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坳相公

出去的武官,有御馬監下四衛營甲的。也有十團營,有御衛親軍裡頭的。品流複雜,雖然都是蒙古教官,但各司其職,各爲其主。

就算是與朵兒交情莫逆,但牽扯到個人終生榮辱,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大事時,恐怕說的話也就未盡未實了。

就算是張佳木,心裡盤算一下,也覺得未必能把心中所思全盤托出。畢竟朵兒只是淺交,尚遠未到可以述說心事的地步。

當下只是淡淡一笑,道:“大人,也可能是因爲皇上要南郊大祭,所以內外準備關防隨扈的原故。”

“着啊!”朵兒粗直,倒真是相信此語,他拍拍自己的腿,笑道:“到底還是你心細。”

他屈指算了一算,笑道:“今兒才初三,按例,總得十幾纔去南郊。現在就預備,是比平時早了那麼一點。”

南郊祭祀,是國朝祭祀天地的第一等大典。向來是皇帝親自駕臨,沒有例外。而皇帝出宮出城,當然不是一件小事,當其衝的,就是錦衣衛。

朵兒想明此節,倒也擔心起公事來,他道:“我是必定要隨駕出城,佳木,你未必輪得着,想不想隨着出去熱鬧熱鬧?”

“想是想”這會兒出城絕不是上策。張佳木笑了一笑,道:“就怕正南坊那邊走不開。”

他又道:“最近市面有點不穩,流言四起,我想,我還是留在坊裡的好。”

“也對!”朵兒點頭道:“我也聽說了,人都說皇上病的很重,所以流言四起。今天我在府裡,就有不少人私底下議論。這真是笑話,要是皇上當真病重。又豈能沒有旨意,就是從脈案上,亦看不出病的如何了。”

“大人說的是!”

“不過”朵兒又道:“也不能全然掉以輕心。”他皺眉道:“總得去打聽一下消息看看。老實說,最近幾天,我也心神不寧。”

張佳木差點笑出聲來,但臉上卻是一點表情也沒有。

他自己個就是“心神不寧”結果眼前這個上司居然也是心神不寧,這真是打哪兒說起!堂堂錦衣衛指揮,如此粗直,恐怕不是上位者之福。

不過,明朝對鞋官的重用,此風由來也非一日。這股歪風不知道打哪兒開始的,大明對朝貢的使臣是極爲優待,賞賜是貢物的十倍甚至二十倍,使臣有所請求,一般也會爲了天朝上國的面子而加以隱忍優容,甚至使臣犯法,也是多赦免了事。

這樣做法,和優待蒙古教官的道理是一樣的,說好聽點就是大國風範,說難聽點。就是純粹的二百五。

怪不得仁宣之時,禁絕百姓出海,亦不再要求朝貢,但此風尚且未止。仍然有不少小國借朝貢之名來大佔便宜,而蒙古教官一旦投降,多半授以官職,就算是在俸祿上,一般漢人軍官總會打點折扣,朝廷財政困難之後,耍無賴的事幹的多了。但對蒙古教官,則向來是實實授,一點兒折扣也不打的。

朵兒這樣的救官,沒有什麼辦事的能力。多半靠的是鞋官的身份加上祖蔭,所以才如此無能。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

張佳木心裡也不願多想,畢竟朵兒爲人忠厚,性子是極好的。他想了一想,道:“以下官之見,不如去見見朱指揮,打聽一下實信爲宜。

這也是他的來意。貿然到朱明府上,關係不到,不便開口。而如果導朵兒同往,那可能情形就大大不同了。

朵兒也點頭稱是,不過他提出自己的意見:“現在去他府上也見不着,肯定在於少保家裡,我看,我們直接去上少保府上拜年,順道在他老人家那裡打聽消息,豈不更好?”

