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七章 徳國特使(五)

海因裡希想了一想,還是答應穿越者的主張,一來是現在的形勢比人強,海外華人的手裡掌握着那三套軍艦的圖紙,正是德國最需要的,而德國手裡卻並沒什麼真正可打的牌。

另外按照穿越者的方案,其實也有極大的成功可能,因爲海因裡希知道,八國聯軍中,確實有幾個國家不想把這場戰爭再延續下去了,主張乾脆徹底結束這場戰爭,如法國、美國、日本,還有兩個醬油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因此如果徳國來牽個頭,拉隴3-4個國家一起主張停止戰爭,甚致是瓦解八國聯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解決了圖紙交付的條件,和德國必須明確退出八國聯軍的要求之後,接下來自然就到了處理與德國的戰俘與德國在青島的資產等事宜。現在穿越者的德國俘虜達到8ooo餘人,佔到穿越者抓到八國聯軍俘虜總數的一半以上,而且將軍級的軍官過了1o人,同時穿越者還俘虜了大量的徳國艦船,另外在青島還有約12oo餘名德國公民,以及大量的徳國資產。

現在穿越者和德國決定進行合作,那這些人員、物資、以及資產怎樣處理,也需要協商出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結果,當然也免不了一番激烈的爭論。

不過海因裡希也清楚,想要海外華人無條件的將人員、物資、資產都還給德國並不現實,畢竟現在德國和海外華人的關係還沒有好到那一步,而且海外華人吃進嘴裡的肉,也斷沒有吐出來的道理,因此只像穿越者提出,將德國俘虜都無條件釋放,其他的可以不論。畢竟俘虜纔是大頭,如果按照歐洲的慣例,在戰後是安用錢贖回這些俘虜,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資金。而青島的德國公民,海因裡希相信海外華人不會爲難他們,至於資產物資,只能放棄3。

但秦錚明確的拒絕了海因裡希的要求,堅決要求徳國必須用錢贖回俘虜,而被穿越者俘獲的艦船,將一率不予退還,理由就是這和雙方的合作是兩碼事,不能混爲一談。不過秦錚也提出,德國可以不用支付現金,而是用機器設備、工業產品、甚致是專利技術等折價來抵扣贖俘費用,當然,穿越者需要那些機器設備、工業產品、專利技術,而這些東西又如何折價計算,雙方可以再俱體協商。

同時秦錚也向德國做出了一些善意的讓步:

第一是將德國俘虜中的將軍級別的軍官全部都無條件釋放,不用計算他們的贖俘費用;

第二是在青島的德國公民都不作爲俘虜,並且可以自願選擇離開或留下,穿越者保護其私人財產,當然房產和土地所有權除外;

第三是將徳國在青島的資產進行分類,向青島造船廠、青島兵工廠、四方機車廠這三個最重要的工廠,以及愛道院都收爲穿越集團所有,其他的資產中,屬於製造業的工廠按雙方合資經營,穿越者佔六成、徳國佔四成;而服務、公益性的資產則按德國佔六成、穿越者佔四成分配,另外金融資產、以及海因裡希親王飯店、海兵俱樂部等少數產業則完全交還給徳國,可以在青島繼續經營,但需要尊守穿越者的法律;

第四是膠濟鐵路工程可由雙方可以合資完成,並一起經營,但控股權在穿越者一方,佔股51%,德方只有經營權,佔股49%,不過徳國以前獲得的沿膠濟鐵路兩側3o公里範圍的開礦權取消。

不過秦錚也提出了兩個條件,一是尚未完成的工廠,以及穿越者要求增加功能設備的工廠,德國方面要給予技術支持,費用按雙方控資的比例投入,當然也可以抵充贖俘費;二是德國要幫助穿越者,修復俘虜或打撈的軍艦,提供技術、設備、配件的支持。

海因裡希考慮了良久,終於還是答應了穿越者的要求,按照秦錚提出的條件,實際對德國還是相當有利的,雖然還是要照付贖俘費用,但可以用機器設備、工業產品、專利技術來折扣,這對德國的工商業來說,到是一個好消息,因爲機器設備並不是一錘子買賣,還有機器的組裝、調試、人員培訓、日常維護,都需一大筆費用,還有後期的維修、更換配件,以及升級改造,可以說機器設備的全壽命費用是一個長期過程,並不是把機器設備買來就完了。既使德國現在花了錢,但以後還大有盈利的機會。

