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漢奸該死

第174章 漢奸該死

“咕咕咕……”

天啓二年二月初一深夜,當遼東大地的冰雪徹底融化,涼爽的時節也到來了。

可是涼爽的時節,卻無法與遼東東部的鹼場堡掛鉤。

鹼場堡,此地處鳳凰城東北部,寬甸西北部,下太子河北岸,往北二十里外便是建虜的一堵牆堡、松樹口。

過一堵牆和松樹口後,沿着上太子河走,便是遼東重要關隘的鴉鶻關。

從鴉鶻關到建虜的興京赫圖阿拉,便只有不到八十里的距離。

也就是說從鹼場堡到赫圖阿拉,實際上也不過就是一百四五十里路程,是明軍直接威脅到赫圖阿拉的最前沿。

這樣的地方,在孫應元、戚元輔、戚元功三人揮兵打下後,自然留守了重兵。

此刻的鹼場堡內、駐紮着三千明軍,城頭有二斤弗朗機炮七十二門。

在戚元輔的安排中,等燕山所的火炮運抵寬甸後,鹼場堡最少要有四十門五斤炮,十門十斤炮。

遼東口音響起,撬石板的三人在一個身着錦袍的商人指揮下,將旁邊的木梯組裝,用木槌將楔子緊湊後,一點點的放下。

鹼場堡那地方他研究過,四面環山的同時,卻四面都有寬闊道路,很適合騎兵襲擊。

“貝勒已經帶人在北城外五里遊弋,現在只需要拿下城門就可以了,有城防圖嗎?”

“開門!”看着地上躺着的明軍屍體,領頭的蒙古圖招呼起了甬道內的建虜,而他們直接把城門閂直接擡了起來。

城門失陷、城門樓被攻破……

“眼下當務之急,還是西南叛軍盤踞遼南一事……”

獵物緊張時,目光會把面前的一切收入眼中,但如果他發現沒有危險時,那就是他最鬆懈的時候。

想到這裡、朱由檢也到了幹清宮門。

“火藥庫!”黃臺吉咬緊了牙關,沒想到他來得那麼及時,還是沒有拿下火藥庫。

商賈回答之餘,一名又一名的建虜從中爬出,很快他們就擠滿了屋內。

“鹼場堡失陷,原因是堡內漢商與建奴私通,而黃臺吉舉兵一萬前來,參將金啓良還能帶領兵馬掩護百姓撤退回孤山堡,並且留下斷後,以身殉國,這難道不該獎賞?”

在鹼場堡後三十里的孤山堡,也要有最少三十門五斤炮,十門十斤炮。

當黃臺吉帶人衝入城中時,便感到了宛若地龍翻身的爆炸和震感。

在戰報中,鹼場堡一營三千零三十一人,對大金造成的死傷太大了,相較之下,雖然明軍也戰死了六百多人,但這還是讓黃臺吉無法接受。

朱由檢腦中過了一遍安邦彥的想法和做法,順帶大致估算了雙方的兵力。

“李秀才,你裡面怎麼雜聲那麼多?”

“明軍的素質越來越高了……”

葉向高在和稀泥,但這和稀泥的方向顯然是偏向朱由檢那邊。

在他們還在糾纏時,蒙克圖率領三百建虜殺向了城門處。

不過、這並不是說朱由檢當時沒有能力讓商賈禁止進入寬甸三城,而是他在給人埋雷。

‘……’

作爲精挑細選的“獵手”,他們知道躲避人的目光,和躲避動物的目光是一樣的。

“轟隆!”

