚有近百萬匈奴族衆,更有數以十萬計的戰奴,便是站着不動讓漢騎砍,都得砍到馬刀捲刃。

二十名死士出得防禦騎陣便是四散開去,各自奔馳,他們曉得不宜同行,免得在亂軍同時喪生,就無法傳遞軍令。

四處騎營各有五騎死士前去,總有能活着傳下軍令的。

大漢皇帝可冷靜分析局勢,調動各路騎營,匈奴大單于卻是驚慌失措,尚未從前軍頃刻潰敗的驚駭中醒過神來,漢軍前軍已如離弦的箭矢般向匈奴中軍所在激射而來。

之前爲直搗大漢中軍,匈奴特意在前軍佈置了十萬騎,中軍亦十萬騎,雖派了烏孫五萬騎攻擊漢軍兩翼,但軍臣單于出於穩妥考慮,還是派五萬匈奴鐵騎在兩翼遊走,既是防備漢軍側翼侵擾,亦有督戰烏孫騎兵的意味。

今日對戰,漢匈兩軍佈下的其實皆爲雁陣,且方向是相同,只是匈奴的兵力優勢大,故其所布雁陣是包裹着漢軍陣型的。

從兩軍將領的視角來看,漢軍雁陣的兩翼是向後排列的,用以保護側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迴;匈奴雁陣的兩翼則是向前排列的,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是一種用來包抄迂迴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

因此地據後方的廣寧塞僅二十餘里,匈奴君臣不覺得漢軍敢分孤軍繞到後方,又存着要圍殲漢軍的盤算,故而採取了這等極具攻擊性的陣型。

這戰術實是正確的,機動性和衝擊力極高的大規模騎兵部隊自古以來皆多采用雁陣,不管是東方皇朝還是西方帝國,皆不外如是。

只是匈奴君臣萬萬沒料到,前軍的十萬鐵騎會被三萬漢騎擊潰,且是一擊即潰,四散奔逃,甚至未能略作拖延。

匈奴前軍和中軍之間間隔不過裡許,重新提盡馬速的漢騎不消半刻便已切入匈奴中軍,匈奴將士便連彎弓齊射的反應時間都沒有,更遑論縱馬提速。

對騎兵而言,馬速及爲重要,機動性和衝擊力皆取決於此。

尤是兩軍對衝時,沒提馬速的一方必處於極大劣勢。

三千郎衛亦隨細柳騎營衝鋒,在抵近匈奴中軍時便已拉開掌心雷的引信,兩軍即將碰撞時,數以千計的掌心雷投擲而出。

藉着極高的馬速,郎衛們無需太過用力,掌心雷便可依着慣性擲得頗遠,驚雷再度轟然炸響,匈奴中軍前排瞬間便被炸出方圓數百步的大豁口。

大片焦土,遍地血肉。

“殺!殺!殺!”

細柳將士們不似過往般先執戰戟衝擊敵陣,而是直接揮舞着馬刀,迎着轟隆雷聲馳上焦土,馬蹄踐踏着匈奴騎兵和戰馬的碎屍,濺起朵朵殷紅冶豔的妖花。

“撤!快撤!”

軍臣單于見得漢騎悍不畏死的往他所在的之處逼近,那神雷更是愈炸愈近,不由驚駭的大吼出聲。

不是他怯戰畏死,實在是掌心雷給他帶來的震撼太過巨大,情急之下壓根無法考慮太多。

對於未知的事物,且是不知何時會炸響的神雷,古人的畏懼遠遠超過後世之人。

匈奴將士們本就驚駭欲死,聞得大單于下令撤軍,哪還有半分遲疑,皆是倉惶後撤,軍臣單于的親衛騎營倒還忠心護主,除卻護衛軍臣單于後撤外,尚留下部分殿後,阻絕漢騎追擊。

“公孫將軍,窮寇莫追!”

殿內中郎將倉素見得細柳將士仍奮不顧身的追擊,反被斷後的匈奴親衛牽扯住,忙是出言提醒公孫昆邪道。

公孫昆邪久經戰陣,也知匈奴大軍看似潰敗,實則未遭重創,若待匈奴將士醒過神來,重新集結反撲,失去馬速的漢騎必深陷重圍,慘遭圍殲。

他沉聲下令道:“傳吾軍令,停止追擊敵軍主帥,斬殺潰兵,勿使其重新結陣!”

細柳營各部曲將領皆身經百戰,聞得軍令便曉得主帥的意圖,待郎衛們往匈奴親衛聚集之處扔出些掌心雷,便不再與之糾纏,而是各曲分散,四處斬殺匈奴潰兵。

前來支援的萬餘中壘將士見狀,亦是會意,調轉馬頭,全力衝擊那些集結成羣的匈奴騎兵,將他們陣勢衝散後便是瘋狂砍殺。

匈奴將士自也瞧出漢騎的盤算,但卻只顧着逃命,沒有再生出集結之心。

大單于都撤了,自個若還傻傻的結陣迎敵,豈不是憑白引得漢騎衝殺?

