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天啓九年

第360章 天啓九年

當火焰遇上猛火油,並且面對的還是一片純木質結構的建築物時。

這種場景,就好像一根火柴扔進一堆舊報紙中一樣,一觸即燃。

在草津城北面,在美麗琵琶湖的見證下,草津城的火光照亮了一切,熊熊大火藉着風勢,快速席捲了整個草津城。

“快快快,都先退出去!”

鄭芝龍沒想到火攻居然這麼好用,大火點燃不過一盞茶的時間,就蔓延了大半個草津城。

站在城頭的明軍都感覺喘不上氣,熱浪一股股的襲來。

他們紛紛退出了草津城,連帶着火炮和戰俘一起。

肉眼所及之處,幾乎所有的一切都被點燃,而城中那負隅頑抗的七千日軍更是發出了淒厲如鬼魅的哀嚎。

他們身上燃起了大火,附着在甲冑表面猛火油在他們身上頑強不退去,被點燃的人四處亂跑,將身上的猛火油蹭到了其他人身上。

哀嚎的他們往往會奔跑上百米然後應聲倒下,身上的火焰會一直持續燃燒到猛火油被燒盡或者人化爲灰燼。

“混……啪!”

“我知道了,忠明做的很不錯,只是我們雙方的力量差距太大了。”

“三點的第一點,便是諸藩戰爭必須在天啓九年開打,就藩地已經穩定的藩王開始就藩,小西洋監察使司負責向諸藩收取遷移銀、外調拱衛營軍餉。”

然而在明末這一羣臭魚爛蝦中,能和一步步磨礪起來的朱由檢過招的人,除了關外黃臺吉和努爾哈赤這個組合,倒還真的找不出第二人。

顏思齊的手書和軍報,則是在半個月的顛簸後,趕在了正月初一,由朝鮮釜山地區的錦衣衛,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達京城。

朱由檢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而朝臣們都等着他開口。

這樣的推算,放在天啓四年以前,根本就不可能實現。

“我們的聯軍潰敗,現在忠明又帶着兩萬精銳在草津城玉碎,幕府之中只有不到三萬老卒,算上其他藩主的老卒也不過八萬人。”

草津城的溫度一瞬間飆升到了上千度,一些金屬都能頃刻融化,哪怕人們迅速跳進水井內,但極高的溫度使河水化作煮沸的鍋,跳進去的人被活生生燙死。

誰要是造反那更好,流放南州,遷給諸藩的人口就出來了。

只是這個時代的日軍,根本不明白要怎麼絕緣。

“那他們什麼時候會北侵?”德川家光面帶擔憂的詢問,而德川秀忠想了想後才道:

“這需要注意明朝會不會支援軍隊,如果明朝支援,那最多不會超過三個月,顏思齊就會進行北侵,我們不得不在尾張迎戰他們。”

德川家光滿懷心事的傳達了德川秀忠的指令,幕府的殘餘勢力都開始了招兵買馬,爲抵禦明軍而做準備。

“我已經命令忠長訓練兩萬足輕,伊達政宗訓練一萬足輕,江戶這邊還需要你再訓練兩萬足輕。”

“你們做你們的。”朱由檢露出一抹和善的笑意,安撫了兩名大漢將軍,隨後便走到一旁拆開了手書。

這一刻,整個草津城成爲人間煉獄,城中七千日軍試圖逃跑,卻發現明軍堵住了城門。

只要擊發槍和刺刀能搞定,明軍就可以成爲一支對世界各國降維打擊的無敵之師。

“大概是豐臣秀吉那傢伙進攻朝鮮給他們帶來了一絲警惕,所以這一戰沒有講和的可能。”

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紅色的火海傳遍四周,撤退的明軍一直撤到了三裡開外,才覺得四周的溫度稍微恢復正常。

這樣的狠話,基本上算是定下了未來一年的論調,誰敢唱反調,就得想想怎麼和朱由檢過招。

所有人轉身看向草津城,整個城池已經化作一片火海,照紅了整片天空……

“這三點誰敢動搖,便誅三族,流放九族!”

