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

三月,不出李定國的預料,朱由校駁回了朱慈燃想要裁軍十萬的想法。

相比較自小沒吃過什麼苦頭的朱慈燃,朱由校畢竟老謀深算。

他將普通士卒退役年齡更改爲了三十歲,將領退役年齡改爲了五十歲。

爲了穩住局面,朱由校難得走出了幹清宮,於三月初五在皇極門樓進行了午朝,向百官展示了一下自己的健康。

同時,朱由校下令蠲免北直隸賦稅一年,讓百姓休耕一年,以養地力。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宣佈了今明兩年的大明不會興起戰事。

當然,這樣的舉動也讓軍中許多將領十分不服氣。

不過不等他們做出舉動,朱由校宣佈由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齊琅琊郡王返回齊國。

雖然旨意是護送,但誰都知道,朱由校是讓朱和垠去齊國和朱由檢走動,以鞏固他未來的地位。

儘管朱由檢已經就藩多年,但如今的軍中將領大多都是從兵家學院走出的學生。

他們在學校裡的課題,大多都是覆盤齊王四次北伐,三次西征,三次南討的戰役。

耳濡目染之下,未免對未曾謀面的齊王朱由檢有些畏懼。

因此,皇帝朱由校再次藉着自家弟弟的名頭壓住了武官們。

三月底,皇太孫朱和垠率儀鸞衛,護送琅琊郡王朱慈煌從天津港出發,正式開啓了大明對齊國第一次官方出使的序幕。

只是似乎是好消息太多了,上天想給今年的大明蒙上一層陰霾,因此在四月初五,一條壞消息從齊國傳出。

四月初二亥時三刻,宣化侯滿桂逝世,齊國起居注官記載“王哭爲慟,受風寒,臥病不起……”

不過在對外的消息中,齊國並沒有宣傳朱由檢生病的事情,而是隻說了滿桂長子滿憲襲宣化伯的事情。

只是似乎爲了應對春季的好消息,夏季的壞消息似乎一個接一個的傳到了京城。

三月初六,蜀王朱至澍薨逝,消息傳至大明時已經是四月初一,大明追其諡號爲“莊王”,世子朱平椿繼位。

四月初五,南軍都督戚元弼病逝家中,追諡號武順,定西王。

皇帝朱由校下旨,其子戚武憲襲定西侯,豐國公戚武隆繼任南軍都督。

四月十五,皇帝召定王、北軍都督朱慈炅回京,着延川伯官撫民接掌北軍都督。

四月十七,皇太孫朱和垠乘船抵達瀛洲省北島府。

四月二十二,崑崙監察使陳子壯病卒任上,總兵耿仲明試圖割據叛亂被副監察使周培公察覺,迅速鎮壓。

五月初六,耿仲明兵敗自刎,周培公向京城上奏捷報……

“嗚嗚——”

天啓四十一年五月十六,在大明朝忙的焦頭爛額的時候,伴隨着汽笛聲響起,九艘輪船駛入了西京灣。

它們高掛着大明的三辰旗,進入了這塊世界最繁華之一的灣區。

一望無際的海灣內,許多船隻從海口排着長長的隊伍魚貫進入,好像是一串海鷗或信天翁。

它們有的向着津門而去,有的向着西京城而去,雖然目的不同,但它們的模樣卻十分一致,均爲蒸汽輪船。

“這些蒸汽輪船加一起,恐怕不下千艘了吧?齊國的造船業已經發展如此了?”

當朱和垠的聲音響起,此刻的他正和朱慈煌一起站在九艘輪船中間那艘的甲板上,扶着護欄,眺望遠處數之不盡的齊國輪船發愣。

“你問我……這個答案我也說不出……”

朱慈煌苦笑迴應,畢竟他被送去大明的時候才十二歲,接觸不到太多的東西。

“嗚嗚——”

在朱慈煌苦笑時,九艘輪船旁邊出現了一艘兩三丈長的小船。

雖然是小船,但它的速度卻很快,幾乎是輪船的兩倍。

在小船的船尾上,兩名身着綠色馬甲,手臂戴着紅色袖套的年輕人正在揮舞兩面旗幟,一面爲白,一面爲紅。

“那是什麼?”

