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 班師回國

俯瞰一羣痛哭流涕,痛徹心扉之豪酋。劉備不由心生慨嘆。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劉備常言,活在當下。

又說“百聞不如一見”。道聽途說,終不可信。

少復祖爵,劉備名聲在外。時少年得志,欲大刀闊斧,做一番驚天動地,惠及萬民的大事來。有感於幼時宗祠大考。樓桑劉氏雖子嗣衆多,卻代代只能甄選四人,習文識字。便是如此精挑細選,還被某個不知名大儒,拒之門外。只願收爲著錄弟子。

故而復爵後,劉備首當其衝,便要大興儒學。

造紙術,印刷術,二大神技,皆排在首位。

然待深思。劉備捫心自問:印什麼?

答案呼之欲出:四書五經,經史子集。莫過如此。

於是便準備,着手施爲。命耿雍網羅海量儒家經典後,劉備卻發現。同樣是一部《尚書》。版本竟五花八門,不一而同。缺、漏、錯、別,不一而足。話說,劉備家學淵源,恩師亦精於《尚書章句》。奈何所學,亦有出入。

後又悉知,熹平四年(175年),議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靈帝許可。於是,參校諸體文字的經書,由蔡邕等書石,鐫刻四十六碑,立於洛陽城南的開陽門外,太學前。碑高一丈許,廣四尺。所刻經書有《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除《論語》外,皆當時學官所立。

且石經『以一家本爲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官所立諸家,異同於後(將各家不同註解,列於經文之後)。

“及碑始立,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千餘兩,填塞街陌。”

史稱:《熹平石經》。

換言之,自熹平四年(175年)首刻,至光和六年(183年)碑成。《周易》、《尚書》、《魯詩》、《儀禮》、《春秋》和《公羊傳》、《論語》,天下才有了統一的法定版本。

究其原因。正因流傳版本太多。甚至,皇家藏書範本:“蘭臺漆書”,亦遭內外勾結,而被人篡改。鑑於此,蔡邕等人才上疏,校正經書、刊刻於石的奏請。得先帝許。

即便如此。待光和六年,版本已定。因何劉備不加緊印刷,傳於後世?

薊王亦如此想。然,又起分歧。

如何註解?

若類比石經,以一家本爲主而各有校記,備列學官所立諸家,異同於後。

且問:以何“家本爲主”?

後世觀古文,註解常見三人:蔡邕、鄭玄、顏師古。時下爲各類經文註解之大儒,多如過江之鯽。恩師盧植,四少師崔寔、劉寵、陳寔,皆有註解。幾人皆是經學大家。便是所謂“一家之言”。各有“家本”。

用誰不用誰。

術業有專攻。誰人最擅長,便用誰。

如此,便以蔡邕爲例。

或有人言,時蔡邕攜藏書百車來投。薊王爲何只收錄於藏書閣,卻不大肆刊印。

只因劉備所見,蔡邕勸阻護烏桓校尉夏育討伐鮮卑時,疏中有此句:“天設山河,秦築長城,漢起塞垣,所以別內外,異殊俗也(詳見:《臨鄉·1.34 內憂外患》。另,此章特意譯成白話)。”

此種思潮,便是所謂“內諸夏而外夷狄”。

然劉備卻以爲:“戎狄豺狼,不可厭也,諸夏親暱,不可棄也。”

非但與劉備認知相悖。亦與大漢國策相悖。終漢一朝,蠻人北上,胡人南下,羌人東歸。充而化之:江河所至,皆爲漢土;日月所照,皆爲漢民。

於是,郭奉孝言:“再有四百年,無分華夷。四海昇平,光融天下。郭嘉竊以爲,若我大漢做不到,再無人能做到(詳見:《四海· 1.146 大而化之》)。”

故蔡邕藏書雖多,薊王不用。

煌煌天漢,王者之心。必然兼容幷蓄,海納百川。

用於薊王。便喚作:光融天下。

守護初火,焚盡蠻荒。

還是那句話。不設身處地,活在當下。如何能知漢人所思所想,所作所爲。切莫以後世經驗,反推前朝。

又謂“借古喻今”。國策開放與否,顯然與國力相關。今日之中華,可比昔日之大漢否?

言歸正傳。

一衆豪酋所求,薊王無不應允。

賜清鋼良鐵,堅兵利甲,以御仇敵。

衆豪酋感激不盡。指天爲誓,永不復反。

中島各部,皆有神兵在手。互相掣肘,不敢妄動。於是爭相獻媚於薊王,生怕爲他部所先。

戲志才之計,成矣。

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所建海港,位於澶洲北島西南大灣入海口。又因此處海岬,岩石高峻,形如木杵,被當地部族稱爲“呂宋”,故取名呂宋港(馬尼拉港)。薊王親眼所觀,當不啻金蘭灣中象林港。乃是難得天然良港。

二人確有眼光。

北島毗舍邪人,性情溫順。善漁獵及農作。只需引入薊國良種,稻作當可一季數熟。尤其港口背依平原(呂宋平原),雨水豐沛,亦利圩田。

應中島毗舍邪人所請。薊王遂命公孫康、公孫恭二人擇其一,泛舟南下,擇址督造新港。

事有鉅細,井然有序。

如何施爲,無需薊王親臨。待安撫一衆豪酋,薊王遂率船隊北上。經由南醴、甬東等,中繼港。補充消耗,返回泉州港。

薊王遠征萬里,爲大漢收復失地。功高蓋世,已不足以稱之。

朝中又起賜加九錫之論。

少帝六百里傳書,詢問太妃之意。

被母親婉拒。

言,薊國千里國土,四百城港,三百子嗣,千萬國民。古往今來。得此厚賜,未有如薊王者。既心滿意足,加九錫何用?