反觀安宋兩氏的叛軍,在經過奢崇明被圍剿而死後,叛軍的兵馬從十四萬跌落到了十萬不到。

不過、等他走近的時候,便見到了坐在幹清宮主殿主位的朱由校,還有殿上的六科、六部、內閣官員。

“……”微微皺眉,朱由檢沒說什麼,擡步走了進去,也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因此、在朱由檢一開口後,六科的官員立馬就閉上了嘴。

小旗官還在欣喜自己能跑,還傳遞出了消息,但是在他跑出小巷的一瞬間,一個鐵骨朵就迎面砸來,瞬間將他砸翻,面部血肉模糊,死的不能再死了……

“請問齊王,鹼場堡失守一事,是否需要追責?”

這話被臣工們瞭解了深意後,紛紛皺眉,但還是沒有人敢趟這趟渾水,畢竟誰也不知道,朱由檢會不會什麼破事都栽到遼商身上。

這麼看來、現在最好不要操之過急,而是一點點的拔除,一點點的掃除。

只是不等蒙克圖他們有所舉動,城門樓的建虜便開始轉動絞盤,千斤閘被吊起後歸位,蒙克圖再帶人打開了最外層一道城門後,吊橋也被應聲放下。

大家都不確定,朱由檢這次是不是在挖坑,如果拒絕遼商行走眼前的瀋陽、寬甸三城之地,那麼之後這四處地方萬一出現和遼商有關的通虜之事,會不會要被論罪?

現在看來、這小齊王根本就是提前埋了一個坑,早就等着他們自己踩了。

隨着時間過去、這處院落的屋內、穀倉內,庭院內都站滿了人。

朱由檢記得,前世看奢安之亂這段歷史的時候,好像安邦彥就是利用山地戰,在河谷和壩子圍殲了明軍數次,讓明軍折損了三萬多兵馬。

依託陣型,他們將各條小巷的後金軍堵了回去,但他們根本不知道、糾纏並不是後金的意圖。

【戰死二百二十七人,重傷三百五十二人,輕傷五百一十五人。】

他手裡的另一份軍報,是來自西南的最新軍報。

面對質問,他輕鬆道:“鹼場堡失陷一事,不僅不應該追責,還應該大大的犒賞!”

根據地方情況?誰根據?還不是秦邦屏、戚元輔等人,他們是誰的人?這還用說?

熟悉的聲音響起,朱由檢回頭一看,是御史馮三元的質問。

“轟隆”一聲,參將府的方向打出了十餘道煙花,煙花幾乎將長寬不過一里的鹼場堡照亮。

當三百訓練不到一年的明軍,與三百後金精挑細選的精銳碰撞在一起,結果是毫無疑問的。

眼下來說、雙方的力量基本持平,不過考慮到王三善和李耘、胡應臺等部兵馬都是新卒,真實的明軍戰兵數量應該在八萬左右。

他們入眼之處是沒有人,但一種預感讓小旗官不自覺摸上了自己腰間的刀柄。

同時、他下車走入宮門之中,只有曹化淳緊緊跟着他。

冰冷的刀子割斷了脖子,灼熱的鮮血滾滾而出,四名明軍想說話,卻覺得喉部如拉風箱一般,說不出半個字。

他早就知道文官會在棄守後彈劾他,所以提前用遼商埋了雷。

只可惜、堅固的城池,往往是從內部被人攻破的……

“明軍沒有發現這個地方吧?(女真語)”

“李秀才,我說你……”

“必須讓汗阿瑪謀求一條出路,再拖下去,大金承受不住。”

至於那個商賈則是點了點頭道:

“沒有發現,他們只知道這是大汗統治時修建的水渠,在看到城中一些街道的水渠狹隘,無法入人後,便放棄了巡查,根本不知道水渠越往太子河便越寬大。”

眼下這一幕,卻在訓練不到一年的鹼場營身上出現了,這值得朱由檢高興,但同時他也爲鹼場營參將金啓良的傷重不治而惋惜。

如果不是他反應及時,鹼場營不一定能以這樣的死傷撤回。

這麼看來、火藥庫都毀了,糧倉被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吱……

一時間、鹼場堡參將分不清楚,城內到底還有多少敵人。

在他開口的一瞬間,黑暗中出現了無數火星,緊接着火把被點燃,照亮了他的面龐。

貴南地區都是山區,土司盤踞之地,強攻不妙。

因此、對於鹼場堡會棄守的事情,朱由檢早就有了準備。

“此役當犒賞鹼場營的將士,至於遼商一事,倒也不必如此,還是得根據地方情況來判斷是否可以行走流通。”

