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誰主浮沉

洛陽西郭,大將軍府。

如前所言。張濟等人,爲求活命,自揭老底。與董重劃清界限。大將軍,樹倒猢猻散。唯有閉門謝客,惶惶不可終日。

門可羅雀,車馬漸稀。

不料今日,竟有貴客登門。

聞不其侯親至。董重大喜之下,開迎客中門。

賓主落座。不其侯傳語敕命:“上巳將至,陛下泛舟於東流水上。百官伴駕同行,又豈少大將軍。”

“陛下聖恩,臣……”董重垂淚下拜,感激涕零。

不其侯伏完,寬慰道:“大將軍,切莫過於傷懷。陛下言,時宗親諸劉齊聚。大將軍當攜家小同往。”

言罷,目視董重。眼中別有深意。

“臣,遵命。”董重心領神會。知其必爲人所害。陛下全護之意,何必多言。

北軍大營。

黃門令左豐,親來宣詔。

張濟今已拜廷尉。位列九卿,上巳假節,焉能不伴君左右。

待左豐出營。張濟徐徐收攏笑意。

張繡問道:“叔父何意?”

“託病不去。”張濟答曰:“今各爲其主,豈能再聽命於董侯。”

言罷,又冷笑:“大難臨頭,猶不自知。董侯,孩童心性,倒也罷了。王允、呂布,竟也侍奉如故。何其不智也。”

“閣下主記蔣幹,已將各方詳情,悉報薊王。料想,不日當有定論。”張繡言道。

“薊王恪守臣節。卑不謀尊,疏不間親。帝王家事,人臣大忌。何況,我等聽命於史侯,有何所懼?”張繡所患,張濟心知肚明。

“史侯不過弘農王,合肥侯亦無大義。二人皆爲廢帝。薊王何懼?”張繡一語中的。

“畢竟,廢帝詔書存疑乃其一。賊臣無道乃其二。故叔侄二人,皆有情由。且看我等,信與不信,俸不俸主。”張濟亦有長進:“終歸,於我有利。”

“叔父所言,非人臣爲也。”張繡直言。

“亂世將至,羣雄逐鹿。誰爲臣主,未可知也。”張濟擲地有聲。

“……”張繡一時無言。許,這便是所謂“人心思亂”。

東郭粟市,袁紹大營。

“董侯上巳出遊,可有所謀?”袁紹得報,心生疑竇。

袁術笑答:“縱天下之大,董侯又何去何從。”

“莫非欲暗度陳倉,出奔薊國。”袁遺言道。

“薊王欲立麟子爲帝,天下皆知。”袁術笑嘆:“昔‘天降流火,麒麟送子’。衆皆以爲,種出薊王矣。”

袁紹卻道:“然卻是先帝嫡子。”正如高祖之所出。

袁遺不無疑慮:“薊國大漢一藩,兵強士附,若迎大駕,即宮易都,挾天子而令諸侯,蓄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薊王必無此意。”帳下謀士郭圖,起身進言道:“『漢室陵遲,爲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且英雄並起,各據州郡,連徒聚衆,動有萬計。所謂,秦失其鹿,先得者王。今迎天子,動輒表聞,從之則權輕,違之則拒命,非計之善者也』。薊王一代雄主,焉肯輕易屈膝。何況親疏有別,扶董侯,不如立阿斗。故卑下竊以爲,薊王必不會畫蛇添足,恭迎漢帝。”

袁紹欣然點頭:“公則所言極是。然董侯此舉,亦不可不防。”

袁術遂道:“董侯暫居瑤光殿。泛舟出遊,畢經陽渠,順下洛水。可命孟德,遣鬥艦一隻足矣。”

“不可大意。”袁紹言道:“傳命孫文臺,亦出鬥艦一隻,與孟德上下截擊。”

“喏。”

袁紹又叮囑道:“畢竟天子,不可逼迫太甚。更不可舟入函園,失禮玄德在先。”

“遵命。”心腹自去。

稍後,袁紹又問:“張濟言,史侯稱帝,我主稱皇。可效‘孝仁皇’,享天子儀制。稱制壽春,置‘淮南尹’。諸位以爲如何。”

“建寧元年,竇太后詔,追遵(靈帝)皇祖淑爲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后,陵曰敦陵,廟曰靖廟;皇考劉萇爲孝仁皇,夫人董氏爲慎園貴人,陵曰慎陵,廟曰奐廟。皆置令、丞,使司徒持節之河間奉策書、璽綬,祠以太守,常以歲時,遣中常侍持節之河間奉祠。”袁遺爲衆人解惑:“故史侯之意,乃讓我主,承孝元皇之嗣。”

袁術搖頭:“諸如‘孝元皇’、‘孝仁皇’,皆是薨後追遵。我主春秋鼎盛,何言尊號?”

