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9 神泉秀水

藪北港,扼鮑丘水路,毗鄰京沚,輻輳三城。因是四城共用,故不單獨命名,統稱藪北。

“一別多年,明庭別來無恙否?”何苗先禮。

“能再見衛尉,卑下亦始料未及。”周異有感而發。

二人相視而笑。相互引薦,登車入城。

周異設宴,爲衆人接風洗塵。席間推杯換盞,其樂融融。薊國接人待物,開明之風。何苗、趙忠,歷經磨難,洗心革面。已與先前一刀兩斷。薊國上下,即便不能高看一眼。亦竭盡地主之宜,以禮相待。

謂因時而變。亡命南陽之旅,亦讓何苗等人,各有精進。尤其何苗本人,已不可與先前同日而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

何苗遂道出此行之目的。

周異斟酌答曰:“藪中確有熱泉。然皆不在城中。農人多用來滋田,以趕農時。聞前漢甘泉宮週迴一十九里。可比縱橫五里之雄城。如此規模,恐佔良田多矣。”

“明庭所言極是。”何苗輕輕頷首。

趙忠遂問道:“敢問明庭,藪中若不宜營造,周遭可有適宜之處。”

略作思量,周異答曰:“確有幾處,然皆在國境之外。”

“願聞其詳。”何苗求問。

“漁陽之北有溫泉,泉出山麓,故名(小)湯山。徐無北有湯泉,寬平約半畝,泉沸如星,溫可浴,泉自平地涌出,聞浴之可以愈疥。代城北九十里有桑乾城,城西渡桑乾水,去城十里有溫湯,療疾有驗。上谷(郡)下落城東南四十里有橋山,山下有溫泉,泉上有祭堂,雕檐華宇,被於浦上,石池吐泉,湯湯其下,炎涼代序,是水灼焉無改,能治百疾,是使赴者若流,池水北流入於水。此四處,皆可闢爲行宮。”周異娓娓道來。

“誠如明庭所言,幾處皆遠離國境,多有不便。”不在薊國之中,何苗如何能安心。

“橋山溫泉,匯入水,倒也方便。”趙忠言道:“不知水航路,能上溯下落(縣)否?”

“累頭山,治水(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過郡六,行千一百里。”先秦稱浴水,前漢稱治水,今漢至北魏稱水,隋唐後又稱桑乾河。因上游水土流失,常改河道,俗稱無定河。明清大力整治後,始稱永定河。

“可也。”周異答曰。時下豐水,漕運便利。經橋山溫泉,可順流而下,入薊國渠。

“聞泉上有祭堂,雕檐華宇,被於浦上。因能治百疾,故赴者若流。”何苗言道:“若圈建甘泉行宮,必與民爭利也。”

趙忠亦點頭:“衛尉所慮極是。”薊王素有重名,如何能輕毀。

見四處皆有不妥。周異又言道:“聞易縣掘鯉澱,有暖泉流出。尋都水令,一問便知。”

“都水令君,今在何處?”何苗忙問。

“正在藪中。”周異笑答。

都水令鍾演,掌國中都水事宜。疏通渠道,加固河堤,皆是分內之事。趁一季稻作畢。修繕水網支渠,巡視圍堰河堤,開合閘道水門,不一而足。爲來年稻作,保駕護航。時下,正在藪中。

事不宜遲。

罷筵後,周異遂引何苗等人,奔赴都水署公船。

鍾演,字仲常。兄鍾繇,位列六謀主。鍾氏一門,多出仕薊國。

聞何苗道明來意,鍾演這便言道:“不瞞衛尉,易縣溫泉,乃出掘鯉澱。泉水細弱,時有時無。署中工師言,需掘深井,方能出涌泉。然究竟掘井幾何,猶未可知也。”

“原來如此。”何苗問道:“可否一試?”難得掘鯉澱既位於薊國之中,又不與民爭。若能掘出熱泉,立甘泉宮於水岸,坐擁漕運之便,二全齊美也。

“未嘗不可。”鍾演欣然應允。右相已下敕令,鍾演自當遵從。

於是乎,衆人又馬不停蹄,換乘都水公船,駛入掘鯉澱。

“易水又東,埿水注之,水上承二陂於容城縣東南,謂之大埿澱、小埿澱。其水南流注易水,謂之埿洞口。水側有渾埿城,易水經其南,東合滱水。”

待抵達溫泉處。何苗舉目四望,忽心有慼慼:“老大人可還記得京中童諺。”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合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趙忠幡然醒悟。

何苗嘆道:“此諺,分上下句。上句所言,乃史侯爲張讓所劫,後安然回宮之事。此句已得應驗,故無有異議。然今日方知,下句乃言及甘夫人並麟子。北赴薊國,方能得安也。”

趙忠亦言道:“衛尉所言極是。上下二句,乃言太后二子也。前爲史侯,後爲麟子。”

“此是何地?”何苗高聲問道。

“此乃易縣近郊。東距縣城五里。”鍾演答曰。

“築甘泉宮可乎?”何苗又問。

“稟過主公,朝議自有公論。”鍾演笑道。

“且看涌泉易否。”趙忠進言道。

何苗卻信心十足:“既應童諺,必有所出。”