朱和垠好奇詢問,朱慈煌也瞥了一眼回答:“牽引船,帶路的。”

二人談話間,九艘輪船的掌舵手也在先前上船的齊國海員指揮下,跟隨牽引船走快速航道前往西京港。

到目前爲止,朱和垠所見到的齊國和大明沒有什麼兩樣,除了牽引船。

不過,伴隨着時間流逝,當他們駛入齊水,並在下午抵達西京港的時候,朱和垠的所見將徹底顛覆他。

“嗚嗚——”

在刺耳的汽笛聲中,九艘輪船歷經一個時辰的航行,最終來到了西京港。

在牽引船的帶領下,他們逐一進入了爲它們準備的船舶位。

“砰砰砰——”

十二道禮炮聲響起,第一次經歷這陣仗的朱和垠被嚇了一跳,但很快被旁邊的朱慈煌安撫。

“放心,只是歡迎的禮炮,就是不知道父親派誰來接我們了……”

“九叔!九叔——”

忽的,碼頭上傳來了一個孩童的叫嚷聲。

朱慈煌和朱和垠低頭看去,只見在碼頭上鋪設着一條紅毯。

在下船位置的紅毯上,一名中年人正牽着一名七八歲孩童,在十幾位官員,以及紅毯兩側數百名士兵的陪伴下靜靜等待着。

“二哥!埨(lǔn)哥兒!”

朱慈煌等不及船梯擺好,便站在甲板上,向着下面的朱慈烜等人招起了手。

“埨哥兒?是大叔的長子朱和埨嗎?”

朱和垠只是愣了一下就反應了過來,畢竟朱慈烺在京城住了二十多年,經常出入內廷,以前也有帶朱和埨入宮拜見過朱由校,因此朱和垠自然也是見過他的。

所以在朱慈煌開口之後,他便一下子想了起來。

回想起朱和埨的同時,他的目光也看向了那個身着紅色圓領袍,看模樣只有十歲出頭的小孩。

恰巧此時船梯已經放好,朱慈煌迫不及待的走下甲板,渾然沒有了在大明時的沉穩。

朱和垠看着他的背影若有所思,或許這纔是一個回到家的孩子應該有的模樣吧……

想到這裡,他也跟着走了下去。

在他接觸到久違地面的時候,朱慈煌已經和朱慈烜抱在了一起,鬆開手後立馬把旁邊的朱和埨抱在了懷裡,高高舉了起來。

他這樣抱着朱和埨轉了一圈,隨後才把他放回地面,而這時,剛剛團聚的朱慈烜等人也見到了走下船的朱和垠。

“臣朱慈烜,參見皇太孫……”

朱慈烜在小的時候沒少抱朱和垠,只不過現在的朱和垠已經不記得了,他只能禮貌性的作揖回禮:“二叔……”

“家父感染風寒,這幾日不能待客,因此只能讓皇太孫多等幾日了。”

“不過請皇太孫放心,今日的國宴由家兄代父進行。”

朱慈烜作揖解釋着,朱和垠卻在聽到這突如其來的消息時心裡一緊,不免對那個未曾謀面的叔爺擔心道:“叔爺無礙吧?”

“老病症了,休養一段時間便可,皇太孫不必太過擔心。”

朱慈烜笑着回答,而朱慈煌也在兩人中間充當調節氣氛的人,笑着說道:

“這碼頭風大,還是等先回王宮再說吧!”

“好……”朱慈烜和朱和垠異口同聲的迴應,並下意識進行對視,隨後相對一笑。

見衆人熟絡,朱慈烜也帶着朱和垠一起乘上了一輛敞篷的四輪馬車。

這樣的馬車讓朱和垠很沒有安全感,他不自覺看了看四周,旁邊坐下的朱慈煌則是笑着安慰他:“放心,齊國很安全的。”