矮壯男子一邊開口,一邊脫下背上的甲冑,在旁邊三個漢人的幫助下着甲。

李秀才笑呵呵的詢問小旗官,但是下一秒他就忽的蹲在了地上。

“吹木哨、甲乙丙丁四哨撤,戊字哨和我去燒了糧倉和火藥庫!留下來斷後!”

“娘地!”看着幫自己當了一箭的遊擊,參將望向了屋頂,赫然看到了站在屋頂的一名甲喇額真。

對於大明來說,死傷上千士卒並不算大事,但對於後金來說可就要命了。

參將一邊招呼兄弟離開城門避免被敵軍即將涌入城中的戰馬踐踏,一邊讓手下的人且戰且退。

黃臺吉的腦子轉的飛快,他在這一戰中,清楚的感受到了明軍正在逐漸的恢復曾經的秩序和戰力。

折損了一個參將,外加七百多兵馬,丟失了鹼場堡,固然讓他氣憤。

“皇兄,臣弟以爲,此次遼商與建虜理應外和,更說明了前沿之地不可容許商賈隨意行走,因此請驅逐遼商!”

雲貴高原不比北方,操之過急只會讓敵軍抓住痛點,狠下死手。

時勢造人傑,金啓良能果斷的下令讓人燒燬火藥庫和糧倉,並親自領兵斷後,可以說極大的穩定了士氣。

門被敲響、瞬間院落之中寂靜一片,而那被稱呼李秀才的商賈聽到聲音,瞬間看向了剛從屋內走出的甲喇額真。

這些火炮,要比大金自己鑄造的要好多了……

官員們不說話了,而朱由檢卻還有話說。

不多時、梯子已經徹底放好,而梯子也在顫動之後,從黑暗中爬上來了一個揹負甲冑,赤裸上身,留着兩根醜陋金錢鼠尾辮的矮壯男人。

御史有本事就去一一調查,只要不怕在半路遇到後金塘騎,被割了腦袋就行。

但是仔細一想,鹼場營能完整建制的撤回孤山堡,也變相說明了寬甸三城七營的兵馬戰力。

一時間、殿上羣臣面露譏笑,只有少數如楊漣、葉向高、劉一燝、左光斗等人沒有出言譏諷。

“安邦彥這廝,想在貴南地區的山林之中和朱燮元他們打拉鋸和持久戰……”

一時間城牆下火光四起,雖然不大,但是在夜間卻十分顯眼。

一時間、他背後漆黑的密林裡,舉着火把的上千騎兵和數千步卒魚貫而出。

在街上巡邏的明軍聽到院內有動靜,便走到了門口敲了敲門:

“殺賊!”

