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

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

“授顏思齊平倭經略?”

“這年頭,一介沒有功名的武夫也能當上經略,真實滑天下之大稽……”

“沒有功名又如何?你看我吏部之中,又還有幾人是通過的正經科舉而來的?”

“聽聞還有人準備日後將四書五經,聖人之道弄爲選科,而將奇淫巧技當做正科呢……”

“聖人之道都不學,日後我朝百姓恐怕連禮義廉恥都不知道了。”

在朱由檢讓人先送出的奏疏被朱由校批下的時候,皇城吏部之中的官員們,卻對朱由校剛剛派人降下的旨意冷嘲熱諷。

他們嘲諷的不是顏思齊,而是皇帝、是齊王,還有一系走恩科“捷徑”爲官的燕山派系和恩科派系官員。

誠然,燕山官員已經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了,而走了幾年恩科的傳統官員數量也不少。

今歲由於有兩場恩科,而燕山學子又是在上半年都考完了,因此前不久針對下半年的恩科,清一色的都是由傳統轉攻燕山教材的學子官員。

“倒也是……”聽到書吏的話,閻姓儒生微微頜首,而書吏見狀也說道:

楊如是對朱由檢的身體健康倒是格外關心,朱由檢纔回到府裡,她就給朱由檢定下了不少東西。

他接着繼續往下,只是看了上千人名,都沒有看到一個熟悉的名字。

“倒也是……”閻姓儒生的話讓劉姓儒生也忍不住唏噓了起來。

這一學估計得有六年的時間,不過朱常洵也不在乎。

面對眼下官吏坊的厚待,他不免四下摸了摸正屋之中的傢俱:

“你倒是給孤定起規矩來了?”朱由檢輕笑,而楊如是則是撇嘴道:

“殿下自己不愛惜自己的身體,那只有奴婢替殿下愛惜,替殿下照顧了!”

閻姓儒生的話讓劉姓儒生也好奇望向書吏,而書吏則是笑道:

“這官吏坊中住着的都是官吏,哪怕是書吏,一年也有十二兩銀子的俸銀,而東西南三城同等的二分小院,也不過二十兩銀子的價格。”

“飯菜快涼了,有的人也不知道餓……”

“另外二位或許不知道官吏坊內屋子的結構,因此需要和二位特意說一嘴。”

朱由檢前往陝西的時候,這小子就擔心自己家鄉,吵着鬧着想要跟着去,不過最後還是沒拗過朱由檢,被他丟在了京城。

行軍打仗吃慣了羊肉,乍一看桌上沒有羊肉,朱由檢還有些好奇。

今日的他如往年一樣,不過他沒想到他連第一頁都沒有看完,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

由於放榜纔過去三天,因此對於他們這兩萬多人的安排還沒有落實。

甚至可以說,他們纔是真正第一批融合了燕山體系和傳統體系的官吏。

雖然才十一歲,但她儼然一副齊王府管家婆的模樣。

楊如是低頭埋飯,眼睛卻時不時看向朱由檢。

“是啊,從今日起,此院便是閻舉人和劉舉人的院子了。”

“怎麼沒有羊肉?”

朱由檢見狀也沒有呵斥她,而其它人也早就見怪不怪。

“即便家境貧寒之人爲官二載,也能在三座外城購置宅院,因此官吏坊建成以來,每年都有官吏入駐,也每年都有官吏走出,除了每歲恩科後的幾天,還從未有一直住滿的情況。”

一般來說,他們是看不上吏的,但當他們來到京城後,都知道了《官員定祿》,書吏也即將成爲大明官員的消息。

朱由檢南下的日子裡,尤其是在延安的日子裡,李定國基本上每日都要寫信。

“行了,進去吃飯吧。”

寒風雪中,當北京東城的官吏坊內的一道聲音響起,兩萬多擠入官吏坊的傳統官吏讓這座坊市變得熱鬧了起來。

陸文昭和王承恩陸續下車,護着朱由檢下車後,一行人便見到了站在門口風雪中的楊如是、楊媛愛和李定國等人。

在他們看來,這批恩科錄取的人,大多都是碌碌無爲之人。

“除了飯票,這其中還有三兩的茶票,以及數量不少的油票和煤票等兌票。”

李定國平日裡不怕說說笑笑的朱由檢,倒是對楊如是怕得要死,有一種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

“皕亨,幸虧你勸我來考恩科,不然憑我家中十餘畝薄田,哪怕再寒窗苦讀數年,考上個舉人,也不一定能享受如此。”

“就我們兩人?”

