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攻破總壇

侯大勇率精騎馬不停蹄,直奔爐烽山。

磁州聖使沒有想到官軍來得如此之快,本想把總壇的錢財、名冊等重要事物取出後,就離開總壇。磁州聖使還在整理總壇事物,接到報信,官軍已至,並把爐烽山總壇的兩條出口圍住。磁州聖使下令總壇五十多個信徒,佔據險要之地,把官軍擋在山下。

爐烽山主峰實是兩座相距很近的山峰,總壇分設在兩座山峰上。磁州聖使此次回的是左爐烽山,左爐烽山有兩條路下山,一條直接通往出山口,另一條是上右爐烽山之路。左右爐烽山的後山雖不甚高,均是陡峭懸崖,從未有人翻越。磁州聖使準備了很多結實的繩索,放在爐峰頂,以備不側之時,放繩索從後山逃生。

侯大勇親率虎營和狼營從正面進攻,虎營圍住了左爐烽山,狼營圍住右爐烽山,獅營校尉王青水率軍來到後山。虎營遇到頑強抵抗,左爐烽上山之路極爲險要,有一段路特別陡峭,坡度近七十度,只能容一人勉強通過,可謂“一人當關,萬夫莫開。”禮彌信徒在此據守。黑雕軍虎營傷了十幾個軍士,死了二人,對方未傷毫髮,匡操殺紅了眼,命令集中弩箭猛射,禮彌信徒被射殺幾人後,後退到弩箭死角,虎營軍士想硬闖上來,被一陣亂石砸下,又傷了數人。

侯大勇擔心攻得太急,禮彌信徒對符英不利,便下令停止進攻,把左爐烽山緊緊圍住。狼營在右爐烽山的行動十分順利,右爐烽山相對於左爐烽山來說,較爲平坦,而且右爐烽山只有七個禮彌信徒把守,狼營輕易攻上山去,解決戰鬥後,狼營來到左爐烽山,幫助虎營團團把左爐烽山圍住。

侯大勇收到了從山上射下的一封信:“符英乃千金之軀,將軍若想保得符英安全,請讓出一條道,我等出山後,自會送符英回府。”侯大勇接到禮彌教信件之後,並不理睬,只是久攻不下,心裡也自焦急。侯大勇令匡操圍而不攻,自己帶十餘騎先到右爐烽山上,查看右爐烽山地形,然後來到後山,看能否從後山而上,進行奇襲。

到了後山,獅營校尉王青水已組織軍士試着攀岸而上,無奈懸崖太過險峻,接連三次都失敗了。侯大勇仔細觀察懸崖,見懸崖並不高,只是過於險峻,藉助現代的鎬、安全帶、繩、鐵鎖、鋼錐、鐵錘等登山設備,應能翻上此山,但獅營配備的是大周陸軍標準裝備,沒有登山設備根本不可能翻上去。

郭炯一直跟着侯大勇,他心裡覺得禮彌教的信件是聲東擊西之計,雖不是十分肯定,猶豫良久,還是忍不住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禮彌教左右爐烽山上都設置了窩點,說明禮彌教頭目是一個狡詐且小心謹慎之人,這種人不會選擇玉石俱焚,肯定會爲自已留一條生路,我在右爐烽山上,見到一些繩索,如禮彌教從峰頂放下繩索,斷崖就成了生路。”

“郭郎說得有理,他要聲東擊西,我就來一個欲擒故縱。”侯大勇見後山樹林茂密,野草有一人多高,就令郭炯帶獅營五十精銳,隱藏在草叢中,等禮彌教信徒下來,出其不意搶出符英。

侯大勇帶着獅營其它人馬回到前山,侯大勇叫人用箭射回一封信到峰上:“我是黑雕軍都指揮使侯大勇,你們放下武器,可以放你們一條生路,否則死路一條。”不一會,山上又射下一信:“侯都指揮使,若不讓一條道路出來,聖使願意和符英一起同歸於盡。”山上山下不斷射出信件,雖互不讓步,口氣一直越來越強硬,可雙方都沒有采取更爲激烈的行動。