五軍都督府和九邊被革新前,大明還號稱兩百萬軍隊呢。

信裡顏思齊主要說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他們這批人裡大多擅長海戰,希望朱由檢派一個擅長陸戰的人前往日本,統籌大軍。

在賀禮的新春正旦節大朝會上,敢於放出這種狠話的,也就只有朱由檢了。

這種情況下已經無法區分誰是誰了,但鄭芝龍他們都確定,鬆平忠明和一衆南國大名都死在了城內。

朱由檢就是翻版的朱元璋,甚至可以說,在培養人的這方面,他是加強版的朱元璋。

玩筆桿子的人,是永遠鬥不過玩槍桿子的人,更別提這玩槍桿子的人還在玩筆桿子,同時嘴皮子賊溜了。

“這一京十一省的省道總里程是四萬裡,而刨除舊港的產量,朝廷每年能保證的只有一千五百里進度。”

“嘭——”

“朝廷這邊,按照南北同步進行的方式以工代賑。”

“全部押送往北邊開採鐵礦!”聽到自家父親的詢問,德川家光老實回答,而德川秀忠聞言微微頜首,顯然比較滿意他的做法。

軍隊的配比是近十二萬騎兵,十萬炮兵,以及三十六萬步銃手和三十萬短兵肉搏的刀牌手。

要知道水泥路這玩意,百官們可早就看得清楚了,也都享受了馬車在水泥路上行駛的舒適感。

悠揚的鐘聲響起,代表天啓八年過去,天啓九年到來。

正旦節大朝會基本上都是朝臣賀禮,一般不會談什麼事情,除了楊漣那種鐵頭娃外,便只有朱由檢有資格在這種場面上談正事了。

不過小西洋地區有些麻煩,軍隊大概要在二月底才能調撥到位,然後還需要在當地適應休整。

西軍和南軍所處的兩廣、雲貴川三地,與天竺氣候迥異,必須先讓大軍適應當地氣候才能進行征戰。

軍隊整體的火器配置率在百分之六十五,這比例在這個時代已經不算低了。

“各地的藩主也在招兵買馬,名古屋的尾張地區將會是我們和明軍決戰的地方。”

水根本無法撲滅,只有泡沫隔絕空氣纔可能熄滅。

軍隊如此,文官又能好得到哪裡去?

朱由檢都在懷疑,眼下的大明恐怕連七十萬胥吏都沒有,辦事的恐怕只有不到五十萬。

江戶城中,伴隨着一道聲音響起,天守閣內的德川家光擡頭看向了坐在上位的人。

“首先北方要修通的是北直隸、遼東、山西、陝西、以及河南、河西一京五省。”

“我知道了……”聽到這話,德川家光點了點頭,隨後對着德川秀忠稽首,然後才退出了天守閣。

評價他權臣?這倒是可以,但朱由檢和朱由校會在乎?

一百三十萬胥吏的集團雖然龐大,但如何比得過刀槍?

君不見地主集團也十分龐大,最後還不是被均貧富了。

“朝廷準備以工代賑一百萬饑民,每名饑民每日工錢十文,預計每歲支出三百六十五萬兩銀子,總計工期支出五千四百七十五萬兩銀子。”

“臘月十七,工部尚書徐光啓上疏,黃河梳理已經完成大半,各地堤壩相繼修葺加固完善。”

先不提這一百三十萬胥吏集團的人敢不敢搞事,單單說他們有沒有這麼多人還是一個問題。

鄭芝龍點了點頭,隨後看向了草津城。

“《官吏定祿》是國策,這點不容動搖,而以工代賑也是國策,這點也不容易動搖,最後的反腐反貪還是國策,依舊不能動搖。”

朱由檢沒着急進去,而是拿着手書一目十行的看了起來。

他才投入了不到三十萬的書吏,結果大明中層和基層的執行效率就提高了好幾倍。

那人年近五旬,身材算不得高大,但面對幕府土地丟失大半的局勢,卻依舊十分沉穩。

“這次明朝的入侵,顯然不是爲了金錢,而是爲了徹底的征服日本。”

他看着跪在下面的德川家光,沉吟片刻後開口詢問道:

顏思齊看到軍報後沒有讓鄭芝龍繼續北上,而是命令他們駐紮草津城,並命人將戰報發往了京城。

“好,告訴兩位參將撤回來吧,窮寇莫追。”

“從今天開始《官吏定祿》徹底執行,首先滿足的是一品到九品的官員俸祿,而次九品裡的一百餘萬胥吏,必須通過今年十月的恩科考試,才能入品。”

