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鴉雀無聲

洛陽,南宮,玉堂前殿。

少帝臨朝,百官就位。

見尚書令曹節,抱恙出席。羣臣心領神會,必有要事無疑。少帝端坐許久,忽然驚覺。今日早朝,因何鴉雀無聲。

話說,自有人書朱雀闕,乃至上巳家宴時二後翻臉,直至董太后稱病不出。羣臣便爭吵不休。少帝先前還端着擔心,生怕殿內撕鬥,亦或是皓首老臣,力竭殞命。然時間長了,便也習以爲常。

本以爲,今日亦如先前。豈料自從坐穩,竟無人搶先發聲,互相攀咬。

反常則妖。少帝低聲聞簾後,何故如此?

竇太皇答曰:“陛下既知不同尋常,且細看殿中羣臣,有何不同。”

少帝依次看過,遂言道:“尚書令曹節亦在。”

“然也。曹節執掌尚書檯,若無要事,何須他親自出面。然,時至今日,四海之內,能稱大事者,必與薊王相關。”竇太皇答曰。

“謝太皇教誨。朕,記下了。”少帝又默記一則:凡尚書令曹節朝見,比與薊國相關。

“尚書令,無恙否?”少帝含笑發問。

“開春以來,老奴舊疾頗有轉圜。許,還能侍奉太皇、陛下,三五載。”曹節五體投地,毫不拖泥帶水,何必言老。

“朕心,甚慰。”少帝笑問:“可有要事?”

“啓稟陛下,薊王六百里上表陳情。先請效仿先帝置護氐校尉,新置護南蠻校尉,治漢壽。舉太常從子劉磐,爲首任護南蠻校尉。二請重置水衡都尉,主通航建港。另舉前安陽侯,太尉周景之孫(周)暉,爲首任水衡都尉。”曹節一氣呵成,而色不變。

老而不死是爲賊也。少帝又問簾後:“薊王上表陳情,又將人選一併舉薦。焉有拒絕之理。”

“朕倒是聽聞,江表宗賊大興,常與黃巾餘孽,及蠻夷勾結。薊王心繫社稷,恐江表逆亂,欲分而化之。故請開護南蠻校尉,又舉太常劉表從子擔此要職。必是得知,陛下欲拜劉表爲荊州牧,送順水人情耳。至於重設水衡都尉,只因先前陛下許薊王,可在江表興十港。港津遠在國境之外,薊王不敢僭越。於是請立水衡都尉,並舉安陽侯長孫領此職。”竇太皇娓娓道來。

“原來如此。”少帝恍然大悟:“卻不知,安陽侯長孫與薊王有何干系。”

“安陽侯子,前洛陽令周異,此時便在薊國爲官。其子周瑜,與薊王師出同門。”竇太皇如數家珍。

“難怪。”少帝欣然笑道:“時人常言,薊國愛恨分明,先公後私。今日得見,方知其中之妙。”

簾後竇太皇,會心一笑:“莫非陛下以爲,薊王舉太常從子爲公,舉師弟從兄爲私乎?”

“然也。”少帝輕輕點頭。嫡祖母當面,何必隱藏。

“家國天下,家事亦國事。薊王此舉,自家能獲利幾何?”竇太皇諄諄善誘。

“這……”少帝喃喃低語:“聽聞薊王家有美田百畝,宮城、王陵各一,另有金水小市等產業若干,及後宮佳麗三百餘。”

深看少帝一眼。竇太皇不動聲色,暗中規勸:“陛下對薊王,知之甚祥。”

少帝猛然醒悟:“朕,知錯。”

“楚有雛鳳,羽翼未豐。三年不飛,又三年不鳴,再三年後,待其長成。”竇太皇,言猶未盡。

少帝已,心領神會:“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見孺子可教。竇太皇索性言無不盡:“陛下收趙忠、張讓爲羽翼。若爲自保,無可厚非。然切莫動,權謀之念。只需懷赤誠之心,則鬼神避易,諸邪不侵。凡有逆亂不臣,則天下共擊之。然若興權謀之術,妄圖操弄人心。則萬民離心,天下棄如敝屣。昔高祖爲義帝發喪,而天下歸心。雖九敗於項羽,卻四面楚歌,一戰功成。楚漢十戰,高祖九敗,何以久持?乃受萬民所供養也。霸王九勝,卻自刎烏江,不敢見江東父老。何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我煌煌天漢,國祚四百年。仁孝立國,道義當先。陛下,切記。”

一言蔽之,別玩心機,勿動心眼,莫抖機靈。安坐大位,保你一世平安。

班門弄斧,雕蟲小技。諸如賈詡、荀攸,智多近妖者,隻眼可辨。然後將計就計,死無葬身之地。

少帝面露慚色:“謹遵太皇教誨。”

竇太皇言道:“薊王所舉,並無不妥。”

“遵命。”少帝亦無從反駁。

俯瞰文武百官,少帝朗聲言道:“諸君以爲如何?”