果不其然。掘井不及十丈,便有地下熱泉涌出。“炎熱倍甚(80 ℃)”泉水甘冽,可直飲入腹,被譽爲“神泉秀水”。

上報薊王。薊王遂遣國中良匠,就近擇址,督造甘泉宮。

待工匠實地勘測,將微縮模型造出。比對瑞麟閣中,薊國山川地形微縮沙盤,見其“樓觀數十,臨易河,通遼海”,薊王這才幡然醒悟。此乃易京(注①)也。

不料非白馬公孫所築。乃薊王爲甘夫人所建。

事已至此,多說無益。薊王成人之美,詔造甘泉宮。

比照紫淵王子館。易縣甘泉宮,必是奇觀也。

易令陳忠,字孝先,乃陳寔之孫,陳諶之子。時“太丘六子”同殿爲臣,轟動海內。陳忠少年英才,入學薊國太學壇,拜大儒崔寔門下,習治政之術。後學有所成,千石出仕,任易縣令。

聞主公擇址境內,督造甘泉宮。自喜不自禁。上疏稱謝不提。

陳忠施政多年。深知奇觀建築之大功效。

只需甘泉宮築畢。易縣必將大興。

又竊以爲。若麟子在此登基。當可改名易京。

1.30 大醫治世13 心有猛虎101 向虎山行1.87 大漢風骨1.44 豐取刻與151 王者之心127 因時而變113 七國聯盟194 無事相安119 單刀直入1.65 三歲見老1.55 情義無價191 何必談錢1.85 帝國拼圖198 東歸洛陽1.59 大興土木91 一人之外195 青史留名134 天下初平170 乞伏來投1.80 漢羌聯盟1.82 膂臂當車103 蝮蛇螯手1.68 斬旗奪船1.88 未盡全功160 能者居之110 見縫插針1.58 歲不我與187 都護西域1.42 唯有我等1.75 大漢一藩1.30 洛陽小市195 回京在即166 囈語少年157 麥穗兩岐1.85 推己及人1.52 臥虎藏龍161 孤燕折翅1.95 西園八校1.86 兵鋒所指171 飛槳木蘭1.200 兼顧利弊1.59 班師凱旋13 敲山震虎1.262 認賊作父1.54 燕齊以安1.58 狐虎之威180 羅襪未染163 百夷來朝106 百般不利1.66 人財兩全1.86 好生思量1.22 勿爲禍先1.267 老謀深算142 斷不可棄157 江淮上甲119 時局崩壞1.90 白身野士194 輕車南下1.7 舊友重聚105 紅顏易老1.7 雌雄莫辨1.3 亂世梟雄149 鳳燃九天168 面面俱到1.74 星辰少女1.54 四方殺局1.60 故人夜來1.92 僅此足已149 乘風而至125 伏路把關154 火攻破敵1.4 各懷鬼胎15 正視己心151 平定龜茲1.30 洛陽小市1.30 陣前反水214 亂中求存1.75 愁雲散盡170 乞伏來投198 狗邪滅國159 白波立寨139 開枝散葉1.49 世平赴約182 兩全其美12 爲君之道1.4 砥礪同行135 四時充美1.255 非淬不銛1.96 海賊圍城1.34 恩同再造1.6 王侯之樂1.83 古羌遺規1.96 不幸之幸71 如同吹灰1.55 情義無價1.27 爲君離憂1.98 水火相濟1.70 封侯拜相13 匹夫無罪
1.30 大醫治世13 心有猛虎101 向虎山行1.87 大漢風骨1.44 豐取刻與151 王者之心127 因時而變113 七國聯盟194 無事相安119 單刀直入1.65 三歲見老1.55 情義無價191 何必談錢1.85 帝國拼圖198 東歸洛陽1.59 大興土木91 一人之外195 青史留名134 天下初平170 乞伏來投1.80 漢羌聯盟1.82 膂臂當車103 蝮蛇螯手1.68 斬旗奪船1.88 未盡全功160 能者居之110 見縫插針1.58 歲不我與187 都護西域1.42 唯有我等1.75 大漢一藩1.30 洛陽小市195 回京在即166 囈語少年157 麥穗兩岐1.85 推己及人1.52 臥虎藏龍161 孤燕折翅1.95 西園八校1.86 兵鋒所指171 飛槳木蘭1.200 兼顧利弊1.59 班師凱旋13 敲山震虎1.262 認賊作父1.54 燕齊以安1.58 狐虎之威180 羅襪未染163 百夷來朝106 百般不利1.66 人財兩全1.86 好生思量1.22 勿爲禍先1.267 老謀深算142 斷不可棄157 江淮上甲119 時局崩壞1.90 白身野士194 輕車南下1.7 舊友重聚105 紅顏易老1.7 雌雄莫辨1.3 亂世梟雄149 鳳燃九天168 面面俱到1.74 星辰少女1.54 四方殺局1.60 故人夜來1.92 僅此足已149 乘風而至125 伏路把關154 火攻破敵1.4 各懷鬼胎15 正視己心151 平定龜茲1.30 洛陽小市1.30 陣前反水214 亂中求存1.75 愁雲散盡170 乞伏來投198 狗邪滅國159 白波立寨139 開枝散葉1.49 世平赴約182 兩全其美12 爲君之道1.4 砥礪同行135 四時充美1.255 非淬不銛1.96 海賊圍城1.34 恩同再造1.6 王侯之樂1.83 古羌遺規1.96 不幸之幸71 如同吹灰1.55 情義無價1.27 爲君離憂1.98 水火相濟1.70 封侯拜相13 匹夫無罪