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疑雲重重

李雲、竇田、郭寶玉等人,都是冶金鑄造專家,見到如此鋒利的匕首,自然是愛不釋手,聽說此刀是雲遊天下的高人所賜,想來高人神龍見首不見尾,只怕今生無緣見到這等高人,皆嗟嘆不已。侯大勇在軍事院校的時候,對古代治金技術略知一二,卻也沒有深究,小時家鄉二叔開了一家生產簡單農具的小工廠,自己常去那裡玩,見得多了,對其簡單的工藝也瞭解一些皮毛。侯大勇暗道:不知現時的治金技術達到了什麼程度?

侯大勇就對李雲說道:“我對鍛鑄之法略有所知,不知能否帶我看看。”

古人的生產工藝,在當時技術條件下已較完善,達到了很高的技術水平。除了鑄造鐵獅子外,作坊還爲當地人造一些生活用具,工匠們把白口鐵經高溫退火得到的一種高強度鑄鐵,具有較強的塑性和衝擊韌性,和現代農具相比並不遜色多少。侯大勇心想:“以現在他們所掌握的技術,稍加改進,就可以造出更爲鋒利的武器,若能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定可大幅度提高軍隊戰鬥力。”

侯大勇卻不太明白在此時條件下,怎麼能鑄造出重達四十噸重的鐵獅子。竇田見侯大勇看得仔細,每到關鍵處就不經意露出特別注意的表情,顯得頗爲內行,不敢大意,就詳細給侯大勇作了鑄造鐵獅子的設計說明:“我等欲用泥範明澆法鑄造鐵獅子,就是先塑出雛形,然後貼出外範,再把雛形颳去一層留下實心,將外範拼接壘起,羣爐燒鑄,最後清除外範掏淨實心,就可以鑄造成功。”

侯大勇知道鐵獅子鑄造極爲成功,在一千後的現代社會裡,鐵獅子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國寶級文物,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此等鑄造工藝可稱爲規模宏大,技術精湛。此時,侯大勇對古人持有的心理優越感蕩然無存,只有深深的敬佩,忍不住在心中嘆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達到了如此高的境界,可惜,到了十八世紀,卻日漸退步,問題到底在那裡?”

李雲對侯大勇說:“近日,節度使徵召匠人到西城鐵匠營,要打造一批兵器,對付遼人,滄州和北地遼人很近,遼人多次打到滄州城,不得不加強武備。我這裡的工匠被抽去不少,我去給節度使多次說情,才把竇田、郭寶玉少量匠人留下,否則,我這鐵獅子就只有停工了。”

“滄州城牆高大,各項防守措施完備,遼人善野戰不善攻城,遼人來攻城,卻是以已之短攻敵之長,我要是遼人,決不攻此堅城,只需圍住,打掉援軍,一座孤城能守多久。”

李雲沒有想到侯大勇對軍事還頗有見地,笑道:“侯郎幸不是遼人,否則滄州危矣。”

在城內遊逛了一天,回到西宛別院,侯大勇想到每天早上長衣長褲鍛鍊極不方便,便按照現代運動短衣褲的樣式,畫了個草圖,讓春蘭、秋菊照着做。隨後,侯大勇則提了一桶水,來到馬廊,爲“風”洗刷,此事侯大勇堅決不讓別人代勞,因爲根據現代科學理論,經常幫戰馬洗刷,能增強人與馬的感情,使雙方更爲和諧,而在戰鬥中,人與馬能否協調非常重要。“風”在馬廊裡關了一天,極不耐煩,見到侯大勇,就用頭在侯大勇身上使勁地蹭。

馬廊其餘的馬,從身形、精神和毛色等多方面,都不如遼國和粟末靺鞨部落的馬匹。

“難怪中原軍隊打不過草地民族的軍隊。在冷兵器時代,騎兵具有步兵所沒有的強大沖擊力和高度機動性,蒙古人對騎兵戰術的巧妙運用達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把騎兵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鐵騎所至,東西方軍隊潰不成軍,望風而逃。中原地區馬匹數量不足,質量不高,軍隊對騎兵運用不夠,所以長期以來對遊牧民族無可奈何。”侯大勇輕輕撫着“風”,不由自主想到戰馬在軍事上的運用。

晚上,劉三又邀請侯大勇參加了晚宴。

回到別院,春蘭、秋菊還在燈下對着圖案忙活,侯大勇喝酒喝得累了,對兩女說道:“這麼晚了,你們就別做了,我又不急着穿,明天做吧。” 春蘭、秋菊應了一聲,卻未停下。

第二天,侯大勇醒來之時,一套像模像樣的運動短衣褲已放在牀頭,試穿一下,還挺合身,就沒有換下,穿着新做好的運動短衣褲來到了外間,見兩女還未醒,料是昨晚做得很晚。侯大勇見秋菊的胳膊露在外面,就輕輕地拉了拉被子把她的胳膊遮住。當侯大勇轉身出門時,一滴淚珠順着秋菊的臉頰流了下來。

