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萬軍叢中

二賊授首,賊軍如鳥獸散。

除去幾座王都大城,擠滿賊兵。散落各處的城邑,並無多少兵丁駐守。麴氏先登以曲爲單位,分頭出擊。清繳殘敵,光復城池。

南路賊兵遂解。

又聞海賊大軍已北上。三千餘艘大小船隻,數萬賊衆,齊奔渤海而來。

事不宜遲。橫海左司馬潘鴻親領麾下明輪鬥艦出西林港,逆北巨馬水而上,奔赴逎國。

爲防薊國增援,上谷烏桓已先行焚燬逎國港。以爲能將薊國艦隊擋在河面之上。奈何數艘大小不一的機關船,沿明輪鬥艦與野岸一字排開。船翼翻轉,很快便拼起一座下坡浮橋。

所謂浮橋,便是指用船或浮箱代替橋墩,浮於水面爲橋。軍用浮橋又稱舟橋。《詩經·大雅·大明》有“……親迎於渭。造舟爲樑”之句。記載的便是周文王於十三年(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橋,娶太姒爲妻之事。今漢大河水道,亦有蒲津橋等舟橋往來南北。

對於薊國將作館來說,完全沒有難度。

舟橋搭設完畢,便有一將拍馬衝下。正是後軍校尉張飛,張翼德,親領麾下一千精騎,馳援逎國。

恰逢月落日升,水霧瀰漫。河灘枯草晨霧繚繞。早起的烏桓騎奴,三三兩兩趕往河邊取水飲馬。河中忽傳來陣陣馬蹄激起的水響。騎奴紛紛直起身,搭手張望。一匹高頭大馬,冷不丁從霧氣中溢出。騎奴猛然後仰躲避,撲通一聲跌坐淺水。

宛如靈蛇般的矛尖,貼面而過。鋒利的蛇刃寒氣逼人,帶起一串殷紅的血珠。

伴着壓抑的驚呼,周圍騎奴紛紛跌坐淺灘。越來越多的騎士,呼嘯而去,竟將濃霧撕碎。

這些卑微的騎奴,無一人遇害。

奴隸們先胡亂摸過己身,又互相看過彼此。性命猶在,眼中皆是劫後餘生的莫名慌張。

旭日初昇,隆隆聲便響徹烏桓營地。張飛遙見王帳,蛇矛一指。

身邊精騎這便呼嘯而出,揮刀撲上。

敵襲的馬蹄聲,草原人再熟悉不過了。何需哨兵示警,這便三三兩兩衝出帳篷,披掛上馬。草創的大營,散落四周的拒馬鹿角,早被繡衣吏暗中撤去。寨門亦被提前開啓。箭樓上守衛皆不見蹤跡,鮮血卻滴滿木梯。不用說,也在昨晚及天明前,被人割斷喉嚨。正因爲屍體還未涼透,鮮血才未凝固,溢出箭樓,沿木梯流下。

上谷烏桓王難樓亦奔出王帳。

放眼望去,見來襲只有千騎。這便微微鬆了口氣。粗聲吆喝左右,迅速上馬迎敵。

到底是馬背上的民族。片刻便有突騎抽刀上馬,三三兩兩奔出大營。

看似胡亂搭建的帳篷,卻暢通無阻。突騎繞行期間,好似亂流歸海。轉眼便匯聚成一支數量可觀的騎軍,奔殺而出。

張飛一馬當先。率領近衛精騎,突奔在前。一千精騎快速擺成錐形陣,根本來不及張弓搭箭,與不斷壯大的烏桓突騎迎頭相撞!