在他說話間,朱慈烜和朱和埨也都坐下了,馬車向着西京港邊上的西港鎮出發。

這期間朱和埨一直看着朱和垠,朱和垠也一直看着朱和埨。

朱和埨長的粉雕玉琢,冷白的膚色加上濃眉、大眼長睫毛,不免顯得他像個玉娃娃。

朱和垠對自己的這個堂弟很有好感,雖然兩人已經好幾年沒見,朱和埨已經不記得自己了,但他還是和朱和埨有一句沒一句的聊着。

至於朱和埨也對朱和垠有些不知名的好感,因此在其詢問一些問題的時候,他也積極的回答。

不過,這樣的問答在馬車進入西港鎮的時候便蕩然無存,朱和垠的目光被西港鎮的繁榮和人文吸引走了。

西港鎮的建築風格融合了江南水墨的風格,但比起大明的民居,這裡的民居顯得十分乾淨。

青磚綠瓦白牆成爲了一道風景線,寬闊的十丈主幹道左右是種滿鮮花的綠化帶。

目光越過綠化帶,除了建築,朱和垠還看到了濃厚的人文文化。

齊國百姓穿着“樸素”,儘管和大明百姓一樣都是身穿布衣,但布衣卻沒有那麼花裡胡哨的刺繡和裝飾。

哪怕有一些刺繡,也基本是按照白衣白繡,黃衣黃繡的風格來進行“暗繡”,一點都不張揚。

這樣樸素的穿衣風格讓習慣了花裡胡哨的朱和垠感覺非常新鮮,而齊國百姓的精神面貌更是讓他十分好奇。

齊國的百姓似乎都是朝氣蓬勃的,而齊國的街道規劃更是在人行道上壘砌了許多水泥凳。

一些年紀大的老人坐在樹蔭下的水泥凳上聊天,來往的行人也不緊不慢,沒有大明百姓的那種急切。

來到齊國的街頭,朱和垠似乎覺得連時間都慢了下來。

不過當馬車駛出西港鎮,朱和垠當即便回過了神來,只當這是西港鎮這一個鎮子的人文面貌。

“到地鐵站了!”

щщщ ☢тTk ān ☢co

朱慈烜的聲音將朱和垠拉回了現實,他好奇擡頭,只見馬車旁邊是類似火車站的一個存在。

齊國的“火車站”比起大明的火車站似乎更寬闊,層高很高,顯得不是那麼壓抑。

“爲何把火車站叫做地鐵?”朱和垠下了馬車後好奇詢問。

“這可不是火車站,這是地鐵站。”

朱和埨人小鬼大的解釋着,朱和垠卻好奇道:“有什麼不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地鐵是在地下走的……”

朱和埨粗略的解釋着,而朱慈烜卻拍了拍他,隨後笑着看向朱和垠,更爲細緻的解釋道:

“地鐵是涵蓋了城市地區,在地下與地上專有陸權的一種短途、高密度、高運量的城市軌道交通。”

“具體的,還是等皇太孫等會兒自己體驗吧。”

說着,朱慈烜就帶着朱和垠等人走進了地鐵站。

說起來,目前的齊國僅有西京城有地鐵,而西京城的地鐵也是以蒸汽機運行的火車。

從西港鎮到西京城只有不到五十里,朱由檢爲了照顧未來西京城的城建,因此將這裡劃爲了西京城未來的外環城區。

所以,在這裡乘坐地鐵前往西京城的人並不少。

朱慈烜他們雖然是郡王,但此刻卻也老老實實的排隊買票,這種現象讓朱和垠深受震撼。

“買到了,走吧。”

朱慈烜拿着剛到手的車票,隨後帶着還在震撼中的朱和垠走向了旁邊的地下通道。

由於沒有電力,因此地下通道和候車站內能充當照明的便只有油燈。

望着昏暗的地下候車室,朱和垠不解詢問:

“直接在地表建造鐵路,行走火車不行嗎?爲何要弄地鐵?”

“自然是爲了未來。”朱慈烜笑道:“皇太孫難道不覺得北京城的交通已經開始有些擁堵了嗎?”

朱慈烜的問題讓朱和垠不自覺點了點頭:“確實……現在每到散班的時候,十字路口都會擁堵。”

“沒錯……”朱慈烜解釋道:

“國朝建築以合院爲主,齊國也不例外。”

“因此,修高架橋來通鐵路很不方便,會影響百姓們的日常生活。”

“不過,地鐵就沒有這種影響了。”

“況且,科學院也已經開始研究電燈和電力,只要電燈和電力能研究出來,那即便在地下也能如白晝一般。”

朱和垠和朱慈烜他們一樣,都是位高權重之人,因此軍備院和科學院研究什麼課題,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了。

電燈和電力這種詞彙對於他們來說,其實並不陌生。

因此經過朱慈烜的一番講解,朱和垠也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只是他心裡還是覺得這藉口有些牽強。

“嗚嗚……”

忽的,這時地下響起了汽笛聲,隨後不等朱和垠反應過來,一輛火車就用漆黑的通道緩慢駛了出來。

朱和垠不自覺後退了兩步,鼻子也聞到了刺鼻的氣味,讓他忍不住皺眉。

好在這個時候車門打開,朱慈烜好朱慈煌他們帶着他上了地鐵,而地鐵站的地下通風做的也還算不錯,上了車後便舒服了許多。

“這地鐵倒是涼快。”

朱和垠感受着地下的涼爽,忍不住誇讚了一句。

“是很涼快,不過現在還是缺點比優點多,但以後會慢慢變好的。”

朱慈烜笑着解釋,而朱和垠則不自覺點了點頭。

過了幾分鐘,伴隨着一聲鐘聲,地鐵的車門被乘務員關上,火車向着五十里外的西京城出發。

“齊國的地鐵是採用開挖,澆灌地下空間和通道,然後再進行回填的方法建造的。”

