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

顯德四年春季南部的戰事仍然呈現着膠着態勢南唐李景派其弟齊王李達率大軍增援被圍困一年之土的壽州城。李達率軍北上以後中軍留駐濠州大將許文縝、邊鎬、跦元領兵數萬再沿溯淮河北而上和淮南道招討使李重進所率領的周軍主力對峙雙方屢有交鋒禁軍自高平之戰後經過數次整訓戰鬥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相較於南唐軍優勢十分明顯兩軍交鋒數次李達軍皆大敗折損五千多人馬後李達收縮兵力駐軍寨全力防守周軍一時之間也是無可奈何。

柴榮性格堅毅向有鯤鵬之志掃平天下恢復漢唐榮耀是他內心深處的一個夢想此時大周軍主力南力南攻卻受阻於壽州城達一年之久這讓他難以容忍在顯德四年三月柴榮終於忍無可忍留下親信樞密副使王樸爲權東京留守兼判開封府以三司使張美爲大內都巡檢再次御駕親征淮南。

淮南激戰之時大周朝的西北邊陲卻出觀了短暫的和平這種和平是黑雕軍軍刀威脅之下的和平。

西北歷來是多事之地党項、回鶻、吐蕃以及契丹等強敵你方唱罷他登場經過顯德一年的血腥征伐之後党項族新興勢力房當族爲西北聯軍徹底擊敗族中最精銳的軍士在義州和小牛關損失殆盡丟失了聖地——同心城只剩下房當翰海率領的敗軍盤踞在會洲但是已失去的一年前咄咄逼人的鋒芒。

覺項拓跋人並沒有和房當人聯合行動但是他們密切關注着党項房當人的行動存在着坐山觀虎鬥的想法。他們看到了房當人失敗地全過程。對於聯軍地軍威深感震驚。當侯大勇節度靈州之後定難節度使李彝殷分明感到一隻兇猛地吊睛白額大虎緊緊地臥在自己的身旁李彝殷不感輕舉妄動對南面的府州也客氣了許多。

在靈州西面曾經強大無比的回鶻人、吐蕃陷於分裂最接近大周的回鶻汗國是甘州回鶻汗國。蘭州別駕葛薩和青海邊上的吐蕃族六穀部聯姻成爲了一個有機地聯盟一個從東面一行在西面威脅着汗國的生存可汗仁裕憂病而逝他的子女尚小左相阿斯漢趁機取而代之成爲新的大汗。

吐蕃國和回鶻相比。更是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所幸吐蕃故地苦寒難耐山高地險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夠如吐蕃人那樣在高原人縱馬馳騁因此雖說吐蕃人分裂已久卻只是內鬥沒有強敵打下雪山高原去但是。吐蕃人也無力侵犯其它族人的土地。

靈州北面是大周朝最強大的敵人——遼園契丹人立國已久就如一把鋒利的鋼刀砍久也沒有鈍契丹人漸漸失去了立國初期的鋒芒新國主耶律述律每天晚上酣飲白天睡覺極不喜歡打理國事對玩樂地興趣遠遠比開疆擴土更加感興趣而更遠處地韃靼人還沒有出現在人們的視線。

侯大勇進駐靈州之後就把眼光盯住了西會州的房當翰海部西會州距離靈州不過一天的路程西會州就如一枚上弦的箭隨時都可能向靈州射過來這對靈州是極大的牽制和制約雖說在粟特人的穿針引線下侯大勇曾和房當翰海有過協議可是這個協議隨着黑雕軍和房當翰海實力地同時增長協議已經形同虛設雙方都沒有遵守協議的意思。

此時前來助戰的米勒部和細封部就如侯大勇所料近萬援軍屢次進攻小牛關均被擊退沒有取得絲毫進展而西會州的糧草供應出現了極大問題由於清水河畔大段的收場被佔西會州的物質嚴重短缺米勒部和細封部在顯德三年底就被房當翰海客氣地送走了。

西會州房當翰海接收了房當明的大部分殘部人數還是達到了二萬三千多人所轄區域南至小牛關東至靈州邊境北至荒漠西至房當支金和師高金所佔據的靖遠城仍是黑雕軍的勁敵。不過以黑雕軍爲核心的聯軍完敗了房當軍主力攻破了同心城和固原城踞守在西會州的房當軍軍魂已散失去了縱橫四海的自信心變得極爲保守房當翰海對當前形勢極爲了解不敢再主動出擊而是在小牛關和西會州設立防線擺出了一幅死守的架式。

