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天國之味

似被飯香勾引。便有昏死島夷,悠悠轉醒。

重重嗅了嗅。有別於記憶中的魚腥和肉羶。縷縷從未聞過的清香,一刻不停,直往鼻孔裡鑽。口舌生津,轆轆飢腸。受香氣吸引,越來越多的島夷,餓極轉醒。

慌亂之中,避走山林。一日夜水米未進,本就飢渴難忍。再聞飯香,如何還能忍耐。便是鼻涕,皆已被吸乾。然自食其味,杯水車薪,腹中猶鳴響不止。

飢不擇食,乃無上真理。餓極,草石土木,皆可入腹。更何況是無上之味。

營地中“長人”,各自胡吃海塞,無人顧及。吃到一半,忽起身行禮,又各自坐下,吃喝不提。

須臾。便有長人首領,手捧一物,徐徐抵近。

島夷下意識蜷縮抱團。卻一不留神,瞥見捧物時,瞬間石化。

華美的盛器上方,堆滿了粒粒如珍珠般皎白,還冒着熱氣的“香物”。

雖從未見過。然出於本能,島夷不停吞着口涎,眼中盛滿食慾。

劉備走到島夷面前,緩緩蹲下,又將手中漆木飯碗,徐徐伸出。

被同伴推在身前的島夷,吞着口涎壓驚。奈何飢餓至極,終是屈服。試着伸手,又急忙縮回。生怕骯髒的雙手,玷污了潔白的米粒。

劉備會意。遂取箸在手,輕輕夾起一團,送到面前。

島夷急忙伸出雙手,將米團捧住。

凝視着黑乎乎的掌心,那團粒粒晶瑩,透着香氣的米粒。島夷終未能忍住,緩緩送入口中。

稍稍咀嚼,口舌生香。一時竟淚流滿面。

在場漢人皆愣住。米飯…真這麼好吃嗎。

然少時曾三餐不繼的劉備,卻有一絲感同身受。食大爲天。亙古不變之真理。

“米。”字,脫口而出。

“……米。”島夷艱難發出類似音節。

“米。”劉備微笑着又夾起一團。

島夷雙膝跪地。雙手捧過頭頂,猶如承接神賜一般。

米團入腹。彷彿神遊天國歸來的島夷,伏地行禮:“米。”

見狀。身後同伴,各自狂吞口涎。

見劉備微笑示意。衆島夷忍耐不住,紛紛蜷縮上前。各自雙手捧過頭頂,人受一團米粒。入口後,亦淚流滿面。一眼掃過,竟無人例外。

劉備一聲暗歎。同世爲人,本不該有如此差別。心念至此,遂揮手示意。

史渙命庖人,爲衆島夷,人盛一碗米飯。

雙手捧過。張牙舞爪,比劃多次,終不忍下手。於是伸出舌頭,輪換着將兩隻手掌,從內到外舔淨。又用力咬斷指甲,吮盡污垢。這才伸手去抓,堆在尖上的米粒。

一頓香噴噴的手抓飯,還沒吃到一半。避入山林的家中婦孺,已聞香而來。

劉備細看,除那名巫師,島夷或皆在。

後來。薊王總結出一個規律:馴服島夷,沒有什麼是一碗米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碗。

待島夷吃飽喝足。劉備指着一艘大舡,比劃道:“很多,米。”

最先被賜予米粒的島夷,重重點頭。衝同伴說了句島語,率先起身,向停靠在岸邊的鬥艦走去。見狀,島夷紛紛起身跟隨。

劉備暗出一口氣,總歸是人類。有思考,有智慧。不過是線上線下的差距。

大舡來自巨馬水砦,民船營地。專爲馴化島夷改造。內有湯池、宿舍、匠館、學校,不一而足。上船後,先沐浴更衣,分配宿舍。除去一日三餐,休息睡眠,多爲學習。有譯令、博士、及來自邪馬臺國的倭人使者,悉心傳授。不求一知半解。只需能儘快構建起一個漢文明的輪廓。初嘗美好的生活,足矣。