由此,侯大勇進一步認定郭炯的想法是正確的,山上禮彌教頭目,定是在拖延時間,把黑雕軍的注意力吸引在前山,趁夜色從後山逃跑。

侯大勇爲了讓戲演得更加真實,讓前山軍士不時攻山,給禮彌教妖人施加壓力。

磁州聖使頗有大將風度,在峰頂喝茶下棋,讓其親信手下在前山指揮。他相信,憑天險,黑雕軍很難攻上爐烽山,更何況,符英在手上,黑雕軍投鼠豈器,不敢一味強攻。符英在山上,始終神色正常地和看守她的信徒討論教義,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該做的都已做了,餘下的就看自己運氣如何。她下定決心,只要受辱就咬舌自盡。

就在山上山下僵持中,天色暗了下來。

磁州聖使派人從後山,順着繩索滑下。此時天上雖有月光,但是後山樹高林密,光線較暗,視線並不是很好。郭炯等人已適應山底光線,緊緊盯着斷崖,等待着禮彌教妖人下來。

山風吹得大樹嘩嘩作響。第一個滑下之人在四周查看一番,沒有什麼異常,就使勁拉拉繩索。磁州聖使見後山安全,把又被迷倒的符英綁在籮筐裡,自已用布纏着手滑下。滑下後,拉拉繩子,上面之人馬上把繩子收上去,套住籮筐放下來。

郭炯帶領軍士伏在草叢中,見先下山的兩人都是男子,已下山的兩人守在山崖下,並未離開,顯是在等着什麼,便沒有發令。過了一會,郭炯見繩子上套住一物,慢慢下來,到了山底,隱約見是一女子在籮筐裡。郭炯料定這是符英了,果斷地一擡手,身邊四位瞄準多時的弩箭手,分成兩組,一組瞄準一人,發出弩箭。弩箭準備射中目標,兩聲慘叫在山谷中迴盪。郭炯提刀衝出去,見繩索已開始向上拉,一刀下去,斬斷繩索。跟上的獅營官兵,按住了中箭的兩人。

郭炯湊近仔細一看,正是符英。郭炯令四十人守在山下,下來一個捉一個,自己帶着十人,把符英和捉住的禮彌教妖人帶到前山。侯大勇不知後山情況如何,在營帳裡不停轉圈。忽聽到營門傳來軍士的喊聲:“救出小娘子了,救出小娘子了。”侯大勇跑出,迎面撞上前來報信的軍士,軍士和侯大勇身高接近,兩人跑得急,侯大勇鼻子一痛,鼻血就流了出來。郭炯到了前山大營後,把符英帶到帳篷裡,見符英仍昏迷不醒,就令人找來韓淇。

救出符英,侯大勇懸着的心才終於放下,來到關押禮彌教信徒的營帳,其中一個禮彌教信徒因傷勢過重而死亡,。另一名禮彌教信徒傷勢不重,經韓淇救治,脫離了危險,經過拷問,指認死去之人正是磁州聖使,並將符英被劫持的前前後後都全部招供。

第二天清晨,匡操把磁州聖使的屍體綁到爐烽山前山,見聖使戰死,禮彌教餘衆再無鬥志,黑雕軍爲避免更大傷亡,承諾投降者免死。禮彌教餘衆知插翅難逃,聽到黑雕軍免衆人死罪,就全部投降。

侯大勇來到總壇,見總壇裡錢物着實不少,叫軍士清理好,全部運到磁州城外的黑雕軍的營地,由孟殊清理造冊,充作黑雕軍軍餉,併爲兩名戰死的軍士準備撫卹金。在總壇還發現一些燒燬的名冊,侯大勇仔細查看殘頁,竟發現有萬壽寺三個字。

黑雕軍凱旋之後,刺史張訓親自帶人給黑雕軍送來豬肉、米酒等物犒賞。

侯大勇偏愛集中使用弩和弓箭,通過統一指揮,充分發揮這些冷兵器時代的遠程進攻武器的作用,黑雕軍在這幾次戰鬥中,充分發揮了弩和弓箭的作用,不僅給對手大量殺傷,自已損失卻出奇地少。在侯大勇反覆強調下,黑雕軍各校尉都對集中使用弩和弓箭有了新的認識。

豺營和四百團結兵大部分配備有弓箭,但是備用箭弦、箭支數量不足,侯大勇和張訓言談甚歡。侯大勇就道:“黑雕軍初建,軍備不整,現要到潞州迎擊契丹,不知使君能否送黑雕軍一些箭支。”