漢騎擺明就是不會追擊太遠,只需往廣寧塞的方向撤便可逃得性命。

於是乎,匈奴中軍足足十萬鐵騎硬是被漢軍的四萬餘騎瘋狂追殺,紛紛朝南面奔逃。

漢騎果是隻追出數裡便即駐馬,調轉馬頭回返,四處阻截匈奴前軍的十萬潰兵。

匈奴雁陣的兩翼本是突前,隨着中路二十萬鐵騎盡數潰逃,這五萬匈奴將士反倒成爲斷後部隊,見得自家中軍頃刻間逃得無影無蹤,前軍的潰兵則被漢騎阻截絞殺,皆是駭然色變。

好在漢軍兩翼的騎兵被烏孫騎牽扯住,又分兵支援中路,追殲匈奴前軍的潰兵,無暇顧及他們。

“撤!”

匈奴將領們紛紛領着部衆撤退,少部分朝南撤往廣寧塞的方向,更多的則是朝東邊逃去。

往東數百里便可抵達烏桓山西麓,那裡屯駐着匈奴左右賢王的二十萬鐵騎,比跟着軍臣單于更安全,將士們大多如是想。

匈奴左右賢王與軍臣單于般,皆是欒提家族之人,他們前往投奔,不是叛逃而是另擇明主。

在強者爲尊的匈奴族內,欒提軍臣遭遇此等慘敗,已註定其聲名掃地,再也無法服衆。

今歲的蹛林大會尚未舉行,即便欒提軍臣此番能在漢軍刀下逃得性命,蹛林大會上也必得讓出大單于之位。

即位者不是左賢王便是右賢王,此時不帶兵前去投靠,更待何時?

烏孫昆莫獵驕奢未曾親自領兵出戰,而是跟着匈奴君臣位於中軍,此時已撤回廣寧塞外的烏孫大營。

他望着空蕩蕩的大營,攥緊雙拳無聲而泣,濁淚橫流。

烏孫族,今日怕是真要亡了!

匈奴大帳內,軍臣單于已是緩過神來,不禁悔恨連連,適才即便要撤兵,也不是這般的撤法。

當人不願承認自身曾經的膽怯時,往往就會用遷怒來緩解悔恨之心。

軍臣單于亦是如此,揮刀斬殺了數名拋棄部衆逃回大營的前軍將領,讓親衛用草繩將他們的頭顱穿起,在營前豎起高竿將之掛上。

“都滾出去,收攏所屬部衆,再加派大隊遊騎出營巡弋,防備漢軍襲營!”

軍臣單于將帳內戰慄不已的諸多將領盡皆斥退,又是沉聲吩咐收帳親衛道:“去將國師找來!”

國師中行説非是武將,此番並未隨軍出戰,而是前去主持對廣寧塞的攻伐。

匈奴奪取廣寧塞北牆已有三日之久,卻仍是無法徹底佔據廣寧塞,匈奴鐵騎無法大舉入城,即便入城也無法提起馬速,蓋因漢國守軍竟在塞城內挖掘壕溝,堆砌拒馬,甚至推倒屋舍堵塞道路,焚燒營帳。

兩側山脊仍被漢軍憑藉關牆牢牢掌控住,用拋石機能輕易將擂石和燃燒罐投擲到塞城內,再加上數量充裕的箭矢,使得入城的匈奴士兵及戰奴損失慘重。

長城關牆終是在此刻發揮了其應有的功用,也不枉秦皇昔年舉百萬役夫在崇山峻嶺上大興土木。

匈奴人奪取谷內塞城不難,但若想爬上陡峭的山樑強奪關牆,那就真是白日做夢了。

饒是傷亡慘重,匈奴仍不得不往塞城裡派兵,蓋因若只遣戰奴入城,漢軍步卒便會趁勢反擊,奪回更多的地界。

在漢匈兩軍晝夜不息的反覆爭奪中,塞城內的每寸土地都已浸染血漬。

此等近身肉搏的血戰,傷者少,死者衆,遠比塞外的騎兵對陣更爲血腥和殘酷。

狹路相逢勇者勝,匈奴彪悍,漢人武勇,都已殺紅了眼,不死不休!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
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六十七章 國之羽翼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二百二十四章 魚餌香甜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十章 天上人間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五百八十四章 泰安有孕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七百六十四章 開鑿運河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一百二十八章 夏日驚雷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三百五十九章 椒房用膳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氏阿嬌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國郵政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箱作業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八十一章 羽林出擊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二十五章 恁多工錢 第七百二十四章 入宮赴宴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五百八十三章 但求苟全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八十四章 發行股份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九十三章 福禍相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