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一伐 (1)

“根本就不該同時進行兩個任務,”聽到這個消息後,南京的北伐軍統帥部頓時一片抱怨之聲,金求德進行遠程覆盤後認爲:“第六師應該置各據點於不顧,拼着損失一些防守部隊也要集中力量反擊李定國的主力。”

金求德認爲這樣第六師就有機會重創分兵作戰的李定國的某支部隊,形成一種交換的局面:“順軍根本打不起消耗戰!”

“或者一門心思地支援據點,反正只要保住大部分的渡口,李定國的軍隊就算滲透過來也是無本之木。”趙慢熊的意見相對保守,他覺得只要卡住李定國的後路和補給線,以不變應萬變,那李定國故意製造的混亂局面自然就消解了,看清形勢後明軍可以倚多爲勝。

“最後兩頭落空。”南京北伐軍並不認爲自己是事後諸葛亮,而是湖廣北伐軍犯了低級錯誤。

緊接着傳來的戰報也不是什麼好消息,退卻的第六師據點部隊又中了李定國的幾次埋伏,現在第六師已經戰鬥力大減,正全速向南退卻,而第三軍直屬和第五師也不清楚李定國到底是在繼續追擊第六師,還是掉頭打算配合餘深河,或是正躲在半路準備伏擊第三軍主力——如果他們去增援敗退的第六師的話。

“李定國本來就是打埋伏大王,在河南的時候許平總是把設伏的仗交給他指揮,我看他多半還是像伏擊第五師。”

無論南京方面的北伐軍如何判斷,他們現在能做的都只能是等待湖廣明軍的決定和戰報。

在順軍發起****的第二十天後,收縮在武昌府的第三軍發現他們陷入了一種窘境,他們附近的順軍大約有三萬人,比第三軍現在掌握的兩萬人要多出一半,而這三萬敵軍分成兩股。李定國和餘深河各帶領一股,正以第三軍的主力爲圓心做旋轉,從容不迫地掃蕩着周圍地區,剛剛被組建起來的明軍民團不是倒戈就是被消滅,而第三軍只能瞪眼看着,儘管任何一路順軍實力都劣於明軍主力,但是明軍擔憂攻擊其中的任何一支都會遭到另外一支的夾擊。

在幾天的焦慮過後,第三軍發現周圍的府縣紛紛換上了順軍的旗幟,自己竟然就要被一支比自己多不了多少敵軍包圍起來。既不願意放棄武昌更擔憂撤退會受到伏擊和追擊的明軍,最後決定向後方請求解圍的援軍。

“第六師正在補充,目前所有的補充兵都在補充江西的三個預備師,因此第六師的人員恐怕一時很難湊齊。”因爲議會的擴軍決心過於雄心勃勃,一下子鋪開三個師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師完成了準備工作,而且看起來段時期內也完成不了。

“武昌人口稠密,但是糧食儲備並沒有多少,如果斷糧的話第三軍就得拼死突圍。”

“這準又會中李定國的埋伏,而且還會放棄武昌。”

南京北伐軍的第一個命令就是停泊在長江口的水師整裝待發,北伐軍要求他們做好強行突破應天府順軍江防的準備。

“這是江面,戰艦在上面會被當成靶子打。”鄭成功知道許平曾親自過問過江防問題,尤其是應天府一代,那裡炮臺密佈,爲了封鎖長江許平還專門鑄造了幾門六十六磅和一批門五十四磅炮運到炮臺上。以長江的寬度而言,這些江防炮將會對鄭成功的大型海船構成致命的威脅。本來在陸軍佔領這些江防炮臺前,鄭成功不打算出動水師炮擊南京城或是去支援上游運輸,但命令就是命令,鄭成功抱怨了兩句後,還是下令水師做好出發準備,他下令在此次各艦要把木料儲備增加一倍。

在水師做準備的時候,南京方面的北伐軍決定向湖廣派出援軍,考慮動用的是眼下正包圍着安慶和廬州的第四軍,他們開到湖廣後先與第六師匯合,然後以近五萬之衆去給武昌解圍——北伐軍不認爲這是李定國能抵擋的兵力。