放榜後的這一日,兩萬多官吏都收到了通知,在定下他們就任位置之前,他們都將在官吏坊中度過。

“這麼好……”接過飯票,劉姓儒生有些不敢置信,而書吏則是笑着繼續解釋道:

“官吏坊往往服務於剛剛踏入仕途的官吏們,萬歲與齊王曾說官吏起步最爲艱難,大部分官吏都是因爲生活所迫纔不得不接受賄賂,因此解決了吃住問題,便能減少一些官吏誤入歧途。”

“官吏坊修建時特意修建了火牆和火炕、壁爐,因此劉兄臺需要注意,每日回家時,需要爲壁爐加煤。”

“二位前往之地若是有官吏坊,那大概也有這些東西。”

整個齊王府裡,也就只有她纔敢明裡的“譏諷”朱由檢。

“還寫上文書了?”朱由檢打趣,順帶放下筷子接了過來。

“北方各省中,眼下聽聞山西、陝西、遼東和北直隸等一京三省之地已經有官吏坊了,其餘河南、河西等地應該也在修建。”

不僅如此,似乎是察覺到了長子的懦弱和自己有關,因此他心一狠,直接把朱由渠丟到了燕山第十三學府中,從零開始學習。

【北直隸通州閻應元,年十九,六科成績甲等,策論甲等】

朱由檢不吃飯,幾時吃飯,什麼時候該吃糕點,什麼時候該睡覺,她都在心裡有一把秤。

不等他處理完,馬車就停了下來,而馬車外也傳來了曹變蛟的聲音:

這麼一來、去瀛洲等於是去養老,更適合那種已經仕途走到頭的人。

“學課門門都是甲等,就畫工不行,要罰就罰畫工師傅。”

三人連同拱衛齊王府的宛平營兵馬高聲唱禮,而就近王府也有不少人探頭出來看着齊王府的聲勢。

他對楊如是和楊媛愛頷首,算是打了一個招呼,隨後便看向長了不少個子的李定國,走上了臺階,拍了拍這小子的肩膀道:

“如何?這幾個月又看了幾本兵書?學了多少經世之道?”

延安好嗎?

“保定縣的典吏還沒有人選對吧?”

“一張飯票可換一斤米麥,一斤鮮菜,半斤肉。”

畢竟在他這種戰略白癡看來、明軍六年能不能打下所有就藩地還是問題。

兩萬兩千多名學子紛紛被錄用,其中錄用爲官的便接近上千人,剩餘全部爲吏。

“那就好……”李定國鬆了一口氣,顯然在他的童年裡,沒有人被餓死,就已經屬於過的很不錯了。

朱由檢只是看了一眼就合上了,因爲他知道他看了也不會遵守,反倒是將文書遞給楊如是後打趣道:

“你眼下事事關心孤,學課落下沒有?若是落下了,那孤得叫承恩扣你工銀了。”

朱由檢擡頭看向了陸文昭,而陸文昭聞言則是連忙找出這個月的吏部官員任免文冊,翻了翻後才點頭道:“還沒有人選。”

畢竟誰都知道小西洋有數百萬土人,並且據傳第一批遷移過去的三萬多百姓已經抵達。

朱由檢用硃筆將閻應元的名字圈了起來,而坐在旁邊的王承恩瞥見這一幕,也知道這人要得到重用了。

當官吏坊的學子們還在唏噓時,馬車已經駛進北京西城的朱由檢正在處理奏疏,而他手中拿着的,則是前兩日恩科錄取的文冊。

這句話讓朱由檢再次想起了洛川縣的事情,儘管延安百姓沒有洛川那麼慘,但也沒有拿到朝廷允諾的全部賑災糧和賑災錢。

“就是京中這麼多官吏,僅官吏坊一處能滿足在京官吏嗎?”

