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

唐朝以來,商業已經頗爲發達,帝國境內的商業市場分爲幾大類,一是兩京市,也就是長安城內的西京市和東京市,其中東京市是四方財物的聚集處,有二百二十個行,商業繁盛之極;二是州縣市,在州縣市中也有廣州市等極大的市場;三是草市;其他還有行市、墟市、亥市、廟會等等。

侯大勇等人無意中進入的就是草市。

此草市位於兩條官道的交接處,雖然時間尚早,卻已聚集了不少村民,有的挑着擔,有的提着幾把青菜,有的在買農具,還有的揹着碗或其他雜物,林林總總,都是百姓家中常用之物。草市多是在交通便利的地點自然形成,是村民們交換財物的場所,同時,也是村民重要的社交場所。大周朝頗有盛唐遺風,男、女之妨並沒有如宋朝以後那麼嚴格,草市熙熙攘攘,有老有幼、有男有女,和現代社會鄉鎮的自由市場頗爲接近。

侯大勇、劉黑狗和林中虎牽着馬,穿行在草市當中,這個草市就在大粱城外不遠處,每年春天,總是衆多的達官貴人要到郊外來踏春,這一帶的村民們自然比偏僻地區的村民見多識廣,此時,見三人雖然沒有穿官衣。但是長得天庭保滿,臉上皮膚雖黑,卻黑得油光水亮,所牽馬匹,四肢發達有力,眼睛銳利,一看就知道是來自草原的戰馬,這些村民不用猜想。也知道三人定是來自大梁城,非富即貴。於是,紛紛給三人讓路。

草市有好幾處熱氣騰騰地小餐館,小餐館極爲簡單。幾張木板撐成一個矮木臺,再用圓葉扇把爐火扇得火光四起,就算是一個臨時餐館,這些小餐館多是麪食,而且多是刀削麪。隨着一條條雪白的麪條飛入滾翻的鍋中,香氣也就瀰漫在草市內外。男女老少都站在木臺旁,捧着粗瓷碗。“悉悉、呼呼”地喝着地道的麪食。

看着這一幕極具生活景緻的畫卷,侯大勇突然想到了血肉橫飛的戰場,兩者對比起來,真是一個天堂一個地獄。侯大勇停住腳步,看着一名肥胖漢子,託着一塊橢圓形的白麪,麪條如飛天的仙女一樣,在騰騰上升地水汽中反彈着琵琶。

“真的要三碗。”胖男人沒有想到這三位城裡人居然真要吃自己地刀削麪。感到很是光榮,興奮地對着同樣肥胖的女人道:“放點小菜葉子,多放點老湯和豬油,要讓幾位貴客嚐嚐老劉家的手藝。”

灰色地粗瓷碗,雪白的麪條,綠色的小菜葉子,讓還沒有吃早飯的侯大勇等人食慾大開,侯大勇吃飯向來以風捲殘雲著稱,誰知他放下粗瓷碗的時候,林中虎和劉黑狗碗中早已空空。

“最早跟着我地親衛是杜剛和陳猛,他們兩人吃飯也着實歷害,和你們兩人也相差不多。”侯大勇滿嘴是油,回憶着他們初在大名府的日子。

遠處傳來一個村婦的喊聲:“黑狗,黑狗,快點回來。”

侯大勇和林中虎有些詫異地看着劉黑狗,劉黑狗在大梁並無親朋好友,只以爲是另有同名同姓之人。村婦地喊聲突然變成了怒罵:“黑狗,怎麼又去吃屎,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真是噁心。”

一條大黑狗慘叫着跑了過來,一名強壯的村婦手持一根大棍,猛追大黑狗。

這一幕極爲有趣,侯大勇看着有些不好意思的劉黑狗,“哈、哈”大笑起來:“劉黑狗,你這個名字太過土氣了,今天我給你改一個字吧。”

劉黑狗現在已是親衛隊指揮使,也是有身份之人,可是劉黑狗這個名字讓他常常羞於啓齒,只不過父母取的名字,他本人不能輕易改掉,否則爲大不孝,可是,若由侯相這等貴人改動自己的名字,則又是家族的榮幸。

侯大勇咬文嚼字的本領並不高,他想給劉黑狗取一個表示擅長射箭的名字,“劉弈,太文雅了,劉黑弈,也不太合適。”苦思一會,沒有想到貼切之名,侯大勇突然想起在《太白陰經》中看到地彀,就蹲下來,用石塊在地上寫了一個彀字,對劉黑狗道:“狗和彀的音相同,彀意爲善射之人,不若就將劉黑狗改成劉黑彀,既不忘本,又能登大雅之堂。”

