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南下之路(二十三)

傍晚,侯府上下都沉浸在或濃或淡的飯菜香味之中,侯大勇好美食,整個侯府也就跟着愛好起美食,若從侯府大門一路走來,可聞到東、西、南、北的各式香味。

侯大勇離開了書房,做着擴胸運動,走出了小院。管家秦家河適時地出現在了小院之外,他臉上掛着習慣性的微笑,道:“侯相,今晚在何處用餐,小的這就去安排。”

侯大勇一般習慣在主院用餐,師高月明來到大梁以後,他不時也在師高月明所住最南側的偏院歇息,春蘭小院偶爾也去,只有阿濟格所住的東院他去得最少,自從阿濟格到了大梁,他只在東院吃過一頓午餐和一頓晚餐。

今天聽到了侯虎大戰私鹽販子的勇敢事蹟,這讓侯大勇對這一對受到些冷漠的母子有些內疚,就道:“今天就到東院去吧。”

秦家河眼中詫異之色一閃即過,他哈了哈腰,笑道:“好的,我這就去準備。”

侯大勇吩咐道:“侯虎喜歡啃豬腿,燒一隻厚實的後腿送過去

。”

侯虎初到大梁之時,曾經當着侯大勇的面,狼吞虎嚥地將一隻滷好的豬腿啃得乾乾淨淨,豬腿乾淨程度就如非洲食人蚊咬過一般,侯大勇雖知他是餓了,可是看到他橫掃千軍的架式,還是有些吃驚,畢竟侯虎還是一個小孩子,能夠痛快淋漓地幹掉一條粗重地豬腿,也算得上食量驚人了。

看着秦家河走遠了,侯大勇對跟在身後的林中虎道:“不用跟着我了,回去侍弄你的橫行、霸道。”橫行今日有些不舒服,整天都垂頭喪氣,林中虎如今已是狗癡,橫行生病,他比自己生病還愁眉苦臉。

羅青松已經放出去擔任軍職了。

此時林中虎成爲了侯大勇的第一親衛,他不好意思地咧嘴笑道:“若被劉黑毅知道了,他不跳將起來吃了我。”

劉黑毅是親衛隊指揮使,羅青松、林中虎雖然是貼身親衛,還是屬於劉黑毅管轄,而最初階段,幾個親衛都是由封沙直接指揮,如今封沙負責竹園。就沒有再負責管理具體親衛。

這也是侯大勇的制衡之道。

因爲是職責在身,侯大勇也就不再多說,帶着林中虎隨意地向東院走去。東院大門只是虛掩着,侯大勇輕輕推門進去,大門十分順滑,沒有一絲的響動,想來是轉軸部分是經常上油脂的原因。

侯虎和阿濟格坐在主屋的大炕上,地龍的熱氣讓屋內溫暖如春,阿濟格穿着薄薄地綢衫子,伸手撕着一塊附在骨頭上的瘦肉。撕碎之後。就喂到侯虎嘴裡,侯虎則在炕上扭來扭去,並不配合阿濟格。母子倆一邊隨意的玩鬧,一邊用粟末末曷交談者,他們兩人語速極快,侯大勇站在門口聽了一會,也沒有聽清楚幾句,似乎是一種類似於饒口令的遊戲。

看到侯大勇走進了小屋,阿濟格伸向侯虎的手便停在了空中,楞了一會,她才“啊”地下意識地叫了一聲,翻身跨下大炕。有些不自然地道:“阿郎,來了。”

阿濟格是侯大勇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個女人,當年侯大勇毅然南下,將阿濟格丟在了粟末末曷部落中,對於來自另一個世界的侯大勇來說,這是不得已的選擇。從廣順三年到顯德七年,阿濟格已經由青春少女變成了一位歷經滄桑地少*婦,雖然慢慢變老是每個人的必由之路,可是侯大勇看到阿濟格眼角的魚尾紋。心中還是有些內疚。

