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

朝廷給老百姓發“福利”,前例還是爲數衆多的,遇着新帝登基或是戰爭大捷時,多是會賞賜萬民,搞搞普天同慶的大場面,固然多是以赦免罪犯及減免賦稅爲主,卻也偶有給老百姓贈佈施米。

類似生育補貼的政策,在華夏史上更是屢見不鮮。

春秋時,越王勾踐在臥薪嚐膽時,就曾有鼓勵生育的國策,“生丈夫,兩壺酒,一犬;生女子,兩壺酒,一豚”,即百姓生了兒子,賞賜兩壺酒和一條狗;生女兒,賞賜兩壺酒和一頭豬。

(題外話:由此可見,華夏自古是養豬吃豬的,且數量絕對少不了,不少歷史小說非說古人嫌豬肉腥臊不吃或吃得少,未免太偏激了,不是不想養豬吃豬,只怕糧食不夠,養不起吃不起罷了,跟腥臊有毛關係?)

對於生了二胎的人家,越王勾踐會對他們進行糧食獎勵;生了三胎的人家,會安排一位乳母去他們家,以便於更好的撫養孩子,即所謂的“生二子,公與之糧;生三子,公與之母”。

大漢立朝後,採休養生息的國策,故也想法設法的鼓勵百姓生育。

漢惠帝爲了鼓勵生育,特意頒佈詔令,生育子女者免除三年的賦役和算賦,對於懷孕的婦女,獎勵三斛穀物。

經過近八十載光陰,尤是在劉徹登基爲帝后的十餘年間,大漢糧食產量暴增,工商業蓬勃發展,又陸續減免了田稅乃至丁口稅,且普及官學教育,鼓勵民間慈善,使得臣民生活富足,生活壓力也不算太大,鰥寡孤獨都不至食不果腹,再懶散的乞丐都能到各處鄉里開設的粥棚蹭頓飽飯。

常言道,飽暖思那甚麼嘛。

現今漢人的娛樂方式還是很匱乏的,尤是尋常百姓家,吃飽喝足沒啥事幹,晚上點燈還費燈油,那索性吹燈拔蠟,啪啪啪。

劉徹身爲穿越衆,改變不了治下臣民重男輕女的固有觀念,卻又唯恐出現後世華夏般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故無論官學教育還是育幼補貼,都要求不得以男女區別對待,更着各地官府嚴刑峻法,對膽敢虐待甚或遺棄女嬰女孩者,從嚴從重斷罪決獄,對舉發者則給予重賞。

如此種種,嬰兒潮自然屢屢洶涌而至,使得大漢冊籍在簿的人口已超過八千萬,估摸着現今整個歐亞大陸所有的外族全加上,也比漢人多不了太多,畢竟羅馬尚處在共和國制,尚未達到羅馬帝國巔峰期的四千萬人口,巽加王朝也就三千餘萬,安息更是不足七百萬屬民。

若非華夏先人用數千年逐步建立及不斷完善了官僚體系,龐大的漢帝國壓根維繫不了,早已分崩離析了。

任何體制想要健全完善,都非朝夕之功,何況社會福利保障體系涉及面甚廣,單是初設的養老基金和育幼基金就涉及近愈兩千萬臣民,無論是公府官制還是補貼的發放流程,都須再三斟酌。

太子劉沐首次主持朝議,局面尚可,結果不錯,然也無法一蹴而就,僅是與滿朝文武達成共識,相關事宜還須交由各府署研擬周詳,這就不是太子能輕易插手的了。

劉沐倒是不在意,反是頗爲自得,蓋因朝會後,父皇很是難得的褒獎了他,且特意賞了他幾張大金票,讓他揣在衣襟裡,趁着處暑未至,可勁的,放肆的,出宮玩樂。

別瞧太子殿下莽頭莽腦,好歹是血統純正的劉氏天家子,身體裡流淌着高祖的血脈,自然懂得打蛇隨棍上,趁着父皇龍顏大悅,特意求道口諭。

皇帝劉徹聽罷自家傻兒子的要求,斜眼覷他,倒也沒多說甚麼,便是準允了此事,且讓侍立在側的宦者令去太僕府傳了口諭。

劉沐自是樂得眉開眼笑,屁顛屁顛的跟着父皇回返椒房殿,與母后一道用過晚膳,便是告退,回了承乾宮太子府。

翌日清晨,恰逢輪值宿衛的右中郎將趙立循往例,從郎署前來陪太子練武,卻見太子殿下有些心神不定,且眼神多有閃躲。

趙立雖覺訝異,卻也沒多作過問,身爲皇帝近臣,掌宿衛宮禁的武將,他時刻戒慎恐懼,謹守分際,從不探問天家事,只管盡忠職守。

武將嘛,國之爪牙,想得愈多,愈是容易惹來大禍。

劉沐面色訕訕,心下卻不免慶幸。

右中郎將近日輪值,自是常宿宮內郎署,“師母”蘇媛又官居大農少卿,每日皆要到衛生部任事,不在府中,稍後到趙府去,就不會見到夫婦倆,也免得尷尬。

習罷武課,太子殿下便是微服出宮,往趙府去也。

趙立雖僅爲關內候,然官位頗高,加之蘇媛也位列諸卿,故府邸的形制不低,地段也很好,就在北闕甲第南坊的中段偏南,離未央宮的北門不遠。

趙府離未央宮較近,離承乾宮卻稍稍遠些,中間隔着皇親苑和大片官邸。

劉沐此行不欲讓太多人知曉,非但沒如過往般入皇親苑呼朋引伴,便連入得甲第南坊也是低調的緊。

沒辦法,甲第南坊住着的不是公卿將相就是尊貴元老,對他頗爲熟識,離得老遠都能認出來,雖說大多重臣皆須早早上朝,晝日沒甚閒暇在街頭巷尾閒逛,然能認出當朝太子的世家宗婦和貴胄卻也爲數不少。