袁遺答曰:“承其嗣也,故可稱‘皇’。至於尊號,自當薨後追之。”言下之意,乃繼承皇祖劉淑、皇考劉萇之皇位。如此順下,合肥侯足可稱“皇”。待死後,再追尊爲“孝某皇”。

如靈帝。在位時,並無“孝靈皇帝”之稱號。只稱天子或陛下。

“卑下竊以爲,亦不無可。”謀士郭圖再進良言:“與主公(合肥侯)比同。史侯或可稱帝,不可稱皇。”言下之意,將“皇帝”二字拆分,各取其一。

“如此,甚好。”袁紹欣然點頭。皇帝二分,各取其一,別無尊卑。假以時日,若分勝負,一人禪位,帝皇合一。

這便命郭圖,車駕入城,往北軍大營說之。

張濟遂傳語史侯。

史侯答曰:可。

當承“靈帝”之嗣,省“皇”,稱“帝”。

名號乃其次。達成默契,罷黜董侯,共分天下。纔是重中之重。董侯本勃海王。罷黜天子大位,仍可次居王位。只需交出天子璽印,詔告天下,告廟列祖。而後封賞有功,大赦天下。則木已成舟,板上釘釘。大事成矣。

只需迴歸正朔。薊王必“奉獻如舊”。不生二心。

史侯、合肥侯,皆如,此想。

上林苑,曹操大營。

“袁紹命孫堅,攜飛雲,截斷下游。該當如何?”曹操亦有心憂。眼看萬事俱備,不料變生肘腋。

“孫堅立營西園,毗鄰北宮。”荀彧斟酌言道:“可使一計,令其鞭長莫及。”

“計將安出?”曹操遂問。

荀彧言道:“天子出遊,天光未亮。料想,北宮后妃公主,皆車駕入園,同船隨往。趁北宮空虛,何不……”

“縱火焚宮。”曹操焉能不知。

19 人不渡己1.287 悉誅涼人102 風雪載途157 澤被後世134 光融天下1.95 黃巾屯田132 謹遵醫囑10 義結金蘭1.64 朝聞夕逝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9 將星閃耀1.92 多子多福1.90 蒼天已死108 日新月異162 恩若兄弟166 猛獸鬥場192 兵進隴關150 機關算盡1.47 一念之差1.30 旱極而蝗214 亂中求存1.97 以自爲方142 東海壽麋1.296 可甘人下1.299 烏合之衆194 心生瑕釁183 放任自流1.69 義立而王199 有容乃大171 無福消受1.47 爲朕所用1.32 無心插柳1.63 釘接榫合108 浮生若夢1.29 奮威揚武10 桃園結義1.28 長短之利106 偷天換日151 王者之心162 物我兩忘147 昏夜奔襲174 夜半十分19 與生俱來1.63 焉能見疑1.43 樓桑特產193 西域使館1.229 鐵骨石心183 天佑吾王1.82 年末大賞1.23 孤軍誘敵1.8 北面而事1.78 大藏書閣145 狡兔三窟181 未得其主170 一拍即合152 九令五尹1.4 酈督二溝123 反目成仇1.4 四平八穩1.6 飲酒四禮1.34 先禮後兵137 我有三策126 諸事不宜41 雲開見日1.64 定國之謀162 難言之隱81 四子降臨1.23 夫復何言199 款到發貨123 天賜之幸1.82 爲人作嫁197 仙人指路136 借刀殺人168 無法拒絕172 席珍待聘1.96 海賊圍城1.45 江淮雙生165 往昔之約1.44 降集氐羌1.54 漢風不滅170 意落心安1.20 言稱必效1.66 海賊中計141 捨我其誰149 蝴蝶效應146 大而化之1.3 娘要嫁人1.78 陸城亭侯174 夜半十分1.7 三家解兵1.26 羣雁無首182 兩全其美122 左伯皮紙1.34 旁門左道1.43 骨肉至親1.89 未改初心1.92 姑息養奸1.246 假有天下1.30 未琢璞玉1.62 倉廩府庫
19 人不渡己1.287 悉誅涼人102 風雪載途157 澤被後世134 光融天下1.95 黃巾屯田132 謹遵醫囑10 義結金蘭1.64 朝聞夕逝第2076章 1.265 分曹治事1.59 將星閃耀1.92 多子多福1.90 蒼天已死108 日新月異162 恩若兄弟166 猛獸鬥場192 兵進隴關150 機關算盡1.47 一念之差1.30 旱極而蝗214 亂中求存1.97 以自爲方142 東海壽麋1.296 可甘人下1.299 烏合之衆194 心生瑕釁183 放任自流1.69 義立而王199 有容乃大171 無福消受1.47 爲朕所用1.32 無心插柳1.63 釘接榫合108 浮生若夢1.29 奮威揚武10 桃園結義1.28 長短之利106 偷天換日151 王者之心162 物我兩忘147 昏夜奔襲174 夜半十分19 與生俱來1.63 焉能見疑1.43 樓桑特產193 西域使館1.229 鐵骨石心183 天佑吾王1.82 年末大賞1.23 孤軍誘敵1.8 北面而事1.78 大藏書閣145 狡兔三窟181 未得其主170 一拍即合152 九令五尹1.4 酈督二溝123 反目成仇1.4 四平八穩1.6 飲酒四禮1.34 先禮後兵137 我有三策126 諸事不宜41 雲開見日1.64 定國之謀162 難言之隱81 四子降臨1.23 夫復何言199 款到發貨123 天賜之幸1.82 爲人作嫁197 仙人指路136 借刀殺人168 無法拒絕172 席珍待聘1.96 海賊圍城1.45 江淮雙生165 往昔之約1.44 降集氐羌1.54 漢風不滅170 意落心安1.20 言稱必效1.66 海賊中計141 捨我其誰149 蝴蝶效應146 大而化之1.3 娘要嫁人1.78 陸城亭侯174 夜半十分1.7 三家解兵1.26 羣雁無首182 兩全其美122 左伯皮紙1.34 旁門左道1.43 骨肉至親1.89 未改初心1.92 姑息養奸1.246 假有天下1.30 未琢璞玉1.62 倉廩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