這倒不是說他們不貪了,而是他們會更小心,更隱晦的貪污。

這羣人不一定都能做官,但用來做書吏是完全足夠。

畢竟是參與過滅豐臣氏戰爭的人物,儘管知道眼下的局勢很不好,但德川秀忠爲了給足下面人信心,並沒有露出什麼擔憂的神色。

因此在朱由檢說完後,許多人都默默記下了這個論調。

大明朝到底有沒有一百三十萬胥吏,這個問題在《官吏定祿》徹底執行,十月胥吏恩科結束前,永遠都沒有結論。

“明軍不會留太多時間給我們,我們必須湊出十五萬軍隊,多面出擊來分散明軍的兵力。”

自從朱由檢取消要見到首級才發放賞銀的制度後,明軍的首級制度就靈活了不少。

不過,雷酸汞和錳鋼的研製,或許能在接下來的十年裡,支持明軍成爲一支十九世紀的近代軍隊。

顯然、鄭芝龍嚐到了火攻的甜頭,而他在鄭芝鳳離開前往吩咐的時候,也對四周人道:

淨鞭聲響起,而皇極殿內也響起了“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賀禮聲。

結果革新統計之後,只有一百二十多萬人,其中還有七十多萬人是拿着鋤頭的衛所農夫。

日本地區的還好說,完全可以以戰養戰,大軍的軍餉靠石見地區的銀礦就能滿足,還能反哺朝廷。

哪怕是朱元璋,他所培養的國子監也不過十萬學子,而朱由檢的燕山學府,每年畢業的都是十幾萬人。

朱由檢一開口,就要瓦解一百三十萬人的胥吏集團,這種話沒有人敢說出口,除了他。

儘管明軍前前後後斬首近九萬日軍,但這樣的戰比並不足以讓朱由檢滿意。

朱由檢靜靜掃視着百官們,隨後纔開口道:

“孤有三點要說,但在說這三點前,要先說一件事情……”

明軍諸將喜笑顏開,大軍開始紮營休整。

最簡單的一個就是曾經年年拖欠的南方諸省賦稅。

可問題出在了這個以工代賑不是梳理黃河這種工程,而是修葺道路。

另外,二十八衛二百四十營裡,眼下有三十二營在調往小西洋地區,有合計二十營在調往,或駐紮在日本地區。

“明軍的兵力應該只有不到四萬人,他們短時間內是不會再度發動北侵的,攻打草津城也不過是爲了讓京都有一個門戶。”

不僅如此,各地的拱衛營都在戒嚴,爲什麼戒嚴,殿上所有人也心知肚明。

然而在天啓八年,六月還沒過,畢自嚴就敢篤定大明田賦不足五千萬石,而十月收割,十一月的統計中,也確定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眼下除了每歲保持梳理外,已經再無可梳理之地。”

“入班——”

哪怕文官不克扣,這賦稅往往也需要在臘月才能算出來。

“是!”所有參將紛紛應下。

雖說這筆銀子也就大明朝廷一年半的財政收入,但大明每年的財政結餘實際上也只有一千萬兩不到,因此這個工程的支出,需要佔據朝廷每年三分之一的財政結餘。

他倒是沒有着急,而是對着高臺之上的朱由校畢恭畢敬作揖行禮,然後才轉身看向了百官們。

乍一看,似乎明軍依舊能保持一比十幾的戰損,但實際上的死傷卻開始增加了。

“此後每年,各府官員的新增名額都由內閣、六部、齊王府裁定。”

如果單單是以工代賑,梳理黃河,那麼這件事情沒有討論的意義。

絕望的鬆平忠明破口大罵,一些不堪摧殘的武士甚至選擇了切腹自盡。

在朱由檢收起手書的時候,王安走出了皇極殿,小心翼翼的提醒朱由檢,而身着冕服的朱由檢聞言轉身頷首。

至於皇極殿廣場上,五品以下官員中,燕山派官員也佔據了三分之一,齊王黨佔據三分之一,諸黨和無黨佔據三分之一。

草津城的火燃燒了整整一天一夜,當鄭芝龍帶人進城後,看到的只有焦黑的焦炭和一些被燒得烏黑的鐵甲,以及鐵甲之下的焦炭屍體。

“殿下,萬歲讓您進去總結一下……”

“大明不需要那麼多官員,這一百多萬胥吏裡,朝廷只錄用五十萬人!”