“有理。”張佳木也覺得這個辦法更妙。

於是兩人起身,帶上隨從,備年禮,從正陽門附近直奔東城的西襪衚衕。

倒果然不出朵兒所料,兩人到了于謙家門口時,看到了朱旗的隨從護衛就在外頭,見了朵兒來了,於府下人直接延請進去,常來的熟客,不需要通報了。

于謙府裡一點過年的氣氛也是沒有,來客稀少,而且,於府狹也根本容納不了什麼客人。小小的一個院子裡,就朵兒和張佳木,還有一個左都御史耿九疇在,別的客人,一個也沒見着。

當朝一品,過年的時候居然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也算是罕有的事了。

待朵兒和張佳木進去,于謙板着臉在正堂裡坐了,由着兩人叩行禮。待他們起來,才道:“我向來不喜敷衍應酬,今日既然來了,也還罷了。但帶來的年禮,你們需拿回去。”

“是,戲二瓏帶回朵兒似乎早知道如此結果,剛剛準備時候,也是漫不經心,根本沒有仔細挑撿。

顯然,這會的結果,完全沒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張佳木心中感慨,怪不得於老頭除了寥寥幾個好友外,根本沒有朋友,如此做事,在大明官場裡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異類了。

朵兒粗疏,張佳木個卑言輕,而且於謙似乎並不喜歡他來拜訪,所以賓主一時冷場,竟是無話可說。

好在,現有一個耿九疇在,此老過來,到是受人之託,他的來意,恰巧也是與張佳木相同。

如果是當着別的武官,耿九疇必不會說,而是要與于謙密談。但是當着張佳木這個錦衣衛百戶,反而覺得當面提起更加妥當。

說的當然就是王旗與王直等人商議燈的事,兩層意思,第一,宮門問安,請問皇帝病情如何。如果允許的話,最好是擇重臣入宮,當面視疾。

第二,則是要議立儲有

耿九疇脾氣素性耿直,他與于謙也是知交,所以無須避諱,直接道:“節庵,此事已經是迫在眉睫,你該說話!”

于謙先不答他,只是向張佳木道:“最近坊中情形如何?”

談公事,當然就得起立回答,張佳木站起身來,毫不猶豫的答道:“是有些流言,下官已經召集部屬,取消年假,總以安靜地方爲宜。”

“好”于謙肯道:“這件事你做的不壞,回去之後,就照此施爲

朱膜在一邊也道:“如果有人同你爲難,切不可退讓,有什麼事,不要和別人說了,直接派人同我說就是

兩人如此重視正南坊,張佳木壓力頓增,但於此同時,也覺得於謙的調派,實在是很成問題。他一個錦衣衛的百戶,官職太手裡的實力也不是很強,就靠着種種手段來維持坊裡的平衡。如果說以這兩人手裡的權力,派心腹去,或是增調人手,甚至派禁軍入正南,都不是什麼難事!

但可能是茲事體大,真的這麼做的話。反而會使原本就不安的局面更加混亂。

于謙和朱旗想來是有見如此。才做此安排。但無形之中,魄力不足,甚至警慢不夠的毛病,也是暴露無疑。

到這會兒,張佳木才佩服王旗,更佩服一開始就安排錦衣衛入正南坊的佈局人,一步一步,幾個月時間,居然正南坊就換了天地,真是思慮也深,其行也密,他現在隱約覺得,在王旗身後,還有一個執棋的人,他與王樓,都不過是人家棋盤上的棋子,而於謙等人,應招全無,因循守舊,亦沒有魄力,就如眼前這種風雨俱來之勢,于謙這裡還是不緊不慢,似乎全無感覺,這一點,可就太不應該了!

他想來想去,于謙破家身死,大約就是在這件事上了。而太上皇與皇帝的勝負,大約也就是要在這一段時間水落石出。從於謙身上來推算,再從王橫等元老重臣曖昧不明的態度來分析,還有中下層武官對皇帝虐待太上皇的不滿,可以說,京師之中,不論是力量,輿論,民心,種種跡象來看,太上皇已經勝了皇帝不止一籌!

他心裡明白,但當着眼前諸人,卻也只能噤口不語,侍立一邊,只等着于謙說話。

于謙卻悶了半天,只翻看着身邊几案上的信件,半天過後,于謙才和耿九疇說道:“真是胡鬧。九老,現在是什麼時候,北直隸一冬下了多少場雪,多少人受災,我已經行文下去,要以救災爲先,但地方官員多疲玩懈怠,九老,你執掌都察,你要說話!”

