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

幽州契丹軍將領,就如一隻行爲懶散而本性兇猛的獵狗,當戰爭威脅籠罩在幽州上空之時,整個幽州契丹軍也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契丹人行軍的作戰組織以及其軍事編制大部分沿襲其原始的部落作戰習慣而來。

在作戰組織中,每一個“正軍”配家丁兩人,馬三匹,兩家丁等於副軍,一守營輔,從事各種內務,一人專門收集糧草,正軍則專門從事戰鬥。三馬也相類似,一馬爲爲私稱爲戰馬,其餘的兩匹戰馬爲副馬以備騎用,如此三人三馬一正二副,構成了一個作戰的小單元。

隨着契丹地域的擴大、人口的增加,其作戰方式有所改變。

在軍事組織中,契丹的軍隊分爲宮衛軍、御帳親軍、部族兵、五京鄉丁和屬國兵五種,前兩種軍隊是遼人的主力軍隊,相當於大周朝的禁軍,部族兵分辦大首領部族兵”和“一般部族兵”,淵源於早期契丹部落軍隊,是諸部族首領的私兵,類似於大周朝各節鎮的軍隊,五京鄉丁則是遼五京一帶的鄉民,以漢人居多,編爲鄉丁,主要擔任雜役,另外還有遼之屬國的軍士,稱爲屬國兵。

駐守古北口軍寨的契丹軍屬於部族兵,是耶律洪山的部族,由於耶律洪山長期生活在幽州,其部族兵也夾雜着一些契丹化的漢人,而韓世勳則是一名受漢人影響較大的契丹人。

在古北口軍寨的對面山嶺之上,軍寨守將韓世勳目瞪口呆地看着如螞蟻般密集的周軍,衣服很快就被汗水打溼,他和二十多名部下呆呆地看了一會,突然看到一羣周軍軍士離開了大隊伍,向着自己所在的山嶺跑了過來。

韓世勳這才如夢方醒,他用袖子在臉上揩了一把,鹹鹹的汗水讓眼睛刺痛難忍,他對手下道:“阿這裡。你帶十個人,趕快從小道回幽州向大帥稟報,周人追得緊,我就留在山口堵住他們。”

韓世勳是古北口守將,他在山嶺上看到對面周軍的攻勢,已經知道古北口軍寨保不住了,按照契丹軍律,丟失軍寨是重罪。韓世勳難逃一死,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韓世勳已經打定主意不回幽州,就讓阿里達回幽州報信,自己冒險斷後。

阿這裡是一個性情純樸的年輕人,聞言露出了欽佩之色,他耿直地道:“韓大哥,你帶人回幽州,我來擋住追兵。”韓世勳怒道:“少囉嗦,趕快走。再走就來不及了。”阿這裡不再多說。他把身上的箭支取了出來,遞給韓世勳,道:“韓大哥。保重。”阿這裡的手下也學着他的樣子,把箭枝全部遞給留下來阻擊的夥伴。

古北口軍寨位於兩座大山之間,兩座大山也極爲陡峭,周軍是沿着一條罕爲人知的盤山小道接近軍寨東側,這也是軍寨唯一的弱點。

“肯定是天殺的漢人泄露了軍機。”韓世勳一邊咒罵着漢兵,一邊帶着剩餘的手下在山嶺上佈防。韓世勳常年在山上狩獵,對於山嶺地形極熟,他帶着剩下的十二人埋伏在一塊巨大的岩石後面,岩石下面是一條小道,這條小道是周軍爬上山嶺地必經之處。若要繞過這塊巨石,幾乎要花上半天的時間。

韓世勳等十三人收集了一大堆石塊,放在巨石後面,並把箭枝從身上取下,放在順手處,等到這些準備工作做完,數十名周軍軍士已經出現在面前。

小道雜草叢生,從嚴格意義上,這條小道並非真正的道路。是由採藥、打柴、狩獵的山民長期踩踏而自然形成,兩人並行都顯得有些擁擠,因而,周軍軍士上山隊形拉得很開,速度也不快,七、八個周軍在前面探路,當他們看到帶着青苔的巨石以後,似乎意識到了危險,就停住了腳步。

過了一會,周軍幾位頭領停止了爭論,兩名周軍軍士一手持刀,一手舉盾,小心翼翼地朝着巨石探來。

“這些南蠻子,真他媽狡猾。”韓世勳率領着十三人,早已虎視眈眈,只等周軍軍士進入箭程便發出進攻,他看見周軍軍士沒有貿然進攻,便狠狠地罵了一句。

兩名周軍軍士剛要接近巨石,只聽得“嘣、嘣”兩聲弓弦響,前來探路的兩個軍士都中箭倒地,一人大腿上中了一箭,另一人腰上中了一箭。周軍軍士反應速度極快,他們舉着步兵圓盾,飛快地朝着倒地的兩人跑去。

韓世勳猛地站起身來,拉弓如滿月,望着奔跑的周軍軍士射去,他的手下也跟着跳將起來,拉弓便射,跟隨韓世勳打獵的契丹軍士,全是古北口軍寨箭法出衆者,十三人同時發箭,前來救援地周軍軍士悉數被射中。