似乎是感覺到了熱,他們二人解開了自己的棉衣,順帶感嘆了一句:

“也不知道你我能在這官吏坊內住幾日,又會被派往什麼地方……”

他雖然還將幼子留在洛陽,但妃嬪什麼的卻接到了京城。

書吏的話讓兩位還沒有任職的儒生點了點頭,那閻姓儒生更是說道:

“這樣的規矩不錯,倒不至於讓整個官吏坊閒置。”

雖然他們是不燕山體系出身的人,但他們的能力並不能說比燕山官員的差。

這麼一來、幾乎沒有人選擇放棄,清一色的加入了大明的書吏體系中,成爲了日後次九品的官員。

“你還有什麼規矩,一併說出來吧,免得我處理奏疏時,你又跑到書房裡晃悠,監督我。”

從飲食起居,到朱由檢的休息時間,包括休息的時候按摩,疏通筋骨什麼的,一應俱全。

末了、書吏成功點燃壁爐,而壁爐燃燒之後,雖然三人暫時還感覺不到太溫暖,但看到火後,身上的寒意也被驅散了不少。

整個百王府和內廷都知道,齊王府有個小丫鬟誰都惹不得。

朱由檢一邊吃,一邊搖頭吩咐,而楊如是則是見狀從懷裡拿出了一份薄薄的文書,遞給了朱由檢。

“二位後會有期……”書吏見狀作揖回禮,隨後便轉身離開了小院,臨了出門時還不忘帶上院門。

院內分爲左右耳房,以及後院柴房、馬棚,還有正屋一間。

前些日子他們總算聽到了交趾的軍隊開拔舊港,準備前往小西洋的消息,因此參與就藩的許多藩王又開始上疏請求來京城等待就藩。

“倒是考得不錯。”

“嗯……”聽到這話,朱由檢用手在文冊上折了一個角,然後合上放好後,才起身下車。

“眼下朝廷待伱我如親子,萬不可在日後誤入歧途。”

只不過這種譏諷,總歸是建立在保護朱由檢的健康下。

百王府中,關於朱由檢的討論絡繹不絕,而回到齊王府的朱由檢卻沒有那麼多心思。

“多謝兄臺……”聽到書吏的話,兩位儒生也知道書吏要離開了,於是連忙作揖躬身。

闊別半年,再度聽到楊如是的“冷嘲熱諷”,朱由檢還覺得挺溫暖的。

說着,書吏帶他們前往了正屋,給二人介紹和示範了一下壁爐和火炕、火牆的作用,並且提示了一下安全隱患。

“畫工不行?”朱由檢皺眉,而楊如是又開始“冷嘲熱諷”道:

此外還有加煤的方式,以及不要把門窗緊閉太死的種種問題。

比其他地方的官吏坊不同,京城的官吏坊稍微人性化了一些,一個院子佔地兩分,約一百二三十平的模樣。

“嗯……”朱由檢低下頭,提起硃筆就在閻應元背後用硃筆備註了保定縣典吏。

“你這丫頭,府裡那麼多畫師,還不夠你學?”聽到楊如是的話,王承恩忍不住笑着打趣。

“這自然有解決的辦法……”書吏面對疑問十分穩重的回答道:

“官吏坊內有官吏的免費膳食,具體的是通過飯票去坊內東西南北的四處大庖廚吃。”

“二位的也不用買被褥了,院中四間屋子中,左右耳房是書房,正屋左右是臥房,臥房內都有傢俱,櫃中也放有洗乾淨的被褥。”

二人看着他離去,隨後不免發出感嘆道:

“人說朝廷刻薄官吏,眼下看來,這若是考上了恩科,哪怕是爲吏,也比大部分人過的好多了。”

“也變黑了不少……”

許多藩王這幾年都沒有離京,都在等着朱由檢下達就藩的令旨。

“不用太過擔心煤的問題,平日裡官吏們的煤票大多都有三百個蜂窩煤,到了冬季會額外撥發三百個。”

說着、這書吏從懷裡拿出了一小疊兩指長粗的油紙票,分了分後遞給二人道:

“這便是飯票,一票一頓飯,吃多吃少隨人,但不能浪費,浪費者罰錢五十文。”

畢竟九個人上桌,吃二十幾道菜倒也不奇怪。

被瞪得縮了縮脖子,李定國稍微收了收聲音,然後纔對朱由檢擔憂詢問道:

“殿下、延安還好嗎?”

