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借刀殺人

侯大勇已能斷定此人是遼人,靈機一動,就用簡單的靺鞨語進行試探:“你是遼人?”那遼人顯是聽懂靺鞨,臉色大變,用靺鞨說道:“你是靺鞨人?”侯大勇改用中原語說道:“以前曾到過靺鞨部做買賣,見你身材相貌似是北地好漢,故有此一問。”

那遼人聽到侯大勇是漢人,臉色稍緩,卻也不願多說,專心洗馬,不再搭理侯大勇。

當侯大勇巧遇遼人之時,劉存孝正在密室裡和遼人羽陵商談。

廣順二年十一月,天氣已經極冷,北風帶着雪花撲面而來,讓人忍不住縮着頭,大地一片蕭瑟。滄州城內的老百姓和其它地方的老百姓一樣,都沉入了夢鄉,他們不知,災難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到他們頭上。

大周的形勢就和這天氣一樣,低沉陰冷得讓人心寒。在顯德二年正月,慕容彥超起兵反叛,南唐派兵策應。澶州節度使、檢校太保柴榮累次上書請求出徵,卻爲權臣王峻所阻,而未能如願。大將曹英率兵討伐叛賊,數月無功,直到陛下郭威親征,在六月份才平定這場叛亂,而這不過是衆多危機中的一起。

滄州劉存孝反叛已勢在必行。

此次劉三帶着商隊到北地,除了貨真價實地做買賣外,還肩負着一項重任,就是向遼人提出具體借兵事宜。當劉三商隊完成所有任務,帶着貴重物品回滄州時,不料突遇馬賊悉獨官,所幸劉三逃得性命。遼人得知劉三商隊遇襲,爲表誠意,派出大隊騎兵追殺悉獨官,悉獨官這時才知惹了大麻煩,他爲人狡猾,多次圍捕皆逃脫,其馬隊卻被消滅,因此,劉存孝才知道悉獨官未死。

滄州位於海河流域的下游,多條河流匯聚入海,有“九河下梢”之稱,土地貧瘠,洪澇災害不時降臨,更是處於周、遼的交界地區,人煙稀少、土地荒涼。

劉存孝征戰十餘年,積功成爲北地邊關節度使。劉存孝本爲滄州人,做到節度使也算功成名就。這邊關節度使之位,責任重大,任務艱鉅,爲抵禦遼人,在大周陛下郭威的充許下,劉存孝招兵買馬,鑄造武器,不知不覺中擁有精騎萬人,裝備精良,和遼人作戰多次,沒有讓遼人佔到便宜。劉存孝卻和其餘武人略有不同,他粗通文墨,對下並不十分殘暴,糧稅役工也不太重,因此,在劉存孝治理之下,滄州這邊關重鎮反而比較爲平安。

但是,人的yu望是沒有止境的,當一人手中的實力足夠強大之時,難免會升起異心。慕容彥超起兵後,遼主和南唐均多次派人聯絡劉存孝,劉存孝羽翼漸漸豐滿,見大周形勢危機,不覺心生反意,欲效法石敬塘,借兵契丹,取大周而代之。

東城郭家爲周太祖母族郭家族人,也是滄州大戶,郭行簡與柴榮交好,因此,郭家深爲劉存孝所嫉,只是未起兵時,不能對郭家有任何動作,否則定會引起注意而招來麻煩,但是,劉存壽對郭家重要成員特別是郭家父子,一舉一動都嚴密監視。

劉存孝與遼人羽陵約定,二十天後,遼人出兵三萬,兵分兩路,一路一萬精銳攻定州,吸引大周兵力,另一路二萬主力精銳與劉存孝合兵一處攻打德州。同時,南唐也承諾出兵擊武勝,威脅大梁。北漢劉崇本是大周的死敵,一直佔據太原虎視眈眈,料定絕不會放過這個機會。如此,大周必將顧此先彼,被各個擊破。

“侯大勇到了郭家”和“侯大勇與郭炯在街邊談話”這兩件事情,劉三很快就知道。劉三在北地偶遇侯大勇,並不知其底細,只是見到此人極爲勇悍,遇事冷靜,實爲大將之才,故此有心拉攏。可是侯大勇拒絕到劉存孝軍中效力,卻接連和郭家來往。遼國密使和劉存孝商議完後,劉三將此事告之劉存孝。