阿濟格的堅貞、癡情,讓侯大勇總是心生慚愧。

侯大勇沒有回答阿濟格的問話,他見侯虎安靜地坐在炕上,便伸手將侯虎抱了起來。阿濟格和侯虎都沒有想到侯大勇會突然做出這樣的親暱動作,侯虎平時極爲機靈,此時卻不知手應該放在什麼地方,最後還是輕輕地搭了在父親肩膀之上。

阿濟格原本想說:“快下來,讓父親到炕上來。”可是看到侯虎的模樣,就把到嘴邊的話嚥了下去,她真心希望侯虎能多有一點機會和時間親近父親。

侯大勇抱了一會侯虎,再將侯虎放在炕上,他一盤腿也坐上了溫暖的熱炕,在油燈閃爍的燈光之下,他仔細地打量了一會自己地長子,見侯虎地一雙眼睛極具侯家祖傳特徵,細長、微凹而有神,侯大勇初掌大權,每日忙得團團轉,對這一對母子關照實在是少了些。

看過了侯虎,侯大勇回頭又看了看阿濟格,見阿濟格眼角已有了一些皺紋,便問道:“阿濟格多少歲了?”阿濟格眼淚幾乎是不受控制地滾落下來,她哽咽地道:“26了。”

侯大勇見此,笑着對侯虎道:“聽說你的飛刀歷害,露兩手讓我看看。”聽到此話侯虎立刻神采飛揚,他翻身下炕,從腰間取過飛刀,對着屋內的一個簡易靶子,使勁一扔,飛刀端正地釘在了刀靶之上。

侯大勇不由地拍了拍手,誇道:“不錯,小虎還真有本事,我來試一試。”小虎興高彩烈地遞給父親一把飛刀,侯大勇在特種部隊之時,也曾經苦練過飛刀之技,他接過小虎的飛刀,也不瞄準,隨手而發,飛刀“嘣”地一聲,正中靶心。

侯虎一下就跳了起來,拍着手道:“父親也會飛刀。”

父子倆正玩得高興,屋外已經響起了腳步聲,數個僕人提着向個提籃,將數盆散着着幽燕風味的菜品擺放在桌子之上,安好酒席,秦家河笑道:“侯相,還需要什麼?”

“差不多了,菜不在多而在於味道,一個人只有一個肚子,又能吃下多少,以後,家中宴席也要注意控制數量,不要弄得太多。”

秦家河連連點頭,退着走了出去。

等到侯大勇和阿濟格兩人微醺之時,侯虎已在炕角睡着了。

第二天,侯大勇從東院出來之後,立刻前往中書門下,在大院前,正好遇到了如約前來的三司使張美。

張美見到騎馬而來的侯大勇,立刻下了馬車,在路邊恭敬地行禮,侯大勇跳下馬,笑道:“張相公是當朝元老,如此大禮可折殺在下了。”張美臉上的皺紋深深,這也算是一種資歷,他微微笑道:“侯閣老功在社稷,當然受得起。”

兩人各自謙虛了幾句,就一同往大院走去,張美不肯與侯大勇同行,始終落後二三步,這個距離正是君臣同行時的距離,侯大勇對這個距離心知肚明,他裝作不知,一邊大踏步走進內院,一邊問道:“鹽稅一年有多少?”

三司使張美已明白侯大勇是要過問鹽政,三司使,亦即“鹽鐵、戶部、度支”三司,正是掌管國家財政的機構,張美出任三司使多年,是柴榮最信任的錢袋子。

落座之後,張美喘了幾口粗氣,這才娓娓道來:“老臣務心鹽政數十年,也算小有心得,請侯相恕老臣囉嗦,就從大唐鹽務講起。”

侯大勇也正在爲各項開支傷腦筋,正想了解鹽務,便道:“在下洗耳恭聽。”

“唐人興起於河東,河東自古爲產鹽之區,擁鹽池十八區,鹽井六十四所,當時直屬於戶部度支管轄,另外,沿海一帶的居民,則聽令他們自由煮鹽買賣,並不課稅,故唐初鹽價極低。”

