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 長樂未央

薊國,長安縣,行宮。

長安縣,乃仿前漢長安城督造。內置長樂、未央、明光、桂宮等宮。規模雖不可與前漢帝都,相提並論。然經累次增修擴建,早已今非昔比。如薊國雄城,橫豎七裡,內外三郭,橫跨北易水。七七四十九衢。大衍缺一。

效仿長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凡四里爲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門。夾橫橋大道,市樓皆重屋”。另有西域五十五國邸,長安門學等,奇觀建築。有民三萬戶,二十餘萬衆。乃薊西商都,與樓桑並著於世。

西域來客匯聚於此,絲路遊商稱之爲“薊長安”,俗名“(北)斗城”。

並縣爲國時,薊王有言在先。編戶過萬,口過十萬,可升爲令;戶破二萬,口破二十萬,可食雙俸。

稍後又約定,戶破三萬,口破三十萬,三食君俸,秩升一等。

薊國《圩田制》,分戶不析產。戶均已降至不足八(7.5)口。不似先前,戶戶十餘口。然除編戶,還多客庸。客籍亦錄入人口。如此算來。薊長安總人口,已破三十萬。年前,歲末大賞,長安甄逸令,如願擢升爲比二千石俸,加“光祿大夫”,銀印青綬。

光祿大夫,“職掌言議,毗亮論道,獻可替不(否),讚揚德化”。

前漢時,在“大夫”中,地位最爲尊顯,晚期多爲貴戚重臣加官。無員限。今漢漸成閒散之職,雖仍掌顧問應對,但多用以拜假賵贈之使,及監護諸國嗣喪事等。

換言之,薊國光祿大夫,亦是加官,並無實權。甄逸,仍主長安治政。然薊王專開朝議時,可入比二千石列。循例,加光祿大夫銜,乃九卿之後補。於薊國而言,爲郡守備選。今東境又開數郡,郡守人選,皆出千石城令,受封光祿大夫者,優先。

或有人言,光祿大夫乃九卿之光祿勳屬官。薊國未置九卿,如何加光祿大夫。正如今漢省都護,置將兵長史,統領西域。且省主官,亦符“家國同構,列候次減”之舊例。

加官,非只有郡縣長史。不足二百石之佐使少吏,克己奉公,勞苦有功,可加“諫議大夫”,秩六百石。“掌規諫諷諭。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另有“太中大夫”,秩比千石。“中散大夫”,秩六百石,多養老疾,無職事,唯詔令所使。

諫議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分隸二國相,非少府屬官。中散大夫,終官養老,則隸門下署。

至此,薊國“加官制”,趨向完滿。

另外。光祿大夫,可“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此四科人以擢用之”。凡“光祿四行”,薊王又令二國相,“每歲依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科舉制未能建立前,察舉制必不可少。由各城長令,舉薦人才,亦是《漢律》所定。無可指摘。

橫豎一里之宮城,便是長安行宮所在。

長樂宮,鴻臺。

張姜子、李真多,正苦習漢宮儀。

長安宮人漸多,女官宮人齊備。薊制宮儀,無需宋貴人親授。話說,行宮日積月累,美人如雲。卻少有遷入薊王宮者。稍後,易縣甘泉宮、臨渝碣石宮、北海冬宮、西域夏宮中女官,多由長安宮女充填,傳授漢宮儀。循此例,待諸王子長成,裂土封王,宮人亦可足備。畢竟,薊王子嗣衆多。子女皆爲縣主,當有三百宮。

以備不虞。亦是薊國上下,行事之風。

能如二女仙。先入薊王宮,再遷長安行宮者,鳳毛麟角。

一里之回,薊王宮。滿打滿算,莫過千人。

“此城,比長安如何?”李真多問張姜子。

“制度不如,繁華尤勝。”張姜子乃武威祖厲人,常往來長安。所言非虛。

比西京宮殿,薊長安宮規模削減,然繁華卻盛。今漢以來,羌人屢寇三輔。再加涼州動盪,絲路三通三絕。長安不復前漢盛貌。薊長安,扼薊國西境。遊商入五阮關(蒲陰陘),可經北易水,直入城中港市。而後順下千里薊國渠,通行大漢水路。財富匯聚之地,必有異客番商,航海梯山,不遠萬里而來。

終歸無利不起早。

“先前,王上剿滅長城馬賊。疏通居延外道。今又立漠北都護於北海之濱。北疆因而繁盛。”李真多亦有感而發。

“五帝之子,皆種出薊王乎?”張姜子自北上薊國,同道中人皆出此論。

“衆皆以爲,玄帝子,當是嫡長子(劉)封無疑。”李真多言道。

“遠至鮮卑利亞。”張姜子忽生慨嘆。

“薊國多奇術。革膜暖帳、琉璃暖閣,石炭鍋爐、龍窯陶管,便是隆冬時節,滴水成冰,亦溫暖如春。另有機關橇車等,便利通行。北上冰原,再闢疆土,實屬尋常。”李真多笑道。

“北有薊,莫縱繮”。幽州邊郡皆因而受益。以外線長城爲界,前漢舊縣,紛紛重置。

爲平衡臨近郡縣,涿郡、上谷、廣陽、漁陽、右北平等,皆已重分郡境。涿郡分上谷雊瞀。上谷重開女祁、夷輿、茹、造陽四縣。廣陽分上谷重開之夷輿、漁陽之安樂。漁陽重開滑鹽、要陽、白檀三縣。右北平重開平剛、石成、廷陵、白狼、夕陽、昌城、驪成、廣成、聚陽、平明十縣,新增百柳(赤峰),易(鬼)方(圍場),計十二縣,安置高車十二歸義侯國。右北平郡治,亦北遷平剛。