黑雕軍小隊多次試探着進攻房當軍的防線見房當軍防守甚爲嚴密黑雕軍但有耐心地不斷進行小規模試探攻擊爲以後的決戰奠定基礎雙方戰線也漸漸穩定。

侯大勇並不急於決戰他初任塑州節度使還需要鞏固靈州和同心城整訓新黑雕軍等待時機成熟才一戰定西會州。

黑雕軍主力分佈於靈州和同心城兩地從東面和南北呈夾擊之勢在同心城石虎率軍一萬軍隊駐守由霍知行爲同心城地方官靈州則由樑守恆擔任地方官霍知行和樑守恆兩人都擬任爲刺史侯大勇已向柴榮提出的推薦不過現在還沒有得到回覆侯大勇一面命令飛鷹堂打點吏部另一方面已經命令兩人擔當趕刺史的職責侯大勇相信憑自己的節度使的面子推薦兩名刺史還是會得到柴榮的認可。

節度使的官衙自然設在了靈州侯大勇進入靈州城後沒有住進官衙後面的院落而是買了一處相對幽靜的大院子作爲自己的居住地。這個院子空了許久原是富商胡秋雲的產業胡秋雲擁有兩個馬隊和駝隊長期行走在回鶻人、粟特人、于闐人的地盤上家產頗豐在西北胡人中赫赫有名反而在中原行事謹慎顯得默默無聞軍情營早就盯上了胡秋雲還派人混入了他的商隊。獲得不少情報。

這次党項人圍攻靈州之戰。讓胡秋雲意識到邊境重鎮並非安全之地。若當日城破辛苦一生積累的家產轉眼間就會化爲烏有因此戰事結束後他就搬家到京兆府在京兆府遙控指揮着商隊。胡秋雲是行商人他的算盤打得極精在靈州他設有一個商行他搬家到京兆府之後買賣上的事情有個商行就可以了而靈州的大院子就沒有必要存在就掛牌打折出賣不過打折之後也是一個巨大地數宇。城中一般人家也買不起。侯大勇進城後看到這個大院子環境不錯就把這個院子買了下來成爲侯家地私產。

侯大勇買院子來住還有一行特殊地原因這就和前不久生的鄭州房產事件有關係。

來到大周朝後候大勇不知不覺變成了鉅富。但是侯大勇的兩處私宅全是賜予的一處是滄州侯府這一處原是富商劉三的私產侯大勇因立功而得到的賞賜;另一處是大梁候府這處房產是柴榮賜予地這兩處房產是屬於侯大勇的私產其他的房產雖說從本質上也是他的房產不過廣泛分佈於各州的房產從名義都是屬於富家商鋪。

在鄭州的房產原本是官產因爲侯大勇被調住鳳州作戰走得十分匆忙家產全部放在鄭州官衙後面的小院子侯大勇節制鳳州之後春蘭、秋菊隨之來到鳳州但是不少財物和一些下人仍然留在鄭州院子裡。

繼任的鄭州防禦使爲人老成見侯大勇的家人佔着房產雖然心中不滿卻豈於侯大勇是皇親一直以來沒有聲張此事。

顯德四年一月中牟縣魯王汀湘在被任命爲新地鄭州防禦使王汀湘是世家大族又是彰**節度使王饒地族人此時符皇后病逝小符氏雖進宮一年多了卻始終沒有名分對此大家都猜疑陛下並不喜愛小符氏侯大勇和皇帝連襟的身份就有些遜色了。另外王饒夫人見三女兒嫁給陛下無望便給三女兒相中了另外一門親事新郎就是戰北卓著又新死了老婆的趙匡胤這樣一來雙方勢力一長一消王汀湘新官上任三把火在朝中大佬的授意下第一把火就燒向了侯大勇當秋菊、春蘭來到鄭州不久他暗中指使自己族人中的一名監案御史裡行以“霸佔官產”爲名彈劾侯大勇。

這份彈劾一出耳目靈通的侯大勇迅得到消息他命令黑雕軍親衛用八百里加急趕往鄭州命令鄭州的侯府家人接信後立刻歸還房產全部搬到大梁侯府去秋菊、春蘭當然不知道朝中有人爲房產一事彈劾侯大勇不過接到八百里加急後見到信中語氣嚴厲是前所未有也是心中惶惶接信當天就搬離鄭州侯府趕住大梁。

鄭州房產是侯大勇地一個失誤侯大勇當日從鄭州出兵鳳州並沒有想到隨即就被會調到鳳州任節度使因此鄭州的家產沒有及時進行處置節度三州以來戰事不斷諸事纏身而且富家商鋪爲侯大勇積累了鉅額的財富對於侯大勇來說鄭州那處小院子實在是微不足道他腦中根本沒有想到這一件事情那日過鄭州爲了儘快見到符英侯大勇懶得和鄭州新任防禦使囉嗦根本沒有進城直接從城外直奔了中牟縣誰知道自已行爲的缺失就被某些自己從來沒有得罪的人咬住了。