“眼下鐵路已經運行了兩年,全齊國僅有西京城有,西京城一共有四條地鐵線路。”

“四條地鐵線路,僅去年就載運了一千四百餘萬的客量。”

“由於地鐵須用蒸汽機車牽引,而機車釋放出的廢氣對人體有害,所以隧道每隔一段距離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風槽,以免乘客中毒。”

“地鐵的時速是每個時辰一百里,因此從這裡到西京城也不過半個時辰不到罷了。”

朱慈烜似乎是受到了誰的授意,總之他一路上都在和朱和垠介紹着大明沒有的各種事物,朱和垠也聽得津津有味。

只不過似乎在這樣的情況下時間過得很快,因此他們還沒有將想要聊完的話題聊完,地鐵就帶着他們抵達了終點站。

朱慈烜帶着衆人下了地鐵,隨後從地下通道走到了地面。

刺眼的陽光讓朱和垠不自覺眯了眯眼睛,而馬車已經在地鐵站門口等着他們了。

適應了幾秒後,朱和垠往前走了幾步,看了看四周。

只是這一看,朱和垠便再也收不回目光。

只見地鐵站的四周是寬闊、整潔、且人流不息的一條商業街。

商業街兩側是高達三丈左右的二層小樓,它們牆貼着牆,檐挨着檐,好似一個巨大的坊牆。

在商業街上,來往的行人還是穿着的那麼樸素,他們許多揹着揹包,有的則是揹着斜挎包。

他們臉上盡是笑臉,腳步不緊不慢,一邊散步一邊聊天。

在城裡,人行道邊上的不再是水泥墩,而是一把把帶着靠背的木椅和石桌。

一些老人在那裡坐着下棋,還有的則是用帶來的茶爐泡茶。

最讓朱和垠不敢置信的,是一些環衛工人就這樣明目張膽的坐在了椅子上,而馬道上騎馬巡邏的衙役熟視無睹,甚至還會和環衛工打招呼。

“皇太孫,可以上車了。”

朱慈烜的聲音把朱和垠拉回了現實,他強忍住心裡的好奇上了車。

伴隨着車伕抖動馬繮,西京城的人文面貌開始一覽無餘的展示在朱和垠的眼前。

齊國和大明有區別嗎?有,但是並不多……

可是,齊國百姓的那種悠閒,是大明百姓怎麼也學不到,也不可能學的存在。

在大明,如果做事情太慢,那很有可能要遭受辭退等風險。

但是在齊國,雖然僅僅是坐着馬車逛一圈,但朱和垠卻見到了許多店鋪都掛上了“招募店員”的木牌。

這些木牌,或許纔是齊國百姓悠閒的底氣吧……

朱和垠深深吸了一口氣,對接下來的齊國之行興趣更深了。

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90章 師徒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96章 扶弟魔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3章 難兄難弟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09章 秋風起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53章 分憂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343章 東宮講師
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90章 師徒第91章 人間慘狀(七千字大章)第610章 海外態度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298章 大災不斷第204章 戰前臺風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162章 宗室問題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372章 穩坐釣魚臺第225章 第兩百二十四 革新勳貴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05章 齊王愛熟婦第29章 御馬監的家底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82章 黃口小兒有蠻力第480章 戰後疾苦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36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83章 老粗鄙的熊廷弼第516章 拔高標準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278章 鹽茶國營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611章 穩坐山河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96章 扶弟魔第629章 調教家兄第371章 風高亮節楊文嶽第3章 難兄難弟第181章 裁撤遼鎮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594章 滿朝蟲豸第308章 酒稅徵收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486章 發兵平緬第684章 後記(四)白駒過隙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609章 秋風起第408章 大慈大悲楊文嶽第48章 狂攬人才第288章 炮轟建虜第94章 新朝第一大案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407章 積讒磨骨朱由檢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467章 林丹汗叩關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74章 錢糧不夠用啊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392章 開幕在即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482章 小民營生第24章 百姓的生活收支第128章 錦衣衛革新第527章 盛世之下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417章 爭相鬥豔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62章 戚家軍到來第1章 當從移宮案始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670章 番外(十八)太孫巡齊第167章 齊王監國第155章 畝產八石的番薯第412章 開發東北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595章 天災人禍第648章 新人勝舊人第138章 直搗巴約部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31章 百萬兵馬而無一軍可用第416章 驕兵悍將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481章 揚帆起航第353章 分憂第395章 銀行試點序幕第617章 暗手明瞭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205章 戰事打響第683章 後記(三)永昌新政第561章 破屋太子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343章 東宮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