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1)

車遲國這一節似乎首次道出了《西遊記》的主旨:三教合一。其實,悟空在這一節的所遇都是有人安排好的。誰安排的呢?就是六丁六甲、護教伽藍及太白金星安排的。因此,可以看出來,觀音安排的39位保護唐僧的保鏢,不光兼職做各大媒體的狗仔,更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引路。取經路上除了要應付各派勢力的阻撓,以及山野妖怪的算計,還要宣傳佛法,增強佛教的影響力。這就好比長征,不光是戰鬥機,還是宣傳機,還是播種機。一場談判下來,既要私下裡談得攏,又要明面上唱得響,這樣就叫“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棧道修好了,陳倉也度了,兩不耽誤。這些引路的就是要把唐僧師徒導向那國富民強之邦,市井繁華之都。這樣才能擴大取經的影響,傳經的意義。

五百名僧衆在六丁六甲和護教伽藍的保護下,求死不能,求生不得。連悟空都看不下去了,罵這夥毛神無理。要麼就自己把人救走,要麼就不要管閒事。把什麼事都推到悟空身上,到底是爲什麼呢?是爲了給大聖樹碑立傳,廣傳賢名嗎?當然不是。就是爲了給大衆造就濟世活佛的印象。準確地說是給僧衆和皇帝造就這種印象。佛家其實在骨子裡是看不起平頭百姓的,他們從來都只走高層路線。第五十回《情亂性從因愛慾神昏心動遇魔頭》中,【行者見他關了門,心中暗想:“……常言道:‘道化賢良釋化愚。’且等老孫進去看看。”】可見,佛家是不介意愚弄及欺騙老百姓的。反正他們也不會明白真相,只會隨波逐流。佛家對人性的把握非常之到位,因此一出手就直奔要害。車遲國的一番爭鬥雖然精彩,但還是關起門來的買賣,於車遲國國內形式來說,沒有掀起任何風浪。雖然最後是國王拋棄了敬道滅僧的做法,儒釋道三家並重,但是這完全是權力運作的結果,百姓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已。佛祖是講求效率的,但是有時候效率往往是短期效應,長遠來看佛家這種操作手法最終是得不償失的。

悟空變化之後向五百僧衆及兩名小道士瞭解了一番情況,決定當晚去一探三位國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實力,並且藉機生事,向其挑戰。在悟空和三位國師來回賭鬥的過程中還是暴露了一些問題的。其中有些問題對取經大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悟空竟然不認識三清。這個玩笑開大了。第五回《亂蟠桃大聖偷丹反天宮諸神捉怪》中,【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見三清,稱個“老”字;逢四帝,道個“陛下”】。可見,悟空是認識三清的。當然,是不是悟空只識其人,不知其號呢?有可能,但機率不大。悟空在天宮住了大半年,而且和老君還是一對過節不斷的冤家,怎麼會連老君都不認識呢?當然,悟空可能確實不認識三清之中的另外兩個:玉清和上清。在五莊觀的時候,悟空差點和道童打起來,當時悟空就反問過道童彌羅宮中有誰是太乙天仙。

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蔘》中,【行者聞言,忍不住喝了一聲道:“這個臊道童!人也不認得,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甚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甚麼!”】不過,就算悟空不認識三清,沒道理連菩薩也不認識啊!整本《西遊記》中,除了毗藍婆之外,還真找不到哪位菩薩是悟空不認識的。但是,他問八戒那三座金身是什麼菩薩。就在這道觀之中,悟空問八戒這樣的話,不怕被雷劈嗎?這是悟空故意在試探八戒。其實八戒在之前的取經路上還是露出了破綻的。第二十一回《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中,【行者把帖兒遞與八戒,唸了一遍道:“李長庚是那個?”行者道:“是西方太白金星的名號。”】八戒出任天蓬元帥在天河統領水兵,連太白金星的名號都不知道?虧人家還救過他的命呢?所以這個八戒是有問題的。取經路上一旦遇到妖怪,八戒呆在妖怪那裡的時間比呆在取經隊伍的時間還要多。這不得不引起悟空的懷疑。八戒雖然知道三清,但是未必個個認識。