前去探路和救援地周軍軍士多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行動之時皆用圓盾護住了要害之處,儘管中箭卻沒有性命之憂,他們掙扎着想逃出射程,巨石上的契丹人並不願意給他們逃走的機會,“嘣、嘣”的弓弦直響,受傷的周軍軍士腿上、手臂上不斷增添晃動的箭簇。

周軍的小頭領叫做黃平,是黑雕軍戰死校尉王青水的親衛,他是一位身經百戰卻總是升不了職的老兵,從軍七年,伍長就是他擔任過的最高職務人,他破口大罵道:“趕快放箭,讓狗日的契丹人也嚐嚐歷害。”禁軍軍士聽到黃平的罵聲,紛紛把弓箭拿了出來,和巨石上面地契丹軍士對射起來。

巨石上面的契丹人顧不得射殺傷兵,和禁軍軍士對射起來,受傷軍士趁機逃出了箭程。

韓世勳伏在巨石上,看見有兩個手下受了箭傷,就低聲道:“準備好石塊,放周軍到巨石下面。”

黃平檢查了軍士的箭傷,他嘴上罵罵咧咧,心中卻如明鏡一般,這一羣契丹人箭法精準,幾乎箭箭咬肉,若強攻必然傷亡不小,黃平是老兵油子,他略一思忖,便對手下道:“用火箭燒。”在禁軍中。每一伍中,都有五名軍士配得有火箭,作爲進攻的一種輔助手段,黃平看到岩石背後有不少枯草,便想到火燒契丹人之計。

韓世勳等契丹人早已把臉盆大的石塊準備好了,等待周軍強攻,不料周軍軍士用火攻,契丹人所埋伏的地點是一塊巨石。巨石附近土層較薄,雖然沒有大樹,卻全是亂草和小灌木,火箭射上來之後,枯草迅速“噼噼、啪啪”地燃了起來。

巨石後面是個懸岸,成爲天然的隔離帶,枯草燃燒雖然猛烈,但是沒有外援,很快就熄滅了。周軍軍士等到火勢稍小,便一涌而上巨石。契丹人已經無影無蹤。攻佔了巨石,通向山嶺頂部就沒有多少障礙了,黃平帶着周軍軍士。小心翼翼地到達了山頂。

登上頂峰,對面軍寨也就一覽無餘。

護牆已經被周軍軍士所佔領,寨門也被打開,殘存的兩百多契丹軍士聚在一起,依靠着五、六間石屋作抵抗,這六間石屋極爲牢固,相互成犄角之勢,契丹軍士佔據了要道,周軍數次進攻,都沒有成功。石屋前已經倒下了數十具周軍軍士的屍體。

王騰驤站在護牆上,山風吹來,長鬚飄動,很有些飄逸,又透着威嚴,當對面山嶺出現火光之時,他有了破敵之策。

周軍軍士弓弩手把契丹軍士封在石屋內,其餘軍士四處尋找易於燃燒地枯枝,再把枯枝全部扔向石屋。契丹軍士雖然識破了周軍地意圖,不斷派人想把枯枝扔出來,周軍弓弩手早就嚴陣以待,只要有契丹軍士露面,便立刻被射成刺蝟。

很快,石屋外面已經堆滿了枯枝。十數支火箭射過,熊熊火光頓時躍入天空。雖然契丹軍士有石屋作爲保護,可是高溫、濃煙,還是讓契丹軍士難以抗拒,等到火勢稍小,最後的契丹人舉着手中武器,瘋狂地衝了出來。

在密集弓箭的狙擊之下,這些勇敢的契丹人全部倒在了出擊的路上,整個軍寨瀰漫着濃烈的血腥氣和皮肉被火燒焦的臭味。當大火終於熄滅的時候,有數十名昏頭昏腦地契丹人放下武器,被趕到了軍寨中間的壩子裡。

王騰驤正眼也沒有瞧這些俘虜,他站在護牆上,觀察着古北口的地形,一名親衛上前,稟報道:“有四十九名契丹人投降。”王騰驤面無表情地道:“斬。”

佔領了古北口,王騰驤並不敢輕鬆,古北口是兵家必爭之地,事關幽州的生死存亡,此地,必然還有惡仗。

在軍寨的東北角,發現了一個小型的糧庫,裡面有不少存糧,打開糧袋,有一股淡淡的黴味,從品質上看,這些存糧已有三年左右。在西角,有一口深井,井水極爲清洌,喝在口中有一絲甘甜。

王騰驤率領着騎兵從拒馬河一路奔來,只帶了兩天的糧食,此時見到存糧和水源,高懸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王騰驤對親衛道:“讓幾位軍使都過來。”幾位軍使都衝鋒在第一線,激戰過後,深身都是鮮血。

王騰驤看到趙無極走路一拐一拐的,就關切地問道:“趙軍使,受傷了?”

