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南下之路(九)

北漢軍騎兵數量約有六千人左右,從步騎比例來看,北漢軍高於大周禁軍,低於契丹軍,六千人鐵騎在大周營地裡縱橫馳騁,箭雨如織,紛紛向周軍營寨射去,視周軍於無物。

周軍就如縮進殼裡的烏龜一樣,任憑着北漢軍來回穿梭,只用弓弩還擊,絕不肯走出營房半步。

眼看着天就要明瞭,北漢軍如潮水般來得突然走得亦快速,隨着最後一隊騎兵在品字形營地裡的吶喊聲遠去,北漢軍就無影無蹤了,他們走得匆忙,被周軍弩箭射落馬下的軍士被棄於當地。

北漢軍退走以後,周軍偵騎就陸續從各個方向潛回營地。

侯大勇向來特別重視偵察工作,除去前後軍各自的斥侯,侯大勇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直屬於竹園封沙的十人偵察小隊,這十人都來自侯大勇親衛隊中的獅營老偵騎,他們活躍在漳水河兩岸,情報遠比其他偵騎來得迅速準確。

這一次北漢軍突然出營,偵察小隊及時發現情況,只是北漢軍出動得太快,而且是直奔周軍大營,他們來不及回營報信,只得躲在遠處看着兩軍交戰,北漢軍退走以後,他們立刻尾隨了一段,在前往澤州的道路上發現了大量新鮮足痕,還發現了一具中箭而亡的北漢軍士屍體,這才返回了營地。

王彥升困在營中,望着壕溝內的殘火。眼中噴出陣陣殺氣,他見到營外有幾匹戰馬在嘶鳴,便翻身出了寨牆,讓軍士們遞過來一塊長木板,踩着木板過了壕溝,向一匹悲鳴的戰馬走過去。

戰馬正不安地圍着一名騎手轉圈,看見王彥升,立刻露出警戒之色。

這是一名極爲年輕的北漢軍士。年輕的臉上長滿了青春痘,一枝粗大的腳踏弩箭刺在右胸之上,他的生命之光即將消逝。連呻吟聲也無力發出,只是用無力的眼睛看着越來越遠的天空。

王彥升從來沒有打過這麼窩火的仗,胸中鬱積了一股怒氣,看到倒地軍士半張的眼睛,便“霍”地抽出腰刀。一刀斬下北漢軍士的首級,然後翻身上馬,舉着首級便在品字形的空地上縱馬狂奔。

侯大勇聽完偵騎的報告以後,對着地圖看了良久,陷入了深思,剛剛理清頭緒,就聽到外面營地叫喊聲大作,他帶着封沙上了瞭望臺,只見狀若瘋子的王彥升正好提着人頭在怪聲大叫,他的行爲引得衆軍士都在高聲附和。

侯大勇皺着眉頭看了一會。對封少道:“聽說以前殿前司軍士都叫王彥升爲惡將,真是名符其實。”

封沙望着被戰馬踏得泥濘不堪的戰場,笑道:“王彥升是殿前司的惡將,衝鋒陷陣不弱於光紫駝和何五郎,言行粗鄙,且有殺俘的惡名。

雖然屢立大功,第一個率軍衝入幽州城的也是他,卻總是升不了官。”

王彥升正是得意之時。石守信帶着幾名親衛衝了出去,石守信是殿前司老將。一直是王彥升的上司,他怒道:“你小子耍什麼瘋,給我回去。”

王彥昇天不怕地不怕,卻服趙匡胤和石守信兩人,如今趙匡胤已死,軍中只有石守信能約束住他,看到石守信發怒,王彥升把手中提着的人頭往天上一拋,發牢騷道:“老子打了十幾年仗,從來沒有打過這種鳥仗,若是趙將軍還在。”

石守信臉色一變,他回頭朝侯大勇軍營看了一眼,只見侯大勇正好在瞭望臺上,就低聲罵道:“想活命就別說這些話,怎麼狗改不了吃屎,回營後給老子閉嘴。”王彥升見石守信動了真怒,一咧大嘴,滿不在乎地道:“好,不說了,我這就回去。”他一邊走一邊小聲道:“真他媽的鳥仗.”

封沙看到王彥升跟着石守信回到軍營,又道:“侯相所料不錯,北漢軍應該是想突襲澤州。”

瞭望臺上冷風撲面,吹得侯大勇的衣襟“呼、呼”直響,侯大勇哈了一口氣,道:“北漢軍既然選擇了南下澤州,其用意必是調動我軍南下增援澤州,然後半途而擊,這是典型的圍點打援之策,看來劉繼業是個喜歡野戰的傢伙。”

侯大勇回想起當初在滾刀嶺的交手,心道:“劉繼業武藝確實高強,不知指揮水平如何,流傳千年的楊家將,千萬不要讓我失望。”

封沙熟知侯大勇的計劃,但是他心裡仍然有些擔心,道:“若北漢軍出奇不意地拿下了澤州,順沁水而下,很快就會逼近了大梁,這樣恐怕要受到京師衆臣的唾罵,引起朝局不穩。”

侯大勇擡頭看了看漸漸明亮的天際,道:“蘇文森和匡操都是黑雕軍五校尉之一,我相信他們的能力,只要蘇文森守得住澤州南面的天井關,匡操守得住尖頂關,北漢軍就難以深入腹地,澤州守將慕容延釗也是一員猛將,北漢軍想要吃掉慕容延釗,恐怕會被頂掉牙齒。”

慕容延釗原是鐵騎禁軍都指揮使,他是作爲第二梯隊進入的幽州城,人員損失僅比左廂稍小一些,幽州之戰結束之後,慕容延釗就被任命爲澤州刺史,離開了禁軍,這是當時範質和侯大勇角力的結果。