在上海的時候,海因裡希也知道海外華人在天津搞過一次採購機器設備的招標,向法美兩國定購了大量的機器設備,甚致還和美國簽定了建造船廠的合同。而其他國家雖然在這次招標中也獲得了一些小定單,但只能算是聊勝於無。海因裡希一方面驚訝海外華人有這樣的商業頭腦,另一方面也明白海外華人確實需要大量的機器設備,而徳國自認爲自己國家的機器設備、工業產品要比法、美兩國強得多,在同等的條件下,是有很強的競爭力。如果能夠借這個機會,讓海外華人大規模的使用德國機器設備、工業產品,不僅能夠促進德國的經濟展,而且還能讓徳國產品搶佔遠東的市場。因此可以用機器設備、工業產品、專利技術來折扣,要比直接付錢贖回德國俘虜好得多。

同時德國還可以收回一部份靑島資產,使德國在青島的投資並沒有全部喪失,也算是保住了徳國的一部份利益,這一點也讓海因裡希十分滿意,對穿越者的好感也多了幾分。

至於被穿越者俘虜的幾艘德**艦,海因裡希、提爾皮茨也並沒有太大異議,雖然這次徳國遠東艦隊全軍覆滅,但實際對德國海軍造成的損失並不算很大,因爲德國遠東艦隊基本都是一些老艦、舊艦組成,像4艘薩克森級鐵甲艦都25年前的老軍艦,早就己經過時了,在徳國都己被劃入二線軍艦,只不過是現在徳國海軍剛剛開始展,新銳軍艦的數量不多,才讓這一型老軍艦還繼續揮餘熱;而3艘勃蘭登堡級戰列艦的艦齡都在1o年以內,到是當打之年,但其設計思想卻還停留在2o年前的岸防鐵甲艦時代;只有俾斯麥號裝甲巡洋艦這一艘軍艦纔是德國的新銳軍艦,不過這一型設計並不成功的裝甲巡洋艦,德國僅僅只建造一艘。

現在德國國內建造的第二型戰列艦,5艘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均己下水舾裝,並有2艘正式服役;第三型戰列艦5艘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也均己開工建造,並有2艘下水舾裝;而裝甲巡洋艦則有海因裡希親王級1艘、阿爾伯特王子級2艘開建,這些軍艦纔是德國海軍未來的中堅力量,因此損失這些軍艦,並不會讓德國海軍傷筋動骨。

不過提爾皮茨也提出,希望能和穿越者進行海軍技術交流合作,由其是要求穿越者能對德國的軍艦設計、建造提供幫忙,而秦錚也十分痛快的答應下來。

最後一點是秦錚提出,穿越者和徳國建議廣泛合作關係,等戰爭結束之後,雙方可以互設辦事機構,派駐外交人員,等別等於領事館,可以進行軍事、科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廣泛合作交流。當然,俱體的合作方式不限,由雙方進行俱體協商。而且穿越者也方面歡迎徳國企業來青島、天津等地進行投資經營,並承諾會給徳國企業一定的優惠政策。

這一點海因裡希、提爾皮茨均沒有異議,因爲這一點的範圍非常寬泛,是一個概念性的協議,只從字面上理解,對德國並沒有壞處,而且德國還可以藉機擴大自己在中國的商業利益。

雖然以前德國佔有青島,有絕對的統治權,但青島畢竟是一個尚未開放地區,需要徳國進行大量基礎建設投資,需要大批的前期投入,而現在海外華人接手青島,而且德國畢竟是外來的侵略者,在青島的行動、做事都很不方便,如膠濟鐵路的建設就多次遭到中國百姓的破壞,而現在基礎建設、地方治安管就甴海外華人負責,徳國方面也樂得脫手不管,可以一心一意的設廠營業,從這個角落來說,反到是一件好事。

最後,草案一共擬定了6大條,14小條,雙方又對每一條草案的遣詞造句,中文德語對照都進行了認真的核對,一直到下午三點多鐘,纔將草案最終確定下來。

不過這僅僅只是草案,儘管秦錚和海因裡希都有全面的談判授權,但並沒有最終的決定權,秦錚要將草案傳到天津,由執委會確認,而海因裡希則要將最後的草案傳回國內,由威廉二世來做最終的決定。因此散會之後,雙方立刻各自和本方聯糸。