悟空要求是【敘禮坐下受用】。但是,結果是【八戒變做太上老君,行者變做元始天尊,沙僧變做靈寶道君】。看來,八戒對三清也只是知道一丁點兒,三清的排位並不清楚。按道理,八戒是二師兄,應該變做靈寶道君,沙僧才應該變做太上老君。但是,八戒沒想那麼多。【原來孫行者不大吃煙火食,只吃幾個果子,陪他兩個。那一頓如流星趕月,風捲殘雲,吃得罄盡,已此沒得吃了,還不走路,且在那裡閒講消食耍子。】這是怎麼回事呢?悟空不是嚷着來找吃的嗎?怎麼他自己不吃呢?東西都偷吃完了,怎麼還在案發現場無故停留,不怕被抓現行嗎?要記住悟空來三清觀的目的是試探國師並向其挑戰。所以要無事生非:把聖像扔到茅廁,偷吃貢品,另外更過分的是遺尿作聖水哄騙三位國師。在最後離開之時,悟空還不忘自報身家,生怕別人不知道是他闖的禍。【大叫雲:“道號道號,你好胡思!那個三清,肯降凡基?吾將真姓,說與你知。大唐僧衆,奉旨來西。良宵無事,下降宮闈。吃了供養,閒坐嬉嬉。蒙你叩拜,何以答之?那裡是甚麼聖水,你們吃的都是我一溺之尿!”】

接着我們來看看這三位國師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的來歷。龍王敖順說他們的“大開剝”是源自小茅山,虎力大仙卻自稱幼時在鍾南山學道。乍看之下,似乎二者說法不一,有矛盾之處。其實,這個也算不上矛盾。因爲,茅山道術和鍾南山道術是有淵源關係的。具體我們就不詳究了。二十年前,三位大仙從天而降,在車遲國呼風喚雨、點石成金、指水爲油,因而能夠名動公卿、術安君王。西天路上不少城邦無緣無故地遇到大旱災,之前的比如烏雞國,之後的比如鳳仙郡,但事後都能找出原因之所在。這多是仙佛計劃中的一步棋。那麼,這一回中車遲國的旱災是怎麼來的呢?車遲國皇帝在位二十三年,二十年前也就是在皇帝即位的第三年來了這三位仙長,當時已經大旱了。從後面的事態發展情況來看,這次旱災完全是爲了讓這三位仙長欺佛以求上位的。那麼這到底是誰安排的呢?我們先來看一看這鬥法的過程吧!

悟空和三位國師的鬥法實際上可以分爲兩大層次,每層次又分爲三個環節。

第一層次的鬥法分爲靈臺祈雨、雲梯顯聖、隔板猜枚三個環節。其中隔板猜枚又有三個小環節。

先看看靈臺祈雨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虎力大仙登壇祈雨,一番舞弄之後竟然真的招來了風雲雷電、四海龍王。原因是他的五雷正法是真的。其實,不僅這五雷法是真的,這三位國師也是真的仙長,並非妖精。唐僧師徒未入城池之前,悟空曾有一番查探。【好行者,將身一縱,踏雲光起在空中,睜眼觀看,遠見一座城池。又近覷,倒也祥光隱隱,不見甚麼凶氣紛紛。】如果三位國師是妖精,那麼爲什麼沒有妖氣卻隱祥光?這是悟空爲什麼要先進三清觀打探的原因。悟空現在已經成熟多了,不會再冒冒失失地去降妖了,西天路上的“妖”水分太大。上次在莫家莊四聖試禪心的時候,師徒們已然領教了什麼是兵不厭詐。在虎力大仙登臺祈雨之前悟空問了一句話,【行者道:“我與你都上壇祈雨,知雨是你的,是我的?不見是誰的功績了。”】悟空的這個問題問得好。

