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思想

時光荏苒而過,時間在很多人來說,如飛燕掠水一般,根本了無痕跡。但對有些人來說,又是格外的難熬。

在錦衣衛的實際主持下,一場關係到整個大明未來的大變革已經悄然開始。

對整個大明文官系統的核查與考量已經在進行之中,由內閣牽頭,各部寺參與其中,覈實官員名單,預備裁撤轉並一些閒職,再由戶部主持火耗歸公一事,預備先由北方諸省來試行。

但今年是趕不上了,賦稅收取有一定的時間,今年如果改火耗歸公,那就很容易引發混亂,這是內閣或張佳木都不願看到的。

至於一些陋規,則是已經提前改了。

比如地方官員收取商稅,可以自行截流的做法,已經明令禁止。商稅亦是一律歸公,地方的辦公費用會在將來指定名目或是由中央財政直接撥給。

張佳木在財政上的做法,類似後來的清朝。

清朝在洪揚之前,財政上是完全的中央財政,戶部管理一切,地方上的費用除了極少數的辦公維掛費外,一切經費的使用都需要中央撥款或是報銷。

就算是赫赫有名的福康安,用銀如流水一般,但最後還是要走戶部的程序,小書辦難爲福貝勒,在當時也是時代一景了。

後來就不行了,地方軍興,瞬息萬變,再等京師裡的戶部進行中央統籌,以當時的通信和道路條件完全不可能。除非清廷願意放棄南方,不然的話,就非得放權不可。

在現在這種時候,張佳木要搞中央財政,在法理和條件上完全可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他不會放權給地方。

其中原因,就在於他要辦的一些大事,非得加強中央威權不可。

地方一旦有財權,就有離心力,從晚清的現實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就算是張佳木生活的那一段時間,分稅制下,中央地方彼此利益牽扯,很多時候,地方根本不買中央的賬,所以就稅制財政收入分配來說,無疑就是一柄要當權者極爲小心的雙刃劍……

至於新吏治,在前兩樣沒有確切的流程的前提下,無疑還要再多拖一陣子。

但新軍制,已經是緊鑼密鼓的進行之中了。

武校的地址挑好,已經開始建設,這一部份的款子是錦衣衛自己墊的,所以校舍建設很快。

同時,在全國各地都以錦衣衛的名義在招收武校的學生,衛所軍戶的子弟當然優先,普通的百姓只要是清白良家子,又孔武有力,或是識文斷字的都可以,只要自忖能通過入學考試的,就不妨一試。

通過初試,就可以領取盤纏,到京師再來複試,就算複試不通過,也會發盤纏統一由張佳木的郵傳送回家,所以一個月間,報名武校的學生就已經超過萬人,初試之下,也會有數千人通過各種渠道到京師來。

講武堂是張佳木改革軍隊的先聲,從組織制度到將官任免,再到營制、兵制、軍餉、後勤、榮譽、養老、傷患,一切制度都要重新再來過。

這麼大的動作,如此多的大事,就光是公文往來,就已經把中央各部的官員和小吏書辦們忙的不可開交。

九月初,張佳木上書皇帝,奏請戶部添加吏員,皇帝經內閣批覆曰:依議。

戶部,是張佳木在中央部務改革的先聲,無論如何,戶部最近要負擔的責任太多太重,而人數是可憐復可笑的。

管理這麼一個龐大的帝國財政,再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要對整個中央到地方的財政進行一次大梳理,然後再把每個官員的俸祿根據實際情形實重製定一次……然後再把火耗歸併入中央財政,根據各地離府庫的遠近和地點加上運輸條件來制定火耗的徵收額度……這一切工作都要戶部的二百七十三個官員和吏員來做……

是的,二百七十三人。

張佳木聽到這個數字時都被氣笑了,說中國是中央集權的大政府還真是一個笑話,一個管理這麼龐大的國家,官僚數字幾萬人,加上武官十幾萬人,加上皇親勳戚幾十萬加上軍隊有幾百萬吃皇糧的大帝國,還要有造橋修路治河等中央級撥款的大工程,負責這一切事物的就是二百七十三人

這其中還是連官帶吏,不少官員就拿俸祿不幹事的,反正具體事物有書辦吏員去做,官兒們閒着沒事,願意做點事就做點,平時閒了沒事就寫字畫畫兒,要麼吟詩弄月,飲宴無度,部裡雖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少幾根蘿蔔根本也無傷大雅。

張居正爲一國首輔執掌天下的時候,母親死了不肯丁憂,一生令名都毀了。因爲這個帝國的官員就是這樣,家中有喪事居喪二十七個月不辦事,反正少了幾個人也無妨,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憑什麼你江陵相國就能賴在位子上不走?

