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 再見太后

雲臺的白虎門內,亦爲周朝所建。

親隨中常侍,入殿稟報。

言,太后鳳體微恙,小憩未醒。請臨鄉侯稍待。

左豐謝過,這便帶劉備參觀雲臺。臺上有高閣四間,是貯藏珍寶、圖書的皇家寶庫。

明帝永平初,命圖畫光武帝時名臣、列將像二十八人於雲臺,獨不畫馬援。時馬援女已立爲皇后。東平王劉蒼觀二十八宿將圖後,問明帝爲何不把伏波將軍列入宿將行列?明帝笑而不答。

黃門令左豐言道,明帝不畫馬援,表示不重後家,免蹈前漢外戚亡國的覆轍。於是雲臺二十八將裡,皇親國戚皆未曾列入。如光武帝從兄來歙功勞很大,最後亦未被列入。

劉備輕輕點頭。可見防外戚干政,亦是今漢歷代帝王之通例。更是引爲心腹大患。

黃門令悄看劉備,又低聲言道:光武先帝既是明主,更兼忠厚長者。雲臺諸將未有重蹈前漢韓(信)、彭(越)覆轍者。除馮異(建武十年薨)、岑彭(建武十一年卒)、祭遵(建武九年卒)、劉植(建武二年薨)早亡,餘者皆得善終。可謂得其時,遇其主也。

劉備欣然點頭。英主不殺忠臣。

雲臺除閣藏圖書、珍寶外,也是祭祀場所。

黃門令又說,永平十五年(72 年)秋,京師久旱無雨,明帝曾親登雲臺,占卜求雨。次日京師普降甘霖,緩解旱情。

難怪時人相信天人感應。

朝廷更是專設太史令一職,秩六百石。“掌天時、星曆。凡歲將終,奏新年曆。”“凡國祭祀、喪、娶之事,掌奏良日及時節禁忌。”“凡國有瑞應、災異,掌記之。”下置丞一人。明堂及靈臺丞一人,二百石。二丞,掌守明堂、靈臺。靈臺掌候日月星氣,皆屬太史。

就不知。是掌守明堂、靈臺的太史令,夜觀天象,先奏報明帝。曰:近期有雨,可行大雩。於是明帝登雲臺求雨。翌日果然大雨。

還是說。本無大雨,明帝登臺求之。上蒼憐惜,這便普降甘霖。

反正,太史令與陛下之間,必然頗多默契。

試想。大雩祈雨前,陛下必有一問:朕欲行大雩,太史令夜觀天象,可知何日爲宜?

太史令或答:明日爲宜。三日後爲宜。近期皆不宜。諸如此類。

於是,君臣心照不宣,心有慼慼。

窺一斑而知,天文地理的重要性。

正如孔明借東風。如此神鬼莫測之能,與之敵對,豈能不未戰先怯?

雲臺有廣德殿。乃是歷代帝王寢殿之一。建武二十年六月(44年),光武‘風眩’病重。便住在此殿調養。侍中陰興殷勤服侍。光武帝病癒後,以陰興護理有功,想封其爲大司馬,陰興叩頭謝恩,卻不就大司馬職。陰興者,光烈皇后陰麗華同母弟也。

此時,廣德殿爲竇太后寢宮。

雲臺上轉了一遍,劉備居高遠望。內城、外郭,氣象萬千。再看北邙,綿延瑰麗,蒼翠欲滴。不由感嘆:“聽聞孔夫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雖未曾登臨泰山之巔,今登雲臺,卻也能感受聖人心境。只可惜……”

“君侯惜從何來?”黃門令將劉備之語,銘記在心,這便笑問。

“只可惜,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劉備脫口而出。

黃門令左豐雖不知其意,卻亦有喜色。

再回頭,內官已趨步趕來。言,太后召見。

劉備這便與黃門令左豐趕去拜見。

脫鞋入殿,劉備趨步躬身,跪在屏前。

“臣,劉備叩見太后。”

“君侯免禮。”聲音一如既往的如沐春風。傳言竇太后善妒。先帝靈柩尚在前殿,便殺寵妃田聖。劉備兩次相處,感覺並非如傳聞那般。或許,此一時彼一時。先前大權在握,如今被禁雲臺。形勢不同,心情亦大不相同。

“君侯所獻之物,朕甚是欣喜。今召君侯來,乃爲面謝。”

“臣,不敢。”劉備再拜。

“所獻皆是臨鄉名產?”太后又問。

“是。”

“聽聞陛下金口玉言,爲君侯另開小市?”

“是。”

“甚好。諸如火玉華勝、金絲毛毯、狐嗉大氅、毳裘錦褥、雞鳴華枕,琉璃香露。若能販來洛陽,必將大賣。”太后很有商業眼光啊。

“謝太后。”劉備這便言道:“若能大賣,臣自當四時進獻。”

“君侯費心了。”與董太后不同,竇太后顯然意不在此:“卻不知,第一批名產何時能到?”