不過被圍在安慶和廬州的順軍也不能放他們跑了,北伐軍下令中路的第五軍立刻向西接替第四軍的陣地。

最後一個擔憂是已經接過南京和山東軍權的許平會趁機跳出來給北伐軍搗亂,因此北伐軍統帥部急令第六軍火速北上進入戰區——之前賀飛虎的第六軍被北伐軍仍在後面負責地方治安工作。

如此南京正面北伐軍依舊擁有四個軍的雄厚兵力,而北伐軍認爲許平很難拼湊出五萬野戰部隊,就是這些部隊依舊分散在整條戰線上——只有招架之功,全無還手之力。

時光流轉,

“每當想起古時的戰爭時,人們眼前總是情不自禁地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一個頂盔帶甲的驍勇將領,統帥着他忠心耿耿的一羣勇士,在百萬敵軍中殺進殺出,甚至孤身一人,舞動着銀槍縱橫於百萬敵陣之中——他英武的身姿甚至贏得了敵方的暗自讚歎。可是這一切永遠不會再出現了,因爲齊王建立了一支個人勇敢和武藝再也不能抗衡的軍隊,戰場上永遠會被密密麻麻的步兵方陣和如林的刺刀所主宰,沒有勇氣,沒有智謀,只有更多的補給和瘋狂生產出來的軍火。任何古時的勇將,與這樣的軍隊交戰都會變得如同飛蛾撲火一般。

而齊王建立的官吏制度也是同樣,我們再也不會讀到一個運籌帷幄的賢臣,依靠令人拍案叫絕的智計挫敗敵人的故事,從此以後,中華再也沒有這樣令人讚歎的故事可以供子孫品讀。在官場這個戰場上同樣沒有了勇氣和智慧,齊王依靠競選訓練出來的官吏就是其中的步兵,他們以算學爲武器,舉着冷冰冰的由數字和圖標製成的刺刀,把鬥智鬥勇變成了毫無生趣的計算。

大順的官吏被這冷酷的官僚機器碾碎了,失敗得毫無懸念,這真是一個悲哀,爲我們中華同時失去的勇將和智臣”

“無可救藥的悲觀主義者,”李訟師把別人剛送給他的暢銷書——前明崇禎朝末任首輔魏藻德的兒子寫的《明末齊初》仍到了桌子上,他絲毫不覺得這有什麼可悲的,競選機制造成每一個政界人物首先要有能力經營好自己的小團隊、能夠高效地使用手中經費、善於談判和溝通、懂得妥協——至少要比對手做的好。李訟師覺得這種官吏選拔機制要比科舉制度和權貴子弟接班制強得多,選拔的標準不是哲學水平或血統,在李訟師看來血統選拔機制比測試哲學水平更壞,至少測試哲學還能部分說明一個人的智力水平。

“您就如此的清閒嗎?”陳老闆虎着臉走進來,大聲呵斥道:“難道我是在花銀子養閒人嗎?看來您是胸有成竹了,我這個小廟容不下您這樁真佛!”

“我手頭的官司都辦妥了。”李訟師滿不在乎地答道,完全沒有把僱主的責備放在心上。

“餘侯囑託的那狀官司,準備的如何了?”陳老闆收起裝出來的怒容,坐在李訟師的桌邊關切地問道:“此事萬萬不可疏忽。”