營造之初,工部的官員們估計這裡能住下三萬人,而且這坊內還有一大半的地方是空地,如果這些空地也利用起來,那完全可以容納六七萬人居住。

朱由檢爲了不放過任何人才,對於每年科舉、以及每年官吏任免,恩科等文書都會親自看一遍,以免溜了什麼人才。

他的感嘆被旁邊閻姓儒生聽到後,對方便提醒道:

“仲山,你我已經考上恩科,日後便是大明的官吏。”

當然,這是百官們不瞭解朱由檢要就藩北亞墨利加和南亞墨利加的緣故,如果他們知道了,恐怕許多人都會擠破了頭的前往瀛洲。

大中午的,即便寒風蕭瑟,許多人也開始因爲捨不得房錢而迫不及待的趕來,而官吏坊內的一些吏部小吏也開始安排他們的住處。

事到如今,哪怕朱由檢已經殺了大量官員,但貪官污吏的行爲還是讓他每每回想起來都深惡痛絕。

“不過在下需要提醒一下二位,若是二位被派往地方任職,那院子便要收回,而二位若是在京中任職,那每歲不得閒置屋子超過三個月,不然也要收回。”

“殿下、到府了。”

“真有氣勢……”

好在李定國比較爭氣,或許是看過了陝北餓死人的一些慘狀,李定國學習倒是很用功。

朱由檢沒有選擇隱瞞,生活在這個時代,早些明白這是個吃人的世界,要比晚些明白要好。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人都猜測他們可能會被派往小西洋監察使司,或者瀛洲行省。

對於李定國,朱由檢一直在好好培養,不過他年紀太小,而且朱由檢自身事務繁忙,所以大多還是採取放養的教育方式。

官吏坊,這是一處佔據了東城六分之一面積的巨大坊市,除去百王府坊外,便數它最大。

這一刻的楊如是不像小丫鬟,倒像個老媽子。

和這些官場的老油條不同,初入官場的許多傳統學子想法比較簡單,那就是不管去哪裡,反正手中拿到了一筆俸銀,人自然能安穩下來了。

不過、即便再碌碌無爲的人中,也能找出幾個那麼能用的,而這次的恩科,剛好有一些懷揣抱負的人……

在熱熱鬧鬧的環境中,一個身穿儒服,頭戴四方平定巾的儒生不敢相信的走入院中,而在他身後還有一名較爲冷靜的儒生,以及一個笑着的書吏。

一個院子有四間可以休息的屋子,一個正廳,院子中間是三十來平的院子,牆角處還有石桌石墩。

語氣很衝,倒是字字關心。

“讓人晚上送份禮單吧……”

“王先生說了,殿下最近不能吃羊肉,另外牡丹湯和牛、驢肉也不能吃了,要忌口半個月,另外每日要分別飲用兩次龍膽養神湯,要睡足四個時辰。”

書吏的話讓劉姓儒生好奇道:“一年十二兩的俸銀雖然不少,但購置宅院要花二十兩銀子,即便不吃不喝也需要二十個月,官吏們的吃喝問題呢?”

例如要檢查煙囪,如果沒有煙囪堵住了,那很有可能會中毒,另外就是防火的問題,煤堆要放在柴房裡。

“我倒是沒那麼在意。”閻姓儒生搖了搖頭,嘆氣道:“我只想做個好官,對得起百姓和朝廷……”

“殿下千歲——”

大圓桌上擺好了豬肉炒黃菜、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五味蒸雞、椒醋鵝、燒豬肉、荔枝豬肉、鱘鰉鮓等二十幾道菜。

——————

“這環境也太好了吧?!”

“自然是看了不少!”李定國聲音還挺大,沒大沒小的模樣讓楊如是瞪了他一眼。

“若是二位不想在大庖廚吃,也能在大庖廚旁邊的皇店兌換爲米麥,自己帶着米麥回家下廚。”

感嘆之人是姓劉的儒生,他家境雖然和貧寒不搭邊,但也僅限於餓不死,冷不到的程度。

福王府門口,看着遠處的朱由檢回來,朱常洵話裡的酸味都快把福王府的護衛給薰死了。

“閻應元……”