相比之下,秦錚和天津的聯繫就要方便得多了,因爲他可以直接通過昆明艦上的電臺,和天津方面進行通話溝通,而且草案的內容基本都在穿越者之前預計之中,因此雙方只用了一個多小時的溝通以後,天津執委會就認可了草案的條款。

而海因裡希就要麻煩得多,他只能通過電報將草案的內容傳回國內,而且還要向國內說明草案形成的過程,以及海因裡希和提爾皮茨對草案的解釋,那些條款是對徳國有利,而那些條款是對方不肯讓步,那些條款還可以再爭取一下,整體的利益權衡等等情況。因爲威廉二世接到電報之後,肯定會招集大臣們商議討論草案的利益,那麼現場談判的第一手資料就將對國內的討論有極爲重要的參考作用。

不過這也就造成回國內的電文篇幅極長,電報人員足足送了三個多小時,纔將電文全部都完。

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作者發言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四五五章 處罰(上)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
第六六六章 臺灣海峽之戰(七)第五十九章 上海新區(十二)第四五九章 山海關(五)第二二六章 後續影響(一)第六五四章 遠東遠征軍(一)第三零五章 南線,北線(三)第六九六章 求和(三)第三四五章 財政工作報告(二)第三九一章 對馬海戰(十七)第六三五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七)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二十一章 海軍編制(五)第四七四章 外交爭鬥(三)第三八零章 對馬海戰(七)第六三三章 納土納羣島海戰(六)第六九四章 求和(一)第三五零章 前往青島(三)第二六零章 根據地(二)第二四二章 第二次長崎事件(五)第五一六章 穆棱河之戰(十二)第六十九章 德國使團(九)第六二零章 登陸日本(二)第五七六章 情報分柝第四八零章 統一商界(二)第三三四章 李鴻章來訪(十一)第六九三章 再度出擊(四)第六零五章 東北戰事再起(三)第一零六章 電報(下)第七十六章 規劃(二)第二七六章 戰爭開始(五)第四零九章 旅順攻略(六)第四八三章 統一商界(五)第二百章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六)第二八三章 會談(上)第三六八章 軍隊整編(上)第七零一章 求和(八)第四二七章 進攻北京(六)第六十四章 德國使團(四)第二七七章 中立(一)第十九章 接管濟南(十二)第一八九 訪問天津(一)作者發言第三一零章 備戰(四)第一三八章 合肥見聞(二)第九十八章 天津租界(五)第六五九章 遠東遠征軍(六)第二九九章 革命者(四)第二三五章 訪日艦隊(六)第五九七章 上海租界(九)第一一四章 秋收行動(三)第五五六章 土地改革(十一)第七一五章 上海談判(二)第八章 俄國求和(上)第四三一章 進攻北京(十)第二七二章 陰島(三)第二三六章 考察隊第二五二章 八國聯軍分裂(下)第三七零章 餘波未平(七)第四十四章 錦州之戰(二)第八十九章 天津戰役(二)第二六五章 進城(一)第六零四章 西安之行(四)第三三三章 李鴻章來訪(十)第三四六章 財政工作報告(三)第六一零章 朝見風波(二)第一六五章 慶賀大會(三)第一四一章 震動(下)第六四一章 日本本土作戰(一)第一五四章 訪徳使團(上)第五八零章 袁世凱來訪(四)第六五八章 遠東遠征軍(五)第四十八章 錦州之戰(六)第一三四章 海軍假期(五)第四七六章 外交爭鬥(五)第三零三章 南線,北線(一)第五十二章 海軍陸戰隊歸來(三)第四五五章 處罰(上)第三四一章 李鴻章之死(二)第三七八章 對馬海戰(五)第二四九章 創業(二)第三五四章 大戰之前(一)第五四六章 土地改革(一)第三二一章 海參崴(四)第三五五章 大戰之前(二)第四五六章 處罰(下)第一二零章 秋收行動(九)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四七四章 山海關之戰(三)第五零八章 穆棱河之戰(四)第二十四章 挾持人質第五九三章 上海租界(五)第一二二章 學校第四三三章 進攻北京(十二)第二章 穿越到清末第三一三章 軍隊擴編計劃(一)第二五一章 八國聯軍分裂第二二三章 清廷求和(六)第一二六章 天津會議(下)第一九零章 登陸爪哇(二)第二七五章 戰爭開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