第280章 近戰 (1)第286章 交鋒 (2)第212章 譁變 (1)第236章 潛流 (1)第144章 應對 (1)第287章 喘息 (1)第276章 朝堂 (1)第422章 杭州第289章 旁觀 (1)第466章 寬容第334章 斷後第148章 行軍 (1)第130章 修正 (2)第478章 官營第448章 定策第409章 詔獄第15章 死地 (2)第405章 召見第268章 賭博 (2)第468章 諮詢第30章 乾孃 (1)第345章 前驅 (2)第306章 進步 (2)第425章 渡江第236章 潛流 (1)第479章 兄妹第224章 戰俘 (1)第109章 許州 (1)第235章 前路 (2)第415章 治國第537章 攔截 (2)第167章 奔波 (2)第3章 自薦 (1)第301章 覆滅 (1)第84章 成熟 (1)第440章 問答 (1)第206章 戰後 (1)第565章 突擊 (2)第568章 腐敗 (1)第222章 善後 (1)第208章 大勢 (1)第219章 夜襲 (2)第548章 批判 (1)第313章 犧牲 (1)第394章 決策第116章 閱兵 (2)第342章 遺產 (2)第110章 許州 (2)第297章 轉折 (1)第71章 馳援第315章 衝鋒 (1)第16章 轉折 (1)第262章 密鼓 (2)第122章 政務 (2)第580章 退位 (2)第178章 彷徨 (1)第558章 上院 (1)第154章 對射 (1)第338章 勸降第493章 直覺第293章 紕漏 (1)第525章 界限 (2)第102章 鷹營 (2)第331章 重逢 (1)第567章 論述 (2)第436章 儲備 (2)第472章 建議第413章 烈皇 (2)第559章 上院 (2)第108章 實戰 (2)第40章 疑雲 (1)第239章 矛盾 (2)第290章 旁觀 (2)第502章 義釋 (1)第541章 缺口 (2)第400章 倒戈第394章 決策第243章 危難 (2)第342章 遺產 (2)第182章 擾亂 (1)第162章 總結 (1)第429章 自保 (2)第318章 失敗 (2)第484章 叛徒 (1)第37章 敲打 (2)第537章 攔截 (2)第241章 攻心 (2)第551章 走私 (2)第248章 內訌 (1)第260章 志向 (2)第567章 論述 (2)第386章 民心 (1)第324章 天平 (1)第522章 見聞 (1)第19章 遲疑 (2)第99章 募兵 (1)第549章 批判 (2)第542章 大捷 (1)第102章 鷹營 (2)第481章 曲終 (2)
第280章 近戰 (1)第286章 交鋒 (2)第212章 譁變 (1)第236章 潛流 (1)第144章 應對 (1)第287章 喘息 (1)第276章 朝堂 (1)第422章 杭州第289章 旁觀 (1)第466章 寬容第334章 斷後第148章 行軍 (1)第130章 修正 (2)第478章 官營第448章 定策第409章 詔獄第15章 死地 (2)第405章 召見第268章 賭博 (2)第468章 諮詢第30章 乾孃 (1)第345章 前驅 (2)第306章 進步 (2)第425章 渡江第236章 潛流 (1)第479章 兄妹第224章 戰俘 (1)第109章 許州 (1)第235章 前路 (2)第415章 治國第537章 攔截 (2)第167章 奔波 (2)第3章 自薦 (1)第301章 覆滅 (1)第84章 成熟 (1)第440章 問答 (1)第206章 戰後 (1)第565章 突擊 (2)第568章 腐敗 (1)第222章 善後 (1)第208章 大勢 (1)第219章 夜襲 (2)第548章 批判 (1)第313章 犧牲 (1)第394章 決策第116章 閱兵 (2)第342章 遺產 (2)第110章 許州 (2)第297章 轉折 (1)第71章 馳援第315章 衝鋒 (1)第16章 轉折 (1)第262章 密鼓 (2)第122章 政務 (2)第580章 退位 (2)第178章 彷徨 (1)第558章 上院 (1)第154章 對射 (1)第338章 勸降第493章 直覺第293章 紕漏 (1)第525章 界限 (2)第102章 鷹營 (2)第331章 重逢 (1)第567章 論述 (2)第436章 儲備 (2)第472章 建議第413章 烈皇 (2)第559章 上院 (2)第108章 實戰 (2)第40章 疑雲 (1)第239章 矛盾 (2)第290章 旁觀 (2)第502章 義釋 (1)第541章 缺口 (2)第400章 倒戈第394章 決策第243章 危難 (2)第342章 遺產 (2)第182章 擾亂 (1)第162章 總結 (1)第429章 自保 (2)第318章 失敗 (2)第484章 叛徒 (1)第37章 敲打 (2)第537章 攔截 (2)第241章 攻心 (2)第551章 走私 (2)第248章 內訌 (1)第260章 志向 (2)第567章 論述 (2)第386章 民心 (1)第324章 天平 (1)第522章 見聞 (1)第19章 遲疑 (2)第99章 募兵 (1)第549章 批判 (2)第542章 大捷 (1)第102章 鷹營 (2)第481章 曲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