其實,從這次行雲布雨的整個過程來看,這次祈雨成功完全不是悟空的功勞。如果不是虎力大仙佈施五雷法,風雲雷電有誰會來應這場雨?前面在過號山枯鬆澗火雲洞的時候,敖廣曾經說過,私雨用水可以,若要下雨卻要走流程。【龍王道:“我雖司雨,不敢擅專,須得玉帝旨意,吩咐在那地方,要幾尺幾寸,甚麼時辰起住,還要三官舉筆,太乙移文,會令了雷公電母,風伯雲童。俗語云,龍無雲而不行哩。”】但是祈雨和玉帝直接下旨降雨又有點不一樣。祈雨成功之後,【國王滿心歡喜,文武盡皆稱讚道:“好和尚,這正是強中更有強中手!就是我國師求雨雖靈,若要晴,細雨兒還下半日,便不清爽。怎麼這和尚要晴就晴,頃刻間杲杲日出,萬里就無雲也?”】這說明,祈雨時風雲雷電收到的旨意並不具體,而是依照祈雨者的號令行事。只不過,這裡風雲雷電實際沒有按照虎力大仙的指令去操作,而是改聽悟空的指令行事。這一點,誰也不會來查。就算查起來,也可以推到悟空身上去。

這裡我們要仔細分析一下這個五雷正法。因爲這關係到三位國師的真實身份。道法認爲,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也就是說,這三位國師修煉的正是無上道法。修煉五雷正法有很多門派,比如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及茅山派等,而茅山派與上清派一脈相承。茅山派,也有人稱之爲上清茅山宗。上清派是誰的勢力範圍呢?玉清元始天尊。所以這三位仙長的到來必然與元始天尊有着莫大的關聯。風雲雷電這幫小神這回是有眼不識泰山了。

第二個環節爲雲梯顯聖。這個環節本來是虎力大仙贏定了的:悟空不會坐禪,唐僧不會駕雲。但是,卻出現了意外。悟空駕雲把唐僧送上去,最後又馱了下來。這是怎麼回事呢?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戰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淨》中,在過流沙河時,悟空曾經就能不能雲託唐僧這件事和八戒爭論過:

【八戒道:“哥啊,既是這般容易,你把師父揹着,只消點點頭,躬躬腰,跳過去罷了,何必苦苦的與他廝戰?”行者道:“你不會駕雲?你把師父馱過去不是?”八戒道:“師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這駕雲的,怎稱得起?須是你的觔斗方可。”行者道:“我的觔斗,好道也是駕雲,只是去的有遠近些兒。你是馱不動,我卻如何馱得動?自古道,遣泰山輕如芥子,攜凡夫難脫紅塵。像這潑魔毒怪,使攝法,弄風頭,卻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帶得空中而去。像那樣法兒,老孫也會使會弄。還有那隱身法、縮地法,老孫件件皆知。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我和你只做得個擁護,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這些苦惱,也取不得經來,就是有能先去見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經善與你我。正叫做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那呆子聞言,喏喏聽受。】

這場關於雲託唐僧的爭論有三點意思:1.唐僧是濁骨凡胎,雲託不起來;2.可以通過其他方法將唐僧送往靈山,唐僧可以不必步行去靈山;3.如果唐僧不是步行去靈山,則取不得真經。這三個說法,不知道悟空是從哪裡得知的,但八戒是認可的。就在前一場黑水河戰役中,我們通過八戒的口還重溫了這個說法。【三藏道:“你三個計較,着那個馱我過去罷。”行者道:“八戒馱得。”八戒道:“不好馱。若是馱着騰雲,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着負水,轉連我墜下水去了。”】

關於第一點,可以說是最關鍵的。到底能不能雲託凡體呢?這裡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唐僧不是給悟空馱上高空了嗎?

關於第二點,妖怪們已經通過無數次的實踐證明了這個方法的可行性。

前面兩點都已證明了唐僧不必徒步前往靈山的可能性是真實存在的,至少在操作流程上是可行的。但是爲什麼偏偏就是無法變爲現實呢?這個答案就與這裡的第三點意思相關聯了。唐僧取經的任務本質就是爲了談判,如果取經師徒投機取巧使取經團隊繞過障礙前進,那麼取經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菩薩安排了39位護法輪流當值監督唐僧,監督取經團隊,特別是金頭揭諦晝夜不離唐僧左右。不僅如此,如來還親自作了系統設置,確保取經團隊在操作流程上沒有投機取巧的可能性。至於如來是如何設定的?暫且不提。

