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 名臣歸京

先前,少帝便有召回前左右車騎,槐裡侯領冀州牧皇甫嵩,錢塘侯領幽州牧朱儁,之意。

奈何突遭不測,幾經變故,就此擱淺。

今二戚樹倒猢猻散。又起山東士族與西州武人之爭。如前所說。西州人氏,素被山東輕慢。更飽受地域歧視。究其原因,今漢以來,西涼飽受羌亂,漢人十不存一。若非舉家逃亡,便需與羌人共存。如董卓麾下一衆“涼州大人”,與羌豪累世通婚。或如馬騰父子,家貧無依,不得已娶羌女爲妻。諸如此類。且兩漢以來,如河西四郡,常有關東大姓,因罪徙邊、闢禍西遷。百年來,雖洗去罪痕,搖身一變,卻仍遭人詬病。

便是劉備。初來乍到。正月旦會時,入宗親諸劉隊列。事後亦遭人詆譭。足見家門出身,根深蒂固。甚至朝廷亦不例外。凡入羽林,必是六郡良家子。足見一斑。

正因矛盾尖銳,無從調和。故當以董卓爲首,西州武夫,快速崛起,手握重兵,佔據朝堂時。以黨人爲首的山東士人,立刻嗅到了濃濃的危機。於是摒棄各自成見,聯手對敵。

少帝畢竟年幼。雖手握大權,卻又不敢肆意妄爲。對百官多行懷柔之策。輕易不降罪。於是乎。雙方人馬,明爭暗鬥,雖不見劍拔弩張,耳畔卻也隱隱響起,兵戈之聲。

論脣槍舌戰。董卓等人豈是對手。往往被駁的,面紅耳赤,體無完膚。諸多侍御史,引經據典。含沙射影,指桑罵魁。出口成章,字字見血。董卓等人啞口無言,百口莫辯。

少帝觀之,我見猶憐。

實在是被罵慘。

只恨手無寸鐵!

眼看便要重蹈二戚相爭之覆轍。少帝未雨綢繆,問計太傅楊彪。終得解決之法。於是力排衆議,將冀州牧皇甫嵩、幽州牧朱儁、前將軍臧旻、右將軍田晏、左將軍夏育,名臣宿將,齊調京畿。

此舉,不啻當頭棒喝。令雙方皆措手不及。

尤其皇甫嵩並朱儁二人,少帝亦受雄職。皇甫嵩領尚書令,朱儁拜御史中丞。與司隸校尉董卓,併爲三獨坐。

詔命頒佈之日。散朝後,衛將軍張濟、後將軍董卓、左中郎將呂布,相約一見。

董卓曾領《衣帶詔》,聯絡羣雄。故凡有會面,皆由其主持:“陛下爲息朝堂爭鬥,調名臣回京。我等當如何應對,方爲上策。諸君且不吝賜教。”

衛將軍張濟言道:“文官見不得我等‘竊居高位’,故羣起來攻。言辭雖利,卻難傷我等分毫。何必在意。”

“不可大意。”董卓正色道:“有道是‘三人成市虎’。一衆侍御史,累日無休,再三詆譭。若令陛下見疑,我等俱休矣。”

“三位將軍,各有多少人馬。”呂布忽問。

“領命出征前,不過數千兵馬。”董卓答曰:“如今募得幾何,尚不得而知。”

“陛下何意?”呂布又問。言下之意,是否放三位將軍麾下人馬入京。

“料想,多半如此。”董卓已猜出陛下心意。

所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陛下自除二戚兵權,將京畿數萬兵馬,攬至麾下。奈何關東羣雄虎視眈眈,薊王虎踞河北。陛下爲求自保,自當廣募雄兵,守備關隘。

又奈何坐擁江山,不及半壁。財政捉襟見肘。朝堂百官,皆伸長脖頸,坐等薊王獻費。如何還有餘力,招募兵馬。

調回三位宿將,不啻一着妙棋。如此不費一錢一糧,得數萬精兵。若京畿之內,有十萬兵馬,何愁大事不定。

“許,陛下另有所謀。”呂布又道。

“奉先何不明言。”董卓忙問。

“三位將軍,久歷沙場,乃軍中宿將。陛下調回三路大軍,未必沒有討伐關東之意。”

“哦?”一語驚醒夢中人。董卓等人紛紛醒悟:“薊王又當如何?”

呂布言道:“傳聞,薊王已傳書林邑,命其王負荊請罪。料想,林邑王必不肯輕易就範。那時,薊王當傳檄天下,攻伐不臣。待薊王揮師南下,陛下許生收復關東之心。”

“奉先言之有理。”衛將軍張濟,亦覺有理。

“關東羣雄,斷不會坐以待斃。”董卓言道:“那時,必有一場惡戰。”

“正是我輩,建功立業之機也。”呂布傲然一笑。

與會衆將,皆有喜色。正如呂布所言,舌戰不利,兵戰亦不利乎!