高車十二歸義侯國,聽命於使高車中郎將(治白檀),隸屬輔漢大幕府。白海之濱,另有高車王庭。新任高車歸義王,乃薊王元舅,副伏羅妃長兄。

故諸郡重置縣,雖沿用前漢舊名,然地望已大有不同。

以此類推。遼西、遼東、玄菟等郡,皆擴至外長城沿線,前漢郡界悉數光復。更加重開半島真番郡、臨屯,並蒼海郡。幽州雖併入薊國諸縣,然此消彼長,仍遠勝先前。

穩坐“大漢(第)一州”。

14 一龍仕主1.64 百練清剛21 三人成虎171 事出有因19 同胞兄弟135 逆流而進132 生死兩難1.252 花期正盛176 巨人之志127 三面合圍1.22 百死莫贖173 能者多勞180 破解之策13 虛實失度61 變廢爲寶141 人間正道16 天下富貴31 前途未卜1.206 猛將之烈155 天下鼎沸138 漏奪附黨1.66 麒麟騰空181 臨時改意1.20 嶄露頭角1.39 一棒成名1.85 女海賊王133 首遭彈劾164 四海承風154 鹿死誰手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22 刀槍莫及1.56 鮮活人聲1.2 亂世苟活122 亦是豪傑10 時機未至1.43 薊國鋤奸176 封國在即1.243 斬將搴旗61 木已成舟1.58 任重道遠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26 全民參與197 崢嶸已露1.63 泰山賊衆1.9 牛刀小試1.37 冰山露角1.9 策封爲王112 分戶析產1.47 一念之差141 文昌武盛131 美玉生煙21 臉怎麼黑1.254 忽然而已198 千里救主1.24 犁種宿野12 爲君之道1.44 杯弓蛇影196 服牛乘馬1.230 列宿歸位1.30 火燒雲臺119 司金典農1.64 定國之謀1.50 大河之子100 蛛絲馬跡145 督亢秋成21 驢馬同價153 巧施連環1.64 朝聞夕逝190 軍師節哀186 三方勢力147 不負韶華180 一罪足矣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32 一脈相承1.238 君有不戰1.52 二宮流血1.62 一日破膽1.75 一錢太守1.97 玉色琉璃1.38 人頭落地134 君何所求148 七色婢女1.224 碧血丹心119 北海一龍123 勇冠三軍128 意外之喜1.226 全民參與147 制非常模134 天下初平12 半城煙火1.80 漢羌聯盟1.246 弄劍踏杯182 共握權柄1.272 董卓赴宴1.37 粉墨登場132 千里送藥1.2 燕燕于歸143 雜羌兵諫1.22 百死莫贖
14 一龍仕主1.64 百練清剛21 三人成虎171 事出有因19 同胞兄弟135 逆流而進132 生死兩難1.252 花期正盛176 巨人之志127 三面合圍1.22 百死莫贖173 能者多勞180 破解之策13 虛實失度61 變廢爲寶141 人間正道16 天下富貴31 前途未卜1.206 猛將之烈155 天下鼎沸138 漏奪附黨1.66 麒麟騰空181 臨時改意1.20 嶄露頭角1.39 一棒成名1.85 女海賊王133 首遭彈劾164 四海承風154 鹿死誰手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22 刀槍莫及1.56 鮮活人聲1.2 亂世苟活122 亦是豪傑10 時機未至1.43 薊國鋤奸176 封國在即1.243 斬將搴旗61 木已成舟1.58 任重道遠第2081章 1.270 王儀鹵簿1.226 全民參與197 崢嶸已露1.63 泰山賊衆1.9 牛刀小試1.37 冰山露角1.9 策封爲王112 分戶析產1.47 一念之差141 文昌武盛131 美玉生煙21 臉怎麼黑1.254 忽然而已198 千里救主1.24 犁種宿野12 爲君之道1.44 杯弓蛇影196 服牛乘馬1.230 列宿歸位1.30 火燒雲臺119 司金典農1.64 定國之謀1.50 大河之子100 蛛絲馬跡145 督亢秋成21 驢馬同價153 巧施連環1.64 朝聞夕逝190 軍師節哀186 三方勢力147 不負韶華180 一罪足矣第2087章 1.276 機不可失132 一脈相承1.238 君有不戰1.52 二宮流血1.62 一日破膽1.75 一錢太守1.97 玉色琉璃1.38 人頭落地134 君何所求148 七色婢女1.224 碧血丹心119 北海一龍123 勇冠三軍128 意外之喜1.226 全民參與147 制非常模134 天下初平12 半城煙火1.80 漢羌聯盟1.246 弄劍踏杯182 共握權柄1.272 董卓赴宴1.37 粉墨登場132 千里送藥1.2 燕燕于歸143 雜羌兵諫1.22 百死莫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