大明少了你就玩不轉?

就是這種情緒之下,使得奪情在明朝成爲一個匪夷所思的事,任何講究政治名聲和立場的官員都不可能放棄自己的丁憂權。

於是可以看到,後世人說皇帝不作爲,中央部府寺缺額一半以上的官員,內閣都只有兩三人辦事,但奇怪的事,這個帝國居然沒出太大的問題,後來的跨臺也是因爲這個帝國的痼疾已經難以醫治,而天災伴着雙重的人禍降臨,所以無藥可知了。從這一點就能看出來,這個帝國的官員們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又在做些什麼了。

治官不如治吏,就目前這個階段,就是如此。

戶部的吏員分爲最高六百石的長吏,然後是四百石和三百石、二百石到一百石的輔吏,百石以下,便是斗食小吏,只能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了。

九月中旬,整整六百名從錦衣衛吏科學校畢業的學生,全部充入戶部之中,在內閣和吏部的配合下,這些吏員也算是第一批新俸祿的受惠者。

以往的俸祿標準,官員都很菲薄,更加不必提那些被歧視的小吏們。當然,吏員們也不可能完全靠俸祿吃飯,他們上下其手,勒索貪污,用額外的收入來彌補名譽和收入上的雙重不足。

新的吏員當然不必如此,吏部和戶部已經最先把他們的俸祿給制定好了。

大明各部,原本是分令吏、攢吏、典吏,這種分法已經被取消了,戶部的官員俸祿暫且未定,但所有的吏員就按自己的實際工作來額定俸祿,比如戶部的寶鈔廣惠庫,原只設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大使正九品,副使從九品,底下有典吏和攢吏若干人。這一次就是增加了大使丞、吏等若干,裁撤副使,多加吏員,而吏員俸祿,則是以三百石到一百石不等。

事實上,廣惠庫大使的年俸不過四十兩,一樣也是要折寶鈔和以物抵俸,這一次有品級的官員沒有改俸,名義上是他助手和下屬的吏員們卻拿着比他高十倍的俸祿,一時之間,改制加俸的議論,一下子便是上揚了十倍有餘。

而同時,有些閒曹卻面臨被裁撤的危險而驚慌不已。

比如鴻臚寺已經無公可辦,衙門除了用來積灰已經無所作爲,對這些衙門,自然是有裁撤的打算。

好在風聲一出,就又有安撫人心的說法:衙門縱撤,官員仍然可以擇地安置。

比起一直有捐班和大量恩蔭的清朝,明朝此時還沒有傳奉官,所有的官員都是正途出身,而比起宋朝來,明朝科舉中式的人數是有限額的,所以沒有冗官之害。

這自然也是在定製的時候考慮到了前宋的弊端而做出的改革,所以在明朝改制,最少在官員安置這一塊,所受到的壓力就小的多了……

天順二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間,地方上感受到的震動還有限,南方諸省除了看邸報的人羣外,幾乎對幾千裡外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也沒有太大的興趣。

只有特定的人羣,比如官員和士紳纔會在邸報上看到一些細微的變化,這變化看似不大,但也足以發人深省。

除了正式的邸報之外,還有錦衣衛已經開始正式對外發行的“衛報”,每份賣一個銅錢,販夫走卒也買的起,當然,總要識字才行。

大量的消息自京城中源源不斷的流出,不停的衝擊着的人固有思維,在南京,在廣州、福建、昆明,無數人藉由邸報和錦衣衛的報紙來了解京師之中剛剛開始的變革,已經有無數人思索着,藉着報道來權衡着京師之中變革的利弊所在,無形之中,一場全民的大思索也是藉由京城的變化而悄然展開,無數的官紳士子,在華屋或是陋巷,在學堂或是青樓花街,思考或是辯論者。