朱由檢這話並不能說明徐光啓有多厲害,畢竟他們要做的,實際上只是把當年潘季馴治理黃河的地方修繕加固,順帶將河水較淺的部分河道清理一下泥沙罷了。

“你要督促工人,打造足夠多的鐵炮,伊達政宗和忠長他們兩個會訓練軍隊的。”

實在適應不了的人,只能撤回大明本土。

大火的效果超出了他的預料,只是面對這把火,他並沒有愧疚,而是轉頭對鄭芝鳳道:

“把這次火攻的效果告訴顏經略,如果可以,請朝廷支援足量的猛火油。”

這朝堂之上,曾經佔據了廟堂三分之二的諸黨官員,眼下已經被打壓的只剩五分之二了,剩下的五分之三都是齊王黨。

因此,朱由檢根本就不怕這羣執行力低下的胥吏。

哪怕是這個組合,但凡把他們拆分開來,依舊不是朱由檢的對手。

哪怕朱由檢知道了黃龍的作爲,恐怕也不會生氣。

頷首之後,他想了想眼下的局勢,然後纔開口道:

其次就是關於日本農民的問題,顏思齊詢問朱由檢,是否可以從本地招募士卒,補充眼下明軍的折損。

他真正想說的是,能用來以工代賑的黃河,實際上已經梳理的差不多了,最少能保三十年不出問題。

評價他暴君?不好意思,他是親王。

這人吃馬嚼的,每個人都是十五兩軍餉加十五兩補貼,半年就是二百多萬兩銀子的投入。

“農民們的南逃舉動,你是怎麼處理了?”

顧秉謙等人見狀,也知道是日本那邊有急奏,因此沒有耽誤,帶着人進入了皇極殿內。

眼下的幕府,雖然還掌握着日本五分之三的土地和三分之二的人口,但局勢確實不容樂觀。

趕在正旦節大朝會前,這份手書送到了朱由檢的手上。

這是畢自嚴料事如神?自然不是,這是因爲下面的書吏在大致推算統計,最後戶部彙總推算出的結果。

他想了想眼下的局勢,明軍經過擴招,屬於朝廷的兵力再度達到了二十八衛,二百四十營,合計八十八萬四千二百四十人。

這麼想着,朱由檢掃視了一眼百官,隨後纔開口道:

對於明軍來說,這只是一場小勝,並不值得慶祝,只是對於德川秀忠和德川家光來說,草津城的丟失無疑讓名古屋暴露在了明軍的兵鋒下。

從天啓六年算起來,明軍已經在日本戰死近四千人,傷殘退役近三千人。

誰都知道,今年燕山學府會畢業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加上地方上已經投入的近三十萬書吏,完全可以滿足大明基本的運轉。

“參將,伊達政宗在與我軍交手之初看到草津城燃起大火後迅速撤退,我軍追趕,斬首級七百餘級後伊達政宗逃往豐鄉町。”

從天啓八年六月至臘月十七日,明軍戰死一千六百七十二人,傷殘退役九百四十五人,斬首倭寇三萬四千二百三十七級。

“是……”

百官們也明白他的意思,而朱由檢見狀則是繼續道:

“朝廷已經在各地佈置水泥場,鍊鐵場,今歲的以工代賑,將以各省的省道修葺爲主。”

“報!”

紅牆白雪的紫禁城內,當鴻臚寺卿唱禮的時候,在皇極殿外的大臣們紛紛涌入,而朱由檢則是擡手對顧秉謙等人示意:“伱們先進去。”

他帶着王安走進了皇極殿內,所有人都低着頭不敢看他。

這人便是德川家康的繼承人,眼下德川幕府的“大御所”,德川秀忠……

“第二點,京城通往天津的府道,想必諸位臣工都看過了。”

實際上、這也是一個針對於文官吃空餉的行動。

朱由檢在這麼想着,卻不知道黃龍已經在籌備攻打天竺南部的五個土邦了。

一百萬人,每人十兩銀子,諸藩底褲都得被掏空。

《官吏定祿》,表面上是爲了廢除官吏的陋規收入,制定統一的俸祿發放。

敵軍甲冑也是能作爲功賞的一種,雖然草津城的火勢很大,但一些鐵甲最多稍微融化變形,不可能融爲鐵水。

朝堂的整體是一黨獨大,而這樣的一黨獨大,不僅沒有讓朝廷的行政效率下降,反而提高了朝廷在中樞的辦事效率。

“在保證水泥產量不斷提升的同時,朝廷對這一京十一省的省道工期預計是十五年。”

不過,朱由檢也不會耽擱太多時間,他面朝百官開口道:

