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應對 (1)

很快賈明河就收到消息,歸德府明軍響應他的號召,汴軍總兵鬱董尤其積極,表示願意服從新軍的節制,唯賈明河馬首是瞻。

得到鬱董這樣曾擊敗許平一部,一直堅持到最後全軍十停去了七停才退出開封府的猛將強援相助,賈明河對一舉拿下祀縣的信心更足了。拖時間、磨洋工的策略臨近成功,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牽制住許平,不讓他在關鍵時刻來搗亂。

既然只出動一個營,那這個問題就必須考慮,此外西營的戰鬥力本來就比一般的流民要強,最近一段時間西營異常活躍,無論是士氣還是戰鬥力都顯得大爲提高。賈明河希望新軍毫髮無損地拿下杞縣,因此他需要軍官和參謀們仔細地分析。選鋒營營官何馬提出一個建議:“大人,不妨讓選鋒營向開封發動佯攻,這樣我們就能牽制住許平的部隊。”

“這個主意很好。”三營參謀和賈明河都表示贊同,數萬汴軍被圍在開封,急缺糧食嚴重影響戰鬥力,一旦他們被釋放出來就會形成新的威脅。這些汴軍如果能和新軍緊密配合,闖軍的壓力就會大增,解圍無疑對士氣低迷的汴軍是一針強心劑。而且如果許平不能迅速靠飢餓拿下開封,那麼開封府內的闖軍就不能擺脫腹背受敵的局面,大而言之,整個河南的闖營都不能擺脫汴軍在內,新軍、秦軍、楚軍、晉軍、河北軍在外幾面夾擊的局面。

雖然佯攻是賈明河喜愛的戰術,但是眼下的情況還是讓他感到有些無奈,因爲他計劃發起佯攻的地方是正確的主攻方向,而目的卻是爲沒有什麼軍事意義的一場進攻吸引注意力。但是既然要發起佯攻,那麼還是要裝得足夠像,賈明河派人去開封設法與守軍取得聯繫,讓他們準備迎接解圍軍隊;命令朱元宏協助搬運糧草裝車;同時還積極偵查闖軍動向。

接到賈明河的消息後,開封守軍積極行動起來,他們在面向援軍的一側展開偵查行動,並把情報交給聯絡人員送出。

明軍的這些活動當然引起許平參謀部的注意。

“朝廷的邸報上說新軍隨時都能開封解圍,拼命安撫河南縉紳,甚至還選拔了新一批開封府的地方官,可想而知,賈將軍那裡壓力一定很大。”許平判斷新軍會因爲承受不住朝廷的壓力決定向開封挺進,這也是他長久以來一直期待的事:“新軍最大的長處是他們的大炮數量,因此我們要多利用壕溝、土牆少進行野戰。不過新軍的火炮移動速度比較慢,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判斷出他們的攻擊路線。”

西線傳來闖王又一次取得大捷的消息,洛陽失守、開封被圍,朝廷除了動員新軍來河南外,還嚴令秦、晉、楚軍援汴。晉軍哼哼唧唧一直不肯發兵,左良玉迄今爲止只派來了黃守缺的八千人,主力還在防備李自成南下湖廣。但和士氣低迷的晉軍、楚軍不同,秦軍作爲新軍以外明王朝最有戰鬥力的部隊,接到崇禎的命令後立刻動員集結。

這是繼松山之戰後,甘陝邊軍又一次大舉出潼關赴援,無論如何遼東都是關外之地而且距離遙遠,上次洪承疇帶去增援遼鎮的是三萬秦軍;而河南則是明王朝的腹心之地,又是陝西的鄰省,傅宗龍集結了五萬秦軍出潼關進攻李自成本部。

這對李自成來說,是他自十八騎復起後,第一次與秦軍交戰,闖軍共計集中了五營二萬多精銳,羅汝才、老回回等一萬八千盟軍,和秦軍展開野戰。結果秦軍大敗,一萬多人被俘,陣亡和逃散的兵丁不計其數,逃回潼關的秦軍還不到三成。

此役,是明末農民起義以來,秦軍第一次在人數相當的情況下敗於義軍,損失之大,亦取代了松山之敗成爲萬曆朝以來最慘重的一次。

京師,鎮東侯府

“天子震怒,已經下令鎖拿傅宗龍進京,估計緹騎已經出發了。”

