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墨寶,墨寶
戚少商幾乎想要跳起來。
他真的很快活。
這幸福似乎觸手可得一樣,就在身邊了。
他抱住顧惜朝,“像做夢一樣。”
顧惜朝忽然露出一絲狡猾的笑容——戚少商剛發覺,就知道不好,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顧惜朝狠狠地咬住了他的肩膀。
戚少商疼得扯了扯嘴角,“顧惜朝,你就有一點不好,最愛睚眥必報。”
“怎麼,不行麼?”
“當然行了,顧大公子請盡情來報復……無論用什麼樣的方式。”
其實這句話沒有什麼問題,可是……戚少商說這句話的時候,好不輕佻——讓人不想歪都不行。
“戚,少,商!”顧惜朝氣得翻了翻白眼。
戚少商卻又露出憂鬱之色,“惜朝,你剛纔說的,你敢回汴梁是因爲什麼?”
顧惜朝微微一笑,“你若是信我,就帶我去皇宮——我有些東西要送給那個皇帝。”
戚少商點點頭,“可以,但是一定要趁蔡京不在的時候——我想,我要去找神侯。”
顧惜朝驚異地望着他,“諸葛正我?你信他會幫你?”
戚少商笑笑,“惜朝你知道麼?若不是神侯的開解,也許我到現在都還看不透自己的心意——對你的心意。”
“哦?是麼?他是怎麼說的?”顧惜朝很好奇。
“神侯說,讓我再遇見你的時候,順從本心。你的才華不被重用,是,天之憾。”
顧惜朝在那一刻忽然很想說些什麼,可是他發現自己說不出話來。
那日是諸葛正我壞了他的計劃——可是如今,他是不是該感謝那個老人?
千言萬語,他卻找不到頭緒去說些什麼。
戚少商卻只是捧起他的臉龐,緩緩地說,“惜朝,神侯說得很對,你的才華不被重用的話,是天之憾。而我,不想老天遺憾,更不想我自己遺憾。”
顧惜朝曾經在逃亡的日子裡問過蒼天,爲什麼不讓他先遇見他?在傅宗書之前,就遇見戚少商。
如今,原來一切都還未晚。
…………
諸葛正我進宮的時候,趙佶正在做畫。
諸葛一來,趙佶就覺得堵得慌——他不願意聽諸葛講大道理,他更喜歡和蔡京切磋書法。
誰知這一次諸葛沒有來和他講道理。
諸葛一來就問他,“皇上可還記得當年的顧惜朝?”
趙佶想了想,“自然記得,那個賊子想要逼宮謀反,幸虧衆愛卿護駕有功。”
諸葛又說,“皇上可還記得當時是怎樣下旨處置的?”
“記不清了,朕到記得蔡卿說過要捉拿他歸案,以安朕心。”
諸葛點點頭,“皇上,其實那件事一直都是傅相指使,顧惜朝不過是聽命行事。”
“話雖這麼說,可是蔡卿爲了讓我安心,也不爲過。” 趙佶又在畫上添了幾筆,很是得意。
“愛卿,快來看一看我的這幅新作。”
諸葛忽然說,“皇上,其實,顧惜朝今天跟臣入宮,就在殿外。”
趙佶一愣,“這是……怎麼回事?”
“顧惜朝當年也是受人擺佈,爲表忠心,他這三年逃亡在外,卻一直想着爲皇上盡忠。所以回到京城,找到老臣,一定請老臣助他將寶物獻給皇上。”
“哦?是麼?什麼寶物?宣他進來吧!”
趙佶一直荒淫無度,又喜好奇花異石,派人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來建福宮和艮嶽。所以一聽有寶物,他自然開心異常。
顧惜朝進來之後,只是輕輕地行了個禮,不卑不亢。
趙佶看他一表人才,俊朗不凡,十分有魏晉遺風,於是忽然指着牆上掛的兩幅畫問他,“聽說你對書畫也有研究,你來給朕說說,朕畫的這兩幅畫有什麼不同?”
顧惜朝看了看那兩幅畫,一幅所畫工細,用筆精妙,名曰《聽琴圖》,一幅筆法簡樸,不尚鉛華,而得自然之趣,名曰《池塘秋晚圖》。
顧惜朝瞭然一笑,“皇上,在下卻覺得,只有一幅是御筆親畫。皇上是在考我,對麼?”
“哦?”趙佶有些驚喜,“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快說。”
“這幅《聽琴圖》,雖然用筆精細,十分巧趣,奈何精雕細琢的風格太盛,所以過了——過猶不及,算不得佳品。而皇上的畫一直是重粗獷與自然,飄然灑逸有仙人之風,而這《池塘秋晚圖》正是如此,所以,在下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池塘秋晚圖》纔是皇上御筆親畫。”
趙佶立刻開心得合不攏嘴。
趙佶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最喜人贊他有仙人之風。所以顧惜朝這番話,真的是說到他的心坎裡了。
一高興,趙佶就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仁慈——尤其是對懂得書畫的人。他說,“顧惜朝,你有什麼寶物獻給朕,若是確爲稀世珍寶,朕就赦免你的罪,並嘉獎你。還不快點把寶物獻出來?”
顧惜朝淡淡一笑,呈上一幅畫卷。
趙佶很好奇,“這是什麼?”
“皇上,不知你可還記得那幅丟失了的《清明上河圖》?在下將它尋了回來。”
此話一出,趙佶幾乎激動得要落淚。
趙佶在政治上雖然昏庸,卻對繪畫與書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設立畫學,發展畫院,培養了一大批著名的畫家,畫出了許多傳世之作。
其中張擇端畫的《清明上河圖》更是精品,趙佶十分喜愛,奉爲至寶,他也許在這畫裡纔可以看到北宋的太平盛世——每個皇帝都有一個盛世的夢。
他用他的瘦金體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並蓋上了雙龍小印。
奈何此圖在這混亂的朝廷與混亂的局勢裡,不知怎的卻丟失了。
這是趙佶的切膚之痛。
他曾遣許多人馬去尋找,也曾宣昭天下懸賞此畫,奈何這墨寶都不知去了哪裡。
如今他的手幾乎顫抖了,他顫抖地打開畫,認真地去查驗了他的筆跡,他的雙龍小印。
不是贗品。
是真的《清明上河圖》。
失而復得的《清明上河圖》。
趙佶真的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