劉黑狗默記了一會,認真地把這個生僻字讓了下來,然後對林中虎道:“從此,我就叫劉黑彀了。”林中虎“噗”地笑出聲,道:“劉黑彀還是劉黑狗啊。”

正在這時,一大羣人從草市東面穿了過來,有幾個粗吼聲:“大家快來看姦夫淫婦,機會難得,大家快來看。”一個嘶啞的聲音拼命叫道:“恩將仇報,天理不容啊。”沒喊幾句,似乎就被堵住了嘴巴。

草市本是一個大的自由市場,來草市的村民看到有熱鬧可以看,就全部圍了過來,胖漢子也是極喜歡看熱鬧之人,恰好此時麪館無人,就對胖女人道:“你守在這裡,我去去就來。”胖女人倒是一個溫和的娘子,知道郎君喜歡熱鬧,也不說話,過來守在麪攤前面。

正在這時,又有兩個村民來到了麪攤前面,胖女人有些不好意思地道:“王三郎,你們兩人稍等一會。”說完,就跑去叫自己的丈夫。

胖男子滿臉紅光地跟着胖女人回到麪攤前,道:“想不到陶郎中竟然勾引李家小娘子,真是人不可貌相啊。”胖女人臉上露出不相信的神情,道:“陶郎中是行善事的人,醫術也這麼好。怎麼會去做這種事情,一定不會。”胖男人搖頭晃腦地道:“這種事也是醜事,家醜不能外揚,現在既然說了出來,自然是真的,李家是有名的大戶人家,出了這種事情,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胖漢子想起嬌嫩地李家小娘子。禁不住有些羨慕陶郎中。

侯大勇在鳳州、靈州之時,深感醫生、工程師等各類專業人才嚴重缺乏。招攬這些人才總是不遺餘力,此時聽到這胖子夫婦的對話,隨口問道:“這個陶郎中醫術如何?”

胖女人似乎對陶郎中極有好感。搶着答話道:“這陶郎中祖上是大唐的醫學博士,醫術高明得很,這十里八村誰沒有受過他的好處,說他勾引小娘子,真讓人難以相信。我看定是那家長舌婦亂嚼舌頭。”

侯大勇等人就牽着馬來到人羣之中,老實敦厚的村民看到三人的模樣,自動地讓開一條通道。

出現在侯大勇面前的是極爲熟悉的一幕。一對披頭散髮地男女被五花大綁,男的身上有許多傷痕,被堵住嘴正在“嗚、嗚”叫喊,女的則把頭深深地埋下來,也看不清面目。

一名管家模樣的男子正在滔滔不絕地講着這一對狗男女是如何通姦,這名奴僕口才甚好,活靈活現、唾液橫飛,宛如一切事情都在他眼前發生。

一名旁觀的村民諷刺道:“陶郎中即使真地通姦。也一定會偷偷摸摸,你怎麼會看得這麼清楚。鄧管家在吹牛吧。”

另一名口尖舌利的小娘子接着道:“對啊,陶郎中若與小李娘子在院中私通,俗語說,捉賊捉贓,捉姦捉雙,爲何當日不把他倆一起拿了,而非要等到此時?”這名小娘子的父親是一位讀白了頭也沒有功名的讀書人,平日最喜歡和家人饒舌,因此,這位小娘子說話也伶俐得緊。

這個陶郎中看來頗有些女人緣,圍觀人羣中不少女子紛紛幫着他說話,嚶嚶喳喳,就如一羣鬧山的麻雀,鄧管家當然沒有諸葛亮舌戰羣儒地本事,很快就招架不住了。

侯大勇聽見不少娘子七嘴八舌地幫着陶醫官說話,感覺有些奇怪,他看到胖漢子又擠了過來,悄悄問道:“爲何這些娘子都幫着這位陶郎中說話?”胖漢子很樂意回答這位照顧了生意的城裡人的問話,道:“這個陶郎中最擅長看小孩子地病,附近村莊小孩子生病,都找陶郎中,去年,我家的二小子生病,就是吃陶郎中抓的藥。”侯大勇心中一動,前一段時間小璐和宗林一起得病,吃了好些藥,卻一直沒有好轉,最後還是拖好了,這個陶郎中既然長於兒科,倒是一個用得着的人才。