因爲是自己的過錯侯大勇立刻退還了住宅之後同時給淮南的柴榮寫了一封請罪信再用八百里加急送往淮南在說明原因的同時從靈魂深處向柴榮作了檢討。

當檢討書送到淮南之時御駕親征的柴榮正在慶祝攻克壽州的勝利經過一年多的圍城周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多次擊退城外的南唐援軍在彈盡糧絕之時老將劉仁蟾知壽州不可守憂急交加而中風爲了減少城內百姓的傷亡劉仁蟾做出了一個讓他靈魂受到痛苦前熬的決定——向周軍投降投降之時他因爲中風已經臥牀不起部下與兒子將劉仁蟾擡出城外投降周軍。

對這等識時務又英雄的人物柴榮從內心是極爲佩服的爲了給自己的將領和南唐其他守將一個好榜樣。柴任命投降的劉仁蟾爲特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鄆州節度使。同時。下了八道命令:一是壽州改爲壽春縣;二是城破前犯事的百姓一律赦免。一是壽州城五十里內不收今年地秋夏租稅;四是自來百姓有曾受江南文字案牽連而聚集山林者一律不問罪;五是百姓間相互有仇地不準互相報仇也不準以官府告狀;六是大戰以來被擄卻骨肉者。不計遠近准許家人相認官府給物收贖;七是大戰過後暴露在外地雙方軍士的骸骨;派專人收拾理葬顯示對死者的尊重同時預防瘟疫;八是自前政令有不便於民者委本州條例聞奏當行釐革。

壽州落到周軍手中之後在淮河流域的爭奪就沒有多少懸念了。柴榮就準備移駕下蔡。還未移駕之進。柴榮收到了侯大勇的檢討書周軍能夠在淮南放心打仗侯大勇穩定西北功不可沒因而這等小事在柴榮面前更是不值得一提(當然若想治某人的罪這份彈劾也可以作爲一份好材料)。柴榮好言安慰了侯大勇卻也沒有責怪上書地監察御史裡行鄭州房產事件就這樣不了了之。

不過鄭州房產事件也給侯大勇敲響了警鐘: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朝中不知有多少雙眼晴在盯着自己以後行事必須更加謹慎小心。因此他進駐靈州後乾脆就自己花錢買了一幢院子。

師高月明和她的使女跟着住進了這幢院子師高月明的使女叫師高綠綺綠綺是一種古琴當日在點兵場師高月明取名綠水也是靈機一動想到了使女師高綠綺的名字。

侯大勇本來是想秘密殺死師高綠綺可是師高綠綺天天跟隨在師高月明身邊很難有合適的機會殺掉她師高月明是侯大勇的一個秘密武器因此侯大勇不僅要收服她的人更要收服她的心若被師高月明意識到自己殺死了她的使女則難以達到此目的。

另一方面當師高綠綺有血有肉、活生生地出現在侯大勇而不僅僅是一個名字一個代號侯大勇就實在有些下不了手侯大勇畢竟來自注重人權地現代社會和大周朝同時期的政治人物在心理上稍稍有些差別在戰場之外殺人對於侯大勇來說有些心理負擔。侯大勇數次下定決心命令軍士執行這行任務但是當師高綠綺乖巧地爲侯大勇端茶送水的時候侯大勇心就軟了下來每次他都在給自己找出理由:師高綠綺只不過知道師高月明會易容術而易容術屆時能否用到還是一個未知數就以這個模糊的理由就殺掉一個俏生生的妙齡女子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在理智與情感數次碰撞之後侯大勇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誰備認師高綠綺爲義妹讓他嫁給達娃貢遠遠地把師高綠綺送走眼不見心不煩既救了她一條性命又能拉攏達娃貢。

吐蕃渾末部在卓尼和鬆藩形成了兩個聚居點達布在鬆藩而達娃貢在卓尼侯大勇和達布經過了歃血爲盟若沒有大的事件生或雙方實力沒有生質變之時這個聯盟還是比較穩定的。而達娃貢由於地利之便族中人數過了達布實力也就略強於達布侯大勇早就把自己和達娃貢地聯盟弄得再密切一些只是若再用歃血爲盟這一招則似乎缺少一此想象力更有些隨便就比如女人嫁一次是極品再嫁一次則等級自然會下降。

若把師高綠綺認作義妹,嫁給達娃貢,則達娃貢就成爲了自己的妹弟,成了一家人之後自然也就成了另一種形式的聯盟。侯大勇打定主意之後派人命令達娃貢到靈州見面。中國有句俗語:親戚越走越親、不走不親。侯大勇認爲這句話極爲哲理用在駕馭收服胡人也同樣適用達娃貢雖說臣服於自已可是若長期不敲打敲打不讓他定期到面前來彙報思想過不了多長時間達娃貢就會忘記誰是真正的老大。