全部打下來,後金最少得死上千人,這就是磨血條的戰術。

城門被打開,露出的是實鐵的千斤閘。

況且、撤回了兵馬,到時候想怎麼說全憑底下的人一張嘴。

宋萬化和家將宋安康領兵兩萬撤退至都勻府,宋安康領兵三千駐守平定關,宋萬化退往都勻縣休整。

其中六人跟在了李秀才背後影壁,透過影壁的孔洞,眼睛死死的盯着大門門縫,身形時刻準備跟着門板而動。

電光火石間,漆黑的庭院內射出了六支箭矢,只是一瞬間便射中了六名明軍面頰,箭桿沒入大半的同時,黑暗中四道身影從明軍身後偷襲。

他們在黃臺吉的帶領下、衝向了山下五里外的鹼場堡。

另外矮山距離城堡太近,以後金的火炮,是可以在這個距離裡打到城牆的。

五里的距離,對於騎兵而言,不過是半刻鐘的時間罷了,半刻鐘一過,守在城門的建虜立馬看到了奔馳而來的鐵騎洪流。

明廷可以用六萬多人來換大金兩萬多人死傷,但這樣的換法,大金頂多三次就要被滅。

那甲喇額真接過城防圖看了看,隨後叫五名牛錄額真前往偏屋商議怎麼拿下城門。

看着手中的戰後彙總,黃臺吉只覺得情況對大金十分不妙。

聽到命令的建虜都點了點頭,不再掩飾的大隊殺向城門處。

木哨被吹響了,小旗官躲過了六支箭矢的偷襲,蹲在地上翻滾了一下,吹響木哨的同時拔腿就跑。

二月初六、當朱由檢拿到了這一份軍報的時候,他的心情算不上好,卻也算不上壞。

朱由檢看向了人羣之中的兵科給事中原抱奇,這原抱奇是浙黨官員,也是駁回朱由檢當初上疏的人之一。

北門大道上,整裝支援而來的一哨五百餘明軍,與源源不斷從小巷中涌出的後金建虜撞到了一起。

這人、赫然就是當初被努爾哈赤安排說有更重要事情的黃臺吉。

朱由檢才走進來,一口茶都沒有喝,朱由校便宣佈了繼續,這說明了事情確實有些棘手。

【此役鹼場堡參將金啓良重傷,退至孤山堡後傷重不治,鹼場營戰後折損六百九十五人,退至孤山堡後,傷重不治九十二人,尚存二千二百四十六人,掩護一千四百餘百姓撤回孤山堡。】

門栓被抽開,十一名明軍站在門口,一個小旗官在李秀才開門的瞬間就察覺到了不對勁。

除了他們,永寧州的土司也回防了永寧州。

當“轟隆隆”的馬蹄聲響起,參將立馬抓住了旁邊的遊擊將軍,怒吼道:

“帶人燒了火藥庫和糧倉,全軍撤出鹼場堡!”

明軍守備帶人與人數相當的後金碰撞在了一起,被戚元輔訓練的他們,熟練的使用戚家軍的左右分變二伍鴛鴦陣。

放在一年以前,明軍要對大金造成這樣的死傷,最少需要丟下上千屍體纔有可能,但眼下……

倒是葉向高在這種時候起了作用,當即站出來,咳嗽了兩聲道:

帶着沉重的心情,黃臺吉開始安排人將繳獲的弗朗機火炮搬到了南門,雖然他們沒有獲得火藥庫,但北門和西門的三十六門二斤佛朗機炮,明軍並沒有來得及帶走。

如果再放任明軍這樣恢復下去,那麼大金只有失敗這一條路。

朱由檢一席話說出,朝堂之上卻沒有人敢再開口。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過、由於時間還沒到,目前燕山所的火炮還在海上飄着,因此駐守鹼場堡的明軍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駐守。

但這樣的一名將領,就這樣死在了回程的路上,着實讓人可惜。

“吱……”

因此、即便遼商每年也會貢獻一些潤筆銀,但一時間幹清殿上,還是沒有人敢開口。

安邦彥撤往了山高林密的裡古州,在古州城屯兵一萬七八千人。

口子底部有清晰的水聲,而這時、黑洞洞的口子內部出現了火光。

他們似乎早就知道了,一旦明軍圍剿過來後,自己應該幹什麼。

“齊王難不成是把失陷聽成了攻陷不成?”

“……”甲喇額真沒有說話,而是臉色一沉,示意李秀才去門口應付,隨後看向了屋內的十個白甲巴喇牙。

他雖然不確定遼商會不會在鹼場堡玩裡應外合這一出,但是根據前世的遼瀋失陷來說,這一手是有可能發生的。

“放梯子!”

