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落日(二)

驕傲的種無傷,對上御圍內六班直,大呼不過癮,恨不得鐵鷂軍也一起壓過來,纔夠他殺上一陣的。龍鱗七寶刀在敵人羣中翻飛,血白的戰袍在風中起舞,種無傷卓爾不羣,種無傷無往不勝。

翻手磕飛一枝鵰翎箭,種無傷吶喊道:“大宋種無傷在此,李純亮可敢一戰?”

李純亮沒有搭話,他也聽不見。

小半個時辰,岳飛、種無傷完成南北對進,將敵軍成功分割爲首尾不能兼顧的兩部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再來殺過!

宋軍騎兵調轉戰馬,再衝。

一直到被分割成四五塊,李純亮一聲嘆息:大勢已去。

“任姜,對不住,我要先走一步了。”

李純亮“滄啷”一聲拔出寶劍,駕上去就要抹脖子,只要稍微用一點力氣,就可一了百了。

南凌煙不知哪來的力氣,從馬上飛過來,死死抱住李純亮,大叫道:“殿下,不可,萬萬不可啊!”

兩人落在冰冷的地上,李純亮頹然道:“事到如今,如之奈何?”

南凌煙決然道:“收拾殘兵,退保京城。再不濟,向北去,還可以到西北方的黑水鎮燕軍司暫避。徐圖再起啊!”

李純亮癡癡道:“四十萬大軍,灰飛煙滅,我有何面目,見京城父老?先生,我們出援西平府,難道錯了嗎?”

南凌煙不可能再回答他的問題了,一枝箭插在後心,身軀緩緩地倒下,摔在地上,發出巨大的響聲。

李純亮大叫着撲上來,猛烈地搖動着南凌煙的肩膀,道:“先生,先生!”

“殿下不可棄國而去,沒有殿下,大夏必亡!”

一段不算長的話,南凌煙說了很長很長時間,他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在履行一個謀士最後的職責。

南凌煙死了,李純亮已經沒有了活下去的信心。雖然共事時間不長,但是,他們共同面對一切:長途奔襲兩千裡,跳出死地,再殺到西平府,何等英雄。設計潛回京城,擒殺任得敬**,乾淨利落,那時,李純亮彷彿真的看到了希望。現在呢?四十萬大軍,驚惶潰敗;南先生又去了。讓我拿什麼去戰鬥,拿什麼保護大夏,保護任姜?天命如此,天命難違啊!

李純亮慢慢起身,跨馬橫刀,高聲宣和:“大夏國的勇士們,大夏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只有你們能救國家!不怕死的,跟隨我,殺!”

身邊的幾千中央侍衛軍,跟隨殿下,向捧日軍團發起最後的衝鋒。

背嵬軍都指揮使董先的大鐵鏟架住李純亮的三尖兩刃刀,張寶的狼牙棒將李純亮掃落馬下,王橫嚎叫着飛起來,熟銅棍以雷霆萬鈞之勢砸下來。

“大王,當心!”

一名党項兄弟撲在大王身上,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大王。他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卻沒能保的下大王。王橫的一棍,與一枝鵰翎箭幾乎同時到了。李純亮身上的小兵,被砸爛了肩膀,李純亮也受了重傷;一口鮮血吐出來,箭矢正好插在哽嗓咽喉。體內的鮮血順着箭身流下來。李純亮望着藍天上的白雲,彷彿看到了白雲之巔的任姜。任姜怎麼哭了?爲何不笑?任姜,我喜歡你笑的樣子,再爲我笑一次好嗎?

任姜似乎聽不到他的聲音,他也沒力氣再說第二次了。

王橫盯着李純亮身上的箭,轉頭怒道:“大帥,這怎麼算?”

箭是岳飛射的,王橫是在問,功勞怎麼算!

岳飛大喝一聲:“李純亮已死於棍下,爾等不速速投降,更待何時!”

董先的大鐵鏟劈下來,將李純亮的首級斬下,高高舉起,吼道:“李純亮已死,投降不殺!”

