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

小雪節氣,雨下而爲寒氣薄,故凝而爲雪,小而未盛。

漢六十一年,小雪的隔天便是下元節,百姓們往往在這日齋天,以感謝上天賜予風調雨順的好年景。

湊巧在這日的入夜時分,京畿三輔皆下起初雪,百姓們直呼上蒼開眼,有道是瑞雪兆豐年,莊稼盡數收割,粟谷晾曬儲存,初雪便即來臨,關中各地來年必然又是大豐收。

關中百姓喜迎初雪,遼東郡的百姓卻是望着漫天飛舞的鵝毛大雪犯愁。

遼東郡的初雪在九月便已來臨,之後又陸續下了幾場雨雪,待到十餘中旬,這雪是停都不住停了,且愈下愈大。

或許是靠海的緣故,遼東郡不似燕北各郡的乾冷,而是帶着濃重潮氣的溼冷,讓隨李廣前來遼東郡的三萬細柳將士難受得緊。

太子劉徹早料到細柳將士在遼東難以熬冬,遣人送了大批羊毛衣物及毛毯,且每人分發數套,足以換洗。取暖用的火油更是源源不斷的運來,甚至派匠師前來指導將士們盤火炕。

將士們自是感恩戴德,新任遼東太守李廣卻是無奈得緊,他早向太子殿下上奏,言明遼東苦寒,細柳將士可先留在朔方或燕地越冬,待開春再進駐遼東。

畢竟三萬細柳皆是精騎,即便刻意保持馬力,數日亦可疾馳千里,而朝鮮新王即位,雖陳兵列境,但遼東郡的數萬邊軍也非吃素的。若朝鮮人真是癲狂到興兵進犯,即便遼東難以盡數把守長達數百里關牆,但撐到細柳營馳援卻是有把握的。

偏生太子殿下傳來密信,執意要讓細柳將士隨他赴任,說甚麼要提前適應環境,備不住往後要打多少年。

區區朝鮮,要打多少年?

“若給老夫三萬細柳並七萬步卒,不到半年光景,便將朝鮮全境盡皆踏平了。”

李廣近年來連番大捷,不免有些傲然自得,如是想到。

遠在長安城的劉徹自是不知他的想法,即便知曉也不會太過在意。

李廣確是猛將不錯,但是大局觀差得很,不足擔當大軍主帥,讓他統率三萬細柳打打局部戰爭就行了,更大的戰役指望不上他的。

朝鮮不是那麼好滅的,隋唐兩朝爲征討高句麗耗損的兵力數以十萬計,最終還是沒能徹底滅了它。

漢初的朝鮮雖沒有後來的高句麗強,但地形氣候皆差不多,即便攻陷了朝鮮國都王險城,之後如何徹底剿滅朝鮮餘孽和其餘土著,如何長久佔據那個半島,都非簡單之事。

光憑李廣那莽夫,解決不來的。

放眼現今的大漢羣臣,軍事和政務皆俱才能之人唯有現任的雲中太守郅都,且待開春後,看看匈奴的軍臣單于有何舉動,會不會興兵南下,爲右賢王和左谷蠹王復仇。

若是匈奴單于庭認慫,那郅都就可從雲中調任遼東,專心經略朝鮮。

想要滅掉朝鮮,進而徹底佔據朝鮮半島,自然需要個穩定繁榮的遼東郡作爲大後方。

劉徹尋來江都王劉非,讓他以皇室實業的名義出資,聯合大河以北各郡縣的世家大族,在開春後修築從燕北的涿郡通往遼東郡的直道。

這條直道是不宜鋪設瀝青的,遼東的天氣太過酷寒,現下的瀝青只是粗製品,遠不及後世耐熱耐寒的高品質瀝青,每到冬季必然會出現大量冷縮開裂的現象。

只能通過適當調配,降低黏漿土的剛性,提高韌性,在確保足夠硬度的前提下,儘可能建成相對柔性的砂石路,既避免大面積開裂,亦便於日後修補。

劉非帶着詹事府培養出數名泥瓦匠師剛離開,劉徹復又找來大農令曹欒,讓他從齊地各郡縣的常平倉調出大批糧草,由琅邪水師出動舟楫樓船,趁着真正的酷寒未至,遼東沿海尚未凝結冰凌,趕緊將糧草運去。

劉徹沉吟片刻,吩咐道:“今年燕地和齊地各郡縣百姓繳納的粟谷皆不用運來京畿了,就地運去填補那些常平倉吧。”

曹欒非但沒有反對,反是頗爲欣喜。

近年來大漢各地風調雨順,沒甚麼大的天災,不少郡縣又得以使用化肥,畝產大爲提高。太倉的倉廩雖不斷增建,卻依舊不虞使用,曹欒是既高興又犯愁。

燕地郡縣多爲平原,齊地郡縣又自古物產豐沛,歷來皆是向朝廷納糧的兩大地域。

今年兩地不用往京畿運糧,倒是替曹欒省了不少心,即便那些常平倉未必能盡數裝下,但想要增建倉廩儲存卻是比長安的太倉要容易得多,耗費也少得多。

長安城現下的物價是迎風便漲,用工又極度短缺,百姓替朝廷服徭役雖不需工錢,但吃住的花銷總是要國庫支付的。漢帝劉啓要留得愛民如子的好名聲,國庫近年又歲入大漲,自是不許官員在自個眼皮子底下苛待役夫,好吃好住是必然的。