說到這裡、朱由檢對着想開口反駁的羣臣道:

“再道!當初孤上疏之時便說過,寬甸三城十七堡爲軍事要地,不應該讓商賈流通,但當時是六科駁回了這奏疏對吧?”

——————

當一塊塊長條石板被翹起,所露出的不是壓實的泥土,而是一個長寬五尺的大口子。

四五枝箭矢同時射來,但射中甲冑只讓小旗官覺得背部一沉,被甲冑成功抵禦。

“向北門出發,速度要快!”

“劉爺?怎麼了?”

“可以了!”

但木哨聲終究是提醒了明軍,很快、擊鐘鳴金聲同時響起,城內頓時火光四現。

“放火!”蒙克圖對城樓上的人大喊,一名建虜聽到後,當即就把角樓一角的一個猛油罐提起。

此刻、他們居高臨下的射殺着明軍之中的將領,而參將見狀,連忙讓人開銃射箭,將他們逼退後立馬下令道:

他提着猛油罐走到城牆的女牆邊,把裡面的油給倒下了城牆,順帶拿起一個火把,朝着火油倒下的地方丟了下去。

這一手無賴戰術,用在文官身上可謂十分合適。

沒有什麼聲音,當甲喇額真擦了擦自己手上的鐵骨朵,當即便對小巷中的人馬下令。

就目前來說,經過貴州平越府王三善、貴陽代巡撫李耘的招募兵馬,再加上胡應臺、木增,以及朱燮元所部,貴州一帶的明軍數量達到了驚人的十萬人。

月上枝頭的時候,鹼場堡內、城門不遠處的小巷院內漆黑一片,只有主屋之中亮着燭火。

“有、在這裡。”漢人商賈一邊說着,一邊從懷裡掏出了城防圖。

織金關則是由安邦彥的兒子安武功駐守,此外入侵廣西的羅甸、大平兩地土司已經撤回了羅甸和大平,水東宋氏土司之一的宋安化駐守在九司。

參將的話還沒有說完,忽的遊擊發力,扭轉了兩人的位置,亂軍之中一支箭矢從房頂射來,正中游擊後背。

以往這種突發的襲擊戰,明軍根本就不可能有成建制的兵馬逃出。

與此同時、甲喇額真也帶人邊戰邊退,向着城門打開的北門撤去。

包括他給戚元輔、金啓良的軍令中,也早就提到了如果守不住就撤退,這也是金啓良發現守不住後立即撤退的原因。

wWW◆ttκǎ n◆¢O

曹化淳解釋着,而朱由檢聞言也放下軍報,拿起另一份軍報,起身走出了勖勤宮。

忽的、曹化淳的聲音響起,坐在勖勤宮主位上的朱由檢也疑惑擡頭。

正月初九,在得知朱燮元領兵在前往鎮遠的路上,並且攜帶了衆多火炮後,安邦彥和宋萬化果斷放棄了鎮遠,撤往了貴南地區。

哪怕一個堡只能消耗幾十、上百人,但這樣的石堡在通往鳳凰城和寬甸的路上還有十二個。

“殿下……”

“出發!”

燭火飄零,屋內開始傳來了“噔噔”的石頭碰撞聲。

那名建虜換上了甲冑,一看便能認出是後金之中的甲喇額真。

即便這樣算,時局也比之前好多了。

“犒賞!?”