沒有什麼比追求美好,更有動力。

如此言傳身授,勤能補拙。不出數月,當能大半領會言語之意。不出三代,漢化已畢。子孫從此爲漢人。

爲蕩平宇內,薊國上下一心。劉備親臨開港,足見重視。奈何縱智機千變,也無人能料到。一碗米飯,盡收人心。

想想亦不意外。

飢寒起盜心。能吃飽飯,是一切的前提。島夷漁獵爲生,靠天吃飯。魚腥肉羶,難以下嚥。生活,不過比茹毛飲血,稍強一星半點。

驟吃一碗噴香白米飯。味蕾簇簇綻放,彷彿開天闢地。美妙滋味,宛如置身天國。如何能不淚流。

後倭人將這段傳說,代代相傳:有天子乘雲上神宮下凡,授予祖先珍珠皎米,令倭人嘗天國之味。後又修建高樓港口。天朝上國,大舡往來,倭人由此開化。於篝火旁,點燃了魂之火。從此告別黑暗與蠻荒,開啓了光明的火之時代。

言歸正傳。

所幸,倭國列島,屬同一語系。雖稍有不同,亦是方言差異。與邪馬臺使,能互懂大半。問過島夷婦孺,部落巫師去搬救兵了。

不出劉備所料。

挺好。

令將岸邊茅屋,悉數拆除。

好在,時下倭人還未有在自家刨坑如廁之習慣。拆之不難。

再擇孤島對面,西北海岸一處“耳”狀海灣(美津島町尾崎),修建“對馬港”。

耳灣大致呈南北走向。略偏東北—西南。由上下兩座山丘環抱,相聚約三裡。背倚半島羣山,水域開闊,彎內風平浪靜,正適泊船。

得薊王令,大舡紛紛駛入彎內。先居中建起臨時泊位,吊運機關諸器。立機關塔吊,再築一字長堤。待船內物料用盡,拆艏樓、舯樓、船樓,輔以就地取材,當事半而功倍。

只需港口初成,薊國海船,自會源源而來。開山伐木,築港爲城。一邊馴化島夷,一邊遷來半島青壯。人手充足,便圈地造牆,擴建定居點。待百子長成,率隊開拓內陸。開疆闢地,聚土封王。

新大陸,皆循此例。

千年之後,宇內盡歸漢土。

在此星空之下,大漢無可匹敵。不吹牛逼。

洛陽,黃門北寺獄。

黃門令左豐,受人所託,深夜前來:“王使君。”

“原是少令。”王允披頭散髮,起身回禮:“所爲何來。”

“奴婢受司徒所託,特來傳語使君。”左豐答道。

“不吝賜教。”王允再拜。

左豐低聲道:“楊司徒言,‘君以張讓之事,兇慝(tè)難量,幸爲深計’……”說着,黃門令取一青瓷藥瓶在手,抵近言道:”此乃楊司徒所賜鴆藥,使君……”

無聲冷笑。王允厲聲答曰:“吾爲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辟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

“張讓欲置使君於死地。明日或將轉去廷尉詔獄。若等五刑加身,生死兩難矣!”左豐再進言。

王允笑答:“前漢時,有民諺曰:‘廷尉獄,平如砥。有錢生,無錢死。’吾兩袖清風,與民秋毫無犯。此去,當以死明志。少令無需再勸,王某敬謝。”

