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射策(下)

第468章 射策(下)

臨近日落之際,考生散盡,掾史將收集來的一千五百餘份考卷上交宋忠、綦毋闓、司馬徽。

三人中最年輕的司馬徽業已年過五旬,年長如綦毋闓已六十餘,一天下來,年輕的考生們都是身心俱疲,就更別說他們了。

不過三人自知重任在身,惟有強打精神,草草用過晚飯後,便立刻帶着數十名經師審閱考卷,一直到次日中午,纔將一千五百餘份考卷全部審完。

和三人設想的出入不大,此次一千五百餘名考生,答對三十題以上通過者,有七百餘人,正好佔到考生人數的近一半。

答對四十題以上者三百餘人,答對五十題以上者數十人,答對全部六十題者只有寥寥幾人,皆爲白首窮經的老儒生。

宋忠、綦毋闓連日來着實有些操勞過度,命人將考卷上呈劉景,便匆匆返回寢舍休息。

司馬徽比二人年輕不少,加之多年來一直耕讀不綴,身體頗爲健朗,他並沒有急於回寢舍休息,在獨自處理完收尾工作,又前往考場,視察明法科考試。

與昨日明經科千餘學子濟濟一堂的盛況相比,明法科的聲勢就差遠了,考生不到三百人,僅爲明經科人數的五分之一。

說實話,這還是劉景東拼西湊的結果,本朝以儒學爲根本,法學越發落寞,劉景擔心明法科參考人數太少,特意下令荊州下屬各郡縣督郵、法曹、決曹、賊曹、獄等,凡通義理明習法律者,皆可報名參加明法科考試。

事實證明劉景的做法十分有必要,明法科在學子間可謂備受冷遇,報名參考者不滿百人。

倒是明習法律的各郡縣屬吏們,平日少有上升的機遇,紛紛將此次明法科考試視爲進身之階,報名參考者超過兩百人。

明法科考的是《漢律六十篇》,也就是《九章律》九篇、《傍章律》十八篇、《越宮律》二十七篇、《朝律》六篇。同樣出六十題,答對過半即爲合格。

由於明法科只有這一場考試,不像明經射策,一共要考三輪,所以考試難度自然非常大,考生們從早上開考,至暮時方休。

與此同時,射策第一輪考試結果對外公佈,通過與落選者各半,自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翌日,射策第二場《試義》開考,內容以宋忠、綦毋闓等人編纂的學校教材《五經章句後定》爲主,通一經爲合格,通二經爲乙等,通三經以上爲甲等。

考生們都很有自知之明,大多選擇考一經,敢於考三經的人,都湊不齊十指之數,至於更高的四經、五經,更是一個也無。

畢竟,通五經算得上是儒家最高成就之一,有此成就者,如宋忠、綦毋闓等,無一不是當世大儒,考生們再努力十年、二十年,也未必能夠走到這一步。

劉景此次開科取士,計劃錄取百人,以面試對策定奪排名。所以今天的考試,七百餘位考生,至少要淘汰掉六百人以上。

雖然通一經就算合格,但能否在一衆通一經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三場考試的入場券,那就不得而知了。

今日的考試,將註定激烈無比,不過眼下劉景無心關注考試,從長沙而來的家僕宋谷,爲他帶來了一個天大的喜訊……

“恭喜主人,賀喜主人,主母於六天前爲主人誕下一子,母子平安……”宋谷叩頭報喜道。

鄧瑗又爲他生下一個兒子!

從此這個世上,又多了一個跟自己血脈相連的人!

劉景一時間難掩興奮之情,起身於堂中不住走動,什麼王圖霸業通通被他拋到腦後,如今滿心都是對妻兒的牽掛,恨不得插上一對翅膀,飛回妻兒的身邊。

在離家前,劉景就已爲腹中子取好名字,生男則名弼,生女則名捷。劉景之前爲拒王粲指腹婚,曾謊稱有良醫斷言,腹中子必爲男孩,不想一語成讖。

劉景半晌纔回過神來,見宋谷依舊跪在地上,立刻將他扶起,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

宋谷從小長於劉家,更與劉景有同耕一壟田,同食一餐飯的特別情誼,劉景從不以奴僕視之。

可惜宋谷爲人過於憨厚朴實,又不識文字,難以獨立門戶,否則劉景必不吝給他一個前程。

倒是其弟宋錦,與之不同,頗有才智,從小隨劉和修習文武藝,如今已成爲劉和左膀右臂。

宋谷猛一拍額頭,與劉景久別重逢,光顧着高興了,卻把正事給忘了,當即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交給劉景,口中道:“主人,這是主母寫給你的信。”