侯大勇來到大周已有數年,對大周朝的社會情況頗爲熟悉了,大周朝官府的正式組織只設到縣一級,縣以下的社會主要是由家族勢力在維繫,象這種男女關係鬧出來的問題,多半是自行處理,官府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看到這兒,侯大勇沒來由想到了春蘭,雖說春蘭做出那樣地事情,很難得到原諒,可是畢竟罪不至死,如今春蘭香消玉損,一切罪過也就隨之贖清了,她本身沒有親人,或許過不了幾年,就成爲一絲被狂風吹散了輕煙,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一絲痕跡。侯大勇以前做夢很少夢到春蘭,甚至夢到阿濟格的次數都多過春蘭,但是自從春蘭自殺身亡後,侯大勇已經多次夢見春蘭。

人這東西其實很賤,輕易得到的東西就並不懂得珍惜,而失去了才知道有些事情已經無法挽回。同樣,若一個人爲另一個付出太多,往往獲得的不是尊重,而是忽視。

侯大勇暗道:明年春蘭的祭日,一定要記住去燒一柱香。

想到這些,侯大勇有心要幫助這陶郎中和這名小娘子,身爲宰相也有好處,除了爲數極少的人,沒有多少值得顧忌之人。

那個管家站在高處,道:“我們家少郎說了,把陶七綁在這裡示衆,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陶七看上去人模狗樣。其實勾引他人之婦,爲人最是無恥。”

正在這時,響起了一些女子高亢的聲音,道:“陶郎中的母親和娘子來了。”如有一隻無形的手分開了人羣,兩個哭哭啼啼的女子撲向陶郎中,卻被幾名強壯地家丁擋住了。

中年女子衝了幾次沒有成功,回頭對着圍觀的衆人哭道:“各位鄉親,你們要說句公道話。陶七爲人處世大家都知道,你們可要說句公道話啊。”

那名管家振振有詞的反駁道:“若是按照規距。這等姦夫淫婦是要被沉水塘的,但我少郎唸到陶七也曾經行過善事,只是綁在這裡示衆。等集散了,就放陶七回家。”

中年女子跪在地上,對着鄧管家道:“陶家可是有臉面的人家,你們這樣做,是軟刀子殺人啊。”見鄧管家不爲所動。中年女子拉長聲音哭道:“各位相親,看到陶七多年行善的份上,幫我們孤兒寡母說一句話。啊、啊。”

不少村民們臉上都有些羞愧之色,有幾人想上前,可是想了想李家的勢力,又看了看鄧管家身旁的幾個牛高馬大地家丁,均打消了上前幫忙的念頭。

侯大勇對劉黑彀使了一個眼色。劉黑彀統率親衛隊已有一年多時間,早非吳下阿蒙,他馬上領會了侯大勇意思,走上前去。很威嚴地對鄧管家道:“剛纔那位娘子說得好,捉賊捉贓,捉姦捉雙,你說他們通姦,到底捉住他們沒有。”

鄧管家留着兩片小鬍鬚,他見出來打抱不平之人身材魁梧,牽着高頭大馬,氣度着實不凡,就拱手道:“這三位好漢定是路過此地,我們是李家莊地,這位陶七和我家少郎的三娘子有姦情,故而略作處罰。”

陶七見有人出頭,猛地吐掉了布團,大喊道:“一個月前,小李娘子生病了,我去給她看了病,不過就開了兩個藥方子,今天一早,這夥人趁我不備,在我行醫的路上把我綁到了這裡。”

鄧管家輕蔑地看着陶七,道:“別在這裡吼叫,一年前,就有人風言風語說起這等髒事,這幾天府上地人都說陶七和小李娘子有私情,這還能有假。”

一直低垂着頭的小李娘子聽到此言,猛地擡起頭,道:“謠言,全是謠言,就憑着這些無憑無據的謠言,居然壞了兩個人的清白。”

鄧管家對劉黑彀道:“這小李娘子本是買來的奴僕,現在她做出這等事情,少郎也就不要她了,這是她地書契,誰若有十貫錢,就帶她去。”

胖漢子盯着小李娘子直流口水,他盤算着自己的腰包,這十貫錢對於胖漢子來說可是一筆鉅款。胖娘子對於胖漢子的心思揣摩得極準,她一把握住胖漢子手臂,用力拉着,道:“想都別想,跟我回去。”剛纔胖娘子還表現得頗爲忠厚,此時面臨着可能成爲自己對手地小李娘子,立刻變得極爲兇悍,胖漢子極不情願地散開了。

那一羣七嘴八舌的的娘子,聽到鄧管家以十貫錢要賣掉小李娘子,頓時神情不自然起來,就暗中拉着夫君,四處散開,剩下一羣垂涎三盡的單個男子。

劉黑彀回頭看了看侯大勇,侯大勇點了點頭,劉黑彀從懷裡取過十貫錢,扔給鄧管家,道:“錢給你,文書和人給我。”鄧管家接過錢,對着小李娘子道:“算是運氣好,以後好好伺候這位大爺,別再去幹那些丟人的事情。”