“此子甚爲機智深沉,非滄州本地人,來路不明,不爲我所用,也絕不能壞我大事。侯大勇雖救過你,但幹大事不拘小節,要設法除之。”劉存孝陰沉地對劉三說。“如侯大勇和郭家有來往,擊殺要小心從事,不能在你的府第動手,此時絕不能引起郭家猜疑。但要派人監視侯大勇。”

劉三出計道:“侯大勇曾在商隊擊敗趙武,極爲剽悍,不好對付,而趙武此人心胸狹小,比武敗北後,定是心有不服,可否用借刀之計,讓趙武擊殺侯大勇。”

“可,不過趙武能否擊殺侯大勇。”

“侯大勇雖強橫,畢竟未習武藝,趙武上次過於託大,兩人真正交手,鹿死誰手還未可知。我叫花郎去趙家,送些錢物,以示好趙武,同時要告訴他,侯大勇在劉府到處吹噓,說趙武被他一招擊敗,趙武徒有虛名,以激起他的怒氣。然後派人把侯大勇的行蹤在無意中告訴趙武。”

早上,侯大勇穿着運動短衣褲,練習何福貴所授何家十二刀。何家十二刀刀法並不複雜,侯大勇卻覺仍有一些花哨的地方,就參照了苗刀、東洋刀和泰刀的技法,根據現代力學原理,選定五式練習。遼人所送寶刀是單手執刀,刀柄不長,適於馬上作戰,侯大勇想到在博物館見過的苗刀,可雙手持刀也可單手持刀,馬戰陸戰都可以,是實戰的好兵器。“以後有機會,開一個鐵匠作坊,實驗一下記憶中的治鐵方法,增強硬度和韌性,參照苗刀樣式,或許還可以造出更適合作戰的兵器。”

春蘭坐在院子邊,看着侯大勇練習刀法,秋菊則在爲侯大勇作早飯。當侯大勇停下休息時,春蘭就拿出手帕給侯大勇擦汗。當春蘭凍得發僵的手指觸到侯大勇熱乎乎的後背時,不覺心中一蕩。

侯大勇心中卻隱藏着一些陰影,郭炯所言、劉存孝的無心之語、鐵匠營打造兵器、招募兵士、劉府遇到穿漢裝的遼人,種種跡象連在一起,意味着什麼?

“這個時代和二十世紀初的中國軍閥割據的情況相似,外有強敵,內是軍閥混戰,有槍就是草頭王。劉存孝爲節度命名,是武官中的最高級別官員,有實力和膽量謀反。在這個時代,謀反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換一個老大而已,但是不能讓遼人插手,讓遼人插手就是賣國賊。”

“如果我是劉存孝,要造反,應具備什麼條件,採取什麼措施?首先是要招兵買馬,其次要糧草充足,第三還要有強援。北漢擁兵自重,背後依靠遼人,大周始終未能擊破,趙氏兄弟在二十年後才最終迫使北漢投降。但劉存孝是否具備這些條件。”

“如果劉存孝反叛,從自己所知歷史來看,反叛肯定不成功,自己不能成爲陪葬品。看來郭家對劉存孝有提防,郭炯纔會說出這種示警的話。今天可騎馬再到城裡、城外走走,看看地形,觀察一下是否有叛亂的蛛絲馬跡,畢竟叛亂要動用大量人力、物力,不可能沒有痕跡。”

侯大勇對當前形勢進行了反覆分析,吃過早飯後,帶好自己的幾樣寶貝,特別是把手槍帶在懷中,匕首掛在順手的地方,長刀太過顯眼就放在屋內。

劉府在西城,侯大勇騎馬很快就在城內轉了一圈,見城區有兵營兩處,人數不詳,東西南北四門各有一隊兵士,在城西和城南有三處糧庫、草料場。城西還有一個兵器作坊,裡面熱火朝天,匠人在百人以上。

侯大勇欲走近去看,卻被一兵士喝住“這廝在這作甚,小心吃鞭子。”並作勢欲打,只是見到侯大勇人高馬大,氣勢不俗,鞭子才未落下。侯大勇出城沿官道隨意而行,走不過一里,又瞧見一座兵營,上面高高飄着“劉”字大旗,在風中展開,發出陣陣“獵、獵”響聲。此兵營甚大,從所佔面積來看,只怕在數千人以上。

當侯大勇出城而去時,劉三已得到侯大勇在城內的詳細行蹤,“這廝專在軍機重地轉悠,顯是不懷好意,真是引狼入室,留他不得。”

