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

京流雲作品 漢獻帝新傳 漢獻帝新傳 大漢帝國地理篇 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

亞洲的亞熱帶,在世界各大洲中範圍最廣,它從太平洋岸延伸到地中海濱,呈一東西長達10,000公里、南北寬約700公里的廣闊地帶。由於地理位置、海陸影響、地形結構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使亞洲的亞熱帶氣候又可分出幾個不同的類型,從西向東爲地中海式氣候、伊朗型氣候、高山型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地中海式氣候主要分佈在小亞細亞半島(其內陸除外)、地中海沿岸和伊朗高原西緣。它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多雨,夏季晴朗、炎熱、乾燥。

伊朗高原(本書的大漢伊州)的氣候爲半乾旱草原和乾旱沙漠的伊朗型氣候。伊朗高原主要是由邊緣山脈圍繞着的山間高原與盆地,夏季不如印度和阿拉伯等地區酷熱,但在本區南部低地也可達30°~32℃,最高達40~50℃;冬季又不如中亞地區寒冷,多在5°~10℃之間。在降水方面,由於本區西接地中海式氣候區,冬季受地中海極鋒上氣旋活動的影響,降水較多;夏季由於印度低壓影響,本區多吹北風,因而不易降雨。降水量的分佈西部較多,札格羅斯山脈西南坡和厄爾布爾士山脈北坡年較水量可達500毫米,而內部尚不足100毫米,成爲荒漠地帶。

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本書的大漢藏州)的氣溫、降水等隨地勢高低而呈垂直變化,形成了高山型氣候。如青藏高原雖與伊朗高原緯度位置相同,但因地勢高聳,氣溫很低,而具有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觀。喜馬拉雅山脈,由於地勢高峻也形成了從山地亞熱帶至高山冰雪帶的典型亞熱帶高山垂直氣候帶結構。

大漢帝國秦嶺、淮河以南,南嶺以北,青藏高原東緣以東以及日本羣島南部(本書的瀛州)和朝鮮南部(本書的遼州)一小部分,屬於大陸東岸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這裡四季分明,且冬夏長短大致相等。冬夏季風交替明顯,冬季風是由大陸內部吹出的寒冷氣流,風勢很強;夏季風是由海洋吹向大陸的高溫多溼的氣流。本區冬冷夏熱,若與世界同緯度地區相比,都顯得比較突出,如以緯度較低的上海(31°12′N)同緯度較高的貝魯特(33°49′N)、亞特蘭大(33°39′N)相比,一月平均氣溫比後者低,而七月的平均溫度又顯得較高。本區夏季多雨,這與西岸的地中海式氣候相比,恰成鮮明的對照。六、七月有梅雨,九、十月沿海一帶又有颱風雨;冬季在大陸高壓南伸的前方,高空有南支急流通過,氣旋過境頻繁,雲雨也較多。因而本區降水量比較豐富,長江中、下游一帶可達1,000毫米左右,而迎風山坡更豐富,如牯嶺可達2,529毫米。

外蒙古在我國和俄羅斯交界處,沒有海岸線和出海口,面積156萬多平方公里,如果承認外蒙古是獨立國家(我個人不承認),那就算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全境是高原,平均海拔1,500餘米,大部分地區多山,許多山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由於深居亞洲內陸,遠離海洋,加之地勢高亢,羣山環繞,故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草原氣候,其特點是冬長而嚴寒,夏短而酷熱,氣溫變化劇烈,降水稀少。境內極端最低和最高氣溫曾分別達—50℃和40℃。冬季時蒙古高原北部形成高氣壓中心,是亞洲季風氣候區“寒潮”的源地之一。霜凍期較長,生長期短,一般只有100天左右。氣候乾燥少雨,年平均降水量僅200毫米。整個蒙古高原上草原、戈壁和沙漠廣佈。乾旱和風暴是影響農、牧業生產的兩大自然災害。由於自然條件的影響,自古以來,蒙古經濟即以傳統的遊牧業爲主。畜牧業是經濟的基礎,草場和放牧場佔農牧業用地的99%多;畜牧業產值約佔農牧業總產值的75~80%和出口總值的80~90%,畜牧業收入佔整個國民收入的一半以上。以養羊爲主,次爲牛、馬、駱駝等的放牧。

本書在外蒙古收復後,主要以畜牧業和畜產品加工最爲主要農業和加工業,但這裡並不是世界上比較優異的戰馬畜養草原,本着本來屬於我們的更要堅持拿下來的原則,必須歸屬大漢。

中南半島(本書的泰州和部分交州地帶)地形結構的特點是:山河相間,南北縱列分佈,加上半島基部地勢較高(撣邦高原海拔約2,000米),地形結構形如掌狀。撣邦高原被南北縱行的河流切割,分爲幾部分。在湄公河和紅河之間的老撾高原,平均海拔1,200米。長山山脈北起老撾高原,南至胡志明市以南,呈向東突出的弧形或S形,山脈在中生代末已準平原化,後又有隆起,今爲斷層地壘式山地,全部與海岸平行,東側較陡,西側較緩。湄公河與薩爾溫江之間爲清邁高原,多縱列山脈和縱谷地形,並南延爲他念他翁山脈,至克拉地峽處僅寬56公里,這是習慣上馬來半島的北界。而馬來半島是由數條南北縱向的山地構成,久經侵蝕,高度不大,多爲地壘狀,並有許多分離的盆地和丘陵地。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之間爲東緬高原,由於接近新褶皺山地,在新地質年代有隆起,薩爾溫江深蝕下切,造成深約1,000米的大縱谷。阿拉乾山脈,位於半島西側,系向西微凸的弧形山脈,因系新褶皺山脈,高度3,000米以上。