“殿下,萬歲宣您前往養心殿,說是要說說鹼場堡失守的事情。”

當他走到第一排時,似乎之前被羣臣們問的有些煩躁的朱由校也鬆了一口氣,對衆人道:

“現在齊王到了,爾等有疑問者,皆可詢問齊王。”

三千人的鹼場堡,分爲兩班,夜間只有一千五百人,而其中他們又分爲五個部分,這代表每個城門處不過三百人。

至於包圍貴陽的安效良和阿迷儂在知道孫傳庭三人領兵前來後,果斷撤往平壩衛、安順州駐防。

五里的矮山上,當拿着騎在馬背上的一人看到鹼場堡城下出現零星火光,他當即就轉過了身。

事實證明、黃臺吉也沒有對他們做出什麼屠殺的行爲,只不過當天色漸漸亮起,各部牛錄彙報的死傷交上來時,黃臺吉還是覺得腦袋一熱。

他們這纔想起來、朱由檢確實上過這種奏疏,當時他們還奇怪,爲什麼朱由檢不直接下令,而是上疏來找他們爲難他。

當大軍得到消息,黃臺吉立馬示意身後的大軍準備進城。

城中的明軍都涌向了北城門,但這個時候、一些早早隱藏在城中的漢商開始了縱火。

因此、葉向高這句話也就是變相再說,犒賞要給,禁止商賈流通的權力也要給。

不用多說,這十個人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當即取出了弓箭輕聲輕動的爬上了屋頂。

他趁這個機會,對朱由校作揖道:

說到底,鹼場堡是孤山堡的前沿,消耗後金兵力的地方。

坐在龍椅上,朱由校看着羣臣譏笑自家弟弟,心中也有些惱怒,正想出口訓斥時,卻不料朱由檢卻突然開口道:

建虜入城了,但微妙的是,堡中十四家商賈根本就沒有跟隨鹼場堡參將撤退,而是老老實實的呆着。

“蒙克圖,你帶人去奪城門樓,放吊橋、開木門!”

“嗶!”

因此、朱由檢並沒有想着鹼場堡面對後金的攻勢能守住多久,他只不過是在那裡埋雷罷了。

到時候真要論罪,他們可一個都逃不了。

所以、朱國祚等人紛紛偃旗息鼓,而朱由校見狀,也爲自家弟弟的手段而高興。

爲了翻過鹼場堡失陷的這一頁,朱由校特意做起了好人,對葉向高道:

“葉閣老,說說西南的事情吧……”

(本章完)

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7章 戚金練兵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66章 終末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81章 天賦異稟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6章 截胡工部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64章 孜孜不倦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8章 初嘗權力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63章 齊王黨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53章 分憂第93章 大仇得報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21章 備戰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
第656章 番外篇(四)蒸蒸日上第321章 外戰內旱第613章 故人再見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第693章 後記(十三)工農罷工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7章 戚金練兵第151章 西南風緊第514章 無毒不丈夫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350章 廟堂爭鋒第93章 大仇得報第383章 總歸得殺人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498章 任他幾路來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爭第354章 頂樑柱朱由檢第368章 暹羅求救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695章 後記(十五)紹慶盛世第403章 明莫戰爭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00章 三娘子案爆發第355章 諸藩戰爭序幕第313章 諸藩分地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第215章 炮擊老奴第374章 火燒倭豬第97章 好皇兄要掀桌子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466章 終末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81章 天賦異稟第572章 帝臨南京第382章 土地兼併第425章 我徂東山第601章 齊國總旗張煌言第26章 截胡工部第365章 南洋風起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478章 農村包圍府縣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54章 狼山之戰第64章 孜孜不倦第199章 朝鮮政變第123章 天子閱兵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12章 伸手錦衣衛第217章 遼東大捷第444章 抓貪官不如殺胥吏第200章 來自皇兄的彩虹屁第518章 時不我待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592章 徙陵制度第68章 海納百川第410章 工業投產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265章 病來如山倒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129章 殺人誅心第222章 西北難題第8章 初嘗權力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50章 戰前內訌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208章 各自出擊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484章 烈屬安家第360章 天啓九年第236章 南征北討(恢復兩更)第216章 打斷建虜的脊骨第163章 齊王黨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53章 分憂第93章 大仇得報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621章 英雄出少年第577章 五國會談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26章 御馬監變化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35章 欣欣向榮第426章 帝位不穩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21章 備戰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