今天周圍的幾個心腹們都在議論甘陝邊軍不可思議的失敗,之前新軍或汴軍敗給許平也就算了,但一向被明廷依爲干城的秦軍,竟然會敗於農民軍手下,這真讓大家覺得不可思議。

鎮東侯沒有打斷他們的議論聲,今天他接見的是福建、廣東理事會派來的秘密代表,他們提出新的商法請鎮東侯過目,只是現在看起來他們的興趣全被西北的戰事吸引過住了。

“所遇無強敵。”鎮東侯在心裡默唸着自己原來那個世界上對李自成攻破洛陽後的評價,傅宗龍的失敗本來早應該發生了,繼這次失敗後,李自成帶着他幾萬老營精銳縱橫中原,兩年裡給予秦軍四次殲滅性打擊、楚軍兩次、河北軍一次,消滅了二十萬秦軍、二十萬楚軍、十萬河北軍和全部的汴軍。在短短兩、三年裡,號稱擁兵二百萬明王朝在河南戰場損失了六十萬兵力,這損失遠超土木堡對明王朝的打擊,這損失差不多是過去二十年、從薩爾滸到松山明王朝在遼東戰場損失總和的兩倍——這是李自成曇花一現的黃金時代。

很久,鎮東侯一直無暇分身去過問軍務,這時他突然冒出一個念頭:“是不是我該抽出一個月的時間,仔細過問一下新軍的情況?”

“侯爺。”一個恭敬的聲音傳來:“明歲我們和南洋諸國”

“侯爺,在中南半島。”

“我看看。”鎮東侯剛升起的念頭又消失得無影無蹤。

由於許平在開封府界的傑出表現,使得李自成沒有必要全師東進親自指揮第三次圍攻開封,而西線明軍只剩下川軍比較有戰鬥力。因此李自成聽說新軍和許平陷入對峙後只派來部分援軍,李過就是其中最大的一支。

在李自成的原計劃裡,他的主力將在擊潰川軍後再考慮南下或是東進。但川軍表現得很頑強,他們緩緩向西退卻,把李自成也引得不斷向西。隨着越來越深入,李自成的心思也發生了變化,闖營諸將都覺得如果真的消滅了川軍,然後再閃電般地收穫川東也不錯。

許平有信心憑藉目前手裡的力量對開封進行封鎖,因此當李過抵達開封府後,他就讓李過駐守在祀縣城,監視歸德府的明軍防備自己的側翼,免得他們來打擾自己對新軍的防守。

面對開封和新軍的積極活動,許平堅持在蘭陽到開封之間挖壕溝、修築工事,選鋒營幾次佯動他都不爲所動,繼續堅守便於糧車通行的大道。經過對許平長期的觀察後,賈明河漸漸放下心來,今天他又接到一封聖旨,再次嚴令立刻與周圍衆將奮勇出擊,趁擊敗秦軍的闖軍大部隊尚未抵達時給開封解圍。賈明河不再猶豫,立刻再派人去聯絡黃守缺和鬱董,並又一次組織三營參謀討論攻擊杞縣的方案。

“我軍的速度很好掌握,但是友軍是否能及時到達就很難說了。”這個不用說新軍上下也都心裡有數,因此參謀建議反其道行之:“我們讓友軍來確定到達的時間,我軍在友軍能發起進攻的那天同時到達,而不是讓友軍在我們發起進攻的那天到達。”

賈明河贊同道:“很妥當,就這麼辦吧。”

