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中分天下

“將軍?將軍?”

“哦。”直到坐進馬車,董卓猶未回魂。被騎都尉李肅,連聲喚醒。這才強行穩住心神:“回館。”

“喏。”李肅傳命,車隊開拔。

董卓渾身緊繃,端坐榻上。直視前方,竟不敢回望身後,史道人宅。

直到車駕入函園西山門,這才驟然鬆脫,癱倚榻背。列隊客堡,燕歸館前。董卓咬牙起身,前呼後擁,攜衆入館。

精舍坐定。倍思前後,這才止住驚恐。與一衆虎狼衛士,醒來時一臉茫然,全然不知何故,迥異。先前種種,歷歷在目。枯坐良久,董卓已粗通前後。

不由嘆道:“洛陽王畿,波橘雲詭。”

南宮,雲臺殿。

董太皇儀仗到訪。與竇太皇殿中相見。

“關東七王聯名上疏,欲行撥亂反正,重立合肥侯爲帝。此事,兩漢四百年,前所未有。累日來,朝野議論紛紛。傳聞黨人亦欲上表,言及廢立之事。無奈《廢帝詔書》不翼而飛,又死無對證。如之奈何。”董太皇憂思,溢於言表。

竇太皇順其言:“此事頗多蹊蹺。曹節、程璜,死後事發。顯然有意爲之。二賊唯恐天下不亂。先前,程中大夫,往來京師,必與此事相關。許此時,尚書檯所存《廢帝詔書》,或已入合肥侯囊中。”意指乃曹節監守自盜。暗中將詔書交由程璜。程璜臨終前,又轉交養女。

經過亦大致如此。

董太皇輕輕頷首:“妹妹所言,不無道理。然卻無從證實。先帝臨終託孤,兄終弟及。合肥侯乃名正言順,大漢帝君。若《廢帝詔書》不能令天下信服,合肥侯稱帝恐難免。那時,宮中少帝並何後,何車騎及其黨羽,必不肯善罷甘休。輕則朝堂分治,重則同室操戈。興前漢時,七國之亂。”

言及此處,董太皇試言道:“(若)無有掣肘,大漢危矣。”

此語暗設隱問,可有制衡之策。因知竇太皇手握先帝《起居遺詔》。故董太皇竊以爲,乃彌補《廢帝詔書》禮法所缺的重要依據。《起居遺詔》爲先帝所立。時至今日,先帝二遺詔,所釋禮法:若兄之皇位,弟不能及,則由兄子來繼。

然即便如此,仍有瑕疵。

如何證明,“弟不能及”。

鞠城兵亂,禍及宗室,故而被廢。

換言之,仍需證明《廢帝詔書》非是矯詔。此乃過不去的坎。

故竇太皇言道:“若不能尋到尚書檯存卷,合肥侯必稱帝。”

見竇太皇仍不願提及《起居遺詔》,董太皇表情一黯。這便以心腹之言相告:“合肥侯亦我子也,若重登帝位,於我家而言,並無不同,亦無不妥。奈何還有太后並車騎將軍。若起兵禍,二宮又血流成河矣。”

竇太皇嘆道:“姐姐所思,亦我所慮。關東乃大漢心腹。先有黃巾逆亂,後有羣盜蜂起。今宗賊、宗王,宗親,各地豪強互相勾連,欲與洛陽分庭抗禮。‘中分天下’之心,昭然若揭。竊以爲,除非薊王重掌朝政,否則時局崩壞,幾無可免。”

“薊王……”言及薊王不辭而別,董太皇一時複雜難言。

須臾。又強打精神,問道:“若固守八關,可阻合肥侯上洛乎?”

“合肥侯無需入京。”竇太皇有先見之明:“南陽乃陪都。又是龍興之地。城中離宮,只需稍加修繕,足爲稱帝所需。先有徐豫七王聯名上疏。若再得朝中宿臣(三公九卿),亦或是黨人上疏,助長合肥侯聲勢。車入宛城,登基爲帝,水到渠成。”

“八關都邑,自保有餘,討逆不足。”董太皇亦有明見:“合肥侯有恃無恐。關東豪右大姓,名門士族,必投合肥侯。不遵洛陽號令。天下十三州,恐折去半數。”

“封君列候之食邑,多在關東。”竇太皇言道:“待合肥侯稱帝,執掌關東半壁江山。洛陽宗室必生異心。”

“許,不至如此。”董太皇苦笑:“據我所知,洛陽封君多將食邑,質押金市子錢家。料想,便是合肥侯,亦不敢輕易得罪。”

“原來如此。”略作思量,竇太皇言道:“若如此,天下十三州之歸屬,未必如合肥侯所願。”

董太皇亦醒悟:“大漢一藩。”

“正是薊國。天下諸侯及州郡長史,多以薊王馬首是瞻。若薊國忠於洛陽,則無人心向南陽。”言及此處,竇太皇忽低聲道:“卻不知,時至今日,太妃如何着想。”

“薊王洛陽遇襲,恐太妃遷怒你我。”董太皇一聲嘆息:“時不利兮,如之奈何。”

竇太皇輕聲道:“不若當初,遠遁漠北,終老餘生。”

董太皇一時無言。

竇太皇捨得一世榮華。然董太皇卻如何能輕易割捨。

束手無策,唯有靜觀其變。

翌日,便有太學生聚集平樂觀內,黨魁精舍前。一日數百,十日過萬。投書請命,求黨魁撥亂反正。

得黨魁張儉親出相勸,太學生才紛紛返回。

於衆目睽睽之下。黨魁上表,求少帝禪位。

何董二戚,雖怒目相向,卻也忌憚黨人朝中勢力,而無可奈何。少帝御覽,遂命黃門令當庭誦讀。

後問計羣臣:朕,當如何行事。

二戚再次聯手。朝堂之上,多出痛斥廢帝,表忠少帝之聲。

卻也有黨人,據理力爭。

三方爭論不休,難有定論。

待爭論稍止。少帝看向一人:“盧司空?”