趙軍使個子矮小,性格卻極爲粗毫,他咧嘴笑道:“我從這護牆上跳下來,把腳扭傷了,沒有想到這個護牆這麼高。”趙軍使上了護牆時,遇到一位手持板斧地契丹漢子,趙軍使本是江湖好漢出身,最長於用刀,他運刀如飛,契丹漢子抵擋不住,就從護牆上跳進院內,趙軍使跟着跳下了下去,一刀劈番翻使板斧地契丹漢子,戰鬥結束以後,趙軍使這才發現腳踝痛得歷害,這才發現他跳下的那一段護牆足有五米多高,一躍而下,已傷了腳踝。

王騰驤帶着幾位軍使走出古北口軍寨,認真觀察了地形,大家都暗叫僥倖:古北口地形險峻,兩座大山形成了一個近千米的山溝,南、北各有兩個狹窄地山口,古北口軍寨正在山溝的中部,要穿過山溝,古北口軍寨是必經之地。

王騰驤感嘆道:“古北口確實是名不虛傳,當得起‘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這八個字,若不是有熟悉古北口地形的軍士帶路,從崎嶇難走的間道接近了古北口軍寨,要以一千七百名騎兵強攻古北口,根本不可能。”

查探完地形,回到軍寨,王騰驤帶着衆人又上了護牆,王騰驤指着北面的極爲狹窄的山口,對趙軍使道:“趙軍使,北面的山口,是北下遼軍必經之地,你趕緊帶上五百人,砍伐樹木做柵欄,柵欄外的壕溝能挖多深就挖多深,你的任務就是死死卡在山口處,不能放一個契丹人通過。”

趙軍使把胸脯拍得“砰、砰”直響,道:“山口兩側全是陡壁,正面只有十步寬,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只有我在山口,就算有十萬契丹軍,也休想從山口通過。”

王騰驤用手指着南面的一個山口,對另一位文質彬彬的軍使道:“寧軍使,你的任務是守住南面的山口,不能讓幽州增援的人馬通過山口。”寧軍使是新近的武舉,其家族世代爲邊將,寧軍使的父親和王騰驤也是故交,王騰驤對寧軍使頗爲青睞,所以把極爲重要任務交給了他。

寧軍使對於王騰驤的戰略眼光極爲欽佩:北面和南面的山口,均是極爲險要之地,而古北口軍寨就處於兩個山口地中間部位,若發生了戰事,軍寨的預備隊隨時可以馳援。

王騰驤又道:“王軍使,你帶領兩百人,徹底挖斷我們剛纔經過的小道,不給契丹人以可趁之機,然後守在大山險要處,若契丹人棄馬上山,就用石頭把他們砸下去。”

軍隊是崇尚實力的地方,王騰驤率軍成功偷襲了古北口軍寨,他在幾位軍使面前也就有了威望,幾個人領命之後,就立刻行動起來。

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章 黑雕新軍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5章 道士陳摶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章 神出鬼沒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章 神出鬼沒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章 首戰告捷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21章 迎娶符英第9章 疑雲重重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9章 李暉到任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1章 商隊南行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1章 救濟難民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5章 中元節日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章 高平血戰第44章 獅熊爭霸(一)
第322章 南下之路(三十七)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54章 回鶻商隊(二)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223章 決戰幽雲(十四)第324章 蕩盡羣雄(一)第13章 攻城爲下(一)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96章 鏖戰西北(九)第365章 蕩盡郡雄(四十三)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75章 鹿死誰手(三十八)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63章 奇襲隴西(三)第13章 王樸來訪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21章 經營同心(七)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269章 鹿死誰手(三十二)第161章 爭奪河套(二十六)第239章 鹿死誰手(一)第2章 黑雕新軍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5章 道士陳摶第23章 決戰鳳州(七)第325章 蕩平羣雄(二)第8章 滄州城內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章 神出鬼沒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29章 經營同心(十五)第165章 爭奪河套(三十)第122章 經營同心(八)第110章 清水河畔(七)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10章 借刀殺人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52章 爭奪河套(十七)第106章 清水河畔(三)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174章 廟堂之高(一)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215章 決戰幽雲(六)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144章 爭奪河套(九)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2章 神出鬼沒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章 首戰告捷第111章 清水河畔(八)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162章 爭奪河套(二十七)第179章 廟堂之高(六)第21章 迎娶符英第9章 疑雲重重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49章 回鶻大軍(三)第19章 李暉到任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329章 蕩盡羣雄(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76章 回到大梁(八)第263章 鹿死誰手(二十六)第90章 鏖戰西北(三)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11章 商隊南行第364章 蕩盡羣雄(四十二)第164章 爭奪河套(二十九)第1章 救濟難民第219章 決戰幽雲(十)第9章 商隊北行(二)第375章 蕩盡羣雄(五十五)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69章 回到大梁(一)第127章 經營同心(十三)第358章 蕩盡羣雄(三十六)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8章 商隊北行(一)第5章 中元節日第191章 廟堂之高(十九)第59章 出使蘭州(二)第83章 風雲再起(六)第11章 救援友軍第366章 蕩盡羣雄(四十四)第15章 高平血戰第44章 獅熊爭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