“先前,陛下遣太傅楊彪,太僕王允,持節撫慰山東。太傅先歸。太僕順下江左,遠赴揚州。料想,必有所獲。”張濟言道。

“許,荊州牧劉表,益州刺史劉焉,青州刺史劉岱,揚州刺史劉繇,徐州刺史陶謙。皆已爲陛下所用。故才召回三位宿將,趁薊王南下征伐林邑,四面合圍,討伐關東。”呂布又道。

“許,正如奉先所料。”董卓一掃先前陰霾之氣。只需大戰在即,少帝斷不會對武臣不利。正所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天下反賊遍地,正值用人之際,少帝焉能自廢爪牙。

“西州可有足智多謀之士,能爲我等出謀劃策。”身處高位,董卓已知人才可貴。

“我等只知捉刀廝殺,不懂運籌帷幄。”張濟搖頭。

張濟此言,卻換來董卓一聲長嘆:“今日方知,薊王一億主簿,是何等便宜。”

“賈李和優,何必多言。”衆皆嗟嘆。

居延長城外道。

西域都護府車隊,日夜兼程,終抵雁門關外。

驗過都護府傳證,關都尉這便勒令放行。李儒並戲志才,一去數載,今日始歸。

窗外山水,漸與關外迥異。

李儒忽生慨嘆:“眼看歸國在即。不知爲何,竟生怯意。”

戲志才亦點頭道:“不瞞文優,我亦有此感。我等隨主公西征時,國尚初建。時至今日,臨鄉又是何等景象,恐非你我能料也。”

“‘百聞不如一見’。”李儒憧憬之情,溢於言表:“當與主公,痛飲三杯。”

“茶亦醉人何須酒,書自香來何須花。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吟成白雪心如素,聞盡梅花香自真。昔日浣紗今日恨,玉人如許願相親。繁華過處終是夢,薄酒一杯敬良人。”戲志才誦薊王年少詩篇,亦多迫不及待:“便要與主公當面,表一表‘如素真心’。”

61 木已成舟1.83 一網打盡1.62 絕非杜撰81 天下喉舌1.86 恩深似海1.95 白虹貫日1.97 借題發揮1.55 只爲薊吏180 一罪足矣1.256 茅塞頓開148 七色婢女19 樓桑諸技104 龍吟虎嘯1.8 北面而事1.75 金闕在望1.99 衆不可逆1.47 帝國時代162 物我兩忘197 運籌決算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0 改造它乾110 門下五吏141 前身後世1.45 何愁不嫁1.249 幸有一子136 甘心如薺1.64 自降身份103 寡情薄義1.76 峰迴路轉51 天下一國1.22 天下殘局1.72 炎漢控火102 平波水砦1.55 安得猛士1.72 涉海鑿河141 曲水流觴1.83 蓋世英雄1.55 負陰抱陽1.47 以儆猢猻1.99 生死相托186 董君一念129 化戈爲帛1.39 天予吾王1.54 君臣有道1.232 繡衣追魂1.44 白檀守備136 遣子入侍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36 懷真抱素1.25 辛陳杜趙152 南橘北枳1.78 捧珠之恩147 昏夜奔襲1.68 女王之牙129 琉璃易碎1.46 鷹擊長空168 暫費永寧1.42 椎心泣血1.43 白馬楊氏178 一門爭義1.55 只爲薊吏16 另當別論1.237 露華勻玉107 鑄造新幣41 黃驃產子113 對面而弈1.52 家恨國仇115 亡胡千家1.284 宜若登天1.26 羣雁無首197 因時而化1.90 海島傳聲1.67 何爲樓桑51 樑冀金山1.9 三英齊聚134 玩於股掌187 奪舍續命1.242 繞樑餘聲1.45 何愁不嫁189 天下信奉1.249 幸有一子147 昏夜奔襲195 勤王之師142 萬物生輝1.90 白身野士154 東孝西直1.47 甲子之約1.82 逢凶化吉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70 封侯拜相196 服牛乘馬1.9 策封爲王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7 和氣生財1.35 傳火天下16 五日京兆104 龍吟虎嘯1.20 言稱必效1.48 鬼神難誣1.73 謠言四起
61 木已成舟1.83 一網打盡1.62 絕非杜撰81 天下喉舌1.86 恩深似海1.95 白虹貫日1.97 借題發揮1.55 只爲薊吏180 一罪足矣1.256 茅塞頓開148 七色婢女19 樓桑諸技104 龍吟虎嘯1.8 北面而事1.75 金闕在望1.99 衆不可逆1.47 帝國時代162 物我兩忘197 運籌決算第2093章 1.282 將神駒威160 改造它乾110 門下五吏141 前身後世1.45 何愁不嫁1.249 幸有一子136 甘心如薺1.64 自降身份103 寡情薄義1.76 峰迴路轉51 天下一國1.22 天下殘局1.72 炎漢控火102 平波水砦1.55 安得猛士1.72 涉海鑿河141 曲水流觴1.83 蓋世英雄1.55 負陰抱陽1.47 以儆猢猻1.99 生死相托186 董君一念129 化戈爲帛1.39 天予吾王1.54 君臣有道1.232 繡衣追魂1.44 白檀守備136 遣子入侍第2094章 1.283 一衣帶水1.36 懷真抱素1.25 辛陳杜趙152 南橘北枳1.78 捧珠之恩147 昏夜奔襲1.68 女王之牙129 琉璃易碎1.46 鷹擊長空168 暫費永寧1.42 椎心泣血1.43 白馬楊氏178 一門爭義1.55 只爲薊吏16 另當別論1.237 露華勻玉107 鑄造新幣41 黃驃產子113 對面而弈1.52 家恨國仇115 亡胡千家1.284 宜若登天1.26 羣雁無首197 因時而化1.90 海島傳聲1.67 何爲樓桑51 樑冀金山1.9 三英齊聚134 玩於股掌187 奪舍續命1.242 繞樑餘聲1.45 何愁不嫁189 天下信奉1.249 幸有一子147 昏夜奔襲195 勤王之師142 萬物生輝1.90 白身野士154 東孝西直1.47 甲子之約1.82 逢凶化吉第2072章 1.261 物有所值1.70 封侯拜相196 服牛乘馬1.9 策封爲王第2092章 1.281 必有忠信137 和氣生財1.35 傳火天下16 五日京兆104 龍吟虎嘯1.20 言稱必效1.48 鬼神難誣1.73 謠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