“這耿九疇自覺此來商量的事是第一要務,誰料于謙居然全不放在心上,反而亂以他語,當然,救濟災民也是頭等要事,今冬以來,流民幾十萬人進入北京,關防要事,都歸於謙一手掌握。

石亨這個十團營總兵,過年前後,不知道被于謙斥了多少回,還有順天府等衙門,更是被于謙罵的狗血淋頭,雖然事情辦了,但得罪的人,真不知道有多少!

有心要勸幾句,誰知于謙突然激動起來,手化成掌,在自己脖子上狠狠一砍,怒道:“大家全無心肝,什麼時候,就無人把心放在國事上?我也不管,總之,這是皇上自己決斷的事,我決定不一言由他們鬧去吧!”

說完之後,于謙餘怒未消,對着目瞪口呆的衆人道:“餘一腔熱血,竟灑何地。總之,我以國事爲重,其餘的事,我絕不理會”。

第342章 大宅第585章 亂麻第53章 彈劾第369章 休沐第290章 監視第659章 聚會第429章 國公府第275章 出操第473章 關鍵第14章 新的任務第560章 起始第93章 巧遇第547章 京營第476章 轉機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288章 定計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545章 離間第393章 狂奴第188章 辣椒第88章 威風殺氣第44章 新思維第630章 少年第191章 掄才大典第691章 傳承第39章 比試第366章 動身第170章 經營收納第554章 伏子第23章 面聖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65章 感激第555章 郵傳第548章 分府第687章 周妃第328章 敗壞第209章 破府第201章 夜驚第481章 逃脫第275章 出操第477章 慘事第39章 比試第312章 勘查第184章 文官第550章 生民第202章 告急變第193章 販苦賊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634章 說獄第217章 白馬第119章 惡客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22章 亂第211章 過錦第200章 急智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644章 黯淡第674章 賞格第211章 過錦第234章 道別第263章 等待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123章 迎駕第50章 人心難猜第113章 排擠第312章 勘查第17章 查案第242章 崩壞第685章 做絕第650章 廂軍第509章 王增第494章 搶功第20章 變故突起第504章 寬恕第165章 徐府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690章 進退第35章 新案子第308章 沸騰第339章 不仁第294章 出行第586章 光祿寺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408章 軍制第113章 排擠第691章 傳承第534章 聘禮第249章 新聞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187章 厚禮第242章 崩壞第369章 休沐第48章 保證金制度第331章 慈寧宮第222章 閒談第635章 震動第52章 爲官之道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432章 等不得
第342章 大宅第585章 亂麻第53章 彈劾第369章 休沐第290章 監視第659章 聚會第429章 國公府第275章 出操第473章 關鍵第14章 新的任務第560章 起始第93章 巧遇第547章 京營第476章 轉機第240章 不虛此行第288章 定計第199章 意外發現第545章 離間第393章 狂奴第188章 辣椒第88章 威風殺氣第44章 新思維第630章 少年第191章 掄才大典第691章 傳承第39章 比試第366章 動身第170章 經營收納第554章 伏子第23章 面聖第198章 世家子弟第65章 感激第555章 郵傳第548章 分府第687章 周妃第328章 敗壞第209章 破府第201章 夜驚第481章 逃脫第275章 出操第477章 慘事第39章 比試第312章 勘查第184章 文官第550章 生民第202章 告急變第193章 販苦賊第178章 明朝的情報員第634章 說獄第217章 白馬第119章 惡客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22章 亂第211章 過錦第200章 急智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644章 黯淡第674章 賞格第211章 過錦第234章 道別第263章 等待第148章 大義名份第367章 處處爲營第123章 迎駕第50章 人心難猜第113章 排擠第312章 勘查第17章 查案第242章 崩壞第685章 做絕第650章 廂軍第509章 王增第494章 搶功第20章 變故突起第504章 寬恕第165章 徐府第181章 忠臣的下場第690章 進退第35章 新案子第308章 沸騰第339章 不仁第294章 出行第586章 光祿寺第434章 第三條路第408章 軍制第113章 排擠第691章 傳承第534章 聘禮第249章 新聞第五卷權傾天下第四百三十六三章 秘器第187章 厚禮第242章 崩壞第369章 休沐第48章 保證金制度第331章 慈寧宮第222章 閒談第635章 震動第52章 爲官之道第213章 因禍得福第432章 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