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陳登父子

試探了幾次才知道,諸葛亮願意去北方幷州避難,劉協牙咬得咯噔響,好你個諸葛亮,還是奔劉備去了。

不過想想也是,現在劉備雖然有了賈詡、陳宮和孫邵,但文臣還是少了點,以諸葛亮的聰明,自然投效劉備更容易爬起來。

劉協一聲長嘆:諸葛亮,你夠狠,不要讓我見到你,否則玩死你不償命。

其實,這只是諸葛家爲了在亂世確保家族能夠留存下來的分家之策而已,現在的諸葛亮還沒有能力決策自己的命運,一切都只是家族的安排,然而,這個安排也導致劉協和諸葛亮失之交臂。

諸葛玄和諸葛瑾能力被荀彧看好,諸葛玄被荀彧安排接替漸漸年老的楊彪,而諸葛瑾則被荀彧留在身邊,似乎有意將他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

初泰三年秋,曹操父親曹嵩在徐州爲人所殺,曹操大怒,欲率兵親征爲父報仇,戲志纔等謀士知曹操欲奪徐州久矣,細心安排妥當,制定先奪小沛,後圍彭城的計劃。

劉協知道曹操必奪徐州,自己兵力分散且有袁術未滅,鎮東、定東十萬大軍不能北上,一面調令文聘加緊建設盱眙水港,物資囤積在盱眙,隨時出兵佔據淮安;一面發紫玉簡與曹操,望曹操以百姓爲重,不可傷殘百姓,若曹操不能善待百姓,必發兵相助陶謙。

曹操得簡之後,大笑道:“劉協小兒能奈我何,惜其南有交、益未定,西有劉備大軍坐鎮長安,與其漢中、涼州大軍對峙,中有袁術手握重兵欲得淮陽,實不足爲懼爾!”

戲志才道:“主公需小心劉備南下!”

曹操道:“劉備有何能,其有今日非其人才能蓋世,乃董卓輕視爾,某已經發文與袁紹,欲聯手抗衡劉備,陶謙老弱之輩,某隻需威震徐州,定當投誠!”

數日後,曹操率軍三十萬苦圍小沛,小沛百姓皆上城牆參與守城,連圍三十日未能攻下,曹操憤恨,道:“徐州此樣城池十餘座,若每城若此,某如何得之!”便下令三日內強攻小沛,奪城之後盡屠百姓,一則替父祭奠,二則恐嚇徐州百姓,使其不敢守城。

陶謙得知大駭,問陳登等人該如何是好,陳登答道:“前日楚王劉協令人求借淮安、廣陵兩郡,公今日可贈之,求救楚王出兵相助。”

陶謙道:“今日別無他法,可速辦此事。”

陳登複道:“除此之外,可令百姓棄家南逃淮安,暫避戰火,楚王若得淮安,必重兵守護,公亦可退避淮安以避曹操鋒芒!”

陶謙知道陳登是徐州大族,勢力之大本不在糜家之下,這些年糜氏逐步依靠楚王,今年當上楚地的國商之後更是勢力大增,故陳登也定生了南投劉協之意。陶謙爲人忠厚,愛民如子,奈何並無征戰之能,手下又無重兵,今日得罪曹操,已經難逃此難,索性成全陳登,也希望給自己留個後路,故道:“我怎麼可以棄徐州而不顧呢,元龍可帶百姓南下淮安,我可替元龍書信一封送之楚王,望楚王能夠任元龍爲廣陵太守,望元龍可代我好生安置徐州百姓。”

陳登心中大喜,卻推辭道:“公原與徐州共存亡,元龍當伴君左右!”

陶謙與他細說一番,終於安撫他南投楚王劉協。陶謙有子陶商得知乃道:“徐州還未敗到如此地步,怎麼可以投靠劉協那個小兒,就算註定大敗,父親也該書信與劉協,讓我擔任廣陵太守一職!”

陶謙一個耳光抽過去,怒道:“你有何德何能可任廣陵太守,我今日施恩於陳登正是希望日後陳登得勢,可保你性命,我陶家終是徐州外族,若失徐州牧之職則全無實力,不像陳家這樣的大戶,立足徐州百年,廣有錢財,人丁興旺,在廣陵亦有田地家產,退到廣陵仍可東山再起,便是讓你退到廣陵,若無陳登相助,你如何能控制住廣陵!”

待陶商走後,陶謙一陣感嘆,不知道自己如何生下如此不知好歹的兒子來,如今局勢對陶家不利到了極點,他居然還指望出仕霸佔一方。

劉協得到陶謙書信之時,張昭和陳登之父陳圭正在身邊,劉協笑道:“區區廣陵太守一職怎可盡元龍之才,我欲將廣陵、淮安兩地盡託付元龍啊!”

陳圭大喜,道:“兩淮、江東多產鹽,今殿下盡得知,天下之錢財,十之六七歸於殿下啊!”

劉協大笑,道:“淮安之地,西靠白馬湖,東靠海,南有長江,是天下產糧產鹽的重地,陶公未能善加利用,以致淮安開發不利,若元龍仔細經營,必是我楚地富庶之處。”

陳圭佩服,道:“殿下明見,陳家早就在廣陵、淮安經營多年,正是因爲此處地利之佳,天下難尋!”

劉協輕輕掃了張昭一眼,端起茶盞假做喝茶,張昭會意,立刻問陳圭道:“不知道陳公是否願意爲國商?”

陳圭微微呀了一聲,頗感驚訝,心中暗自掂量,成了國商之後,表面上雖然風光,可實際上做生意的利潤九層要劃給治略府,所賺的反不如以前,急忙推辭道:“我不善經商,如何能擔任國商重責!”