“李純亮已死,投降不殺!”

呼喊聲響徹黃羊平。無數的夏軍士兵,扔掉刀槍,放棄了抵抗。

王希夷抓緊一切時間,率領龍衛軍團趕到了戰場,還是晚了。戰鬥已經結束,他恨恨道:“怎麼這麼快!”

任得聰笑道:“還有什麼是岳飛、種無傷聯手做不到的事情?”

“十三萬人戰四十萬,兩個時辰,陣斬敵軍統帥,漂亮,哈哈,乾的漂亮!”王希夷大笑,“傳我命令,目標興慶府,衝!”

龍尾軍團在大帥的指引下,向興慶府進發。

王希夷想到的,種無傷早就想到了,而且動作更快:聽到岳飛報出李純亮的死訊,種無傷立即下令:全軍集結,進兵興慶府。

李純亮把看家護院的人都帶出來了,興慶府還不是手到擒來?

興慶府距離黃羊平不遠,不過六十里,戰敗的軍兵中,有那打仗不行,逃跑比劉備還快的主兒。午時剛過,前方傳回不利的消息,任姜帶着小皇帝李仁孝,升大殿,見羣臣。消息越來越多,不到半個時辰,消息變成謠言,謠言滿天飛奔,說什麼的都有。坐在皇帝旁邊的任姜,非常不適應現在的狀況:原來有父親打理一切,後來換了李純亮。兩個都是她可以完全信賴的男人,沒有了這樣的人,任姜頓時覺得,自己不過就是一個女人,一個很可憐的女人。那些把她推到這個寶座上的人都不在了,她又能怎樣?

久病不上朝的濮王李仁忠到了,他的弟弟舒王李仁禮也到了。還有門下侍郎斡道衝,樞密副使常忠良等人都在,這麼多人,你說你的道理,我說我的路子,到底該聽誰的?

“報,稟報聖上:西平軍司監軍使阿里谷率領軍民二十萬,已經到達黑水鎮燕軍司。兩位監軍使,合兵一處,正星夜南來。阿里谷監軍說,若戰事不行,請移駕黑水。”

“報,啓稟陛下:太原王殉國,四十萬大軍都完了。敵軍一部,已經逼近靜州,距離京城不到四十里!”

任姜左手搭在右手之上,右手使勁地掐着左手手心,常常的精緻的指甲,刺進肉裡,也許已經出血了吧?很疼,鑽心的疼呀!她最愛的男人戰死沙場,她呢?該怎麼辦?

李仁忠大哭,當場昏厥過去;李仁禮道:“請太后陛下立即西巡黑水鎮燕軍司。”

常忠良卻道:“殿下此言差矣!敵軍早已佔據定州、婁博貝、克夷門一線,北上的道路被封鎖。鳴沙、應理諸城皆失,宣化府早已落入敵手。北上不行,南下不行,如何西巡?難道能從茫茫沙海中穿過去嗎?”

李仁忠醒來,道:“臣料定,宋軍北部兵力空虛。立即集合城內軍馬,將王公大臣的親隨盡數編入隊伍,還可得萬人,還可一戰!請陛下太后,速速決斷!”

這是李仁忠這輩子說的最明白的話,但是,遭到以常忠良、斡道衝等漢官的極力反對。

斡道衝道:“臣夜觀天象,大夏在劫難逃。如若歸降,陛下不但生命可以保全,不失公侯之位,也可使黎民百姓免遭塗炭啊!”

又一人道:“一派胡言!即使要降,投降金國好了,爲何投降大宋!”

斡道衝道:“大宋國力蒸蒸日上,明君在朝,良相猛將爲之效命,金國何足道哉!宋強金弱,情勢已明;今日降金,難道明日再次受辱,投降大宋嗎?”

李仁忠怒道:“這是我族中之事,再胡言亂語,先斬汝頭!”

說罷,率領一干党項大臣,跪倒山呼萬歲,懇請皇帝西巡!

任姜長出一口氣,道:“好了,今天,就讓皇帝來決定好了!”