預想中,敵我雙方,迎頭互抵,人仰馬翻的場面,根本沒有出現。

相撞的剎那。對面忽飛出一條噬人鐵蟒。突騎頸間接連飆血,整個人斜刺飛出,倒撞下馬。

錐形騎陣,宛如一柄利刃,直插胸腹。烏桓突騎隊列,被從當中生生剖開。對面突騎一分成二,左右斷頸,接連跌落馬背。我方精騎劈波斬浪,摧枯拉朽。一舉鑿穿敵陣,殺入大營。

丈八蛇矛,馬戰無敵。一個字,粗長!百鍊精鋼,雙開刃。被猛張飛舞動成鋸,專斷人頸。若遇強敵,便用矛尖蛇信,一矛刺死不提。

一雙環眼鎖死上谷烏桓王難樓。如此兩點一線,何其簡單。

路遇帳篷,揮手劈開。路遇攔住,飛身躍過。路遇截兵,一矛刺死。一千精騎橫掃大營,直衝王帳而去。

打頭一將,人馬漆黑髮亮。手下無一合之敵,左右無三合之將。萬軍叢中,只見一支蛇矛虎虎生風,恰似烏龍狂舞,飛沙走石。沾之即死,觸之必亡。便有突騎捨命相填,頃刻間便人仰馬翻,血崩落地。被他破陣而去。

眼看王帳在握,左右又有突騎悍不畏死,捨命衝來。

張翼德怒從心起,一聲爆喝:“呔——”

吼聲如雷貫兩耳,又似大蟲下山崗。腥風撲面,戰馬受驚。不顧背上騎士呼喝,自顧四散奔逃。

目光與那莽撞人隔空一碰,上谷烏桓王亡魂皆冒,肝膽俱裂。此時不走,還等何時!這便奪過繮繩,翻身上馬。

“哪裡逃!”頭頂炸雷再響,耳後疾風呼嘯。

生死之間,被一聲疾呼救下性命:“校尉矛下留人!”

“哼!”手腕一抖,吻向後心的蛇矛陡然偏轉,正中右肩,透胸而出。

“啊啊啊——”心頭一涼,人竟被凌空跳起。低頭一看,蛇矛正卡在肋骨之間,血流如注。劇痛鑽心,饒是號稱草原雄主的上谷烏桓王難樓,亦放聲悲號。

“想保此獠性命,還不下馬乞降!”將二分之一處矛杆夾在腋下。張飛槍挑難樓,遍示衆人。散落大營的烏桓突騎,面如死灰,紛紛下馬。更有千夫長見勢不妙,率衆奪營而出。被迎頭一陣箭雨,射落馬背。

麴英領麾下部曲,早已斷了烏桓歸路。

待平虜校尉文丑領麾下抵達,戰鬥早已完結。

將難樓扔給軍士止血包紮,張飛這便趕去與文丑相見。

“校尉何其晚來!”張飛嘿聲一笑。

“校尉何其猛也!”文丑亦當世一流,擡眼便知張飛身手。

“臨來時大哥已交待,自家事,自當上心。”張飛抱拳。

“校尉且去歇息,餘下交給某便是。”文丑亦抱拳。

“有勞。”

“不送。”