當陛下再次御駕親征的消息傳到靈州以後侯大勇估計送信軍士也快到達到卓尼了就決定親自出面認師高綠綺爲義妹。

當師高綠綺聽到師高月明轉述過來的話得知自己要嫁給吐蕃人雖說竭力想保持平靜可是手中端着的茶杯還是“咣”的一聲落在了地上吐蕃人和党項人並不友好党項人的舊地有一部分就在卓尼一帶當吐蕃國強盛之時党項人被迫向東角北遷徙後來在甘、沙一帶吐蕃人、回鶻人、党項人和中原人殺得個不亦樂乎所以當師高綠綺聽說要把自己嫁給吐蕃頭領禁不住花容色變。

侯大勇要告訴師高綠綺兩件事一件是認她作義妹另一件是讓她嫁給吐蕃人達娃貢這兩件事情先說哪一件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這就如吃葡萄有的人是先吃青澀的再吃甜的這樣越吃越甜有的人是先吃甜的再吃酸澀這樣越吃越酸兩種吃法都是吃給人的感覺也不太一樣侯大勇選擇了第一種做法先告訴師高綠綺最絕望的後果然後再一點點弱化這種痛苦。

侯大勇看到師高綠綺臉色鉅變他的心還是軟了一下不過此事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就硬着心腸對一旁同樣變了臉色的師高月明道:“達娃貢是吐蕃人的領師高綠綺嫁過去也算有個好歸宿還有今天下午按照党項人的習慣舉行一個儀式我要認師高綠綺爲我的義妹讓師高綠綺以我妹妹的身份風光地嫁給達娃貢有侯大勇義妹的身份諒來沒有人敢於欺負她。”

師高月明被識破身份以來就跟隨在侯大勇身邊初嘗人生滋味的師高月明渡過了短暫的適應期之後從同心城到靈州她越來越沉醉於柔情蜜意中她明知道侯大勇有妻室卻也顧不得這許多。此時突然聽到心愛的男人冷冰冰地用不容商議的口吻把師高綠綺嫁出去忍不住在心中打了一個冷顫她用祈求的目光看着侯大勇求道:“郎君能否讓師高綠綺留下來她雖是下人可是和我一起長大實際止情同姐妹別讓她嫁給吐蕃人。”

侯大勇心中暗道:師高綠綺其實也是一個美人胚子若不是因爲她知道你會易容術完全可以讓她嫁給手下的將校可是她知道易容術的秘密所以只能走得越遠越好這也是她最好的歸宿。

侯大勇有些憐惜地看了一眼低頭垂淚的師高綠綺沒有向師高月明解釋平靜地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師高綠綺有了義妹的身份到了卓尼就會成爲吐蕃人中的貴婦這對她或許有件好事你對師高綠綺說達娃貢是吐蕃人的頭領也是一條英雄好漢嫁給達娃貢並不委屈。”

師高月明可憐巴巴地問道:“事情不可挽回嗎”侯大勇沉穩地點頭道:“達娃貢此時已在來靈州的路上無法挽回了你好好勸勸她認命吧。”

師高月明兩隻藍色的眼晴漸漸浸出了淚水很快就如斷殘的珍珠一樣往下流她梗咽道:“師高綠綺長得如花似玉不若和我一起跟了節度使節度使另尋一名女子嫁給達娃貢。”

師高綠綺和師高月明長相不同師高月明有着白種人的一些特徵不似一個正宗的党項人而師高綠綺則是純正的党項女子更接近中原人的相貌卻比中原女子多了些健康明朗。

侯大勇沒有再說話搖了搖頭硬着心腸對師高月明道:“不用多說了你好好勸勸師高綠綺多給她準備點嫁妝我們要熱熱鬧鬧的把這個婚事辦了。”

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0章 借刀殺人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6章 激戰馬賊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6章 人事安排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4章 黃牛軍寨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章 黑雕新軍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5章 遇到商隊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4章 射殺住持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4章 惜惜相別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
第11章 商隊南行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303章 南下之路(十八)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344章 蕩盡羣雄(二十二)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0章 借刀殺人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6章 激戰馬賊第三百五十六 蕩盡羣雄三十四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56章 回鶻商隊(四)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115章 經營同心(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195章 廟堂之高(二十五)第10章 攻破總壇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6章 人事安排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5章 道士陳摶第4章 黃牛軍寨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293章 南下之路(八)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171章 爭奪河套(三十六)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章 黑雕新軍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31章 決戰鳳州(十一)第316章 南下之路(三十一)第99章 鏖戰西北(十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5章 遇到商隊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177章 廟堂之高(四)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4章 射殺住持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4章 惜惜相別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292章 南下之路(七)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