繼而轉過身去,望着小皇帝,道:“皇帝,羣臣的話你可聽清了?”

任姜確實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有心思再做什麼決斷了。

李仁孝點點頭,輕聲道:“是!”

“這是你的國家,你來決定該怎麼辦吧!”

李仁孝開始還不信,慢慢地,相信了太后的話,興奮的兩眼射出異樣的神采,小臉上泛起桃紅,脫口說道:“朕以爲,濮王所言極是,應該西巡。”

李仁忠兄弟,望着龍椅上的皇帝,感動得“嗚嗚”大哭。

任姜緩緩起身,道:“皇帝的話,諸位卿家都聽清楚了?”

“是!”

“那就這麼辦吧!”任姜回身,也不管皇帝,率領女官、內侍回宮。

党項大臣,沒有一個來溶月宮請駕啓行,倒是幾名漢臣過來了。任姜把人都趕走,打開梳妝盒,慢慢地傅粉,慢慢地描眉。把最喜歡的龍鳳花冠帶上,穿上李純亮最喜歡的衣服,任姜帶着幾名女官、內侍,十幾名班直在前面開路,乘輦直奔承天寺。

“太后御駕在此,快快閃開!”

衛士的聲音很響,百姓的叫聲也很大啊!

“什麼太后,不就是那個漢人妖女嗎?沒有她,大夏也不會這樣的!”

“燒死她,燒死她!”

聽聲音,忠勇的衛士們殺了幾個人,路人散開了。這些衛士,都是他留下的,爲了保護她而留下的。她的情人死了,而他們還在忠實地執行着命令。現在,她不是大夏太后,不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利的人,那些人把皇帝帶走了,根本沒有人在乎她,她什麼都不是,只是可憐又可悲的女人而已。

蘭州城,我的家鄉!蘭州的梅花還象原來那般鮮豔嗎?

爹爹,孃親,你們在哪?爲什麼把女兒送到皇宮來,女兒不快活,你們知道嗎?

夫君,你走了,任姜怎麼辦?

承天寺到了,任姜下車,對衛士們說道:“你們已經盡到了職責,你們是大夏最忠勇的衛士。謝謝你們,你們去吧,逃命去吧!”

衛士們大哭,一人甚至將額頭都磕破了,鮮血如注。

任姜輕飄飄地轉身,走進寺門。寺裡的梅花開得正豔,任姜折了一枝,深深地呼吸着梅花的香氣,一時間神清氣爽!

任姜獨自一人,登上京城最高的承天寶塔,回憶着那一天,他說過的話。他如春風般擁着自己,他都說了些什麼?

“有時,真覺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真想和你遠走天涯,你織我耕,再生上幾個孩子,一家人在一起,快樂地生活,多好!什麼戰爭、權利、金錢、榮譽,統統讓他們見鬼去吧!我只要任姜一個就夠了,就夠了!”

他把全部的情義都交給了我,我也把全部的情義都交給了他,其實我們真的應該在一起,相守一生,慢慢變老的。

“你是願意做皇后還是太后?”

“如果你做皇后,就可以成爲我的妻子,我們就能天天在一起。皇帝總有長大的時候,古往今來,皇帝大了,一旦掌握了權利,總會殺掉象我這樣的忠臣!”

她給了他肯定的答案,他的笑聲好響啊,就像春天的雷聲。

“鈴鈴”,塔身上的鈴鐺發出清脆的聲音,難道,是他在和我說話嗎?

任姜靜靜地聽着,開心地笑着。

你最喜歡我笑的樣子,那就讓你看個夠好了。這樣,你可開心嗎?

咦,這是什麼聲音?

任姜向東方望去,來了一隊軍馬,很多很多,一眼望不到邊,難道是他得勝回京了?哦,不,不是的!這些人穿的是紅色軍服,應該是宋軍纔是。宋軍來了,也就是說,那些傳言都是真的?

夫君,我們雖然沒有舉行任何儀式,但是,我們這輩子是夫妻,下輩子也做夫妻,好不好?