一千精騎,多有頓挫輕傷。皆無大礙。有繡衣吏記錄功勳,何須猛張飛善後。回去塗抹活血散瘀的跌打藥酒,不日便好。

廝殺一起,逎國國君便登城眺望。

見薊國精騎如猛虎入羣羊,殺得不可一世的烏桓突騎人仰馬翻,血流成河。方知薊國勢強。天下已無人可出其右。心中感嘆萬千。身旁有猛虎側臥,此後需好生維繫兩國關係纔好。

爲避嫌。劉備此次未調動歸義三侯國一兵一卒。草原外的高車十二部,更是未動用分毫。所憑,皆是薊國兵丁。

饒是如此,亦勢如破竹,一戰而勝。

兩位義弟,更視十萬賊軍如草芥。

草草包紮,難樓與麾下千夫長、百夫長、等一衆王庭高官,便被押解臨鄉。

船停南港。聽聞上谷烏桓王被俘,萬人空巷。圍觀人羣,指指點點。先時,禍害北疆如猛虎,邊民聞之變色,避恐不及的三郡烏桓中最強大的一支。上谷烏桓,今一戰覆滅。

北疆皆平,薊國再無虎患。

115 木軌直道1.55 衆怒難犯132 一脈相承132 江山共謀1.59 將星閃耀152 烏蓮白卓11 誰主浮沉191 何必談錢186 當仁不讓165 政均法平1.89 文昭武興199 款到發貨1.3 風潮不減184 貪多必失136 天下共主1.55 安得猛士14 餘毒未了1.63 釘接榫合18 滅國之危105 直言不罪1.72 天國之味1.96 一億情義1.5 空穴來風113 另有所圖1.67 水戰剿匪181 呂布入陳1.40 羣盜蜂起1.43 大軍圍城153 情亦動人1.32 上下求索1.68 斬旗奪船1.20 互不相識13 殊途同歸162 畢生所願1.33 以衆擊寡162 物我兩忘104 見字如面188 以身應讖1.94 百官缺席1.252 長城自毀1.72 誤打誤撞168 無法拒絕1.43 骨肉至親145 有軌騾車131 胡雜騎兵107 自知之明179 百廢初興1.290 春王正月104 龍吟虎嘯1.83 以貲徵賦1.50 人中呂布1.30 洛陽小市1.99 冠軍履鋒188 舉火爲先1.84 早朝晏罷1.96 魂不守舍1.45 因利乘便1.67 冬季攻略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231 潛龍勿用15 愛恨入土1.3 插標賣首196 家門之爭1.87 鯤鵬之志103 撲朔迷離1 十里少年10 桃園結義1.80 賊兵來襲105 直言不罪126 投其所好161 孤燕折翅158 顛倒黑白140 情理之中1.2 燕燕于歸180 破解之策1.75 後會有期179 瑞輪蓂莢181 歪門邪道1.259 世道人心1.36 培肥改土41 波橘雲詭1.45 生死大敵106 重症猛藥139 戶限爲穿1.35 九流學派155 萬物之極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58 天下嚥喉1.30 未琢璞玉1.39 妾無異議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 摔杯居首122 養虎成患155 果然民貴1.26 開荒種田134 鮮卑利亞134 大利匠城1.234 四大氐王1.202 多事之冬1.86 摒除破綻
115 木軌直道1.55 衆怒難犯132 一脈相承132 江山共謀1.59 將星閃耀152 烏蓮白卓11 誰主浮沉191 何必談錢186 當仁不讓165 政均法平1.89 文昭武興199 款到發貨1.3 風潮不減184 貪多必失136 天下共主1.55 安得猛士14 餘毒未了1.63 釘接榫合18 滅國之危105 直言不罪1.72 天國之味1.96 一億情義1.5 空穴來風113 另有所圖1.67 水戰剿匪181 呂布入陳1.40 羣盜蜂起1.43 大軍圍城153 情亦動人1.32 上下求索1.68 斬旗奪船1.20 互不相識13 殊途同歸162 畢生所願1.33 以衆擊寡162 物我兩忘104 見字如面188 以身應讖1.94 百官缺席1.252 長城自毀1.72 誤打誤撞168 無法拒絕1.43 骨肉至親145 有軌騾車131 胡雜騎兵107 自知之明179 百廢初興1.290 春王正月104 龍吟虎嘯1.83 以貲徵賦1.50 人中呂布1.30 洛陽小市1.99 冠軍履鋒188 舉火爲先1.84 早朝晏罷1.96 魂不守舍1.45 因利乘便1.67 冬季攻略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231 潛龍勿用15 愛恨入土1.3 插標賣首196 家門之爭1.87 鯤鵬之志103 撲朔迷離1 十里少年10 桃園結義1.80 賊兵來襲105 直言不罪126 投其所好161 孤燕折翅158 顛倒黑白140 情理之中1.2 燕燕于歸180 破解之策1.75 後會有期179 瑞輪蓂莢181 歪門邪道1.259 世道人心1.36 培肥改土41 波橘雲詭1.45 生死大敵106 重症猛藥139 戶限爲穿1.35 九流學派155 萬物之極第2079章 1.268 榆雁驚帆158 天下嚥喉1.30 未琢璞玉1.39 妾無異議第2096章 1.285 與史同行1.3 摔杯居首122 養虎成患155 果然民貴1.26 開荒種田134 鮮卑利亞134 大利匠城1.234 四大氐王1.202 多事之冬1.86 摒除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