小李娘子看着劉黑彀拿到了文書,也就對鄧管家沒有了顧忌,站起身來,對着鄧管家呸了一聲,罵道:“你們都是李家的狗,我知道,所有的誣言穢語,都是大娘子編出來的,可憐少郎,自認爲聰明萬分,其實蠢笨如豬,竟然相信如此拙劣地謊言,枉我如此疼他一場。”

鄧管家沒有想到文書剛剛易手,小李娘子就翻臉不認人,不過看着一臉嚴肅的劉黑彀,卻也不敢造次,上前狠狠地踢了陶七一腳,道:“以後要把你下面管緊一點,別到處惹禍,今天給你一點小教訓,以後可就沒有這麼輕鬆。”說完,鄧管家禮貌性地向劉黑彀拱了拱手,就揚長而去。圍觀的村民們見這三個帶着腰刀、牽着大馬的異鄉客買走了美貌的小李娘子。心猶不甘,卻無可奈何,只有無趣地散去。

陶七的母親和娘子解開了陶七地繩索,陶七呆若木雞地站在原地。

侯大勇看了看陶七和小李娘子,道:“陶郎中,你跟我過來,我要單獨問你幾句話。”

“既然發生了此事,你不若離開李家莊。跟我在大梁城裡去。”

陶七神色呆滯、答非所問地道:“先祖本是大唐醫學博士,曾有遺訓。陶家子孫後代不得在官府爲醫官。”陶郎中祖上曾有兩兄弟,都是宮中太醫,專治小兒。後來因爲莫名其妙死掉了一位大唐皇子,陶家祖先因此獲罪,大哥被杖殺在宮中,後來朝政混亂,二弟就逃到了李家莊。以後子孫都居住在李家莊。

“陶郎中不願爲官也可以,我在大梁城裡有一間小鋪子,閒着也閒着。不若讓你在小鋪面開一個診所,懸壺濟世,也不違你先祖之遺訓。”

此時,陶郎中似乎纔回過神來,他早就想在大梁城內行醫,只是大粱城的鋪子價格驚人,他無論如何也沒有買鋪子的錢,因此。陶郎中雖有一手好醫術,卻只有在郊外行醫,此時,只到面前的城裡人願意出一個鋪子給自己行醫,不覺有些心動,不過,陶郎中爲人方正,無功不受祿,讓他內心總不踏實,就道:“在下和先生無親無故,不知先生爲何如此幫我,在下斗膽,請問先生尊姓大名?”

“聽說陶郎中善治小兒,我正好有一子一女,前一段時間生病,久拖未好,有陶郎中在,也不至於此。”

陶郎中知道越是富貴之人越是怕死,心道:原爲是看中了我的醫術。陶郎中對自己的醫術頗有自信,就道:“既然如此,全憑先生差遺。”

侯大勇看了看小李娘子,道:“小李娘子已被我買下,就跟了陶郎中吧。”

陶七連連搖頭道:“在下確實和小李娘子沒有芶且之事,這是一個天大的謠言。

在另外一邊的小李娘子此時已把披散了頭髮簡單梳理一番,來到劉黑彀身前,道:“奴家見過阿郎。”劉黑彀連忙道:“我可不是阿郎。”

劉黑彀把小李娘子帶到了侯大勇身前,小李娘子跪下道:“奴家見過阿郎。”侯大勇此時纔看清小李娘子地面容,確實是一個未施粉黛的美女,雖說比不上符英、師高月明,和秋菊相比確也不差。

侯大勇扭頭問道:“陶郎中,你可曾娶親。”陶七對着站在一旁仍在哭泣地年輕女子道:“這是我的娘子。”侯大勇對兩人道:“既然有了今日之事,我也不管你們兩人是否有私情,乾脆陶郎中就把小李娘子收到房中,一齊到大梁城去吧。小李娘子是我十貫錢買來的,你付十貫錢,就可以從我手中把她贖回去。”

陶郎中此時並不知道侯大勇地身份,就拱手道:“母親就在身邊,若要納妾,須得母親同意。”劉黑彀呵斥道:“我家主人好心救得你們兩人,你去在這推三阻四,別不識擡舉。”侯大勇打斷道:“陶郎中所言有理,就讓他去徵求母親的意見。”

陶郎中走到中年女子和少婦身邊,三人說了一會,少婦就開始抹眼淚。過了一會,陶郎中回來道:“母親同意此事,只不過現在身上沒有十貫錢,等我回去取來。”