黑雕軍作爲過境軍隊,剿滅了禮彌教磁州總壇,爲磁州削除了一大禍害。張訓見黑雕軍人數雖不多,可紀律嚴明,士氣旺盛,戰鬥力極強,對侯大勇很是心折,料侯大勇前程不可限量,就有心結納,聽侯大勇提出要箭支的要求,爽快地道:“沒有前線將士的浴血奮戰,磁州也要成爲戰場,區區一些箭支,又算得了什麼,我馬上令人給黑雕軍送來鐵箭二萬支,以表磁州的一點心意。侯都指揮使可派人到軍甲庫去看看,是否有所需之物。”

侯大勇見張訓豪爽,大喜過望,喝罷酒,親自到磁州軍甲庫,令侯大勇吃驚不小的是,磁州軍甲庫裡竟有數種火器。有的不明白如何使用,軍甲庫小校一一爲侯大勇講解。

一種是火箭,就是在箭頭部分縛上火藥,加引線,打仗時,把引線點上火,用弓射出去燒殺敵人。這在軍甲庫中存得最多。

另一種是火毬和火蒺藜,用火藥做成火藥包,加上助燃的瀝青和有毒的砒霜等物即成“火毬”;如果在“火毬”中再塞進些有刺的鐵蒺藜,那就是“火蒺藜”。由於“火蒺藜”與“火毬”實際上是同一東西,所以又叫“蒺藜火毬。“火毬”和“蒺藜火球”也均裝有引線,點燃後用拋石機拋向敵人,“火毬”可以使敵人灼傷中毒,“火蒺藜”則還能把敵人刺傷、刺死。

還有一種是大型武器火炮,是用一種名爲“拋石機”的工具改裝的。“拋石機”最初裝的是大石球,把大石球拋向敵人營壘;後來則把火藥做成火藥包代替大石球。由於火藥包比大石球輕,不單拋得遠,而且落地能燃燒,所以殺傷力也較大。

侯大勇想到黑雕軍作爲前鋒營,帶上大型武器,將影響行動,就厚着臉向張訓開口,要了二千支火箭。二萬支箭、二千支火箭,價值不菲,侯大勇沒有想到張訓如此慷慨,想想黑雕軍沒有什麼回報,叫軍士拿出磁州軍事地形圖,送給張訓。侯大勇給張訓解釋了一些圖標後,張訓也是將軍出身,認真看過地圖,道:“侯郎真是奇人,此圖當可抵得上雄兵萬人。”

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2章 新婚之夜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5章 城市規劃第3章 鋒芒初露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5章 操持家務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2章 潞州城外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4章 西軍風波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4章 西軍風波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章 富貴生活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4章 西軍風波第9章 疑雲重重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3章 符家說客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2章 新婚之夜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
第346章 蕩盡羣雄(二十四)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80章 風雲再起(三)第193章 廟堂之高(二十一)第10章 商隊北行(三)第334章 蕩盡羣雄(十一)第370章 蕩盡羣雄(四十八)第270章 鹿死誰手(三十三)第304章 南下之路(十九)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2章 新婚之夜第98章 鏖戰西北(十一)第336章 蕩盡羣雄(十三)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0章 借刀殺人第218章 決戰幽雲(九)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5章 城市規劃第3章 鋒芒初露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5章 操持家務第347章 蕩盡羣雄(二十五)第61章 奇襲隴西(一)第103章 鏖戰西北(十六)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116章 經營同心(二)第286章 南下之路(一)第12章 潞州城外第192章 廟堂之高(二十)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97章 廟堂之高(二十七)第245章 鹿死誰手(八)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4章 西軍風波第360章 蕩盡羣雄(三十八)第20章 澶州城外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36章 爭奪河套(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八)第326章 蕩盡羣雄(三)第4章 西軍風波第141章 爭奪河套(六)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91章 南下之路(六)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327章 蕩盡羣雄(四)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43章 蕩盡羣雄(二十一)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7章 富貴生活第200章 廟堂之高(三十)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4章 西軍風波第9章 疑雲重重第337章 蕩盡羣雄(十四)第13章 火燒糧倉第125章 經營同心(十一)第231章 決戰幽雲(二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章 草原生活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29章 決戰幽雲(二十)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3章 符家說客第173章 爭奪河套(三十八)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299章 南下之路(十四)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307章 南下之路(二十二)第252章 鹿死誰手(十五)第312章 南下之路(二十七)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10章 攻破總壇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259章 鹿死誰手(二十二)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22章 新婚之夜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369章 蕩盡羣雄(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