看來天尊也很想弄清楚這裡面到底有什麼玄機?因爲,八戒和悟空所說的理由很顯然是錯的。但是,這個問題終究還是沒有搞清楚。當唐僧被悟空駕雲馱上高臺的時候,這個比試實際已經結束了。爲了能夠真正地控制這個鬥法大會,三位國師必須要一敗再敗下來。這樣比試的內容和流程就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上了。一再說過,好勇鬥狠不是真正的高手,真正的高手是能夠控制局勢,讓局勢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的人。深層次上講,這所有的比試雖然悟空都贏了,但是他什麼都沒得到。悟空一直被這三位國師牽着鼻子走。三位國師纔是真正掌握鬥法大會實際話語權的人。雖然還沒有完全弄清爲什麼唐僧不能乘雲的原因,但至少在這裡可以肯定的是這與唐僧本人無關。

第一層次鬥法的第三環節是隔板猜枚。這個隔板猜枚又分爲三個小環節。這三個小環節是悟空和三位大仙的一次交流。其實,悟空是認識這三位的,這也是悟空在三清觀中試探八戒的原因。悟空擔心八戒也知道這三位的來歷。不過還好,八戒並不清楚。

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7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1)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2章 引言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88章 滅法國的秘密會晤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0章 輕取隱霧山 (2)第7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1)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8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106章 誰主沉浮 (1)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
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63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2)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43章 平頂山大捷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40章 白骨夫人——爲吃唐僧肉而犧牲的第一妖 (2)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81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1)第89章 輕取隱霧山 (1)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44章 烏雞國悟空雙中計第19章 喋血江州——唐僧的恩怨情仇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7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1)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66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3)第116章 玉女心經 (4)第93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1)第2章 引言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33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1)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92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26章 獻瓜人死而復生,唐王受敲詐第9章 李天王的綏靖政策 (1)第64章 小雷音寺:解鈴還需繫鈴人 (1)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8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2)第62章 佛寶舍利子的命運與豪門恩怨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94章 玉華紛爭中三個值得懷疑的人與妖 (2)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72章 盤絲嶺與七仙女第53章 如來留下買路財 (2)第98章 天竺迷霧 (1)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34章 觀音禪院裡的一把火 (2)第35章 黃風嶺上的“左”傾機會主義分子第41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1)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第70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1)第59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3)第14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2)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11章 美猴王中計反天庭 (1)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03章 英雄逐鹿 (2)第91章 竹節山背後的戰略——農村包圍城市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102章 英雄逐鹿 (1)第46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2)第88章 滅法國的秘密會晤第27章 大相國寺——一筆唐王還不了的債第22章 經動天下——唐太宗的取經夢第48章 車遲鬥法——高手過招了無痕 (2)第75章 取經路阻獅駝嶺 (1)第82章 八戒巧破“偷天換日”計 (2)第100章 不了了之的寇家血案第97章 大戰青龍山——一場轟轟烈烈的反腐敗鬥爭 (2)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107章 誰主沉浮 (2)第109章 誰主沉浮 (4)第28章 水陸大會——取經人的冠冕儀式第73章 黃花觀的秘密 (1)第111章 芭蕉情緣 (2)第104章 英雄逐鹿 (3)第15章 蟠桃大會,梅開二度 (1)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0章 輕取隱霧山 (2)第7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1)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8章 須菩提的神秘面紗 (2)第79章 真假唐僧 (2)第31章 豬八戒——豈因紅顏下界來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83章 鎮海禪林寺的那一夜 (1)第42章 奎木狼——玉帝密使 (2)第45章 紅孩兒系出名門離恨天 (1)第13章 安天大會的臺前幕後 (1)第58章 真假美猴王——一嘲聲東擊西”的經典之戰 (2)第32章 沙悟淨——千古傷心人第51章 通天河滅門慘案 (2)第106章 誰主沉浮 (1)第115章 玉女心經(3)第80章 真假唐僧 (3)第20章 政壇新蕾——根正苗紅取經人第99章 天竺迷霧 (2)第54章 女兒國情事——特工蠍子精的命運悲劇 (1)第67章 皇榜背後的一樁謀殺案 (1)第110章 芭蕉情緣 (1)第71章 皇榜背後的另一樁謀殺案 (2)第6章 孫悟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