來到院子裡,冷風一吹,侯大勇連打數個寒戰,連忙作起準備活動。按照部隊的習慣,侯大勇先在院子裡慢跑,等到身體發熱,纔開始活動關節。做完準備活動,就依次做了一百個俯臥撐、五十個蛙跳、十次倒立、五十個深蹲。做完這些項目,汗水已出來。想到上次商隊遇襲時,打不過馬賊悉獨官,如不是有手槍,還不知結果如何,便拿出遼人送的長刀,一陣劈、砍、刺,雖勢大力沉,卻沒有成套的招式,

“看來,有必要拜師學一套刀法,要不然遇到高手還是打不過。”

晨練結束不久,就傳來敲門聲。秋菊去打開門,商隊武師何福貴走了進來,見侯大勇穿得奇怪,大汗淋漓,讚道:“難怪恩公一招擊倒趙武,如此勤勉,我等大大不如,恩公的衣服甚爲奇怪,不過行動倒也方便。”

“侯某和人打鬥,勝在體壯力大,並未學藝,想拜師而不得,空有好刀,而無絕技。”

“侯郎是何家的大恩人,若看得起何某刀法,願與君討教一二。”本來何家刀法要經過正式拜師,成爲弟子才能相授,何福貴見侯大勇對付趙武時招術狠辣,擊馬賊時勇悍異常,自付並無取勝把握,更主要的原因是其爲五郎的救命恩人,因此,聽侯大勇開口,何福貴就以討教的名義將何家刀法傳與侯大勇。

何福貴在別院中接過侯大勇的長刀,連稱好刀,然後將何家刀法十二式舞將開來,只見刀法雄健凌厲,步法急速,靈活多變,特別是連擊突出。侯大勇見何家刀法並不複雜,但刀勢凌厲,且多劈砍,很適合馬上使用,便說:“此刀法如若在馬上使用,威力更大。”

何福貴誇道:“侯郎真是好眼光,我祖上爲唐軍大將,當年唐軍持橫刀用以衝鋒,遠勝單刀及其它短兵器,何家刀法就是源於馬上刀法。”

侯大勇若有所思道:“馬上決戰,一招制勝,刀法繁複反而無益,若軍中習練,不過三五招足矣。”

何福貴將十二路刀法一一演示給侯大勇,侯大勇練習多遍終於將刀法記住,雖說刀法簡練,要練精卻非一日之功。何福貴見練習得差不多時,就邀侯大勇到其家中一聚。

來到東城何家也算殷實之家,專門有一塊練武場,旁邊放着刀、槍、劍、戟、 斧、鉞、鉤、 叉、鞭、鐗、錘、抓、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兵器,場中兩三名青年人在練功,華服青年郭炯也在場中。

另一間房屋,則爲在商隊中戰死的弟子上着香。

中午就在何家用餐,何家和劉家不同,劉家家宴,菜式繁多,常有奇珍異菜,而何家則粗盆大碗,中間有一個粗瓷盆裝着一大盆豬肉,另外就是一些大盤的素菜。侯大勇、何福貴及衆弟子圍坐在桌旁,大碗喝酒,大塊吃肉,這等情景,和劉家卻又不同,侯大勇彷彿又回到了部隊裡,和戰友們在一起爭搶飯菜。

桌上,何福貴說到侯大勇一招打敗趙武、擊傷悉獨官、勇救衆人等英雄事蹟,衆弟子都露出不相信的表情。當郭炯聽何福貴談到侯大勇在北地偶遇商隊時,就問道:“侯郎與劉三以前並不相識?”聽到此問,侯大勇敏感地意識到郭家和劉家不和,“難怪郭行簡聽到我住在劉家,立馬就變了臉色。”

在酒意中,一干弟子紛紛要和侯大勇比試比試。侯大勇自付,在部隊所學,都是一招致敵的招術,自是不能在比試中用,束手束腳,自己則在拳腳、兵器上均無取勝把握,還不如和他們摔跤,還有點取勝把握。侯大勇向何福貴說到:“我所學都是與猛獸打鬥的招術,拳腳無眼,恐怕傷人,我們不若來角骶。”當時角骶在中原也十分盛行,弟子們平日常作角骶之戲,所以何福貴就點頭同意。衆弟子推薦郭炯與侯大勇比試,結果郭炯被侯大勇連摔三跤,另外上來一名弟子也被迅速摔倒。於是,衆弟子皆服侯大勇。

比試完後,衆人坐在練功場邊閒聊,一弟子說:“侯郎真是英雄了得,現在劉節度使正在招募兵士以抗遼人,何不去投軍,必可取得戰功,出人頭地。”侯大勇聽罷,只是含笑不語。

酒足飯飽,侯大勇騎着“風”告別何福貴,當走到拐角處,突地閃出一人,正是郭炯,郭炯道:“我佩服侯郎英雄,若不是侯郎所帶山參,家母也不得救,因此,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但說無妨。”