楊如是看不下去,她和她姑姑不同,自小被朱由檢養的嬌慣,不過她並不是大小姐那種嬌慣,而是對朱由檢特別嬌慣。

似乎在發現朱由校和朱由檢都沒有對他動手的意思後,朱常洵便大膽了不少。

小西洋是一個油水很大,並且很容易建立功績的地方,這已經是百官們的普遍認知。

吏部官員們在譏諷這羣官員也是很正常的,畢竟相比較這批兩萬餘名官吏,他們科舉太過艱難了。

朱由檢往年圈出人名的舉動並不多,沒想到今年恩科文冊纔打開就圈了一人。

過了片刻,齊王府的會廳裡,朱由檢坐在主位,陸文昭、王承恩、曹變蛟、曹鼎蛟、李定國等八人也跟着坐在了大圓桌的其他位置上。

不過他的信,朱由檢也只是草草看了看,畢竟陝西那邊太忙了。

“畫工師傅一出門就去了大半年,大半年沒人教,能好到哪裡去……”

“不知道他什麼時候選妃……”

顯然、衆人都聽出她話裡的意思了。

“但若是前往地方任職,返回京城述職的話,依舊可以來官吏坊,有空房或者空院,官吏坊依舊爲二位安排入住。”

也在他的招呼下,所有人走進了齊王府,而百王府圍觀的人,也隨着齊王府大門的關閉而散去。

況且,後續小西洋顯然是大明對外征戰的首要之地,諸藩就藩後雖說可以自治藩國,但依舊需要謹言慎行,因爲他們頭頂還有小西洋的監察。

這樣的院子,卻是兩個官吏共有的。

“齊王殿下消瘦了不少……”

“……”一句話說出,朱由檢和陸文昭、王承恩都呼吸一滯。

說罷,書吏看了看二人,並繼續道:

“如此,便是官吏坊內的大部分規矩了,二位只需要牢記便可。”

相比較小西洋,皇帝剛剛下旨的瀛洲顯然不是什麼好去處。

“貪官污吏太多,朝廷發下去的糧食和銀子被貪墨了不少,不過沒有什麼人餓死。”

儘管瀛洲多產金銀,但誰都知道,一般由五軍都督府打下的地方,所有東西都是官營,都歸朝廷所有。

“哈哈!皕亨你放心吧,吾必然不會,更何況我不過勉強考了一個丙等成績,恐怕也不會有人來行賄我。”劉姓儒生笑着迴應,並打趣道:

“倒是你閻皕亨,這次考了一個甲等,恐怕名字會出現在吏部或者齊王殿下眼前。”

那文書很薄,估計只有三四頁,而朱由檢打開後,上面的字體娟秀清雅,而內容則是寫了不少。

齊王府那麼多畫師,她隨便找一個就能學習,眼下卻用這個做藉口,顯然只是埋怨朱由檢出門太久了。

“你倒也是……”朱由檢見狀輕笑,隨後低下身子,湊近些安慰楊如是道:

“行了,明日我抽出一日教你作畫……”

“您又不是畫師……”楊如是嘴上不饒人,但憋不住笑的模樣,任誰看了都知道她很高興。

朱由檢見狀搖了搖頭,隨後繼續低頭吃起了這具有溫情的家宴……

(本章完)

第523章 荊棘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18章 國喪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66章 終末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206章 殺遼商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4章 奸宦毒婦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09章 秋風起第118章 局勢大好
第523章 荊棘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159章 穩住遼東第107章 巡撫徐淮第696章 後記(十六)報團取暖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262章 任重道遠第42章 搬空盔甲廠第688章 後記(八)永昌之暮第301章 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小日子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413章 建虜惶恐第235章 籌備南洋第290章 膨脹的野心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435章 齊王冠禮第148章 東林想變法第18章 國喪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09章 苦一苦商人第400章 南亞困局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631章 競爭夥伴第466章 終末第366章 諸藩戰爭開打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206章 殺遼商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91章 百姓賴安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124章 十六衛軍十二拱衛營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195章 畫餅大師朱由檢第339章 巡撫天下孫傳庭第423章 英勇的賤民第646章 江水爲竭第340章 官吏定祿,風雨欲來第622章 燕山傾倒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9章 御馬監裁軍第34章 奸宦毒婦第603章 搶人大戰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40章 收復呂宋第506章 蒙古西遷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169章 殲滅奢崇明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432章 再苦一苦瀛洲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114章 整頓畢節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566章 故人再見第628章 久遇甘霖第591章 狠辣遷移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231章 西北的惡劣環境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453章 硝煙四起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87章 明貶實保第17章 皇五弟知兵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192章 掃平山東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475章 兩門三侯四伯爵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182章 螳螂捕蟬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463章 大明都指揮使郭桑岱第635章 故友相見第609章 秋風起第118章 局勢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