“轉折出現在天寶年間,安史之亂以後,朝廷急需用錢,第五琦(人名,很奇怪吧,但確實是一個人地名字)爲鹽鐵鑄錢使,才改鹽法,把天下山海井竈之鹽,全部收歸朝廷,這就是榷鹽的來歷,當時官賣的鹽每鬥加一百文,成爲一百一十文一斗,凡產鹽之區,都設立監院,監管鹽務。”

張美對鹽政爛熟於胸,對於鹽政的來龍去脈更是一清二楚,侯大勇只知大周鹽政梗概,對鹽政歷史卻缺少了解,一邊聽一邊點頭。

“代宗之時,劉晏爲鹽鐵使後再改鹽法,劉晏認爲鹽吏太多足以擾民,就由各鹽區的亭戶製鹽,而分別由商人批發銷售,朝廷於是鹽利大增,大曆初年四十萬婚,到大曆末年就增至了六百餘萬循,鹽稅就佔了天下賦稅的一半。”

“朝廷收入雖增,但多了一層中間商人剝削,從此鹽價日高,唐德宗時,河中池鹽賣到了三百七十錢一斗。安史亂後,河西隴右空虛,回紇、吐藩數度入侵,朝庭只得增募兵員,調集重兵對外作戰,戌守邊防,同時,內亂紛起,藩鎮割據,分庭抗禮,朝庭又要調集兵力討伐藩鎮,平定內亂。大量兵員的衣糧酒肉供給,支付召僱百姓搬運諸道行營的糧草的佣金,以及對將士地獎賞之錢,都由鹽利支出。”

“而到了大唐後期,形勢又是一變,地方鹽務又被藩鎮所劫持,朝廷屢欲平鹽價而不得,各地鹽價有增無減,百姓鋌而走險,私鹽於是大盛,如今大周各地私鹽販子爲數不少,如今大周全年鹽稅收入不過八十萬婚,大半皆落入私鹽販子之手。”

張美說到這裡,有些沮喪地搖了搖頭。

侯大勇深知自己在西北變相地保護了私鹽販子,道:“朝廷開支日大“必須要想辦法控制鹽利,但是又不能讓鹽價上漲,引起百姓不滿,此事就交你張閣老辦理,務必要有萬全之策。”

張美久務鹽政,他隱約知道靈州和私鹽販子的關係,聽到侯大勇的要求,不禁在心中暗自叫苦。

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7章 路過大梁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6章 激戰馬賊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9章 疑雲重重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章 草原生活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4章 射殺住持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
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157章 爭奪河套(二十二)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359章 蕩盡羣雄(三十七)第240章 鹿死誰手(四十三)第169章 爭奪河套(三十四)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186章 廟堂之高(十四)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7章 路過大梁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49章 爭奪河套(十四)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194章 廟堂之高(二十四)第207章 廟堂之高(三十七)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56章 爭奪河套(二十一)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221章 決戰幽雲(十二)第198章 廟堂之高(二十八)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6章 初到大名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16章 侯府家事(二)第57章 回鶻商隊(五)第6章 激戰馬賊第34章 決戰鳳州(十四)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368章 蕩盡郡雄(四十六)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9章 疑雲重重第133章 經營同心(十九)第20章 澶州城外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113章 清水河畔(十)第93章 鏖戰西北(六)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章 草原生活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32章 經營同心(十八)第27章 侯府家事(四)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4章 射殺住持第100章 鏖戰西北(十三)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224章 決戰幽雲(十五)第352章 蕩盡羣雄(三十)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76章 廟堂之高(三)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314章 南下之路(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274章 鹿死誰手(三十七)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135章 經營同心(二十一)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335章 蕩盡羣雄(十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73章 回到大梁(五)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09章 廟堂之高(三十九)第212章 決戰幽雲(三)第86章 鳳雲再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