郭炯向四周望了望,低聲道:“侯郎要從軍,儘可到別處,我願作推薦,節度使未必是抗遼人,最好別去,切記、切記。”

當侯大勇和郭炯說話時,一雙陰冷的眼睛正盯着他們。

郭炯走後,侯大勇沉下心,慢慢地思考郭炯所說之話,忽然想到一事,不覺心中一跳。當日晚宴,劉存孝說到“侯郎擊傷賊首悉獨官,實是英雄了得。”“悉獨官被我擊落馬下,是死是活我亦不知,劉存孝怎麼就能肯定是被擊傷而非擊死?”

回到別院,侯大勇雖心中有事,仍然堅持到馬廊爲“風”洗刷,進入馬廊,見裡面多了好幾匹馬,雖不如“風”,卻都是剽悍、雄健的戰馬。“風”和這幾匹馬頗爲親熱,互相不停地用頭擦試。“難道,這幾匹馬來自北地?”

正在此時,馬廊又進來一人,提着水,看來也正準備爲馬洗刷,此人穿漢服,身體強健,皮膚呈黑紅色,留着濃濃的鬍鬚。當來人從侯大勇身邊經過時,侯大勇聞到草原特有的氣息,而此人腰間佩着一把短刀,不甚顯眼,侯大勇卻一眼認出,此刀雖是短刀,形制卻和遼人那把長刀一樣,爲遼人慣用的刀具。

“此人是遼人?爲何在此?”侯大勇有些納悶,聯想到郭炯所說,一種不祥的感覺涌上心頭。

(第九章完)

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0章 中牟縣令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章 鋒芒初露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3章 王樸來訪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5章 遇到商隊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13章 王樸來訪
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09章 南下之路(二十四)第289章 南下之路(四)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92章 鏖戰西北(五)第13章 火燒糧倉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296章 南下之路(十一)第287章 南下之路(二)第75章 回到大梁(七)第68章 大戰過後(五)第235章 決戰幽雲(二十六)第361章 蕩盡羣雄(三十九)第134章 經營同心(二十)第40章 節度三州(四)第246章 鹿死誰手(九)第302章 南下之路(十七)第46章 獅熊爭霸(三)第50章 回鶻大軍(四)第277章 鹿死誰手(四十)第357章 蕩盡羣雄(三十五)第130章 經營同心(十六)第19章 李暉到任第345章 蕩盡羣雄(二十三)第24章 手紙問題第117章 經營同心(三)第21章 迎娶符英第251章 鹿死誰手(十四)第202章 廟堂之高(三十二)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142章 爭奪河套(七)第67章 大戰過後(四)第74章 回到大梁(五)第211章 決戰幽雲(二)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112章 清水河畔(九)第10章 中牟縣令第148章 爭奪河套(十三)第101章 鏖戰西北(十四)第47章 節度三州(七)第180章 廟堂之高(八)第268章 鹿死誰手(三十一)第89章 鏖戰西北(二)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6章 蛙跳行動(一)第114章 清水河畔(十一)第44章 獅熊爭霸(一)第182章 廟堂之爭(十)第340章 蕩盡羣雄(十七)第313章 南下之路(二十八)第220章 決戰幽雲(十一)第295章 南下之路(十)第153章 爭奪河套(十八)第19章 又見青葉(二)第3章 鋒芒初露第16章 鄭州任職第20章 決戰鳳州(四)第228章 決戰幽雲(十九)第79章 風雲再起(二)第65章 大戰過後(二)第三六十七章 蕩盡羣雄四十五第250章 鹿死誰手(十三)第13章 王樸來訪第354章 蕩盡羣雄(三十二)第30章 決戰鳳州(十)第66章 大戰過後(三)第109章 清水河畔(六)第333章 蕩盡羣雄(十)第301章 南下之路(十六)第88章 鏖戰西北(一)第51章 回鶻大軍(五)第266章 鹿死誰手(二十九)第167章 爭奪河套(三十二)第118章 經營同心(四)第124章 經營同心(十)第108章 清水河畔(五)第189章 廟堂之高(十七)第20章 郭府壽宴第214章 決戰幽雲(五)第264章 鹿死誰手(二十七)第5章 遇到商隊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146章 爭奪河套(十一)第328章 蕩盡羣雄(五)第41章 節度三州(五)第104章 清水河畔(一)第107章 清水河畔(四)第254章 鹿死誰手(十七)第53章 回鶻商隊(一)第298章 南下之路(十三)第17章 決戰鳳州(一)第17章 黑雕軍營第227章 決戰幽雲(十八)第26章 侯府家事(三)第三百五十五 蕩盡羣雄三十三第342章 蕩盡羣雄(十九)第139章 爭奪河套(四)第21章 決戰鳳州(五)第13章 王樸來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