少帝將太妃上表,當殿誦讀。

百官聞之,無不慨嘆。

於是賜加九錫,再次作罷。

少帝亦得心安。

薊國果是純臣。恪守臣節,不願專權。

薊王上表,請立江表諸港,及象林苑等,諸多條陳,無不應許。固然超出十港,然區區小事,何足道哉。

1.80 火山女王123 宦海沉浮101 如虎添翼1.54 薊國四師1.64 連贏三局18 再起兵禍115 天下棋局1.5 奉身以死1.83 蓋世英雄1.90 兄弟之邦1.9 決裂諸侯181 未得其主1.9 三危既宅1.220 和合天生1.97 固辭不就131 綱舉目張167 王化之基149 刀山劍樹114 難兄難弟100 通明達照172 三日獵狩1.67 畫地爲牢1.92 僅此足已1.69 貨比三家1.68 女王之牙150 幻痛未滅1.84 王道治國156 偷樑換柱130 抗颺虓虎189 夾縫偷生130 鮮卑寇邊154 鹿死誰手1.7 無郭之都10 多子饒妻134 公之於衆1.63 熔金入庫172 自掘墳墓197 崢嶸已露1.7 舊友重聚1.52 母子相見1.69 吾家麒麟81 投石問路1.22 天下殘局14 各奔東西121 上下勠力1.33 無雙割草127 徵闢天下129 垂簾理政151 天作之合1.60 羣羌之力1.69 父子同升135 佳偶天成1.66 海賊中計153 拾人牙慧219 西林少年1.73 爲女聘師1.27 以身舉債103 蝮蛇螯手128 孤很欣慰1.45 再得貴子124 明以照奸31 莊園我有107 九河之地1.90 貴不可言191 另立門戶1.47 再增三縣1.37芳蘭生門103 蝮蛇螯手193 依山下寨169 頂級名產128 欲蓋彌彰150 幻痛未滅1.32 無心插柳1.3 娘要嫁人21 臉怎麼黑1.26 太后召見1.90 萬軍叢中1.20 來去相宜1.88 暗流涌動143 未戰先亂160 成人之美185 有神無鬼187 九橫十縱17 甄選女官1.84 蟾宮折桂131 胡雜騎兵1.284 宜若登天1.69 東西交會186 三方勢力196 百年大計119 北海一龍194 天下共疾186 福壽未央91 娶七夫人1.89 一騎絕塵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13 單耳陶杯1.45 江淮雙生131 猛虎破閘154 數年之期
1.80 火山女王123 宦海沉浮101 如虎添翼1.54 薊國四師1.64 連贏三局18 再起兵禍115 天下棋局1.5 奉身以死1.83 蓋世英雄1.90 兄弟之邦1.9 決裂諸侯181 未得其主1.9 三危既宅1.220 和合天生1.97 固辭不就131 綱舉目張167 王化之基149 刀山劍樹114 難兄難弟100 通明達照172 三日獵狩1.67 畫地爲牢1.92 僅此足已1.69 貨比三家1.68 女王之牙150 幻痛未滅1.84 王道治國156 偷樑換柱130 抗颺虓虎189 夾縫偷生130 鮮卑寇邊154 鹿死誰手1.7 無郭之都10 多子饒妻134 公之於衆1.63 熔金入庫172 自掘墳墓197 崢嶸已露1.7 舊友重聚1.52 母子相見1.69 吾家麒麟81 投石問路1.22 天下殘局14 各奔東西121 上下勠力1.33 無雙割草127 徵闢天下129 垂簾理政151 天作之合1.60 羣羌之力1.69 父子同升135 佳偶天成1.66 海賊中計153 拾人牙慧219 西林少年1.73 爲女聘師1.27 以身舉債103 蝮蛇螯手128 孤很欣慰1.45 再得貴子124 明以照奸31 莊園我有107 九河之地1.90 貴不可言191 另立門戶1.47 再增三縣1.37芳蘭生門103 蝮蛇螯手193 依山下寨169 頂級名產128 欲蓋彌彰150 幻痛未滅1.32 無心插柳1.3 娘要嫁人21 臉怎麼黑1.26 太后召見1.90 萬軍叢中1.20 來去相宜1.88 暗流涌動143 未戰先亂160 成人之美185 有神無鬼187 九橫十縱17 甄選女官1.84 蟾宮折桂131 胡雜騎兵1.284 宜若登天1.69 東西交會186 三方勢力196 百年大計119 北海一龍194 天下共疾186 福壽未央91 娶七夫人1.89 一騎絕塵第2071章 1.260 晨參暮省113 單耳陶杯1.45 江淮雙生131 猛虎破閘154 數年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