先行開道的暗衛顯是與駐巡此地的京衛中營打過招呼,劉沐在十餘內衛的隨扈下,一路直入甲第南坊,到得趙府門外。

趙府的門房雖認不出身着燕居常服的太子,卻是識得那內衛出使的符令,蓋因趙立和蘇媛出身低微,趙氏沒甚麼世家底蘊,招募的門房和侍衛多爲些退伍軍士,府中婆子和婢女除卻延請到些老宮人,多半也是軍眷。

這門房正是因傷退伍的羽林兵士,雖能領到優渥的終生退俸且得賜田宅,然他年歲不大,不想混吃等死,加之仰慕昔日的羽林上官,也就應募做了趙府門房。

好歹出身羽林衛,又曾在衛尉府轄下戍衛宮城,這門房見得內衛符令,再看爲首少年的年歲和架勢,不等來人明言身份,他就忙是上前參拜了。

同等年歲者,出行能有十餘內衛隨扈的,全天下貌似也就太子殿下了。

內衛雖也是郎署轄下,卻屬郎中令直轄,與尋常郎衛的地位還是有所不同的。

郎衛固然可越過御史府和廷尉府,直接擒拿公卿將相,內衛在遇着緊急情勢下,卻是可先斬後奏的,這等特權便是暗衛都比不得,蓋因內衛堪稱死士,首要職守就是護得天家周全,會毫不遲疑且毫不手軟的清除掉周邊的任何威脅。

在內衛眼前,妄圖對天家刀劍相向者,劍未出鞘,多半已是血濺五步,絕不管你是甚麼王侯將相。

太子劉沐見得門房識趣,也沒多廢話,更不待其入內通稟,便是排闥而入,實在是不好留在門外等候,太招眼了。

入得前庭,劉沐卻是駐足不前,好歹趙氏夫婦乃是他頗爲敬重的師長,直入正堂未免太過失禮,還是讓門房先去通稟。

趙氏夫婦不在府中,趙府的小貴女卻在,而劉沐本就是來尋她的,然若直接讓趙府下人引路前去,非但失禮,若傳揚出去,此等孟浪做派更是會被諸御史拚死彈劾。

公候府邸,不是倡樓窯館,饒是太子之尊,也不是想來就來,說走就走的。

身爲儲君,舉止如此輕浮,天家顏面何存?

太子殿下莽歸莽,還是很懂禮數的,故而候在前庭。

太子突是駕臨,趙府下人們皆是懵圈了,沒有主家領着,他們不敢也沒資格近前參拜,忙是紛紛退避。

大家老曉得主上和夫人皆不在府中,忙是吩咐婢女先備茶,旋即親自飛奔內院去請自家小姐。

“小姐,太子殿下駕臨,此時正在前庭等候,快隨老奴前去迎啊!”

趙婉前日剛隨駕返京,一路風塵僕僕,縱馬數十里更是累得夠嗆,尚未完全緩過勁來,此時正自矇頭大睡,聞得大家老在閨房外吵吵,半夢半醒的抱怨道:“大清早的,他來作甚?”

大丫鬟趙莯聞言,忙是上前捂着她的嘴,低聲急道:“小姐,快醒醒,別胡言亂語了,會惹禍的,是太子,太子殿下來了。”

“嘎~~太子?”

趙婉微是愣怔,扯開她的手,晃了晃小腦袋,突是杏眼瞪圓,復又問了句:“大清早的,他來作甚?”

問話未變,語調卻是完全不同,之前是帶着惱意,此時卻是驚詫和慌亂。

那貨是本就是個不好相於的,況且自己還得着他的那匹愛馬,難不成是來興師問罪,想要搶奪回去的?

是的,趙府小貴女原就知曉那匹照夜玉獅子本是太子所有,然她就是喜歡,雖未主動央求皇后賜馬,實則也是爲此花了不少小心思討皇后歡心,否則真以爲皇后會沒來由的想到要將馬賜予她?

女兒家的小心思,撒嬌賣萌討東西的小手段,皇后阿嬌自是看在眼裡,都是她昔年玩剩下的,卻非但沒戳破,反是真的順了她的心意。

趙婉覺得皇后真真是待她極好的,然對上太子,卻不免有些心虛了。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
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二十九章 田氏商團 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三百七十五章 出巡準備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六百七十八章 胡商告發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七百七十八章 猶太祭祀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百一十六章 得妻如此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三百八十七章 列陣決戰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百零一章 今歲除夕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四百七十六章 驚見罌粟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七百四十三章 敲詐勒索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一十六章 珠贈嬌妻第六百八十五章 社福基金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三百六十四章 敦煌軍鎮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六百六十七章 漢學當立第二百一十一章 癡女渣男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二百六十章 侵擾朝鮮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九十二章 募集善款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六百七十三章 妻兒打靶第六百三十八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五十七章 風雨飄搖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