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另當別論

片刻後,董承五花大綁,滿身血跡。被押解入殿。

“速速鬆綁,傳太醫診治。”少帝一聲令下。

“喏。”便有虎賁郎上前鬆綁。

虎賁中郎將王越,守備玉堂殿。話說,王越自先帝時,便擔此要職。雖恪盡職守,不敢有一日之疏。奈何屢次失職,令新帝、少帝,皆爲人所乘,險性命不保。痛定思痛。王越廣招天下豪俠入列虎賁。將玉堂殿防備如鐵壁銅牆。先前重修二宮時,玉堂殿亦經薊國營城術改造。絲毫不弱於永樂宮並雲臺。

新任羽林中郎將,乃董卓麾下,“涼州四大人”之胡軫。先前,胡軫、楊定、李蒙、王方等,“涼州大人”,“爲羌戶所迫”,四面受敵,難以立足。幸得董卓盛情相邀,舉家遷入幷州安居。涼州大人,世代結好羌人。種輩繁熾,子弟衆多。拖家帶口,不下十萬於衆,遷入幷州。補充人力。

董卓喜極。擇其精銳,募集一萬健勇。號“秦胡兵”。

“秦”乃指涼州漢人。“胡”則指代羌胡。涼州大人,世代聯姻,並稱“秦胡”。亦言指“漢羌”並“漢胡”混種。

楊定新授奉車都尉,李蒙、王方爲左右駙馬都尉。

奉車都尉,武帝始置,職掌皇帝車輿,入侍左右,多由皇帝親信充任,秩比二千石。

駙馬都尉,亦武帝始置,皇帝出行時掌副車,秩比二千石。爲侍從近臣,常用作加官。員五人。

皇帝出行,所乘車駕爲正車,隨行均爲副車。正車由奉車都尉掌管,副車由駙馬都尉掌管。駙,即副。駙馬都尉,掌副車之馬。至三國時,魏國何晏,以帝婿授駙馬都尉,魏晉沿襲。其後,歷朝帝婿皆照例加此稱號,簡稱“駙馬”。至此,駙馬即用以專稱帝婿。

奉車都尉、駙馬都尉,名義上隸光祿勳。少帝皆用董卓麾下將校充任。換言之。九卿之光祿勳,非董卓莫屬。

少帝重用之心,董卓心領神會。加倍恪盡職守。人前人後,卑躬屈膝。不敢絲毫恣意妄爲。只因出身西涼,歷來爲關東所輕。話說,董卓雖出身隴西臨洮,卻生於潁川。妥妥關東士族。只可惜未能久居故土,爲蠻夷所逆化,渾身草莽,絕無書生意氣。出身常爲人詬病。仕途亦頗多不順。如今否極泰來,焉能不倍加珍惜。

言歸正傳。

待太醫奉命前來,爲董承包紮。

少帝和顏悅色:“衛尉受驚了。”

“陛下當面,臣豈敢放濫。”董承面無表情,無喜無悲。

“朕,先前行事,皆爲自保。如今行事,乃爲守祖宗家業,不爲外人所奪。衛尉既是朕之舅父。當知朕之苦心。”少帝直言相告。

“董驃騎擅權,爲陛下所拿。臣無話可說。然,太皇何其無辜。敢問陛下,意欲何爲?”董承反問。

“時至今日,太皇肯善罷甘休否?”少帝回問。

見董承無言以對。少帝居高笑道:“如衛尉所見。權利當頭,無可免俗。朕與董氏並何氏,並無私怨。然爲全大局,不得已而爲之。”

言罷,遂命史夫人上前。

“陛下意欲何爲!”與史夫人目光一碰,董承忽覺毛骨悚然。

“無它。欲知衛尉心中,所思所想,所隱所藏。”少帝輕聲一笑。

四目相對,史夫人輕啓雙脣,噴出一股煙霧。

口氣濃烈,惡臭撲鼻。

董承忽覺天旋地轉。數息之後,目光漸漸呆滯。

“你是何人?”婦人耳語相問,董承竟難生忤逆之心。

“永樂衛尉,董承。”

“何方人氏?”