“泰州”地區除向南伸出的馬來半島爲熱帶雨林氣候外,餘爲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年分三季,即熱季(3~5月)、雨季(6~10月)和涼季(11~2月)。中南半島的雨量相當豐富,降水量的分佈受季風和地形的制約,在盛行東北季風時,則長山山脈東側雨量較多;盛行西南季風時,半島西部的阿拉乾山脈西坡雨量豐沛,年降水量達5,000毫米;柬埔寨象山南端,年雨量爲5,473毫米,但在背風側的柬埔寨平原卻只有1,000~1,500毫米。馬來半島因接近赤道,三面環海,具有海洋性的赤道雨林型氣候,全年氣溫很高,溫差較小。不過馬來半島的氣候,因受季風的影響,大致12~3月東北季風盛行時雨量較多,當西南季風盛行時,因受蘇門答臘高山障壁的影響,雨量較少,因此半島雨量分佈,東岸多於西岸;又由於雨量主要受季風影響,東部的降水高峰出現在冬季,而西部則在夏季。

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7章 京都新政第20章 東非之旅第7章 沮授之約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2章 張飛之血第5章 盧植先行第8章 噩夢弩第17章 長安圍困第12章 卸任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9章 邦聯王國第10章 童淵王越第33章 太子妃第32章 帝國風華第4章 郭嘉投效第10章 黃河水患第9章 雙重標準第5章 皇甫嵩第36章 大法典第19章 洛陽角鬥第26章 移民潮第1章 告別大漢第8章 天地之學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16章 西非之旅第6章 襄陽盛會第5章 皇甫嵩第7章 四大神匠第12章 卸任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39章 軍備貿易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0章 海灣戰役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25章 大海軍策第5章 賈詡絕計第27章 亞洲最強第1章 大漢疆域第20章 東非之旅第8章 帝王使命第16章 龐統奇襲第6章 神匠馬鈞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6章 西非之旅第3章 幷州丁原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2章 拜訪胡昭第37章 文明之刃第30章 大漢新語第9章 急火攻心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1章 帝國盛世第9章 廉政之刃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3章 大漠風塵第24章 帝王之家第1章 襄陽治略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35章 炎黃廣場第26章 移民潮第16章 銀元稅制第16章 銀元稅制第2章 皇甫嵩第18章 內鬥第24章 亂血之東第2章 臧洪南投第25章 大海軍策第35章 亞漢王第16章 銀元稅制第11章 戲志才養病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2章 治略九卿第27章 由分至和第6章 周瑜之銳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5章 難兄難弟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12章 小喬初嫁第4章 孔明赴會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33章 大國雄風第7章 水鏡學府第13章 帝國風範第2章 臧洪南投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6章 陳羣相伴第8章 噩夢弩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4章 郭嘉投效第23章 政教合一第9章 陳登父子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0章 廣富主義第2章 皇甫嵩
第11章 迎娶月英第17章 京都新政第20章 東非之旅第7章 沮授之約關於都城選擇的一點說法第12章 張飛之血第5章 盧植先行第8章 噩夢弩第17章 長安圍困第12章 卸任第12章 涼州閻行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1章 封藩楚王第29章 邦聯王國第10章 童淵王越第33章 太子妃第32章 帝國風華第4章 郭嘉投效第10章 黃河水患第9章 雙重標準第5章 皇甫嵩第36章 大法典第19章 洛陽角鬥第26章 移民潮第1章 告別大漢第8章 天地之學第十一卷帝國動盪第二十七章第16章 西非之旅第6章 襄陽盛會第5章 皇甫嵩第7章 四大神匠第12章 卸任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39章 軍備貿易第22章 西域錦州第20章 海灣戰役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25章 大海軍策第5章 賈詡絕計第27章 亞洲最強第1章 大漢疆域第20章 東非之旅第8章 帝王使命第16章 龐統奇襲第6章 神匠馬鈞第21章 帝國盛世第15章 復仇之刃第16章 西非之旅第3章 幷州丁原唐代城市消費的方式水平和結構研究第2章 拜訪胡昭第37章 文明之刃第30章 大漢新語第9章 急火攻心第11章 壺關鏖戰第21章 帝國盛世第9章 廉政之刃第33章 大國雄風第13章 大漠風塵第24章 帝王之家第1章 襄陽治略第3章 盧公去郭嘉到第1章 天下國商(一)第35章 炎黃廣場第26章 移民潮第16章 銀元稅制第16章 銀元稅制第2章 皇甫嵩第18章 內鬥第24章 亂血之東第2章 臧洪南投第25章 大海軍策第35章 亞漢王第16章 銀元稅制第11章 戲志才養病歷史各時期遊牧方式探討第2章 治略九卿第27章 由分至和第6章 周瑜之銳第10章 靈帝密旨第15章 難兄難弟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八卷匈奴之歌大漢帝國和中國古代冶鋼技術第12章 小喬初嫁第4章 孔明赴會大漢帝國遼州簡介第33章 大國雄風第7章 水鏡學府第13章 帝國風範第2章 臧洪南投論中國兩次海洋機遇的喪失轉載第6章 陳羣相伴第8章 噩夢弩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4章 郭嘉投效第23章 政教合一第9章 陳登父子第12章 小喬初嫁第20章 廣富主義第2章 皇甫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