在大明,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在前中期的歷史上,對人的思想也是鉗制的,甚至,做的比清朝還要血腥和野蠻。

洪武年間,國子監生因爲不滿祭酒宋訥所爲,有監生寫狀子帖在牆上,歷數宋訥的不滿,但此事觸怒了朱元璋,一聲令下,監生們人頭落地,並且將頭顱掛在旗杆上,以警示其餘的監生。

國家儲備人才和官吏的最高學校,用這種蠻橫的做法來教育學生,對人的思想之鉗制,對學問思想之侮辱,可見一斑。

第492章 發令第677章 酒話第477章 慘事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65章 農桑第72章 逼債第142章 交心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631章 出迎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34章 用人問題第94章 斷手第287章 心腹第520章 人心第542章 太保第643章 忠奸第516章 報效第9章 赴宴第84章 坳相公第403章 人心第218章 入場第588章 通風第228章 痛快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404章 麥子第162章 希望第665章 農桑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3章 點卯第525章 闖宴第690章 進退第41章 意外收穫第519章 光輝第7章 百戶威風第369章 休沐第169章 送行第551章 玻璃第435章 反水第53章 彈劾第287章 心腹第270章 手弩第647章 喜事第376章 愛好第602章 工匠第475章 鐵壁第313章 定論第62章 買田第378章 示威第31章 升官第650章 廂軍第564章 儲備第94章 斷手第625章 雄心第543章 和買第381章 太平侯第228章 痛快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695章 富強第517章 平靜第343章 韃子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294章 出行第196章 進場第634章 說獄第381章 太平侯第636章 銀幣第365章 訴說第108章 心有山川之險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267章 寶刀第497章 堤壩第485章 東朝房第478章 謀劃第509章 王增第341章 集體第130章 升官第352章 權力第683章 格殺第130章 升官第570章 商機第210章 財富第541章 新旨第368章 金山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42章 請教頭第374章 族誅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57章 投帖第155章 進宮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499章 定局第394章 又一年第94章 斷手第613章 獄中第339章 不仁第565章 人選第420章 敬酒第88章 威風殺氣
第492章 發令第677章 酒話第477章 慘事第81章 大變將起第665章 農桑第72章 逼債第142章 交心第300章 大宗小宗第631章 出迎第46章 難搞的小隊第176章 手腕心機第34章 用人問題第94章 斷手第287章 心腹第520章 人心第542章 太保第643章 忠奸第516章 報效第9章 赴宴第84章 坳相公第403章 人心第218章 入場第588章 通風第228章 痛快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404章 麥子第162章 希望第665章 農桑第274章 宮闈舊事第3章 點卯第525章 闖宴第690章 進退第41章 意外收穫第519章 光輝第7章 百戶威風第369章 休沐第169章 送行第551章 玻璃第435章 反水第53章 彈劾第287章 心腹第270章 手弩第647章 喜事第376章 愛好第602章 工匠第475章 鐵壁第313章 定論第62章 買田第378章 示威第31章 升官第650章 廂軍第564章 儲備第94章 斷手第625章 雄心第543章 和買第381章 太平侯第228章 痛快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695章 富強第517章 平靜第343章 韃子第43章 想錢想瘋了第294章 出行第196章 進場第634章 說獄第381章 太平侯第636章 銀幣第365章 訴說第108章 心有山川之險第102章 太后召見第267章 寶刀第497章 堤壩第485章 東朝房第478章 謀劃第509章 王增第341章 集體第130章 升官第352章 權力第683章 格殺第130章 升官第570章 商機第210章 財富第541章 新旨第368章 金山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300章 零五章焚香第42章 請教頭第374章 族誅第190章 斯文一脈第57章 投帖第155章 進宮第385章 驚心動魄第499章 定局第394章 又一年第94章 斷手第613章 獄中第339章 不仁第565章 人選第420章 敬酒第88章 威風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