第351章 末世第259章 志向 (1)第251章 入滇 (2)第17章 轉折 (2)第477章 隱情第258章 密謀 (2)第212章 譁變 (1)第525章 界限 (2)第246章 爭鬥 (1)第190章 科學第243章 危難 (2)第534章 換帥 (1)第541章 缺口 (2)第282章 應對 (1)第545章 口實 (2)第10章 犄角 (1)第327章 投效 (2)第140章 交易 (1)第505章 道義 (2)第532章 落馬 (1)第542章 大捷 (1)第192章 抵抗 (2)第210章 後事 (1)第187章 諒解 (2)第63章 貪生 (1)第460章 審判第81章 隱姓 (2)第2章 序章 (2)第272章 出擊 (2)第579章 退位 (1)第299章 拐點 (1)第188章 清野 (1)第299章 拐點 (1)第392章 初捷第295章 敗像 (1)第78章 落敗 (1)第560章 組閣 (1)第335章 對話第366章 詐敗第218章 夜襲 (1)第476章 作亂第216章 劫營 (1)第229章 交換 (2)第61章 撫民 (1)第375章 東征第222章 善後 (1)第394章 決策第190章 科學第326章 投效 (1)第9章 冒名 (2)第322章 功高 (1)第209章 大勢 (2)第131章 接戰第121章 政務 (1)第386章 民心 (1)第185章 心路 (2)第23章 懲罰 (2)第446章 兩難第484章 叛徒 (1)第14章 死地 (1)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42章 長青 (1)第212章 譁變 (1)第475章 逆流第295章 敗像 (1)第426章 遺詔第62章 撫民 (2)第82章 脫身 (1)第418章 委任第472章 建議第69章 意外 (1)第176章 啓蒙 (1)第425章 渡江第363章 影響第41章 疑雲 (2)第430章 主人第568章 腐敗 (1)第389章 時代第468章 諮詢第93章 救民 (1)第387章 民心 (2)第400章 倒戈第377章 攤牌 (2)第440章 問答 (1)第103章 紛爭 (1)第65章 罪行第281章 近戰 (2)第77章 遇敵第563章 黨務 (2)第570章 辭職 (1)第440章 問答 (1)第449章 軍校第93章 救民 (1)第421章 決心第493章 直覺第559章 上院 (2)第269章 友軍 (1)第431章 官司 (1)第16章 轉折 (1)第189章 清野 (2)
第351章 末世第259章 志向 (1)第251章 入滇 (2)第17章 轉折 (2)第477章 隱情第258章 密謀 (2)第212章 譁變 (1)第525章 界限 (2)第246章 爭鬥 (1)第190章 科學第243章 危難 (2)第534章 換帥 (1)第541章 缺口 (2)第282章 應對 (1)第545章 口實 (2)第10章 犄角 (1)第327章 投效 (2)第140章 交易 (1)第505章 道義 (2)第532章 落馬 (1)第542章 大捷 (1)第192章 抵抗 (2)第210章 後事 (1)第187章 諒解 (2)第63章 貪生 (1)第460章 審判第81章 隱姓 (2)第2章 序章 (2)第272章 出擊 (2)第579章 退位 (1)第299章 拐點 (1)第188章 清野 (1)第299章 拐點 (1)第392章 初捷第295章 敗像 (1)第78章 落敗 (1)第560章 組閣 (1)第335章 對話第366章 詐敗第218章 夜襲 (1)第476章 作亂第216章 劫營 (1)第229章 交換 (2)第61章 撫民 (1)第375章 東征第222章 善後 (1)第394章 決策第190章 科學第326章 投效 (1)第9章 冒名 (2)第322章 功高 (1)第209章 大勢 (2)第131章 接戰第121章 政務 (1)第386章 民心 (1)第185章 心路 (2)第23章 懲罰 (2)第446章 兩難第484章 叛徒 (1)第14章 死地 (1)第308章 鞠躬盡瘁 (2)第42章 長青 (1)第212章 譁變 (1)第475章 逆流第295章 敗像 (1)第426章 遺詔第62章 撫民 (2)第82章 脫身 (1)第418章 委任第472章 建議第69章 意外 (1)第176章 啓蒙 (1)第425章 渡江第363章 影響第41章 疑雲 (2)第430章 主人第568章 腐敗 (1)第389章 時代第468章 諮詢第93章 救民 (1)第387章 民心 (2)第400章 倒戈第377章 攤牌 (2)第440章 問答 (1)第103章 紛爭 (1)第65章 罪行第281章 近戰 (2)第77章 遇敵第563章 黨務 (2)第570章 辭職 (1)第440章 問答 (1)第449章 軍校第93章 救民 (1)第421章 決心第493章 直覺第559章 上院 (2)第269章 友軍 (1)第431章 官司 (1)第16章 轉折 (1)第189章 清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