“臣在。”盧植起身奏對。

“司空以爲如何?”少帝忐忑相問。

“尚書檯雖無存書,然《廢帝詔書》乃出太皇之命。既得太皇親承,焉能有假?無故遺失,不知所蹤。卻非無有此書。故,臣以爲,合肥侯理應罷黜,不可再登帝位。”

盧植乃薊王恩師。

先前一席話,或是代薊王所言。

少帝輕輕頷首:“不知所蹤,非無有此詔。司空所言,甚慰朕心。且傳詔合肥侯:恪守臣節,萬勿生事。”

“喏。”

黨魁上表,乃行投石問路。

亦將合肥侯所求,公之於天下。

究竟後事如何,稍後必見分曉。

薊國都,王城。

隴右送嫁車隊,列隊入城。

引來路上行人,紛紛駐足觀望。內中七仙女,神情各異,更添嫵媚。

正應了後世那句:醜媳終要見公婆。

100 蛛絲馬跡176 百越諸賢1.8 北面而事191 天下雄兵160 遠見卓識160 成人之美188 封大將軍185 諸王稱臣116 奇兵襲城1.49 三路大捷185 天經地義1.46 蜚聲西州16 破敵爲先120 黑山飛燕1481.35 三高三服1.264 又見連環199 千里追兇103 人力秧機1.203 無主之地1.28 帝王家事186 三方勢力1.93 共襄盛舉133 奪母之恨160 孕大含深167 萬里征程1.83 蓋世英雄1.85 佩韋佩弦1.60 廣而告之1.46 陣前示威15 五毒之冠212 不請自來174 生死交替14 公孫劍器1.55 莫不如此132 人心難琢1.66 海賊中計12 爲君之道143 向海而生215 班姑蔡女131 衣錦榮歸1.249 幸有一子157 江淮上甲178 深明大義1.85 推己及人1.78 四海英雄1.57 周不如漢1.57 樓桑武卒1.60 羣羌之力146 黨人認主157 至人無己104 太平賊反146 大而化之160 兵威將膽10 大夢初醒1.46 整齊劃一18 四面楚歌194 心生瑕釁1.58 夾縫求生1.88 藩強朝弱1.34 大難不死1.28 地陷神術1.297 酸棗會盟190 一較高下117 歸義降侯166 猛獸鬥場1.83 誅心之謀1.237 生死立判14 萬象更新124 上公九命174 恰如其分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88 暗流涌動159 名不經傳193 少不言愁174 生死交替126 投其所好1.24 同流合污14 各奔東西1.234 四大氐王198 狗邪滅國1.96 防患未燃1.84 身陷囹圄109 舊友重聚1.29 奮威揚武1.42 變置社稷91 心有滋蔓17 正月旦會1.69 吾家麒麟1.76 獻圖明志1.43 白馬楊氏132 馬兒吃飽19 樓桑諸技1.33 劍器大宗177 困龍之地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66 麒麟騰空197 笑林始祖128 虎狼之士129 棋逢對手
100 蛛絲馬跡176 百越諸賢1.8 北面而事191 天下雄兵160 遠見卓識160 成人之美188 封大將軍185 諸王稱臣116 奇兵襲城1.49 三路大捷185 天經地義1.46 蜚聲西州16 破敵爲先120 黑山飛燕1481.35 三高三服1.264 又見連環199 千里追兇103 人力秧機1.203 無主之地1.28 帝王家事186 三方勢力1.93 共襄盛舉133 奪母之恨160 孕大含深167 萬里征程1.83 蓋世英雄1.85 佩韋佩弦1.60 廣而告之1.46 陣前示威15 五毒之冠212 不請自來174 生死交替14 公孫劍器1.55 莫不如此132 人心難琢1.66 海賊中計12 爲君之道143 向海而生215 班姑蔡女131 衣錦榮歸1.249 幸有一子157 江淮上甲178 深明大義1.85 推己及人1.78 四海英雄1.57 周不如漢1.57 樓桑武卒1.60 羣羌之力146 黨人認主157 至人無己104 太平賊反146 大而化之160 兵威將膽10 大夢初醒1.46 整齊劃一18 四面楚歌194 心生瑕釁1.58 夾縫求生1.88 藩強朝弱1.34 大難不死1.28 地陷神術1.297 酸棗會盟190 一較高下117 歸義降侯166 猛獸鬥場1.83 誅心之謀1.237 生死立判14 萬象更新124 上公九命174 恰如其分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88 暗流涌動159 名不經傳193 少不言愁174 生死交替126 投其所好1.24 同流合污14 各奔東西1.234 四大氐王198 狗邪滅國1.96 防患未燃1.84 身陷囹圄109 舊友重聚1.29 奮威揚武1.42 變置社稷91 心有滋蔓17 正月旦會1.69 吾家麒麟1.76 獻圖明志1.43 白馬楊氏132 馬兒吃飽19 樓桑諸技1.33 劍器大宗177 困龍之地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66 麒麟騰空197 笑林始祖128 虎狼之士129 棋逢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