劉備心中一凜。這便答道:“春分前後,許能到。最遲莫過於清明。”

“如此,甚好。”

劉備怕太后不知綬帶內密詔,自己已知曉。這便言道:“說起名產抵京,臣倒是頗爲思念家母與髮妻。無奈髮妻臨盆在即,母親無法遠行。不然便讓母親隨船入京,也染一染我大漢帝都氣象。”

“君侯至孝。既已在京城安家,總有機會。”太后語氣一輕。已然會其意。

“太后說的是。”劉備也暗鬆一口氣。

又聊了些家常。內官示意太后用藥,劉備這便告辭。

聽聞屏風後太后輕咳數聲,便又言道:“雲臺巍峨高聳,風起雲涌。今乍暖還寒,太后當善保鳳體。”

“君侯費心了。”

“臣,告退。”劉備再叩首。躬身後退,轉身出殿。

須臾。便有一小黃門捧藥入殿。一進一出,擦身而過時,劉備嗅到藥香異常濃烈,精神竟爲之一振。卻不知是何良藥。

左豐送劉備由白虎門出宮。這便返回覆命。

劉備乘車駕出城,抵達將軍府。思前想後,並無不妥。這便鬆了口氣。

入中庭寢宮。七婢已等候多時。上前爲劉備除朝服,換常服。敷面淨手,殷勤服侍不提。

用膳畢,再上書樓。主簿賈詡已等候多時。取來名帖十數份,皆是百官宴請。劉備盡數擱置,並無興趣。不料去翻到侍中何進的名帖。

劉備這便問道:“何人送來?”

賈詡答道:“乃是袁紹。”

“因何宴請?”

“陛下拜侍中爲將作大匠。故而大宴賓客。”賈詡答道。

劉備這便點頭:“如此,且去會一會洛陽英傑。”

1.47 再增三縣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3 改造閭里1 羣雄上洛1.77 望洋興嘆1.57 賞罰未定1.262 認賊作父146 大而化之31 形勢大好1.6 沐猴冠帶126 後繼有人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5 抱火寢薪1.96 百億地產10 坐井觀天1.67 黑夜女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256 全勝立威1.72 血染清溪184 亂之道也1.75 真相大白174 人間巨物186 見機行事149 白馬非馬1.300 出頭之機175 京兆三休1.33 功敗垂成193 應運而生107 太上皇權1.4 陰陽連環1.5 奉身以死1.6 飲酒四禮1.96 魂不守舍1.62 兵不厭詐1.3 摔杯居首103 兵發西進1.80 火山女王1.45 初次遠行1.95 互相成全167 忠孝兩難132 人心難琢120 滅頂之災115 龍見於野107 忍辱偷生1.7 三家解兵13 敲山震虎1.48 微觀天下1.49 三路大捷1.38 祠堂傳藝1.85 興兵討賊157 耕雲播雨100 三馬同槽1.52 家恨國仇1.8 北面而事1.206 饔飧不濟1.69 貨比三家1.292 威制天下1.24 舉不避親1.25 人艱不拆1.69 東西交會1.56 一戰成名1.245 天下樓桑108 與王共治115 帝王心聲1.48 微觀天下129 心腹大害1.93 葡萄苜蓿105 胡口奪食103 蝮蛇螯手16 乾坤倒懸1.45 因利乘便1.90 兄弟之邦139 空谷傳聲1.29 得失參半189 轉機忽現142 各有心機1.47 一念之差120 三方妥協116 我有一計126 壯士八百1.57 周不如漢1.5 千家萬戶1.46 蜚聲西州167 綠洲公社1.43 予取予求165 往昔之約187 貨幣戰爭139 八日之幸159 名不經傳1.97 鳳引九雛121 書生意氣122 火燒濮陽193 利大難估134 光融天下1.43 樓桑特產1.60 轉禍爲福103 蝮蛇螯手16 白馬公孫1.2 雞不下蛋184 如約而娶
1.47 再增三縣第2078章 1.267 白馬驍將13 改造閭里1 羣雄上洛1.77 望洋興嘆1.57 賞罰未定1.262 認賊作父146 大而化之31 形勢大好1.6 沐猴冠帶126 後繼有人第2084章 1.273 賊心不死135 抱火寢薪1.96 百億地產10 坐井觀天1.67 黑夜女王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256 全勝立威1.72 血染清溪184 亂之道也1.75 真相大白174 人間巨物186 見機行事149 白馬非馬1.300 出頭之機175 京兆三休1.33 功敗垂成193 應運而生107 太上皇權1.4 陰陽連環1.5 奉身以死1.6 飲酒四禮1.96 魂不守舍1.62 兵不厭詐1.3 摔杯居首103 兵發西進1.80 火山女王1.45 初次遠行1.95 互相成全167 忠孝兩難132 人心難琢120 滅頂之災115 龍見於野107 忍辱偷生1.7 三家解兵13 敲山震虎1.48 微觀天下1.49 三路大捷1.38 祠堂傳藝1.85 興兵討賊157 耕雲播雨100 三馬同槽1.52 家恨國仇1.8 北面而事1.206 饔飧不濟1.69 貨比三家1.292 威制天下1.24 舉不避親1.25 人艱不拆1.69 東西交會1.56 一戰成名1.245 天下樓桑108 與王共治115 帝王心聲1.48 微觀天下129 心腹大害1.93 葡萄苜蓿105 胡口奪食103 蝮蛇螯手16 乾坤倒懸1.45 因利乘便1.90 兄弟之邦139 空谷傳聲1.29 得失參半189 轉機忽現142 各有心機1.47 一念之差120 三方妥協116 我有一計126 壯士八百1.57 周不如漢1.5 千家萬戶1.46 蜚聲西州167 綠洲公社1.43 予取予求165 往昔之約187 貨幣戰爭139 八日之幸159 名不經傳1.97 鳳引九雛121 書生意氣122 火燒濮陽193 利大難估134 光融天下1.43 樓桑特產1.60 轉禍爲福103 蝮蛇螯手16 白馬公孫1.2 雞不下蛋184 如約而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