“冀州河間。”

“年齡幾何?”

“二十有五。”

“可曾婚配?”

“早已婚配。”

“可有子嗣?”

“家有一女。”

由淺入深,先易後難。此乃施術之必要。少帝自幼耳濡目染,亦不心急。如此反覆施術,一夜之間,董承便會將心中隱秘,毫無保留,和盤托出。直到精竭昏睡。待醒來,對先前之事,渾然不知。猶如大夢一場。

南宮,玉堂殿。

日上三竿,百官下朝。各回署寺,理今日公務。

諸如尚書檯、侍中廬等,朝臣署寺,多在南宮,無需遠行。少府張儉,剛剛出殿。便有小黃門近前施禮:“少府留步。”

“你是何人?”見其非玉堂署吏,張儉遂問。

“奴婢乃永樂宮人,奉太皇之命,請少府移步。”小黃門語速飛快。恐爲人窺破。

張儉心中一動,這便言道:“前方帶路。”

“喏。”小黃門喜極。話說,自少帝驟然發難,囚禁二戚並一衆黨羽。永樂宮日漸失勢。朝臣避恐不及,本以爲少府亦不例外。豈料竟不畏人言,隻身赴會。

玉堂殿與永樂宮,南北毗鄰。若有心窺視,進出人等,自可一覽無餘。目視張儉入永樂宮。一衆朝臣,竊竊私語,表情各異。

不愧是黨魁。竟不避嫌。

唯有盧司空眉頭緊鎖,似另有深意。

永樂宮,前殿。

張儉趨步入殿,大禮參拜:“臣,張儉,叩見太皇。”

“免禮,賜座。”董太皇自簾後言道。

“謝太皇。”張儉再拜落座。

待屏退左右,董太皇言道:“少府可知,所爲何來?”

“請太皇明示。”張儉答曰。

董太皇言道:“合肥侯於南陽稱帝,起因便是《廢帝詔書》存疑。先帝沙丘託孤,兄終弟及。薊王力排衆議,扶立合肥侯登基爲帝。後合肥侯因故被廢,薊王又遵先帝遺命,父死子繼。不知然否。”

“然也。”張儉答曰:“此乃先帝託孤之言。天下皆知。”

“然,先帝有二子,託孤薊王時,卻並未言及,何子爲繼。”董太皇又道。

“正是。”張儉似有所悟,於是順其言:“先帝盛年而崩,未及立儲。皇長子繼位,乃祖宗家法。薊王如此行事,自無可指摘。”

“誠如少府所言。只因託孤時,先帝未及明示。故薊王循舊例,立皇長子爲帝。然若先帝臨終前,另有安排。又當如何?”

“若先帝另有遺詔,言及立儲之事。自當另作他論。”話已至此,張儉焉能不知。

累日來,禁中《起居遺詔》之風傳,甚囂塵上。如今看來,此詔或已入董太皇之手。故纔有今日之見。

果不其然。董太皇沉聲道:“若先帝另有遺詔,言‘廢長立幼’。又當如何。”

“毋論,兄終弟及,父死子繼,廢長立賢。只需出自先帝遺詔。臣等,自當奉命行事。”張儉擲地有聲。

董太皇大喜:“少府之言,甚慰朕心。”