夫君,你聽到我的話了嗎?我是任姜,你的任姜啊!

呀,難道夫君在埋怨我不成?

夫君,你死了,他們都欺負我,可要爲任姜報仇啊!

夫君,等着我,任姜來了!

任姜的魂靈在天堂與夫君聚首,任姜的身體,變成興慶府最美的花兒從純淨的空中飄落。她是這個冬天最後的絢麗,她剛剛開放,轉瞬間就化爲泥土。遠方,宋軍開始入城,興慶府送走了舊主,接納新歡。

第一章 夢想(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一章 厚積(一)第一章 蕭牆(一)第五章 冷夏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四章 廟算(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請假非常無恥地呼籲又是一年啊第十一章 祥瑞(一)關於和親第六章 求賢月底了第六章 破陣(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九章 驕傲(四)第五章 天意(一)第七章 戰火(一)第八章 變革(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十五章 如夢(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八章 兒山城(一)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高麗公(四)第二章 春雨(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五章 冷夏第七章 和談(一)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一章 回家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三章 武威(三)第五章 江寧(一)第四章 折衝(一)第九章 聖使第九章 太歲(三)第一章 蕭牆(一)第九章 聖使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九章 驕傲(一)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奇襲(二)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天使(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五章 爲雲(二)外篇 高麗公(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莫須有第八章 遇刺(二)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弄月(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二章 人道第五章 鳥羽院(二)外篇 望燕雲(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一章 盟好(二)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八章 偉業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驕傲(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三章 心意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七章 血光(四)第五章 爲雲(一)第七章 和談(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八章 宋州(二)外篇 高麗公(二)第八章 宋州(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定州第一章 狼窩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二章 春雨(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三章 捧日(二)
第一章 夢想(二)第十一章 論劍(二)第一章 厚積(一)第一章 蕭牆(一)第五章 冷夏第八章 虎鬥(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四章 廟算(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三章 捧日(二)第十三章 大圓滿(二)請假非常無恥地呼籲又是一年啊第十一章 祥瑞(一)關於和親第六章 求賢月底了第六章 破陣(二)第十三章 奔馳(二)第八章 兒山城(二)第九章 驕傲(四)第五章 天意(一)第七章 戰火(一)第八章 變革(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十五章 如夢(一)第七章 戰火(四)第二章 南郊(二)第十五章 天下第八章 兒山城(一)第七章 戰火(一)外篇 高麗公(四)第二章 春雨(一)第一章 中宮(二)第五章 冷夏第七章 和談(一)第六章 曙光(五)第十一章 回家第十四章 盛宴(一)第五章 火藥(三)第三章 武威(三)第五章 江寧(一)第四章 折衝(一)第九章 聖使第九章 太歲(三)第一章 蕭牆(一)第九章 聖使第十二章 海戰(二)第九章 驕傲(一)第十三章 征服(一)第八章 遇刺(一)第九章 太歲(三)第二章 奇襲(二)第五章 鳥羽院(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四章 廟算(一)第九章 天使(一)外篇 陽關曲(三)第五章 爲雲(二)外篇 高麗公(二)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一章 心路(一)第四章 莫須有第八章 遇刺(二)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七章 弄月(一)第四章 廟算(二)第二章 人道第五章 鳥羽院(二)外篇 望燕雲(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十三章 苦戰(二)第十四章 落日(一)第一章 盟好(二)第七章 弄月(一)第六章 家國(一)第八章 偉業第十章 承極(一)第九章 驕傲(一)第一章 心路(四)第十三章 奔馳(一)第三章 心意第五章 爲雲(二)第十一章 祥瑞(一)第七章 血光(四)第五章 爲雲(一)第七章 和談(二)外篇 高麗公(三)第八章 宋州(二)外篇 高麗公(二)第八章 宋州(二)第九章 天使(一)第五章 打援(二)第五章 定州第一章 狼窩第七章 日高見(三)第二章 春雨(二)第十三章 天火(二)第三章 捧日(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