劉協聽了很是不喜,將茶盞放下,張昭急忙道:“陳公何必推辭,利潤的分成上雖然是九一對開,可本金都是治略臺提供的,我看陳公就沒有必要推辭了。楚地的商業很發達,但不代表治略府不會出手控制,尤其鹽商的控制以後會很緊的。”

陳圭心中鬱悶,暗道:這不是擺明要吃了我陳家的財路嘛!小心斟酌一番,再想想糜竺的氣勢,身爲楚地的國商便是高人一等,連徐州陶家都不放在眼裡,最終還是同意了,若是鹽糧生意做大了,陳家總的錢財收入也未必低很多。

至此,劉協將全國的鹽產中八層控制在手中,雖然益州的井鹽和青冀的海鹽也頗具產量,但青冀海岸屬於深水海線,不像淮安、廣陵和江浙一帶的泥灘,產鹽量既低,味感又差,不足爲慮,而益州也遲早會落入自己的手中。

第8章 晉陽密會第5章 賈詡絕計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3章 內政風暴第9章 欲謀青州第4章 南北賦稅第2章 草廬夜談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3章 帝國風範第1章 青州風波第7章 集商社第4章 郭嘉投效第34章 京都之爭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11章 絲綢戰爭第7章 滿寵訪楚第25章 大海軍策第21章 烈焰之心第6章 麻鋼神兵第16章 西非之旅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1章 華夏之樹第30章 大漢新語第21章 文化運動第3章 幷州丁原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章 襄陽治略第5章 定蜀望蠻南亞次大陸特徵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1章 迎娶月英第4章 定南策第1章 紛亂之秋第1章 襄陽治略第7章 滿寵訪楚第6章 襄陽盛會第7章 沮授之約楔子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5章 南陽潰敗第9章 全線侵擾第1章 青州風波第14章 北非之旅第13章 鐵血控鉉第10章 金陵建設第9章 廉政之刃第2章 左右逢源第4章 海洋帝國第10章 童淵王越第22章 天道難違第2章 大國民第26章 吞噬主義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31章 雙龍戲珠第6章 襄陽盛會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4章 丁原談馬第20章 廣富主義第4章 最終決裂第28章 興州大捷第5章 翼衛精兵第9章 陳登父子第3章 孔明現身第19章 新銀稅制第1章 太尉府之會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15章 巨靈神第9章 雙重標準第4章 丁原談馬第20章 海灣戰役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9章 邦聯王國第30章 一觸即發第4章 郭嘉投效第13章 大漠風塵第7章 滿寵訪楚第8章 天地之學第15章 南陽潰敗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8章 農畜工紡第7章 劉備軍機第1章 青州寇帥第7章 治國新策第16章 西非之旅第8章 崔浩之疾第14章 北非之旅第20章 漠北之地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3章 法正笑談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5章 烏孫突襲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章 拜訪胡昭第9章 陳登父子第26章 中亞強敵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3章 科技時代
第8章 晉陽密會第5章 賈詡絕計第7章 呂布張遼高順第3章 內政風暴第9章 欲謀青州第4章 南北賦稅第2章 草廬夜談第40章 噩夢連襲第13章 帝國風範第1章 青州風波第7章 集商社第4章 郭嘉投效第34章 京都之爭第10章 呂布趙雲之戰第11章 絲綢戰爭第7章 滿寵訪楚第25章 大海軍策第21章 烈焰之心第6章 麻鋼神兵第16章 西非之旅第11章 父子夜話第31章 華夏之樹第30章 大漢新語第21章 文化運動第3章 幷州丁原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章 襄陽治略第5章 定蜀望蠻南亞次大陸特徵第10章 童淵王越第11章 迎娶月英第4章 定南策第1章 紛亂之秋第1章 襄陽治略第7章 滿寵訪楚第6章 襄陽盛會第7章 沮授之約楔子亞洲及大漢帝國主要地理氣候特徵第十二 卷華夏天下第七卷雅典和約第32章 帝國風華第15章 南陽潰敗第9章 全線侵擾第1章 青州風波第14章 北非之旅第13章 鐵血控鉉第10章 金陵建設第9章 廉政之刃第2章 左右逢源第4章 海洋帝國第10章 童淵王越第22章 天道難違第2章 大國民第26章 吞噬主義唯物史觀與明清農業經濟史研究的一個悖論第31章 雙龍戲珠第6章 襄陽盛會第14章 新楚內治(二)第25章 繁華與危機第4章 丁原談馬第20章 廣富主義第4章 最終決裂第28章 興州大捷第5章 翼衛精兵第9章 陳登父子第3章 孔明現身第19章 新銀稅制第1章 太尉府之會傳統儒家文化對東亞經濟的影響探討第15章 巨靈神第9章 雙重標準第4章 丁原談馬第20章 海灣戰役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29章 邦聯王國第30章 一觸即發第4章 郭嘉投效第13章 大漠風塵第7章 滿寵訪楚第8章 天地之學第15章 南陽潰敗第14章 羅馬之光第28章 農畜工紡第7章 劉備軍機第1章 青州寇帥第7章 治國新策第16章 西非之旅第8章 崔浩之疾第14章 北非之旅第20章 漠北之地第13章 新楚內治(一)第3章 法正笑談第19章 司馬之局第25章 烏孫突襲第21章 帝國盛世第2章 拜訪胡昭第9章 陳登父子第26章 中亞強敵第32章 千古遺憾第23章 科技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