“就算劉繼業一路過關斬將,等他到達大梁之時,龍威軍、鐵騎軍和汴河水師足有四萬人,這此精銳之師以逸待勞,難道還會怕了劉繼業,劉繼業號稱無敵,自然不會做這種飛蛾撲火之事,他主要用意還是搗亂,調動我軍在野外和其交戰,他真是自信得緊。”

幾隻不知名的水鳥在漳水河邊覓食,時而飛起,時而俯衝下來,在一片雪白的世界中,這幾隻小小水鳥顯得特別的孤單和無助,侯大勇忽然心生感慨,“好久沒有聽見鴿哨的聲音了。”

“三年沒有見到石虎將軍了,也不知他是否還一心向佛?”侯大勇想起石虎嚴肅異常的神情,不覺中心裡有一絲溫暖。

兩人正在瞭望臺上閒談,前營、後營陸續出來了一些戰馬,侯大勇微微一笑道:“石守信和王騰驤定然忍不住了。”

來者正是石守信和王騰驤。

王騰驤曾經參加過清水河大戰,和侯大勇比較熟悉,他就直言道:“侯相在清水河給我講過,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一次爲何如此被動防守,給敵人行動的自由,糧道盡早會被斷掉。”

石守信一直在琢磨侯大勇的意圖,此次北援,禁軍並未出現全力,大梁城還有龍威軍、汴河水師、鐵騎軍等禁軍沒有動用,另外,鄭州、大名府也有人馬可供驅遣,但是侯大勇只動用了三萬人馬,這些人馬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在漳水河邊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石守信心裡一直記着趙匡胤的教訓,他委婉地建議道:“北漢軍機動剽悍,潞州軍人多勢衆,若不盡快增兵恐怕難有勝機。

侯大勇穩重如山,笑道:”潞州地勢險要,如果我們大舉增兵,李筠極有可能退守潞州,依隊固守,這樣一來,我們就很難短期內將其平定,將李筠重兵吸引在磁州,尋找全殲其主力,是上上之策。”

他揮揮手,道:“我們再堅守一些時日,只要時機成熟,就發起總攻,一戰而定磁、潞兩州。”

石守信和王騰驤面面相覷。

侯大勇率軍北上以來,一直都採取避戰政策,從來沒有主動向叛軍進攻,誰知,他心裡竟想着在磁州全殲敵軍,可是磁州有北漢軍三萬人,潞州軍近八萬人,而周軍加上張永德的人馬,不過五萬人左右,用五萬人馬全殲十三萬人馬,這實在是有些不合情理。

石守信和王騰驤走出了侯大勇軍營,就在兩人分手之際,石守信忍不住問道:“王將軍參加過清水河之戰,對侯相手段肯定了解極深,可否透露些天機。”

王騰驤苦笑道:“天馬行空,無跡可尋。”

漳水河南岸按兵不動,其他幾個戰場卻打得熱火朝天。

十二月十二日,北漢軍突然出現在澤州城外,與澤州守將慕容延釗一部五千人在長平突然相遇,北漢軍以一部兵力下面交鋒,騎兵則突然從左翼殺出,慕容延釗所部潰敗,退入嬰城已損失大半。

隨後,北漢軍置嬰城不顧,六千騎兵直逼澤州,在澤州外遇到慕容延釗主力部隊北漢騎兵且戰且退,意圖引誘慕容延釗主力部隊進入埋伏圈,慕容延釗所部就要上當之時,慕容延釗識破了北漢軍的計謀,率軍徐徐後退,北漢軍轉而強攻,慕容延釗再敗,退入了澤州城堅守不出。

北漢軍沒有在澤州停留,在深夜掉頭向東,襲破嬰城,補充了給養之後,又放棄嬰城向南而行,到達天井關以後,見周軍防備嚴密,就不戰而退,隱入了山中,不見蹤影。

澤州是大梁的重要屏障,澤州被圍,舉朝震動,增兵北上之呼聲在朝中高漲,只是大梁城內兵權實際上由侯大勇交由汴河水師都指揮使時英控制,時英不同意出兵,一兵一卒皆難以調出大梁城。

十二月十二日,潞州軍撞毀了東城門,小部人馬已經衝進了磁州城,所幸東城門安有應急裝置——懸門,這纔將大隊潞州軍堵在了城外,封死東城門以後,磁州城暫時無憂,張永德在城樓上眼望着漳水河,嘴上已經急起了大水泡,將漳水河南岸周軍統兵大將的十八代女性全部精心慰問無數次。

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11章 商隊南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6章 糧食問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章 草原生活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2章 黑雕新軍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8章 確定名分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10章 攻破總壇
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5章 侯府家事(一)第11章 商隊南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9章 決戰鳳州(三)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6章 糧食問題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267章 鹿死誰手(三十)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10章 幽雲之戰(一)第201章 廟堂之高(三十一)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196章 廟堂之高(二十六)第348章 蕩盡羣雄(二十六)第70章 回到大梁(二)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62章 蕩盡羣雄(四十)第11章 山雨欲來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20章 澶州城外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18章 又見青葉(一)第320章 南下之路(三十五)第351章 蕩盡羣雄(二十九)第350章 蕩盡羣雄(二十八)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187章 廟堂之高(十五)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236章 決戰幽雲(二十七)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81章 風雲再起(四)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3章 經營同心(九)第213章 決戰幽雲(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2章 草原生活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64章 大戰過後(一)第18章 決戰鳳州(二)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330章 蕩盡羣雄(七)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19章 經營同心(五)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77章 回到大梁(九)第2章 黑雕新軍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8章 確定名分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10章 攻破總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