71 一較長短135 爲主捉刀1.80 火山女王1.33 出訪鴻儒148 附內而生1.6 以物易物1.59 各有歸宿201 南北俱全137 恩怨無主1.282 不擇手段1.223 陌路相逢181 臨時改意1.58 萬般皆好51 樑冀金山172 備思前後13 民情得疏101 三日之義1.47 丹陽勁卒1.32 一線生機190 且要珍惜110 金聲玉振189 江淮孤生1.9 麻姑獻壽1.57 借雞生蛋169 白玉之精1.94 貴不能言1.90 兄弟之邦120 隨行就市1.46 大亂在即1.63 福禍相依182 馬齒徒增91 英雄同契187 中分天下1.26 開荒種田17 甄選女官14 興師動衆1.6 長轡遠馭168 有求必應1.90 貴不可言1.9 策封爲王1.56 靜觀其變164 追本溯源31 春秋決獄1.88 二賊授首51 提頭之難115 木軌直道1.83 蓋世英雄144 判若兩人170 自斷股肱153 巧施連環111 神國之謀1.44 豐取刻與1.48 權驅寰宇144 判若兩人124 事與願違1.200 窮兇奇虣1 雪夜敵蹤51 天下一國132 吞光神鎧1.57 樓桑武卒117 歸義降侯61 語破天機160 巧不如拙151 君臣之約176 隔岸觀火1.52 契約精神118 前覆後戒1.288 欲加之罪1.92 輕身爲國1.99 八賢共治1.73 死無對證127 萬法歸宗1.70 公主智囊1.70 佛道之爭1.300 出頭之機201 廣瞻博望1.72 天國之味1.89 秉燭夜話166 猛獸鬥場1.90 萬軍叢中170 自斷股肱1.4 陰陽連環103 人力秧機196 家門之爭1.92 僅此足已145 寡人無情1.27 板楯連弩146 心中有愛1.80 關羽得子145 夢寐以求1.43 白馬楊氏1.47 甲子之約1.85 佩韋佩弦106 大徹大悟198 封侯廟食91 飯稻羹魚136 鴉雀無聲1.87 長樂未央1.7 分庭抗禮18 千里圩田
71 一較長短135 爲主捉刀1.80 火山女王1.33 出訪鴻儒148 附內而生1.6 以物易物1.59 各有歸宿201 南北俱全137 恩怨無主1.282 不擇手段1.223 陌路相逢181 臨時改意1.58 萬般皆好51 樑冀金山172 備思前後13 民情得疏101 三日之義1.47 丹陽勁卒1.32 一線生機190 且要珍惜110 金聲玉振189 江淮孤生1.9 麻姑獻壽1.57 借雞生蛋169 白玉之精1.94 貴不能言1.90 兄弟之邦120 隨行就市1.46 大亂在即1.63 福禍相依182 馬齒徒增91 英雄同契187 中分天下1.26 開荒種田17 甄選女官14 興師動衆1.6 長轡遠馭168 有求必應1.90 貴不可言1.9 策封爲王1.56 靜觀其變164 追本溯源31 春秋決獄1.88 二賊授首51 提頭之難115 木軌直道1.83 蓋世英雄144 判若兩人170 自斷股肱153 巧施連環111 神國之謀1.44 豐取刻與1.48 權驅寰宇144 判若兩人124 事與願違1.200 窮兇奇虣1 雪夜敵蹤51 天下一國132 吞光神鎧1.57 樓桑武卒117 歸義降侯61 語破天機160 巧不如拙151 君臣之約176 隔岸觀火1.52 契約精神118 前覆後戒1.288 欲加之罪1.92 輕身爲國1.99 八賢共治1.73 死無對證127 萬法歸宗1.70 公主智囊1.70 佛道之爭1.300 出頭之機201 廣瞻博望1.72 天國之味1.89 秉燭夜話166 猛獸鬥場1.90 萬軍叢中170 自斷股肱1.4 陰陽連環103 人力秧機196 家門之爭1.92 僅此足已145 寡人無情1.27 板楯連弩146 心中有愛1.80 關羽得子145 夢寐以求1.43 白馬楊氏1.47 甲子之約1.85 佩韋佩弦106 大徹大悟198 封侯廟食91 飯稻羹魚136 鴉雀無聲1.87 長樂未央1.7 分庭抗禮18 千里圩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