侯大勇離開軍營時,來到一片開闊地,“風”急不可奈,昂起頭,打着轉,侯大勇知“風”心意,放開馬繮,任由“風”馳騁。人、馬過足了癮,已到中午時分,於是慢慢往回走。當路經一片樹林時,只見趙武在林中道路上橫刀立馬,冷眼瞧着他。

侯大勇一驚,卻不動聲色,道:“幾天未見到趙兄,別來無恙。”

“那日你使詭計,讓我當衆出醜,還到處吹噓,今日又來比過,刀槍無眼,你可要小心。”

“當日遇馬賊,趙兄與我共同抗敵,實有同生共死之誼,何必再動刀槍。”

“少說廢話,放馬過來。”

“沒有侯某替你阻敵,你未必能逃過馬賊追擊,難道趙郎就不記得了。”

聽到侯大勇此言,趙武似乎猶豫一下,但馬上堅定下來。

侯大勇接着說:“要比武也行,可否給我一把兵器,否則就不是比武而是謀殺。”

趙武不再答話,提刀拍馬上前。

侯大勇提馬就跑,“風”極爲機靈,隨着侯大勇的指示,一轉身,縱身穿進道路右側樹林。趙武緊追不捨,也衝進樹林。卻只見“風”上並無一人,趙武暗叫不好,已覺後背一痛,眼前發黑,想來被利器所傷,心知不好,就用雙手抱緊馬頭,又衝出樹林,拍馬狂奔。

當侯大勇見到趙武時,就知來者不善,自己未帶長刀,而手槍子彈用一發就少一發,就故意和他說話,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時觀察地形,思考對策,隨後縱馬進入樹林,迅速抓住一根樹枝,離開“風”,翻身上樹,當趙武見到“風”時,侯大勇扔出匕首,正中其後背,匕首深深地插在趙武后背。

侯大勇騎上“風”,匆匆回城。

(第十章完)

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9章 解救符英第6章 激戰馬賊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1章 山雨欲來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2章 新婚之夜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章 解救符英第5章 中元節日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7章 黑雕軍營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1章 救濟難民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4章 黃牛軍寨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26章 經營同心(十二)
第353章 蕩盡羣雄(三十一)第234章 決戰幽雲(二十五)第249章 鹿死誰手(十二)第39章 節度三州(三)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7章 節度三州(一)第14章 再襲敵軍第315章 南下之路(三十)第9章 解救符英第6章 激戰馬賊第284章 鹿死誰手(四十八)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06章 南下之路(二十一)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242章 鹿死誰手(四)第143章 爭奪河套(八)第204章 廟堂之高(三十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60章 出使蘭州(三)第240章 鹿死誰手(二)第13章 大軍奇襲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43章 鹿死誰手(五)第71章 回到大梁(三)第318章 南下之路(三十三)第23章 符英掌權第244章 鹿死誰手(六)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22章 決戰鳳州(六)第11章 山雨欲來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2章 拒捕出城第22章 新婚之夜第84章 風雲再起(七)第95章 鏖戰西北(八)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84章 廟堂之高(十二)第9章 解救符英第5章 中元節日第32章 決戰鳳州(十二)第33章 決戰鳳州(十三)第128章 經營同心(十四)第97章 鏖戰西北(十)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52章 回鶻大軍(六)第61章 奇襲隴西(二)第248章 鹿死誰手(十一)第241章 鹿死誰手(三)第17章 黑雕軍營第137章 爭奪河套(二)第48章 回鶻大軍(二)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72章 回到大梁(四)第147章 爭奪河套(十二)第166章 爭奪河套(三十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138章 爭奪河套(三)第233章 決戰幽州(二十四)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217章 決戰幽雲(八)第374章 當今羣雄(五十四)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163章 爭奪河套(二十八)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5章 大梁城內(一)第285章 鹿死誰手(四十九)第208章 廟堂之高(三十八)第47章 回鶻大軍(一)第278章 鹿死死誰手(四十一)第85章 風雲再起(八)第237章 決戰幽雲(二十八)第311章 南下之路(二十六)第247章 鹿死誰手(十)第265章 鹿死誰手(二十八)第1章 救濟難民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321章 南下之路(三十六)第332章 蕩盡羣雄(九)第175章 廟堂之高(二)第272章 鹿死誰手(三十五)第4章 黃牛軍寨第155章 爭奪河套(二十)第168章 爭奪河套(三十三)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341章 蕩盡羣雄(十八)第283章 鹿死誰手(四十七)第260章 鹿死誰手(二十四)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317章 南下之路(三十二)第349章 蕩盡羣雄(二十七)第150章 爭奪河套(十五)第126章 經營同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