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從風而服

天佑中華。

-------------

中山洲,甬東港。

港口萬人空巷。大小船隻讓出居中水路。目睹薊國橫海艦隊,列隊入港。居中旗船,正是海上船宮,三足踆烏。

先前偶見水衡都尉艦遊麟號。便覺海上塢堡,龐然巨物。今日幸見三足踆烏,方知天外有天。

甬東港城,漁港、船塢、鹽牢、工坊、邸舍、商肆、酒壚、湯池、客舍、市樓、城倉、番盛蠻夷邸、市舶寺,如雨後春筍,接連建起。

揚州漁人,紛至沓來。遷居中山洲,入籍薊國不提。不僅漢人如此,島夷已如此這般。走出蠻荒,遷入臨近薊國港城,耳濡目染,不斷向化。

換鹽、修網、上油、清艙。夜入船塢補給修理,明日滿血取回。

時薊國大舡,又運來嶺南青壯健婦數萬。截流治水、扞滷蓄淡。築路造堤,通渠圩田。街衢四通,舟橋相連,不斷向島嶼深處開荒。待薊王抵達,甬東港城,已有齊民過萬戶,計十萬餘衆。

甬東港長,番禺名士董正。

董正,字伯和。少有風儀,耽經籍,性高潔,累闢皆不就。鄉人有小過,必相戒勿爲伯和知。人有不平者多從正直之。南陽車遂聞其名,不遠千里來投。二人志同道合,情如手足。數年前車遂病重,董正傾家恤病。幸得海市薊國良醫診治,這才轉危爲安。

救命之恩,無以爲報。二人遂出仕薊國。董正爲甬東長,車遂爲甬東丞。另有烏程豪帥嚴虎、嚴輿兄弟,爲甬東城尉。並同鄉豪傑鄒他、錢銅,拱衛中山洲水路。稍後與高涼賊帥衡毅、錢博,結伴北上。入駐泉州、南港,水軍大營。追隨薊國名將,橫海黃蓋、錦帆甘寧,操練成軍。磨盡匪氣,知恥後勇。

今日水司空長虞翻等,一衆屬吏,隨水衡都尉周暉,齊登三足踆烏,拜見薊王。

薊王威名赫赫,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

天降麒麟,應運而生。不怒自威,英雄了得。接人待物,如沐春風。

便是江表豪傑如周暉,亦不禁心生折服。

先前,薊王請立水衡都尉,開江表十港。後又上表,將水衡都尉,劃歸輔漢幕府。直屬中丞賈詡所轄。

故水漲船高。水衡都尉亦從秩比二千石,擢升爲真二千石。長吏官秩擢升,意味着整個水衡都尉府,官秩皆隨之擡升。六百石升千石,千石升比二千石,乃至二千石。諸如此類。

凡如江表十港,遠離薊國境之海外荒洲。皆爲輔漢幕府所轄。由水衡都尉統領。

宮中府中,俱爲一體。封國幕府,雙軌並行。正如大漢,家國同構,郡國並行。此亦有先例可循。薊王蕭規曹隨也。

薊王又授周暉門大夫宮職。諸如董正、黃豪、虞翻等,或爲舍人,或爲行人。皆得宮職傍身。薊國三食俸,聞名已久。今得償所願,自水衡都尉周暉已降,一衆屬吏,皆大歡喜。

薊王遂開宮宴,君臣同樂。

諸如董正、黃豪、虞翻等人,本以爲。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見與不見,並無二致。然事到如今,方知見與不見,大有不同。

盛名之下無虛士。

更何況薊王,威名赫赫,海內皆知。王者之風,心曠神怡。又得薊王親自授命,三食君俸。人生際遇,天壤之別。

軍師祭酒戲志才,趁機進言:“春臘二賜,百蠻來朝。水衡都尉府,宜當泛舟北上,逆入巨馬,泊於南港,覲見君王。”

薊王心領神會:“如此舟車勞頓,都尉可有爲難之處。”

周暉大喜下拜:“臣,固所願也。”

“甚好。”薊王欣然點頭:“宜當四時北上。孤與諸君,宮中相見。”

“求將家小,遷入國都安居。”周暉再拜。

不等薊王詢問,水衡都尉府一衆屬吏,齊聲下拜:“求遷家小。”

“如此,也好。”與戲志才四目相對,劉備欣然應允。得臣如此,君亦何求。想當初,戲志才亭前攔路,毛遂自薦。薊王以隨身玉佩贖回。遂出典故“三日之義”。後與一億主簿李文優,經營西域。立大漢萬里藩屏。如今絲路流金,隴右得安。二人功不可沒。

今又隨薊王南征林邑。薊國謀主,皆成不世名臣也。

薊王起於微末,善惡分清,愛恨分明。又是漢室宗親,身負天命。大漢煌煌四百年,又得其主也。

聞儒宗鄭玄曾嘆。若得見薊王一面,滿腹經綸如郭林宗,又豈會懷才不遇,老死山林。

伯夷,叔齊,商人不食周粟。

生爲漢臣,只食漢祿者,普天之下,何其多也。若無薊王橫空出世,多少名臣,甘願隱姓埋名,終老山泉,乃至籍籍無名。

便是右國令,其人其事。薊王常思之不忘。足見一般。

不說薊國海市往來。便是僦船出海,除去風大浪急,日日皆有民船靠岸。江表十港,乃至海外荒洲,凡薊國官吏,皆可定居國都。走沿海航線,日夜船行千里,便是萬里之遙,順風順水,亦不過十日餘。