如此一來,長安太倉增建一座倉廩的開銷,足以在齊地郡縣的常平倉增加三座倉廩,乃至更多。

不久遼東太守李廣便接到漢帝劉啓的聖旨,通告遼東下轄各縣官員,今年冬天需時時注意轄地雪況,若有遭遇雪災的村落,務必及時救援,並即刻上報郡府。

若有大範圍的雪災,遼東郡府可自行決斷是否令受災縣治開啓官倉,向災民放糧,並提供木材和油料供其燃火取暖。

尤是數萬遼東邊軍,今年冬季大舉增發糧餉和冬衣,供給大量火油和肉食。

朝廷此等詔令一經張榜發佈,遼東軍民俱是高呼天子聖德。

他們哪裡知曉,漢帝劉啓此時正躲在甘泉宮內,盤坐火炕上愜意的熬冬,這聖旨可是憂國憂民的太子劉徹在未央宣室命人謄寫,再從掌印太監孫全處取來玉璽,蓋上了印篆。

劉徹甚是納悶,按史籍記載,皇帝老爹還能活個四五年,且這輩子調理得不錯,活過五十歲應是不難。

怎的此時就開始做甩手皇帝了,若真能這般看淡權勢,那上半輩子費盡心思奪得大位,即位後又竭力增強皇權是作甚?

莫非真是爲國爲民,爲了這江山社稷?

劉徹真真有些猜不透自家這城府極深的皇帝老爹了,在他提出禪位,心甘情願做太上皇之前,劉徹還是不太敢放開手腳往朝堂大肆安插勢力的。

已然返回長安覆命的張騫算是個小小的試探,此番他立下大功,位列朝堂應是順理成章的。且他和劉徹的長姊陽信公主也看對了眼,若得以尚公主,好歹是皇帝的女婿,將之委以重任,應該不會觸及皇帝的底線吧?

劉徹如是想,亦如是做。

張騫雖是難得的外交人才,但如今的大行令竇浚乃是竇氏外戚的領袖,將張騫放到大行府顯是難以施展。

劉徹念及先前入中央官署協從理政時,收穫頗是巨大,便想讓張騫先進入丞相府鍛鍊些時日。

既然後世皆認可外交是內政的延伸,那好的外交官自然要先熟悉內政的運轉體系。

是以劉徹特意向滯留甘泉宮的漢帝劉啓上了道奏章,請旨免去張騫太子中庶子之職,升任丞相長史的高位。

丞相長史秩比千石,乃是丞相府中僅次於丞相司直的輔官。數名丞相長史分掌督率諸吏和處理各種政務,端是位高權重。

漢帝劉啓很快遣人送回批示過的奏章,劉徹將之翻開,唯有一字硃批“準”。

劉徹這才鬆了口氣,皇帝老爹應是真打算放權了。

張騫剛接到升任丞相長史的敕書,即刻赴任就職,丞相袁盎早已獲知此事,非但沒有暗地下絆子,反是特意指派了位丞相司直領他些時日,仔細教導其打理政務。

這待遇可不常見,畢竟丞相司直是丞相的首席輔官,除輔理國政外,還負有檢舉不法官吏之責。

御史大夫亦謂之副相,依慣例,丞相去職後,由御史大夫補位;再從丞相司直中擇取一人,遷任空出的御史大夫;復又從諸多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內擇一人,補丞相司直。

如此這般,便能使御史府的官員多少了解些政務,不至做只會清談的言官。

故而丞相司直未來極有可能會位列三公,張騫這毛頭小子能得其言傳身教,給足臉面且不提,留下的些許師徒情誼,日後好處更大。

早朝時,不少未曾知曉此事的朝臣們見得張騫這弱冠少年身着朝服,位居丞相府班列極爲靠前處時,驚得眼珠子都快掉了。

他們曉得太子殿下即便膽子再大,也不敢私自將太子中庶子升任朝堂重臣的,必是得了皇帝的準允乃至旨意。

皇帝莫不是病糊塗了?

大行令竇浚尤爲驚愕,皇帝老表這是要徹底放權,準備禪位了?

高居御座的太子劉徹自也曉得朝臣們的猜疑,不管皇帝老爹如何想,此時還是不能讓這等無端的揣測喧囂塵上的,否則不利於政局的穩定。

待得羣臣入席落座後,劉徹便是讓掌印太監孫全宣讀了聖旨。

聖旨大意是簡單講述了張騫的功績,還有甚麼道德高尚,忠於職守的讚揚之語,最後一句纔是重點。

賜婚,陽信公主下嫁張騫!

羣臣盡皆懵圈,卻又恍然大悟,原來是皇帝的女婿,難怪急着破格拔擢。畢竟陽信公主年歲不小了,再不嫁出去,眼瞧着就成了老姑娘。

配個年歲相仿的丞相長史,勉強算說得過去吧。

羣臣皆是爲人父母者,念及皇帝也不容易,爲了將自個深閨恨嫁的嫡長女風風光光嫁出去,算是費着心思的,可以理解。

於是乎,朝臣們疑慮漸消,張騫的官位被視爲靠裙帶關係所得,算是替劉徹背了鍋。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
第三百三十七章 白日宣淫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七百五十章 大浪淘沙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三百五十五章 爲越正名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四十一章 九王齊聚第六百六十章 貴女求人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五百九十二章 石油化工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五百二十六章 李廣致仕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二百七十六章 陽春徐來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七百四十六章 意氣風發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一百二十二章 夜戰破敵第三百三十章 商討出兵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三百二十四章 調控畜牧第三百章 採菊東籬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七十一章 共創四贏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四百九十二章 衛生防疫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六百四十二章 過載保護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七百六十六章 太子束髮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色七夕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二百二十三章 攻守應對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二百九十六章 暫緩圓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