大將軍何進,起身奏報:“薊王此舉,利國利民。臣,無異議。”

“臣等,無異議。”

竇太皇言猶在耳,此情此景令少帝感懷頗深。萬勿授人以柄,落天下口食。

“准奏。”

果然薊王無難事。

書傳長沙益陽縣。海市令遂遣探險船隊,逆行沅水,摸索航道,記錄沿線險灘,及兩岸風土民情。

得一萬五溪蠻卒,並三千義賊。宋奇聲勢大漲。先不急攻掠縣中塢堡。皆換裝樓桑兵甲,知曉令行禁止。又飽食酣睡,犒賞三軍。這才殺奔而出。

宗賊私兵,如何能擋。不等強攻,許多塢堡便遭裡應外合,一夜淪陷。家小裝船,輸往洛陽,聽候右丞發落。米糧開倉,田券燒光,家奴釋放。綾羅綢緞,金玉珠寶,皆等價兌換成券鈔,用於購買牲畜、良種、磚石、木料、農作機關器,諸如此類。蠻漢毗鄰而居,高樓錯落有致。爲防毒物水患滋擾,皆比照薊國式樣,造幹欄重樓。

荊南多山,巨木參天。命人砍伐,順流而下。滷水鹽漬後,正當其用。荊南多井鹽。南郡巫縣,乃華夏最早鹽產地之一。距今漢已三千年之久。上古時爲巫咸國,有天然滷泉自山洞流出,因鹽而興:“當虞夏之際,巫國以鹽業興“。惠及先秦及兩漢。後世稱“一泉流白玉,萬里走黃金”、“吳蜀之貨,鹹薈於此”、“利分秦楚域,澤沛漢唐年”,足見興盛。

天然滷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浸泡鹽漬木,誰來心疼。

益陽欣欣向榮,漢蠻俱歡顏。卻有一人,整日寢食難安。

正是長沙太守,吳人蘇代。

192 猛虎羣狼140 添兵增竈141 文昌武盛1.33 同舟共渡149 白馬非馬1.272 董卓赴宴16 天下富貴123 文無第一1.34 旁門左道164 四海承風185 有神無鬼134 光融天下1.247 愛屋及烏1.34 望文生義1.255 非淬不銛138 故技重施1.59 飽虎飢鷹1.55 洛陽一日118 亂臣賊子185 王都擴建1.78 河北豪傑159 畢生之年251 英雄輩出1.23 百騎踏營21 赤心如故143 七十二妃102 王道在北140 盡數歸心196 百年大計14 興師動衆1.36 再見太后1.94 此生足矣1.49 上表回國127 無詔不離104 窮無出路131 美玉生煙121 書生意氣172 萬載千秋1.66 人財兩全139 空谷傳聲196 前狼後虎21 赤心如故1.4 安漢興劉1.60 衆國津徑101 如虎添翼106 百般不利150 待我長成1.57 周不如漢1.97 固辭不就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 雄甲天下1.255 非淬不銛1.46 盡釋前嫌117 倒履相迎1.84 盡入彀中126 壯士八百1.93 少年長吏1.88 皆有所屬148 宮前之變181 薊王獻寶1.90 兄弟之邦176 左膀右臂128 欲蓋彌彰169 白玉之精1.253 陰相與謀1.83 身世成謎1.35 暴虎馮河172 三日獵狩1.272 董卓赴宴19 同胞兄弟11 恨意叢生194 焉知非福116 日黑水溢199 必有其子1.72 欲壑難平1.35 多事之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43 雜羌兵諫131 麒麟送子1.4 越俎代庖1.33 同舟共渡169 頂級名產132 馬兒吃飽10 桃園結義148 暗語絃音1.73 血巢角鬥156 生死未卜1.93 香餌懸魚177 困龍之地121 功在不捨182 兩全其美1.69 義立而王1.93 古羌懸棺1.70 價低者得117 再爲羣雄1.77 學富百車172 春晝初長107 自知之明180 破解之策128 欲蓋彌彰
192 猛虎羣狼140 添兵增竈141 文昌武盛1.33 同舟共渡149 白馬非馬1.272 董卓赴宴16 天下富貴123 文無第一1.34 旁門左道164 四海承風185 有神無鬼134 光融天下1.247 愛屋及烏1.34 望文生義1.255 非淬不銛138 故技重施1.59 飽虎飢鷹1.55 洛陽一日118 亂臣賊子185 王都擴建1.78 河北豪傑159 畢生之年251 英雄輩出1.23 百騎踏營21 赤心如故143 七十二妃102 王道在北140 盡數歸心196 百年大計14 興師動衆1.36 再見太后1.94 此生足矣1.49 上表回國127 無詔不離104 窮無出路131 美玉生煙121 書生意氣172 萬載千秋1.66 人財兩全139 空谷傳聲196 前狼後虎21 赤心如故1.4 安漢興劉1.60 衆國津徑101 如虎添翼106 百般不利150 待我長成1.57 周不如漢1.97 固辭不就第2074章 1.263 偶有失蹄1.9 雄甲天下1.255 非淬不銛1.46 盡釋前嫌117 倒履相迎1.84 盡入彀中126 壯士八百1.93 少年長吏1.88 皆有所屬148 宮前之變181 薊王獻寶1.90 兄弟之邦176 左膀右臂128 欲蓋彌彰169 白玉之精1.253 陰相與謀1.83 身世成謎1.35 暴虎馮河172 三日獵狩1.272 董卓赴宴19 同胞兄弟11 恨意叢生194 焉知非福116 日黑水溢199 必有其子1.72 欲壑難平1.35 多事之秋第2073章 1.262 飛天遁地143 雜羌兵諫131 麒麟送子1.4 越俎代庖1.33 同舟共渡169 頂級名產132 馬兒吃飽10 桃園結義148 暗語絃音1.73 血巢角鬥156 生死未卜1.93 香餌懸魚177 困龍之地121 功在不捨182 兩全其美1.69 義立而王1.93 古羌懸棺1.70 價低者得117 再爲羣雄1.77 學富百車172 春晝初長107 自知之明180 破解之策128 欲蓋彌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