鄭芝龍讓人統計了雙方戰損,隨後快馬加鞭讓人把軍報送往了大阪城。

誰敢鬧事,朱由檢就敢殺誰,他和朱元璋一樣,都是不在意後世人怎麼評價的人。

哪怕城內的七千日軍裡,只有一千套鐵甲,也能換取一萬兩賞銀,平分給每個人好幾百錢了。

“是!”鄭芝鳳應下。

“等火勢停下,進城根據甲冑來判斷斬首,上報殿下。”

朱由檢的第二要點說完,許多官員都面面相覷,顯然四萬裡省道的修葺是一個大工程。

這是時代訊息傳遞的問題,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黃龍一直坐等朱由檢遙控指揮的話,恐怕那三十二營十二衛,十六多萬兵馬有半年都得在等消息。

至於第三點,則是鄭芝龍攻陷草津,劉香等人攻陷名古屋以南的大部分地區,眼下明軍兵鋒直指名古屋。

塘騎策馬而來,鄭芝龍看向他後,這人作揖道:

兩百多萬胥吏,連兩千六百萬石田賦都能估計錯誤,而朱由檢只增加了三十萬不到的書吏,就能大致算出八億多畝田賦的產出。

“八嘎亞咯!”

火焰造成的熱浪,和上空的冷空氣形成了強勁的“煙囪效應”,甚至出現了“火龍捲”,連正在撤退的明軍隊伍中,一些旌旗都被氣流不斷拉扯。

只是門口的大漢將軍看着沒有進殿的朱由檢,一時間有些遲疑,不知道該不該打淨鞭。

“至於南方則是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福建、以及交趾六省。”

不知道是火焰點燃了什麼而爆發的爆炸聲,熱浪涌向了城門的鬆平忠明,他的瞳孔之中,火海撲面而來,最後瞳孔內剩下的只有恐懼。

修路這種事情,本來就是惠利百姓,賺取名聲的手段,更別提舒適感極佳的水泥路了。

用這種東西以工代賑,拿給北方和兩廣、雲貴、福建用,這在許多江南官員看來都是極度浪費的行爲,因此在朱由檢說完的瞬間,當即便有人站出來說道:

“殿下、下官以爲,水泥路應當用在更需要它的江南之地……”

弄到現在,燒退到37.4°了,腦子稍微舒服了一點,就是咽還有些疼,然後全身痠痛(就好像去隔壁,然後被老王錘了一頓一樣。)

明天應該稍微舒服一點,如果中午不更新,那就是下午五六點左右更新。

(本章完)

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76章 浙黨勢大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06章 殺遼商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81章 天賦異稟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75章 回京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65章 拂曉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
第201章 發展迅猛的市舶司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8章 皇兄就是拿來坑的第454章 引君入甕第76章 浙黨勢大第69章 滿桂到來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348章 典吏閻應元第259章 內安外擴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56章 盡是空餉第206章 殺遼商第44章 聽牆角的起居注官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75章 葉向高的提議第344章 再苦一苦外夷第281章 暗流蟄伏第253章 復套終戰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590章 子不類父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599章 世事無常態第315章 太廟前的分地競拍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第512章 大國寡民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658章 番外篇(六)五大案第81章 天賦異稟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457章 斬首上萬第470章 精打細算虎墩兔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第638章 交趾逸事第272章 大慈大悲洪承疇第168章 監國瑣事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75章 回京第445章 文治武功第472章 不偏不倚楊文嶽第544章 神機妙算朱由檢第528章 穩中向好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70章 商女不知亡國恨第671章 番外(十九)皇儲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336章 仕途誘惑第47章 國之柱樑孫傳庭 忠心耿耿洪承疇第282章 漠南之主林丹汗第418章 稱孤道寡第391章 謀國先謀身第111章 立場轉變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465章 拂曉第346章 晚明科學家王徽第587章 西京繁華第690章 後記(十)紹慶新風第61章 高標準養軍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505章 解放烏斯藏第104章 淮北開端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73章 秦氏兄弟第244章 復設舊港承宣布政使司第294章 掃北大捷第464章 忠心耿耿劉愛塔第436章 齊王大婚第260章 收復朵甘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487章 苦練內功第473章 齊國五年計劃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502章 京中軼事第530章 河西軼聞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49章 傷心總是離別日第563章 廟堂新氣象第359章 火燒草津城第325章 天啓八年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190章 連下三城第249章 牆式衝鋒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03章 蜂窩煤的火爆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153章 四處調兵第142章 懷疑人生的葉向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