往來無虞。萬事來得及。

南下不急。

薊王乘車登岸,巡視甬東港城。轟動中山。

後世舟山漁場,已被逐個尋到。牽風海捕船,打之不盡。魚獲大豐。更引漁戶遷入定居。渤海青鹽,成船販來。用以倉儲保鮮。曬鹽、漁獵、稻作,循環往復,缺一不可。

助推渤海青鹽,一石五百錢。價格居高不下。

王駕親臨,屬吏歸心,民心歸附;宵小遠遁,士氣爆棚。此亦是南巡之意。

與薊國民情,一脈相承。與薊國吏治,連成一體。薊王駕到,不過數日。中山洲內外,氣象一新。

光融天下,明以照奸。內聖外王,從風而服。

薊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只因人心所向,所向披靡。

三足踆烏船宮,薊王寢宮。

安素並馮嫽,洗漱更衣,入宮侍寢。

忽見七重華蓋之內,玉影婆娑,樹羽幢幢。

二人正欲掀簾入內,卻聽帳內玉人言道:“今夜諸妃齊聚,便不勞二位妹妹了。”

馮嫽正欲答話。安素卻搶先言道:“如此,有勞姐姐。”

待出寢宮,馮嫽賭氣言道:“蜜月未盡,鳩佔鵲巢,豈有此理。”

安素卻笑:蜜月不過一月,早已過期。”

“話雖如此……”馮嫽嫵媚橫生:“夫君南征,只有我等數人伴駕左右。本以爲必與蜜月無二。豈料竟被人捷足先登。”

安素美眸生煙,我見猶憐:“得夫如此,焉能不搶先。”

“明晚當早些。”馮嫽一語中的。

103 玉石俱焚19 編戶分遷1.25 張家謝禮1.239 神泉秀水1.70 王道如砥101 老臣謀國1.74 黃金臺上154 無從科舉137 萬邦來賀1.95 本末倒置31 莊園我有190 一較高下1.32 皇后召喚21 臉怎麼黑1.40 國之惡疾154 查無此人153 志存高遠190 並驅中原141 人間正道128 欲蓋彌彰173 畝鍾之田186 福壽未央130 輔車相依1.59 將星閃耀130 南廣陽城1.23 移花接木1.39 名臣歸京116 奇兵襲城123 勇冠三軍193 少不言愁113 冰釋前嫌173 王取幾何1.232 南閤祭酒133 如有神助150 幻痛未滅1.47 帝國時代1.57 戰意正濃1.99 進身之階115 龍見於野165 片羽吉光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再見太后1.55 衆怒難犯172 自掘墳墓119 時局崩壞138 清波滌塵194 無事相安190 並驅中原15 平輩相交1.47 帝國時代191 英雄少年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36 再見太后168 有求必應1.34 牛刀割雞1.80 賊兵來襲121 避實擊虛1.28 火燒長社190 雲夢之野1.43 樓桑特產1.90 班師回國17 甄選女官1.68 淮南大捷1.86 恩深似海173 合浦珠還1.3 摔杯居首149 乘風而至128 揮金僚朋11 誰主浮沉1.57 戰意正濃1.34 牛刀割雞1.93 古羌懸棺1.239 神泉秀水1.96 魂不守舍51 誰言廢立1.6 沐猴冠帶180 一罪足矣61 衝風之末13 紅顏薄命1.63 焉能見疑1.80 善水良才1.8 圍淤爲田1.62 五陵少年1.263 羌煮貊炙1.245 更始決裂152 甘後雙身154 以享司寒120 滅頂之災1.79 心願終了144 田貴如馬61 董卓獻車190 封賞羣臣126 聚散有時152 南下平亂1.206 猛將之烈1.66 人財兩全1.53 吾道東流1.90 兄弟之邦188 二桃三士113 冰釋前嫌
103 玉石俱焚19 編戶分遷1.25 張家謝禮1.239 神泉秀水1.70 王道如砥101 老臣謀國1.74 黃金臺上154 無從科舉137 萬邦來賀1.95 本末倒置31 莊園我有190 一較高下1.32 皇后召喚21 臉怎麼黑1.40 國之惡疾154 查無此人153 志存高遠190 並驅中原141 人間正道128 欲蓋彌彰173 畝鍾之田186 福壽未央130 輔車相依1.59 將星閃耀130 南廣陽城1.23 移花接木1.39 名臣歸京116 奇兵襲城123 勇冠三軍193 少不言愁113 冰釋前嫌173 王取幾何1.232 南閤祭酒133 如有神助150 幻痛未滅1.47 帝國時代1.57 戰意正濃1.99 進身之階115 龍見於野165 片羽吉光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36 再見太后1.55 衆怒難犯172 自掘墳墓119 時局崩壞138 清波滌塵194 無事相安190 並驅中原15 平輩相交1.47 帝國時代191 英雄少年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36 再見太后168 有求必應1.34 牛刀割雞1.80 賊兵來襲121 避實擊虛1.28 火燒長社190 雲夢之野1.43 樓桑特產1.90 班師回國17 甄選女官1.68 淮南大捷1.86 恩深似海173 合浦珠還1.3 摔杯居首149 乘風而至128 揮金僚朋11 誰主浮沉1.57 戰意正濃1.34 牛刀割雞1.93 古羌懸棺1.239 神泉秀水1.96 魂不守舍51 誰言廢立1.6 沐猴冠帶180 一罪足矣61 衝風之末13 紅顏薄命1.63 焉能見疑1.80 善水良才1.8 圍淤爲田1.62 五陵少年1.263 羌煮貊炙1.245 更始決裂152 甘後雙身154 以享司寒120 滅頂之災1.79 心願終了144 田貴如馬61 董卓獻車190 封賞羣臣126 聚散有時152 南下平亂1.206 猛將之烈1.66 人財兩全1.53 吾道東流1.90 兄弟之邦188 二桃三士113 冰釋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