小李娘子聽到陶郎中同意此事,一時之間心中百味俱全。李家少郎本和自己情投意合,誤聽謠言,居然同意大娘把自己賣掉,雖說此時情分已斷,但是想到往日歡好,仍然心如刀絞。

另一方面,對於小李娘子來說,成爲陶郎中的小妾,總勝過給大戶人家當奴僕,這個結局或許是較好的一條出路。小李娘子擡起頭時,正好遇上了陶郎中的眼光,小李娘子蒼白地臉上泛出一絲嬌羞,連忙把頭低了下去。

侯大勇笑道:“十貫錢不過是區區小數,不用急,陶郎中回家安頓好以後,自到大梁城找城東的富家商鋪,到時會有人給你安排。”

富家商鋪在大梁城可謂鼎鼎大名,陶郎中頓時吃了一驚,心道:原來這幾人是富家商鋪的人,怪不得根本不在乎一個小鋪子。陶郎中拱手道:“在下被李家莊地少郎如此羞辱,也沒有臉面在李家莊久呆,我這就跟着先生進城,等到安頓好以後,再回去接母親和娘子。”

“也行。”

侯大勇、劉黑彀、林中虎加上陶郎中、小李娘子,就慢悠悠地朝着大粱城內走去,不過,經過草市這麼一折騰,侯大勇幾乎把射殺禁軍戰馬的事情忘掉了。往回沒有走多遠,就看到參軍封沙、親衛隊副指揮使林小六帶着親衛隊出現在眼前。

陶郎中聽到“節度使”這個稱呼,嚇得腿肚子開始轉筋,一是節度使對於陶郎中來說,已是大得無法再大的大官,二是節度使據說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將軍。等到親衛隊牽過一匹馬,陶郎中還沒有從震驚中醒悟過來,反而是小李娘子在背後用手指使勁捅了捅陶郎中的後背,陶郎中這才伸手接過了馬繮繩,可笑的是陶郎中居然不會騎馬,反而是小李娘子曾在李家莊裡騎過大馬,就由小李娘子上馬持繮繩,而陶郎中則坐在小李娘子身後。

謠言,竟真的成就了一段或許前世就註定的姻緣。

侯大勇想到“謠言”兩個字,突然心有所悟。

有話無法說出口,是一件讓人極爲鬱悶地事情,侯大勇這一段時間正處於這種痛苦之中。

三年徵淮之戰,趙匡胤多次充當先鋒官,在清流關、六合、紫金山等戰役中屢破強敵,可謂功勳着著,成爲大周禁軍中威望最高的將領,深得柴榮信任,若不出意外,趙匡胤定然會按照歷史的固有軌跡登上殿前司都點檢一職,爲其陳橋之變奠定基礎。

侯大勇知道事情發展的軌跡,卻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這個軌跡,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此時趙匡胤確確實實沒有奪位的野心,他奪位之心是隨着形勢變化而逐漸產生的。

若直言趙匡胤之事,侯大勇在柴榮心中必然會成爲一個挑撥君臣關係的小人,所說,侯大勇處於有話不能話的狀態,只能眼看着事情朝着令人不安的方向發展。

今日在草市所遇之事,突然如一柄閃電照亮刺穿侯大勇的腦袋,靈感,就在不經意間迸了出來:只要是皇帝,就天然的會對手握重兵的大將產生戒備心理,很多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確保帝位安全,此種心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這也是反間計屢屢能夠奏效的重要心理基礎,

而謠言,因爲具有似是而非,來無影去無蹤的特點,卻最容易在人們心中紮下根來,對於手握重兵的大將來說,謠言,就如細菌一樣,往往是極爲致命的毒藥。

侯大勇回到了大梁侯府以後,立刻把孟殊召到了書房中面授機宜。

十月底,天氣漸漸冷了,疏通永濟渠的河工,突然在河中挖出一塊石碑,上面刻着六個字“香孩兒坐天下。”

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4章 突現疫情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4章 射殺住持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2章 草原生活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5章 中元節日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章 小人難防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章 烽火熄滅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5章 中元節日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
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4章 突現疫情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205章 廟堂之高(三十五)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14章 攻城爲下(二)第331章 蕩盡羣雄(八)第188章 廟堂之高(十六)第5章 操持家務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338章 蕩盡羣雄(十五)第154章 爭奪河套(十九)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38章 節度三州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45章 鹿死誰手(七)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4章 射殺住持第55章 回鶻商隊(三)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78章 風雲再起(一)第20章 郭府壽宴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256章 鹿死誰手(十九)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2章 草原生活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99章 廟堂之高(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20章 經營同心(六)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23章 符英掌權第5章 中元節日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6章 酒樓餞行第3章 小人難防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章 烽火熄滅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5章 中元節日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