劉景打開信箋,逐字逐句細細品讀。

自二月中旬領兵出征,他已離家七個月,夫妻倆分居兩地,只能以書信寄託相思之情。是以每隔十天半月,便有信使往來於江湘間,爲夫妻倆傳遞信箋。

“將軍,夷陵大捷……”就在劉景沉浸於妻子信中時,於徵領着一人走進大堂。

劉景聞言一怔,隨後看向於徵身邊之人,此人是假司馬霍布,乃揚武校尉霍峻從弟,之前秭歸大族鄧忠、鄧任兄弟趁他揮師北上之際,作亂三峽,進犯夷陵,便是此人前來稟報。

霍布見劉景目光望來,一五一十的講起戰事經過:霍峻率孤軍扼守峽口,將秭歸數千叛軍盡數堵於峽內,期間鄧忠、鄧任率兵屢攻關隘,皆爲霍峻挫敗。

同時駐守武陵郡的單日磾接到劉景北上馳援夷陵的命令,立即率領五部荊蠻,一路翻山越嶺,長途跋涉八百里,成功繞到叛軍之後。接着單日磾派人與據守峽口的霍峻取得聯繫,雙方約定日子,前後夾擊,一戰全殲叛軍,鄧忠、鄧任皆死於亂軍中。

鄧忠、鄧任一死,秭歸、巫縣相繼請降。三峽地區,是整個荊州最後一處動亂之地,隨着鄧氏兄弟叛亂的平息,預示着荊州全境徹底安定,再無紛擾。

劉景心中之喜悅,可想而知,當即爲二將請功,拜單日磾爲衡山中郎將,霍峻爲平賊中郎將。

(本章完)

第339章 出戰第248章 心絞第250章 說服第334章 洗兵第312章 心意第177章 施恩第404章 赴死第256章 說客第72章 偷長第228章 斬首第51章 區雄第517章 古樟第292章 救治第188章 三年第19章 桓階第370章 同州391.第391章 大敗第321章 瀏陽第13章 張羨第400章 大雨第52章 歸家第495章 鐵樓第494章 戰臨第234章 耀功第510章 計成第267章 比箭第227章 火攻第378章 策反第66章 徙邊第366章 歎服第369章 出使第430章 落幕第438章 勸降第34章 志向第491章 徐宗第143章 縣丞第119章 內憂第181章 棄嬰第243章 學官第490章 盡出第393章 破城第387章 夏口第147章 衡山第308章 遺願第293章 奇策第470章 策論第162章 免役第362章 臨衝第185章 許願第5章 虎頭第54章 鄧攸第282章 建言第511章 開戰第253章 戰死第367章 跛馬第176章 親耕第2章 劉亮第231章 勸降第366章 歎服第216章 取名第390章 責備第8章 腫足第505章 周鳳第132章 同席第517章 古樟第493章 猝遇第88章 臘月第528章 惡氣第113章 啓程第507章 占卜第190章 三窟第418章 預備第113章 啓程第380章 津鄉第415章 龐統第15章 救命恩人第66章 徙邊第508章 南昌第431章 獻計第32章 求字第412章 刺史第223章 習珍第178章 來接第465章 出使第207章 合兵第387章 夏口第250章 說服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44章 褚方第372章 召見第103章 營壘第402章 噩夢第132章 同席第234章 耀功第467章 射策(中)第30章 陶觀第364章 使者第411章 不義第468章 射策(下)第285章 敗逃
第339章 出戰第248章 心絞第250章 說服第334章 洗兵第312章 心意第177章 施恩第404章 赴死第256章 說客第72章 偷長第228章 斬首第51章 區雄第517章 古樟第292章 救治第188章 三年第19章 桓階第370章 同州391.第391章 大敗第321章 瀏陽第13章 張羨第400章 大雨第52章 歸家第495章 鐵樓第494章 戰臨第234章 耀功第510章 計成第267章 比箭第227章 火攻第378章 策反第66章 徙邊第366章 歎服第369章 出使第430章 落幕第438章 勸降第34章 志向第491章 徐宗第143章 縣丞第119章 內憂第181章 棄嬰第243章 學官第490章 盡出第393章 破城第387章 夏口第147章 衡山第308章 遺願第293章 奇策第470章 策論第162章 免役第362章 臨衝第185章 許願第5章 虎頭第54章 鄧攸第282章 建言第511章 開戰第253章 戰死第367章 跛馬第176章 親耕第2章 劉亮第231章 勸降第366章 歎服第216章 取名第390章 責備第8章 腫足第505章 周鳳第132章 同席第517章 古樟第493章 猝遇第88章 臘月第528章 惡氣第113章 啓程第507章 占卜第190章 三窟第418章 預備第113章 啓程第380章 津鄉第415章 龐統第15章 救命恩人第66章 徙邊第508章 南昌第431章 獻計第32章 求字第412章 刺史第223章 習珍第178章 來接第465章 出使第207章 合兵第387章 夏口第250章 說服第15章 救命恩人第144章 褚方第372章 召見第103章 營壘第402章 噩夢第132章 同席第234章 耀功第467章 射策(中)第30章 陶觀第364章 使者第411章 不義第468章 射策(下)第285章 敗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