“這……”見他去意已決,知多說無益,左豐再拜而出。

1.248 毒蠍擺尾10 大夢初醒1.43 百般不厭11 恨意叢生147 絕非等閒14 死而不僵1.76 獻圖明志1.48 後宮爭鬥172 春晝初長1.3 插標賣首214 亂中求存1.95 黃巾屯田1.79 撤村並邑1.77 學富百車105 天師三分1.205 長安小聚18 滅國之危1.79 撤村並邑142 上谷烏桓1.83 以貲徵賦1.69 東西交會117 嫁禍安國115 死而復生12 屠蘇續恨1.55 鬥戰決勝185 王都擴建1.75 一錢太守172 連珠合璧165 天下至理1.76 以國爲家195 青史留名170 自斷股肱190 半載之期1.67 冬季攻略1.86 恩深似海187 貨幣戰爭1 全在水裡108 命續二載1.23 真骨舍利1.36 培肥改土138 一席之地1.257 珠璣深藏1.48 微觀天下1.63 泰山賊衆1.239 神泉秀水1.68 萬乘巡海135 豐年多禾1 全在水裡168 絕地天通101 向虎山行1.7 分庭抗禮1.25 言之尚早119 司金典農1.6 驚天動地91 心有滋蔓1.40 不義不親198 東歸洛陽71 如同吹灰1.97 以自爲方1.45 生死大敵1.96 百億地產137 百無禁忌1.66 麒麟騰空1.30 以僞亂真1.46 辟邪三寶13 改造閭里162 物我兩忘116 東部鮮卑107 自知之明1.47 甲子之約177 困龍之地173 合浦珠還171 南北船閘114 貪婪無饜166 心生毒計176 隔岸觀火173 能者多勞1.78 河北豪傑155 瞞天過海160 遠見卓識179 胴體雕青166 猛獸鬥場190 並驅中原1.84 身陷囹圄1.79 十里樓桑81 初見端倪61 時不我待1.9 三英齊聚123 文無第一1.40 國之惡疾1.24 麒麟之子1.208 殺出重圍1.4 大禍滔天11 禍起宮牆114 闢禍樓桑134 玩於股掌191 英雄少年1.72 羚羊掛角161 空前絕後1.3 貢金補全
1.248 毒蠍擺尾10 大夢初醒1.43 百般不厭11 恨意叢生147 絕非等閒14 死而不僵1.76 獻圖明志1.48 後宮爭鬥172 春晝初長1.3 插標賣首214 亂中求存1.95 黃巾屯田1.79 撤村並邑1.77 學富百車105 天師三分1.205 長安小聚18 滅國之危1.79 撤村並邑142 上谷烏桓1.83 以貲徵賦1.69 東西交會117 嫁禍安國115 死而復生12 屠蘇續恨1.55 鬥戰決勝185 王都擴建1.75 一錢太守172 連珠合璧165 天下至理1.76 以國爲家195 青史留名170 自斷股肱190 半載之期1.67 冬季攻略1.86 恩深似海187 貨幣戰爭1 全在水裡108 命續二載1.23 真骨舍利1.36 培肥改土138 一席之地1.257 珠璣深藏1.48 微觀天下1.63 泰山賊衆1.239 神泉秀水1.68 萬乘巡海135 豐年多禾1 全在水裡168 絕地天通101 向虎山行1.7 分庭抗禮1.25 言之尚早119 司金典農1.6 驚天動地91 心有滋蔓1.40 不義不親198 東歸洛陽71 如同吹灰1.97 以自爲方1.45 生死大敵1.96 百億地產137 百無禁忌1.66 麒麟騰空1.30 以僞亂真1.46 辟邪三寶13 改造閭里162 物我兩忘116 東部鮮卑107 自知之明1.47 甲子之約177 困龍之地173 合浦珠還171 南北船閘114 貪婪無饜166 心生毒計176 隔岸觀火173 能者多勞1.78 河北豪傑155 瞞天過海160 遠見卓識179 胴體雕青166 猛獸鬥場190 並驅中原1.84 身陷囹圄1.79 十里樓桑81 初見端倪61 時不我待1.9 三英齊聚123 文無第一1.40 國之惡疾1.24 麒麟之子1.208 殺出重圍1.4 大禍滔天11 禍起宮牆114 闢禍樓桑134 玩於股掌191 英雄少年1.72 羚羊掛角161 空前絕後1.3 貢金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